義烏縣名的由來和沿革 (浙江省義烏市曾經為一個縣級市) 秦王嬴政二十五年(前222),秦將王翦平定江南,在吳越兩國舊地建會稽郡。郡內建縣,其中以顏烏墓所在的今稠城為中心設邑。由於孝子顏烏因葬父而死,血誠格天,影響很大,因而根據顏烏葬父而獻出生命這一事蹟,將縣名命名為“烏傷”,旨在旌表顏烏孝德。 烏傷縣境,北接諸暨,西南鄰太末(今龍游),大致包括今金華、蘭溪、義烏、東陽、永康、武義、浦江、磐安八縣(市)的全部或大部及仙居、縉雲的一小部分。 西漢末年,王莽建新朝,於建國元年(9),將烏傷縣名改為“烏孝”。可是隻使用16年,劉秀建東漢,建武元年(25),東漢王朝又恢復烏傷舊名。 東漢獻帝初平三年(192),分烏傷縣地西面一部分轄境置長山縣(今金華、蘭溪)。興平二年(195),分烏傷縣東部地建吳寧縣(隋朝並回烏傷)。三國吳赤烏二年(239),烏傷縣西南地建武義縣。赤烏八年(245),分烏傷縣地南面一部分轄境置永康縣。寶鼎元年(266),分會稽郡置東陽郡(郡治在長山,即今金華市區),轄烏傷。 唐高祖武德四年(621),朝廷將烏傷縣從婺州(今金華)分出,並升為州的建制,州名綢(今通作稠)州,與婺州並列。武德六年(623)將原烏傷縣分為烏孝、華川兩縣。烏孝縣境包括今浦江,縣治在烏傷治城,即今稠城。華川縣包括今東陽,縣治在今赤岸。 武德七年(624),綢州州制撤銷,烏孝、華川兩縣合併,定名義烏,一直沿用至今。 唐垂拱二年(686),分義烏縣東原吳寧故地建東陽縣。天寶十三年(754),分義烏縣北地及析蘭溪、富陽部分地,建浦陽縣,後改名浦江縣。 千秋永慕 南宋理宗時,丞相喬行簡(東陽人)於端平二年(1235)以同鄉人名義上書朝 廷,請求給顏孝子立廟奉祀,供人們參拜,以宣揚孝德,受到理宗皇帝的讚許,賜廟名為“永慕”。淳 元年(1241),邑人康植在墓旁建了幾間房子,給顏烏設立牌位。景定二年(1261),李補來任知縣,祭拜孝子墓時,父老以康植建的那幾間房子不足以體現孝子的高大形象,起不了感召邑人作用為由,向他請求為孝子建廟宇。李補採納百姓意見,籌集銀兩,指派簿曹陳寧祖主持,會同鄉紳樓思問等四人,選擇廟址,動工興建。次年竣工,廟名遵理宗所賜而名“泳慕”。永慕廟俗稱孝子祠,位於墓東野山背(今稠城鎮孝子祠住宅小區旁)。 歷代的義烏縣長官、縣學學官都以顏烏的孝德作為教化縣人的教材。新縣令或知縣上任,第一件大事便是到顏孝子墓前祭奠,“展拜墓下”且“禮容甚肅”。同時,給孝子墓添土,作為教化民眾的表率和一項首要措施。因此,孝子墓越堆越高大,到明弘間已經方廣40丈餘,像座小山。民國期間,年年可以樵採五六十捆柴薪。 20世紀90年代,義烏市在城中心顏孝子墓遺址建起孝子祠公園,以供後人瞻仰憑弔
義烏縣名的由來和沿革 (浙江省義烏市曾經為一個縣級市) 秦王嬴政二十五年(前222),秦將王翦平定江南,在吳越兩國舊地建會稽郡。郡內建縣,其中以顏烏墓所在的今稠城為中心設邑。由於孝子顏烏因葬父而死,血誠格天,影響很大,因而根據顏烏葬父而獻出生命這一事蹟,將縣名命名為“烏傷”,旨在旌表顏烏孝德。 烏傷縣境,北接諸暨,西南鄰太末(今龍游),大致包括今金華、蘭溪、義烏、東陽、永康、武義、浦江、磐安八縣(市)的全部或大部及仙居、縉雲的一小部分。 西漢末年,王莽建新朝,於建國元年(9),將烏傷縣名改為“烏孝”。可是隻使用16年,劉秀建東漢,建武元年(25),東漢王朝又恢復烏傷舊名。 東漢獻帝初平三年(192),分烏傷縣地西面一部分轄境置長山縣(今金華、蘭溪)。興平二年(195),分烏傷縣東部地建吳寧縣(隋朝並回烏傷)。三國吳赤烏二年(239),烏傷縣西南地建武義縣。赤烏八年(245),分烏傷縣地南面一部分轄境置永康縣。寶鼎元年(266),分會稽郡置東陽郡(郡治在長山,即今金華市區),轄烏傷。 唐高祖武德四年(621),朝廷將烏傷縣從婺州(今金華)分出,並升為州的建制,州名綢(今通作稠)州,與婺州並列。武德六年(623)將原烏傷縣分為烏孝、華川兩縣。烏孝縣境包括今浦江,縣治在烏傷治城,即今稠城。華川縣包括今東陽,縣治在今赤岸。 武德七年(624),綢州州制撤銷,烏孝、華川兩縣合併,定名義烏,一直沿用至今。 唐垂拱二年(686),分義烏縣東原吳寧故地建東陽縣。天寶十三年(754),分義烏縣北地及析蘭溪、富陽部分地,建浦陽縣,後改名浦江縣。 千秋永慕 南宋理宗時,丞相喬行簡(東陽人)於端平二年(1235)以同鄉人名義上書朝 廷,請求給顏孝子立廟奉祀,供人們參拜,以宣揚孝德,受到理宗皇帝的讚許,賜廟名為“永慕”。淳 元年(1241),邑人康植在墓旁建了幾間房子,給顏烏設立牌位。景定二年(1261),李補來任知縣,祭拜孝子墓時,父老以康植建的那幾間房子不足以體現孝子的高大形象,起不了感召邑人作用為由,向他請求為孝子建廟宇。李補採納百姓意見,籌集銀兩,指派簿曹陳寧祖主持,會同鄉紳樓思問等四人,選擇廟址,動工興建。次年竣工,廟名遵理宗所賜而名“泳慕”。永慕廟俗稱孝子祠,位於墓東野山背(今稠城鎮孝子祠住宅小區旁)。 歷代的義烏縣長官、縣學學官都以顏烏的孝德作為教化縣人的教材。新縣令或知縣上任,第一件大事便是到顏孝子墓前祭奠,“展拜墓下”且“禮容甚肅”。同時,給孝子墓添土,作為教化民眾的表率和一項首要措施。因此,孝子墓越堆越高大,到明弘間已經方廣40丈餘,像座小山。民國期間,年年可以樵採五六十捆柴薪。 20世紀90年代,義烏市在城中心顏孝子墓遺址建起孝子祠公園,以供後人瞻仰憑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