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的由來是:
在很早以前, 在義烏這方土地上住著一戶姓顏的人家, 有個名叫顏烏的青年, 非常孝順。顏 烏的父親病死後, 由於家貧買不起棺木, 也僱請不 起人來料理後事。
顏烏一邊哭一邊用手連日帶夜地挖土埋葬父親, 手指出血了, 眼淚哭幹了, 幾度昏倒在墳地上。顏烏的孝行居然感動了大群的烏鴉, 烏鴉啄泥銜土撒在顏烏父親的屍體上, 幫顏烏一起做墳。烏鴉的嘴也因啄泥銜泥受傷流血, 就這樣用血染的泥土埋葬了顏烏的父親。
但不久, 顏烏因過度悲傷加上勞累, 也隨父親而去。烏鴉又銜泥 埋葬了顏烏的屍體。顏烏葬父、群鴉銜土相助的動 人故事, 很快傳開。到顏烏所生活的地方建立縣治的時候, 就將縣名命名為“烏傷”, 旨在旌表顏烏孝德, 並說“烏傷”就是現在我們生活的義烏。
它的演變如下:
秦王贏政二十五年(公元前222年),秦將王翦平定江南,在吳越兩國的田地建會稽郡,郡內建縣,以稠城為中心設縣,根據顏烏葬父獻身、烏鴉相助的事蹟,將縣名命名為“烏傷”,以顯孝之本意。秦建郡縣時,浙江境內僅有15縣,烏傷縣為15個縣之一。
西漢末年,王莽改制,將烏傷縣名改為“烏孝”。東漢建武元年(公元25年)恢復烏傷舊名。
唐高宗武德四年(公元621年),烏傷縣從州(今金華)分出,升級為州的建制,命名為綢(今通作作稠)州,綢州分為烏孝、華川兩縣,烏孝縣境包括今浦江,縣治設今稠城,華川縣包括今東陽,縣治設今赤岸。
武德七年(公元624年),綢城州制撤銷,烏孝、華川兩縣合併,改名為義烏縣,遂一直沿用至今。定名為義烏,其義與烏傷、烏孝同。嘉慶《義烏縣誌・童楷序》:“邑以烏名,志孝也。”
它的由來是:
在很早以前, 在義烏這方土地上住著一戶姓顏的人家, 有個名叫顏烏的青年, 非常孝順。顏 烏的父親病死後, 由於家貧買不起棺木, 也僱請不 起人來料理後事。
顏烏一邊哭一邊用手連日帶夜地挖土埋葬父親, 手指出血了, 眼淚哭幹了, 幾度昏倒在墳地上。顏烏的孝行居然感動了大群的烏鴉, 烏鴉啄泥銜土撒在顏烏父親的屍體上, 幫顏烏一起做墳。烏鴉的嘴也因啄泥銜泥受傷流血, 就這樣用血染的泥土埋葬了顏烏的父親。
但不久, 顏烏因過度悲傷加上勞累, 也隨父親而去。烏鴉又銜泥 埋葬了顏烏的屍體。顏烏葬父、群鴉銜土相助的動 人故事, 很快傳開。到顏烏所生活的地方建立縣治的時候, 就將縣名命名為“烏傷”, 旨在旌表顏烏孝德, 並說“烏傷”就是現在我們生活的義烏。
它的演變如下:
秦王贏政二十五年(公元前222年),秦將王翦平定江南,在吳越兩國的田地建會稽郡,郡內建縣,以稠城為中心設縣,根據顏烏葬父獻身、烏鴉相助的事蹟,將縣名命名為“烏傷”,以顯孝之本意。秦建郡縣時,浙江境內僅有15縣,烏傷縣為15個縣之一。
西漢末年,王莽改制,將烏傷縣名改為“烏孝”。東漢建武元年(公元25年)恢復烏傷舊名。
唐高宗武德四年(公元621年),烏傷縣從州(今金華)分出,升級為州的建制,命名為綢(今通作作稠)州,綢州分為烏孝、華川兩縣,烏孝縣境包括今浦江,縣治設今稠城,華川縣包括今東陽,縣治設今赤岸。
武德七年(公元624年),綢城州制撤銷,烏孝、華川兩縣合併,改名為義烏縣,遂一直沿用至今。定名為義烏,其義與烏傷、烏孝同。嘉慶《義烏縣誌・童楷序》:“邑以烏名,志孝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