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夢迴唐朝162458004

    1940年5月20日,德軍的黃色計劃隨著隆美爾的裝甲部隊攻佔大西洋畔的阿布維爾,取得了巨大的成果,英法聯軍被割裂,大部分被包圍在法國北部和比利時,他們三面受敵,一面臨海,處境岌岌可危,但是當德軍準備一舉將包圍圈中的英法聯軍消滅時,希特勒卻命令停止進攻,這就給英法聯軍留出了寶貴的時間,執行發電機計劃,從而創造了敦刻爾克的奇蹟,希特勒為什麼停止進攻,有一種說法是納粹二號人物戈林對希特勒進言,對付敵軍只要用空軍就好了,希特勒認為用空軍解決敵人也好,還能減少德軍陸軍傷亡,就同意了,還有一個說法是希特勒故意放英法聯軍一條生路,從而讓英國退出戰爭,好讓德軍全力對付蘇聯,不管那種說法,都使得英法聯軍逃脫了覆滅的命運。

  • 2 # 津城沐雨

    從主觀上來說,希特勒當然是不想放走英法聯軍了。

    1940年,當德國以閃電戰突襲西北歐的時候,西北歐和英法聯軍被打的措手不及,德軍繞過馬奇諾防線迅速突進,英法聯軍被徹底打亂了,最後40萬英法聯軍被擠壓在狹窄的敦刻爾克地區,正當英法聯軍面臨註定要滅亡的時候,希特勒突然下令德軍停止進攻。

    希特勒之所以停止進攻,主要是出於判斷上的失誤。希特勒雖然是戰爭狂人,但是面對德軍如此快速的推進速度,後勤補給難以跟上,德軍驚人的推進速度,讓希特勒擔心受埋伏,他自己心裡都不敢相信閃電戰比他預想的還要快,於是下令停止進攻。

    當希特勒得知英法聯軍正在敦刻爾克撤退時,方才恍然大悟,慌忙下令陸軍空軍繼續進攻,但是已經悔之晚矣,大部英法聯軍成功撤退。

  • 3 # 125878215蜂獾

    謝謝悟空邀請,敦刻爾克大撒退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初期的英法聯軍事撤退行動,1940年5月25日,英法聯軍防線在德軍機械化部隊快速攻勢下崩潰,英軍在法國敦刻爾克東北部,靠近比利時邊境的港口小城進行了最大規模軍事撤退行動,這次代號為發電機計劃行動撒出了33萬人英法聯軍部隊人員,儲存了英法聯軍有生力量,有很多重灌備丟棄在歐州大陸上,西歐除了英國,瑞士,西班牙其餘都被德軍佔領,這次德軍沒有在法國敦刻爾克消滅英法聯軍,在戰略上犯了非常嚴重的重大失誤,機不可失,失不在來,德軍錯失將英法聯軍全部殲滅在敦刻爾克的天賜良機,在軍事上來說佔據先機,佔據天時,地利,人和,德軍己對英法聯軍三面合圍在敦刻爾克,一面靠海,英法聯軍插翅難逃覆滅被全殲的命運,在戰爭中得不到的利益,在以後談判時休想得到,只有毫不留情的大量殲滅敵人有生力量,敵人才會無條件投降,你沒有力量和資格來談判,當時德軍用轟炸機殲擊機轟炸掃射英國派來的救援船隻,封鎖敦刻爾克港口不使一艘船進入港口碼頭,轟炸港口碼頭,徹底全部完全殲滅40萬英法聯軍,把這40萬英法聯軍直接用火炮轟炸機殲滅在敦刻爾克,把這40萬人直接推到英吉利海里,決不能心慈手軟,如果當時希特勒命令一支十萬人快速部隊搶先佔領敦刻爾克港口碼頭,徹底切斷英法聯軍逃跑唯一通道,殲滅英法聯軍這40萬有生力量,歷史將改寫,然後希特勒他不是一個合格的政治家,軍事家,戰略家,幻想在敦刻爾克放英法聯軍一馬,讓英國以後不要干涉德國在歐洲大陸軍事行動,是不是痴心妄想,如果當時德軍殲滅英法聯軍這40萬有生力量,英國還有談判的資本和本錢嗎?沒有隻有投降認輸,所以消滅敵人有生力量就是真理。

  • 4 # DDG的老船塢

    哪來的十天時間?題主給的時間表和認知都有很大問題,阿拉斯反擊是21日而不是22日,阿拉斯反擊英軍實際投入兵力也只有四個營(兩個坦克營兩個步兵營),但是被隆美爾誇大為5個師,結果這引起了A集團軍群司令部的憂慮,23日龍德施泰特(不是希特勒哦)下令裝甲部隊暫停進攻鞏固側翼,但是陸軍總司令部否決了龍德施泰特的暫停令,陸總參謀長哈爾德越級下令裝甲部隊繼續進攻,這引發了A集團軍群司令部和陸總之間的大撕逼,最終24日希特勒就此問題訪問A集團軍群司令部時支援了龍德施泰特的意見,壓服了陸總。

    隆美爾關於在阿拉斯遭到英軍五個師反擊的報告是引爆暫停令的關鍵之一

    實際上暫停令到26日

    龍德施泰特才是暫停令的始作俑者

    實際上26日德軍發現英軍正在從海路撤退就取消了暫停令,26日德軍裝甲部隊重新發起了進攻,但是英軍利用這2天時間將主力從B集團軍群正面轉到了敦刻爾克周邊重組防線,此時敦刻爾克已經從一個沒有多少戰鬥部隊的軟柿子變成了重兵雲集的銅豌豆(蒙哥馬利就是在此期間一夜之間將英軍步兵第三師拉回敦刻爾克堵漏而一舉成名的),德軍又不是神,敲不開英法聯軍重兵佈防的防線有什麼稀奇?滿打滿算從24日希特勒確認龍德施泰特的暫停令到26日恢復進攻德軍(不止希特勒喔,別跟那幫德國將軍似得啥鍋都甩給希特勒一個人)只給了英法聯軍兩天時間好不好,之後的時間那是德國陸軍自己敲不開防線,別怪別人。

    事實上德軍只給了英軍兩天時間重組防線,之後那是德國陸軍自己無法突破而已

  • 5 # 唐朝的豬

    德國軍隊後勤不發達!後勤現代化水平低。步兵摩托化和機械化水平低。導致前方精銳部隊和後方大部隊嚴重脫節。在敦刻爾克前夕,德軍後方曾經遭到英法聯軍大規模偷襲。這一下雖然德軍最後取得了勝利,但是把德國高層嚇得不輕,於是命令德軍前鋒部隊在敦刻爾克附近停止前進,等後方部隊。這個小插曲是德軍在敦刻爾克給英法聯軍一條生路的根本原因。

  • 6 # 冰雹藍天

    這個問題其實是一個過於自信和爭功以及嚴重指揮失誤的典型戰例。敦刻爾克大撤退成功挽救了33.5萬本該被德軍全部殲滅的英法聯軍,這也為後期盟軍部隊保留了大量的有經驗計程車兵和為反攻歐洲奠定了堅實的基礎,這次大撤退絕對可以說是德國開始失敗的先兆,對於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來說更是一次偉大的勝利!

    1940年5月10日,德軍以136個師3000多輛坦克的強大兵力繞過馬斯諾防線進攻比利時、荷蘭、法國、盧森堡等國,這令40萬英法聯軍大失所料,5月27日比利時投降,英法聯軍只得向敦刻爾克方向撤退,而西面的英吉利海峽也成為了英法聯軍唯一的生路。

    德軍裝甲力量及強大的步兵開始東、南、西三個方向開始進攻被圍困在狹小區域的英法聯軍,全部被殲滅似乎已經成為了不可扭轉的局勢,但就在盟軍已經徹底絕望的時候,5月24日,德軍卻接到了來自希特勒停止進攻的命令,這個命令不但德軍將領難以接受,就連盟軍也倍感詫異。

    之所以希特勒下達如此命令,主要是三個方面的原因。

    第一、儲存德國裝甲力量,為今後的戰爭儲存強大的裝甲力量。

    第二、戈林爭功思想。戈林一再向希特勒保證德國空軍完全有能力殲滅這四十萬英法聯軍。

    第三、希特勒也有意想儲存一部分英國軍隊,讓其撤回英國,目的是為今後可以與英國進行合作共同組建新的聯盟做打算。

    以上三點是敦刻爾克大撤退盟軍勝利的主要原因,但歷史就是歷史不容改變,也該是正義受到保護,邪惡早晚必斃的結果。

  • 7 # 一老沈一

    二戰中的1940年5月末至6月初,英法軍隊33.8萬人成功從敦刻爾克渡海撤退,不是希特勒好心給了他們10天時間,而是他自己的剛愎自用、莫名其妙的重大戰略失誤,再外加其他條件造成的。

    希特勒停止進攻的命令是最關鍵因素。

    1940年5月20日,古德里安麾下的4個德軍裝甲師,突破盟軍防線,進抵到法國海邊的阿布維爾;5月24日,推進到距敦刻爾克只有30餘公里的阿運河。這是在南面。此時,北面的比利時盟軍防線業已崩潰,德國第6軍團和第18軍團壓至敦刻爾克邊緣。德軍完全形成了對這個狹小區域內的英國遠征軍9個師、法國第一軍團的10個師和一部分比利時軍隊的合圍夾擊之勢。

    但在5月24日晚間,德國最高統帥部突然發來緊急命令——命令坦克部隊停在運河一線,不要繼續向前推進。 這個命令是希特勒下達的。對於他當時為何下達這個命令,不妨聽一聽威廉.夏伊樂的意見。

    關於希特勒下令停止向敦刻爾克進攻的原因,夏伊勒揭示的真相能夠令人信服——

    第一,希特勒的這一命令,是在當時的德軍西線總司令倫斯德和空軍司令戈林慫恿下,不顧當時的德軍陸軍總司令勃勞希契和陸軍參謀長哈德爾的激烈反對,強行下達的。

    第二,希特勒下達這一命令的表面原因,是古德里安的裝甲部隊損失嚴重且敦刻爾克地區不適合坦克作戰。同時,希特勒相信戈林的保證——他的空軍部隊完全能夠單獨消滅被包圍的敵軍。

    第三,希特勒下此命令的隱密考慮,是因為敦刻爾克屬日耳曼人後代佛蘭德斯人居住的地區。希特勒發跡早期,曾得到他們的積極支援,他想回報他們,以繼續獲得其支援——這是希特勒親口對哈德爾做的解釋,被這位陸軍參謀總長記於自己的日記之中。

    第四,希特勒當時認為,西線戰事六個星期內將全部結束。他希望和英國達成媾和,讓英國承認德國在歐洲大陸的統治。就是說,希特勒並沒有下定徹底消滅英國的決心。

    德軍高階將領們並不比希特勒更有遠見。

    5月26日,德軍最高統帥部得到訊息——英吉利海峽內船隻往來頻繁,參謀人員弱弱地說,是否可能英軍在準備撤退呢?當天晚上,7時差3分,希特勒勉強答應取消停止前進的命令,並決定從西面向敦刻爾克進攻。

    不過,當時空軍司令戈林當面仍然底氣十足地對元首說,空軍已經摧毀了敦刻爾克港,“只有魚才能遊抵彼岸。我希望英國兵個個都是游泳能手。”

    連當初強烈主張不要停止向敦刻爾克進攻的哈爾德,此時也認為,被包圍的敵軍正在瓦解。他5月30日早晨的日記裡,還在以一種極度輕蔑的口氣來分析敵情,字裡行間透著對己方軍事行動的鬆懈、漫不經心。

    後面幾天裡,希特勒似乎大腦“斷片兒”,天氣也幫了英法聯軍的大忙。

    5月30日中午,德軍最高統帥部終於瞭解到英法軍隊正在大規模撤退。

    然而,用《希特勒傳》的作者約翰.託蘭的話說:“奇怪的是對英軍的不停後撤,希特勒竟然無動於衷,似乎這根本不是他的事。當勃勞希契和哈爾德拼命設法阻止英軍像流水似的撒回英國時,希特勒的反應是優柔寡斷的,甚至是懶散的。在這些日子裡,在會議上揮舞拳頭的是軍事將領,而不是他。與納爾維克危機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元首沒有拍桌子,沒有威脅恫嚇,也未採取瘋狂的措施去阻止英軍蜂擁逃回英國。他竟讓下級去挑做出決策這副重擔。”

    此時,德軍加強了轟炸。但是,大霧不但籠罩著敦刻爾克,連德國德國所有空軍機場都被濃霧吞噬——那裡停放著3000架轟炸機。

    託蘭寫道:“德國第八航空兵團的‘斯圖卡’轟炸機對(英國)這支由小型艦隻組成的艦隊所造成的損失微乎其微,而投人灘頭上的炸彈又深陷沙土後才爆炸,造成的傷亡也很小”。

    英國執行“發電機計劃”的堅決性以及英國空軍的英勇作戰也是重要因素。

    5月26日夜間,英國海軍部發出通知,開始執行“發電機計劃”——這是敦刻爾克撤退計劃的代號。

    那天晚上,德國裝甲部隊恢復了從西面和南面對這個海港的進攻,但很快發現,裝甲部隊推進很困難。英軍指揮官哥特勳爵已經有時間部署了三個步兵師,在重炮的配合下,頑強阻擊了德軍的進攻。

    在這同時,撤退工作開始了。由861艘各種型別、各種動力的大小船隻編成的艦隊——從巡洋艦、驅逐艦到小帆船和荷蘭小船——其中有許多是由英國濱海城市的人民志願駕駛的。

    第一天,5月27日,撤走了7669人;第二天17804人;第三天,47310人;第四天,5月30日,53823人。四天裡,共撤退126606人。當撤退剛開始的時候,海軍部以為只有兩天時間,只能撤退45000人。

    在掩護撤退的過程中,英國空軍功不可沒。 參謀總長哈爾德記述說,德國空軍有一部分時間,由於惡劣的天氣不能出動。其餘的時間,則是遭到英國皇家空軍意外的抗擊,後者從海峽對面的基地起飛,第一次成功地向德國空軍挑戰。英國新式的噴火式飛機雖然在數量上居於劣勢,但證明勝過麥塞施米特式,他們擊落了笨重的德國轟炸機。

    有少數幾次,戈林的飛機乘英機未來的間隙時間飛到敦刻爾克上空,使這個港口受到很大的損失,曾一時無法使用, 部隊不得不完全依靠從海灘上船。德國空軍對船隻也進行了幾次強襲,在861艘中有243艘沉沒,其中大部分是德國空軍炸沉的。但戈林向希特勒許下的殲滅英國遠征軍的諾言,卻沒有實現。

    6月1日,德國空軍進行最大的一次攻擊,炸沉了英國3艘驅逐艦三艘和一些小型運輸艦,但也是德國空軍損失最沉重的一次一一損失了30架飛機。當然,英國空軍也損失了30架。可是,這一天撤退人數,僅次於最高的那一天, 共撤退了64429人。

    6月2日,敦刻爾克已處於德軍中程炮的射程以內。於是,從這一天改為夜間撤退。到6月4日,共有338226名英軍和盟軍士兵從敦刻爾克成功撤退。

    關於敦刻爾克奇蹟的種種猜想。

    威廉.夏伊勒說:“德國在眼看就要取得這次戰役中最大勝利的時候,怎麼會發出這道難於解釋的(停止進攻的)命令呢?下這個命令的原因是什麼?誰應該負這個責任?這些問題在有關的德國將領中和歷史學家中,曾引起過一場大辯論。以倫斯德和哈爾德為首的將領,把責任完全推在希特勒身上。丘吉爾在大戰回憶錄第二卷中,為這場爭論火上加油,他認為這個命令出自倫斯德,而不是希特勒,他引述了倫斯德司令部的戰爭日誌作為論證”。

    為此,夏伊勒1957年寫信給因犯戰爭罪正在服刑的哈爾德,收到了敘述詳細的回信。夏伊勒得出的,就是前面說到的那幾條結論。不過,德軍元帥倫斯德,確實參與了起草停止進攻的命令。

    託蘭也反覆考證了這件事的前因後果。他的結論和夏伊勒的說法基本相似。他特意提到了一點——“有人認為,元首的動機系出自政治或人道上的考慮。軍方人士,包括副官們在內,對此說均一笑了之。‘希特勒故意讓英華人脫逃之說,是屬於寓言範疇的。’” 但不管怎樣,希特勒命令停止進攻,這使英法軍隊獲得了“意外的、重要的”喘息機會;英國海軍部及時發出執行“發電機計劃”的命令;加上天氣幫忙和英國空軍的頑強掩護,敦刻爾克大撤退成功了。

    德軍西線總司令倫斯德後來嘆息說,給了英國這個喘息機會,是所有“戰事中幾個重大轉折點之一”。

    對於希特勒的命令和敦刻爾克撤退,夏伊勒寫到:“荒唐嗎?這看起來好像是希特勒又一次突然發生神經錯亂。” 約翰.託蘭則認為,希特勒不過是一個軍事上的白痴。這件事只是例證之一。 或許歷史程序中的某些必然,就是由這樣一個個的偶然事件貫穿而成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家裡面的條件不富裕,是應該繼續考研學習還是進入職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