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山人逸鶴

    現在的滿族是以前關內漢八旗,蒙八旗,滿八旗,以及關外滿人組成的,現代滿族裡面其中有很多就是漢八旗的後人!所以說滿族從血統上論,其實真滿族不多!

  • 2 # 野豬皮割皮人

    滿族是由漢族 蒙古族 女真人和西伯利亞森林裡面的通古斯人種於明末融合成的一個民族,說是通古斯人種是不對的,基因檢測通古斯後裔只佔12%。解放後旗人通通歸為滿族,其中包括滿八旗漢八旗蒙八旗,所以說滿族是一個文化民族。它完美展現了一個民族大融合的過程。

  • 3 # 知史局

    眾所周知,滿族是騎射民族,曾以金戈鐵馬著稱天下。滿族進入遼、沈以前,7歲左右的兒童即以木製弓箭練習射鵠,女子執鞭也不亞於男子。其先世,雖在唐、金時有文學藝術的繁榮,但到了金亡後,也就成了逝去的昨天。在元、明兩朝,我們根本看不到女真人的書面形式表現的文學藝術作品。至少到目前為止,我們沒有發現有文字記載的金末至明末其間的女真文學表現。大多數是存在於口頭文學。然而,1644年就成了一分水嶺,剛一入關,鄂貌圖、高塞(皇太極五子)就成了第一批詩人。30年後,出現了納蘭性德、60年後,出現了曹雪芹。從此一發而不可收,竟成群星燦爛之壯觀局面。

    作家老舍;京劇表演藝術家有汪笑儂、程硯秋、奚嘯伯、李萬春、金少山、紅豆館主、唐韻笙、厲慧良;相聲表演藝術家侯寶林、常寶霆、郭啟儒;電影話劇表演藝術家胡蝶、關山、英若誠、關之琳;書畫藝術家高塞、鐵保、慎郡王允禧、成親王永瑆、溥心畲、啟功、關松房、關 山越等。

    胡松華:著名男高音歌唱家

    佟鐵鑫:著名男中音歌唱家

    鄧玉華:著名女高音歌唱家

    關牧村:著名女中音歌唱家

    王立平:著名音樂家、作曲家

    賈作光:著名作曲家

    小柯:原名柯肇雷,著名作曲家、歌手、音樂製作人、詞作家

    雷振邦:著名作曲家,中國前電影音樂協會副會長

    雷蕾:著名作曲家

    傅庚辰:著名作曲家

    關峽:著名作曲家,中國交響樂團團長,中國青年音樂家分會副會長,原中國歌劇舞劇院歌劇團團長、中國東方歌舞團副團長

    裕德隆:著名相聲大師,相聲八德之一

    郭啟儒:著名相聲藝術家

    楊少華:著名相聲藝術家

    楊議:著名相聲演員

    黃鐵良:著名相聲藝術家

    侯耀文:著名相聲藝術家

    侯耀華:著名錶演藝術家

    劉蘭芳:著名評書藝術家

    連闊如:著名評書藝術家

    連麗如:著名評書藝術家

    欒榮年:著名民族舞蹈家

    關肅霜:著名京劇藝術家

    關學增:著名北京琴書大師

    李萬春:著名京劇藝術家

    李玉茹:著名京劇藝術家

    厲慧良:著名京劇藝術家

    金少山:著名京劇藝術家

    趙葆秀:著名京劇藝術家

    金鐵霖:著名民族聲樂教育家,中央音樂學院院長

    常寶華:著名相聲藝術家

    常貴田:著名相聲藝術家

    趙佩如:著名相聲藝術家

    榮劍塵:著名單絃大師

    蘇文茂:著名相聲藝術家

    佟守本:著名相聲藝術家

    常寶霆:著名相聲藝術家

    王鳳山:著名相聲藝術家

    連笑昆:著名相聲藝術家

    武魁海:著名相聲藝術家

    白全福:著名相聲藝術家

    王平:著名相聲演員

    英達:著名導演、演員,影視劇作家,中國情景喜劇之父,導演了中國第一部情景喜劇《我愛我家》

    郎平:著名女子排球運動員,中國前女子排球隊主教練,現任美國女子排球隊主教練

    齊秦:臺灣著名歌手,原籍黑龍江

    齊豫:臺灣著名歌手,原籍黑龍江

    那英:著名歌手

    曾格格:著名歌手

    馮曉泉:著名歌手

    火風:著名歌手

    佟大為:著名演員

    英茵:早期著名演員

    關悅:著名演員

    柯巖:著名詩人

    胡軍:著名演員

    凌子風:著名導演

    富潤生:著名配音演員

    謝園:著名演員

    張山:著名演員

    朱潔:愛新覺羅氏,著名演員

    白慶琳:著名演員

    果靜林:著名演員

    傅淼:著名演員

    東方聞櫻:著名演員、製片人

    英壯:著名演員,英達之弟

    吳京:著名動作片演員、北京武術隊助教

    惠天賜:香港著名動作片演員

    惠英紅:臺灣著名動作片演員

    周海媚:香港著名演員,滿族鑲白旗

    關寶慧:香港著名演員

    常楓:臺灣著名演員

    馬景濤:臺灣著名演員

    庹宗華:臺灣著名歌手、演員,滿族鑲黃旗[4]

    庹宗康:臺灣著名主持人、歌手、演員,滿族鑲黃旗[4]

    那維勳:葉赫那拉氏,臺灣著名演員

    張拉拉:滿族名納蘭格娜,著名歌手

    柏寒:著名演員

    於又川:著名演員

    江漢:香港著名演員

    郎雄:鈕祜祿氏,本名郎益三,臺灣著名錶演藝術家

    胡茵夢:本名為胡茵子,胡茵夢為其藝名,臺灣著名演員

    郎祖筠:臺灣著名演員

    王中軍:北京華誼兄弟-太合影視文化投資有限公司Quattroporte

    王中磊:北京華誼兄弟-太合影視文化投資有限公司董事、執行副Quattroporte

    戴嬈:著名歌手

    富大龍:著名演員

    李宗翰:著名演員

    李斯羽:著名模特、主持人

    關琦:著名模特

    徐德亮:著名相聲演員,德雲社前創始人之一

    黃海波:著名演員

    傅衝:著名演員

    金巧巧:著名演員

    關凌:著名演員

    富敏:著名導演

    張元:著名導演

    佟瑞欣:著名演員

    佟瑞敏:著名演員

    溫海濤:著名演員

    汪正正:著名歌唱演員

    李志希:臺灣著名演員

    鈕承澤:臺灣著名演員、導演、戲劇製作人

    楊靜:著名古箏演奏家,教育家

    楊童舒:著名演員

    沈傲君:原名趙燕,著名演員

    林依倫:著名著名歌手

    郎朗:華人著名青年鋼琴表演藝術家

    富妍(kiki):牛奶@咖啡主唱

    這裡不一一列舉。

    那麼,何以如此?

    一般說來,滿族人心性天真無邪。他們與上天與大自然站在一起,不大醉心於仕途和科舉。開疆拓土的時代,造就了一批文治武功的政治強人。這其實是無奈,任是誰,也拗不過時代的。補充一句,好多政治家工餘之時,進行文學藝術創作。他們有著政治家與藝術家的雙重身份。如康雍乾三代帝王,都有大量詩畫傳世。但戰爭結束了,絕大多數滿族人自然要選擇文化來滿足自己的對生活的熱愛需求,其文化活動主要體現在文學藝術的創作上面。滿族人能歌善舞。其先世株褐人的舞蹈具有戰鬥風格。女真人的習俗,“以女年及笄,行歌於途。其歌也,乃自敘家世、婦工、容色,以伸求侶之意”。(《大金國志》卷39)明代女真人乘興起舞,並有琵琶伴奏,大家拍手而歌,特別是在節慶宴會上,主客男女輪番起舞,節奏和諧,一人領唱,眾人皆呼:“空齊”相和。進入遼、沈後,更多地吸收了其他民族的歌舞形式。久居東北的滿族人,經常舉行群眾性的歌舞活動。入關後,進入所謂禮教社會,這種天性仍然不能改變。這方面以納蘭性德為原型的賈寶玉最為典型地說明了這一問題,他幾乎天天罵科舉考試為“國賊祿蠹”。滿族,除了一些專業人士之外,一般不大喜歡死板機械的四書五經。通常的情況是,在無比尚武的同時,醉心於文學藝術。因為先民們長期生活在原生態的白山黑水中,他們與大自然融為一體,不習慣被“滅人慾存天理”的陳規舊俗所限制。即使入了關,接受了漢文化,他們還是更多地選擇了充滿人性精神的文藝創作。他們在心理上頑強地繼承祖先們對自然之子角色的無條件認同,他們拒絕做孔夫子,更拒絕做孔乙己。我們會在多數滿族人身上發現天真無邪的特性,反之,很難發現複雜多變的人。而天真無邪正是文學藝家必備的天性。太理性太社會化的人,是搞不了創作的。文學藝術是大自然的獨生子。

  • 4 # 牛頌通鑑

    滿族是一個宣佈成立的民族,當時是一個政治聯盟:主幹是女真人,以愛新覺羅家族為凝聚力量,女真人佔20%左右;40%是“東北人”,包括契丹人的遼代統治的“燕雲十六州”時東北的漢人,胡漢混合化的東北人;還有40%包括了蒙古人、北韓人、鮮卑人、契丹人以及今天所稱的達斡爾族人、鄂倫春族人、鄂溫克族人等。像漢族的形成一樣,滿族是一個有文化包容交融基因的民族。

    滿族的形成並不是單一血緣的延續形成的族群和民族體系,其形成模式呈現出“多元一體”與“一體多元”兩支主線。

    其民族的構成像是個“小中華”。清朝時,“滿洲”“旗人”是這一共同體的概念。實際上“滿洲”代表了貴族階層,“旗人”的概念比滿族要寬泛。

    滿族列為“五族共和”的一大族體

    隨著清王朝的傾覆,“八旗”這一具有滿洲特色的族群治理模式也瓦解了。經過清代長期定居關內的生活,滿洲共同體已基本通用漢語、漢文。

    通曉滿語、滿文的已經不多,習俗方面也是如此。但清王朝的滅亡和滿漢文化的融合並未使滿洲文化特質消失。

    滿族對於自身民族集體記憶,仍是滿族存在的根本,而這是中華民國建立時推行“五族共和”政策,將滿、漢、蒙、回、藏民族同列為五大民族之列的主要原因。滿族這個族稱也隨著共和的建立而開始使用。

    納蘭性德是滿族人,祖先是蒙古人;曹雪芹是滿族人,祖上是漢人。“蘭學”與“紅學”的研究中有些人認為納蘭性德是蒙古族,曹雪芹是漢族,都緣於對滿族的“一體多元”構成的不甚瞭解。

    新中國成立之後的1956年12月,國務院下發了一個鄭重通知:今後行文、媒體一律不允許用“滿清”稱謂。只能用清朝、清朝政府等。清朝是中華民族的清朝,全體華人的清朝。

    多元一體的滿族文化

    滿族在形成發展中創造了文明文化,也養育出偉大的文學家。納蘭性德、曹雪芹、老舍都是滿族大文學家,同時也是中國的大文學家。

    欣賞納蘭詞,讀懂《紅樓夢》,看明白《茶館》、《四世同堂》,瞭解滿族的特性是非常重要的。

    滿族文化,是中華民族文化多元一體中之一元。滿族本身的文化多元一體,又表現於其文化特徵的內化。其一,滿族文化中的“正統意識”。

    要博得正統地位,必須使其統治具備“正統性”,使其自身擺脫掉強霸面孔、蠻夷稱號,在中華正統的譜系中找到位置。一方面提升滿洲的歷史地位,另一方面主動的接納漢地文化。

    其二,滿族文化介於中原文化和遊牧文化之間,塑造了中華民族的近現代文化核心,成為農耕文明和遊牧文明交融的產物。滿洲貴族上層崇尚與蒙古族通婚。

    這種密切關係聯通,使得草原遊牧文化對清王朝和新滿洲人產生深刻影響,並內化於民族共同體的文化特徵中。

    其三,繼承了東北女真漁獵文化的特質。清軍入關後,以東北女真為主體的新滿洲族群仍保留著東北漁獵族群文化特徵。

    宗教信仰上傾向自然崇拜,信奉薩滿、佛教,入居中原後仍四時祭天地山川等自然神明,有的活動甚至延續至今。

    清朝文學隆起“高原上的高峰”

    “國語騎射”是女真傳統文化的典範,崇拜女神、尊敬女性,平等觀念則是女真文化不同於漢地傳統文化的鮮明特點。

    這種男女平等、尊敬女性的人文傳統,造就了納蘭詞和《紅樓夢》的不朽價值,至今仍體現著人類的某種先進性。

    總體而言,從歷史深處走來的女真人,前可追溯至先秦肅慎,東漢三國挹婁,南北朝勿吉,隋唐靺鞨,由遼金元明女真,而至“後金”國的建立。

    直到入主中原一展風采,以金戈鐵馬推動朝代更迭,建立中國封建歷史上最後一個王朝,帝國文明歷史上最後一個帝國,奠定了今日中國之版圖。

    作了皈依中華文明的少數民族君主們,也自覺仿效歷代英主,致力於在“文治”上、包括文化建設上超過前朝,促進中國境內各族人民形成共同的民族意識和民族認同,以中華民族這一共同身份登上歷史舞臺,並在文學事業上結出燦爛果實。

    蒲松齡、納蘭性德、曹雪芹等卓越的文學家,正是為此提供了一個個超越詩人、作家的歷史座標。在中華民族文學高原上,清朝文學隆起數座高峰。

  • 5 # 狩獵者的日誌

    因為滿洲文明博大精深,滿服:旗袍文化底蘊深厚。滿洲是一個好戰的民族,努爾哈赤、皇太極、多爾袞……都是滿洲強悍而驍勇善戰的戰神。其中八旗子弟精神就是滿洲人的模範。上世紀三四十年代曾經是東北亞的國際樞紐。主要是以建州女真─滿族為主體,其它少數民族為聯盟,因此而形成了大滿洲共同體。

    最早在十四世紀末十五世紀初,也就是明朝永樂太平盛世,猛哥帖木兒[清肇祖]的堂妹設計出這套最完美最創新的東方女性─滿服:旗袍。

    尤其是這身形同於民國時期的滿服:旗袍,裁剪出代表中國東方女性之美,並且得到明成祖(朱棣)多次讚揚,與當時明王朝華夏文明─明制華服/漢服:襖裙第一次在北京紫禁城金鑾殿上展現出中國東方滿洲、華夏風采。

    十六世紀末到十七世紀上半葉,努爾哈赤創立了滿文。接著,皇太極向其它各族普及滿語取得了很大的成就。1636年,皇太極把後金改為大清,同時屬於大滿洲共同體服裝代表的滿服:旗袍,從滿洲國的首都盛京皇城─鳳凰樓走向金鑾殿廣場。如果猜測不錯,這位穿著滿服:旗袍的中國女人應該是孝莊皇后的吧!這套曲身滿服:旗袍太迷人了。

    不久,經過入關南下實行剃髮留辮、改制易服之後,很快就成為了中國傳統服飾文化的代表。到清末民國時期,在上海得到漢族女性代表─宋美齡的改良,迅速風靡全國各地,走向世界、走向現代,走向未來。全面融入了國際時裝,形成了中西結合體。

  • 6 # 天山打獵人

    他們的文化啥都好,讓男人留辮子習慣真的不好,今天已經到了二十一世紀,在很多人的心裡辮子還是沒剪掉,一見了官就點頭哈腰,雙手拂一下袖子,在洋人面前,可以啪的一聲跪倒。

  • 7 # 隨緣62522

    文化民族?滿族的文化除了跳大神之外還真找不出什麼文化。用孔子的話說就是夷狄之有君,不如諸夏之亡呢。。滿族和蒙古族差不多,是靠著野蠻和時運獲得的天下,靠野蠻獲得的人口增長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秋冬太乾燥了,有哪些特別值得入手的護膚精油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