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王小佳的慧慧
-
2 # 初級小菜鳥
很明顯長平之戰爆發的最直接的原因是,上黨郡守馮亭和上黨百姓選擇投降趙國,使得秦國打贏了戰勝卻沒能享受勝利果實,實在窩火。
深入探究長平之戰爆發根源,我們就需要先看看秦國為什麼進攻上黨。大家可以看看戰國時期地圖哈,上黨原本是南韓的一個郡,可就是這個郡戰略位置極其重要,起著南韓抗秦的重要屏障,秦國很早就把上黨看做大舉進軍“山東”的釘子,要想東進中原非拔掉不可的那種。
南韓在之前伊闕之戰中已經被秦國打廢了,當然抵不住秦國的進攻,沒多久就頂不住了,割地吧,把你秦國想要的上黨給你好了。
可是上黨郡守馮亭和上黨百姓不樂意啊,投降了趙國,趙國這下高興了。這可是上黨啊,這麼好的肉肉不白吃不就可惜了麼,所以就欣然接受。
這個看下整個戰國的格局,秦國近幾十年發動數次戰爭已經把韓、魏、楚基本上打廢了,山東六國燕的實力本就弱小不足畏懼,就剩下趙和齊了。秦一直奉行的是遠交近攻策略,跟齊關係很鐵不用擔心齊來個“圍秦救趙”。所以秦現在就要收拾趙了,這次倒好,你趙先挑起的事端,正沒有理由收拾你呢,那麼來吧,開戰吧。
長平之戰的根據原因就是秦國要統一六國,這個時候的趙國成了秦國統一六國的最大障礙,即使趙不接收上黨,秦同樣也會找理由遲早發動對趙的戰爭,時間問題。長平之戰實為歷史之必然。
再來說說,趙國為什麼一敗塗地?有人總是想把趙國長平之敗歸因於“紙上談兵”的趙括和棄用廉頗老將軍的趙孝成王。
我絕對不是為他們辯解什麼,他們肯定負有重要責任,作為三軍之帥、一國國君,這麼大的失敗肯定需要承擔不可饒恕的責任。但我們作為事後諸葛,需要深層次的分析問題。戰爭從來拼的綜合實力,兵強、糧足。再進一步說,長平之戰不是秦軍和趙軍之間的比拼,而是秦國國力和趙國國力的比拼,雙方都為此次戰爭堵上了全部家底和國家未來。贏了獨霸戰國,輸了退出歷史舞臺。
再說,都是大家熟知的,秦從商鞅變法以來,國力日益強大,已經遠超趙國,秦國此前有佔領了蜀國,這可是糧倉啊。即使在趙國的邊境上,我供養比你多二十萬的軍隊,我也比你能供得起,整個大秦的糧食源源不斷運往長平。
趙國雖說在山東六國中算比較厲害的,但是長期供養四十萬人吃飯,心有餘而力不足啊。雙方就這樣在長平這個地方耗了兩年六個月,一方在長平城外,一方在長平城內。
最終耗不下去的不出意外的是趙國,大家熟知的場面出現了,趙王聽信讒言,把廉頗老將軍撤下換上“紙上談兵”的趙括。趙括輕敵冒進中計,四十萬大軍被圍。最終戰敗小白果然敗給了戰神白起,四十餘萬趙軍被坑殺。
趙國一敗塗地的最根本的原因是國力遠遠不低秦國,長平之敗乃必然的結果。
回覆列表
長平之戰發生於公元前260年,是秦、趙之間的一次戰略決戰。 公元前四○二年,晉國韓趙魏三家世卿立為諸侯,標誌著長達一百八十四年之久的戰國時代拉開帷幕。 初,七國位置大致如下:西方秦國,東方齊國,南方楚國,北方燕國,中部為韓趙魏,趙在北,韓近西,魏居中。而中部尤以韓魏與秦最為接近,故亦最先受秦攻擊。 魏在秦孝公前是天下最強的國家,一直是秦的心腹病。商鞅認定非魏滅秦,既秦滅魏。且魏地平原肥沃,一馬平川,四面皆與他國接壤,無險可守,自然成為秦國練兵之首選。於是自前三四○年至前三二八年,秦五次攻魏,逼魏遷都,並逐步將河西全部割讓於秦,秦得黃河天險後,主力出函谷關攻韓。前三一八年,秦軍破韓軍,逼退六國合縱之兵。次年再敗韓趙軍,斬首八萬二千。前二九五年,秦用魏冉為相,魏冉於前二九四年舉薦白起為左庶長,次年,白起為左更,破韓魏聯軍於伊闕,斬首二十四萬。至此,韓魏兵力大衰,不復敢抗秦,秦轉而擊楚,於前二七七年,秦昭王三十八年,拔楚都郢,楚自此衰落。燕弱小,且離秦遠,不能對秦構成威脅。於是,當時秦最大的敵人便只剩下趙國和齊國。 秦雖強,且昭王已立三十六年,然而秦國內部卻矛盾重重。昭王母宣太后擅權,穰侯、華陽君、涇陽君、高陵君“四貴”用事,昭王處處受制於人。在次關鍵時刻,秦國出現了一位扭轉大局,並指引秦軍的戰車碾過一切障礙的人,此人便是范雎。 范雎乃魏華人,遊說諸侯,在求賢若渴的戰國時期,本應順理成章地在魏王手下獻策。然而由於家中貧窮,只有先事於魏中大夫須賈,再謀升遷。故命中註定多變。 前二七四年前後,范雎隨須賈出使齊國。齊襄王久聞范雎才華,命人賜其金十斤及牛酒,對范雎尊敬有加,卻不曾如此厚待須賈。須賈得知此事,自覺丟了面子,且以為范雎暗中勾結齊國,回國後將此事告於魏相魏齊。魏齊遂對范雎用刑,身上多根肋骨折斷,牙齒脫落,幾欲死去。范雎便裝死,暗中對守衛說:“你若能救我,日後必報此恩。”守衛先請示魏齊,詐其范雎受刑而死,要將范雎屍體棄於野外,魏齊正酒醉,隨口說了句可以。於是守衛弄了個面目難以辨認的屍體棄於野外,而范雎得以逃脫,等魏齊再去確認時,以無法辨別屍體真假,故以為范雎已死。范雎從此更名為張祿。此為其人躲過之第一劫。 此時,秦昭王派王稽出使魏國,無意間與范雎接觸,幾句話過便知此人非常。故欲帶其入秦舉薦。一行人行至湖時,路遇秦相穰侯。范雎知此人厭惡他國賓客,便坐於車中不出。穰侯問王稽是否帶了他國賓客入秦,王稽詐之。穰侯便匆忙趕路離去。范雎料穰侯多疑,事先未檢查車子可能由於有要事在身,於是他下車步行。穰侯果然又返回查車,未見人,作罷。范雎終入咸陽。此為其人躲過之第二劫。 但范雎並未順利見到秦王,因秦王不信他國辯士,故在聽到王稽的舉薦後不以為然,用待下客的禮儀待范雎。這一等就是一年多。 秦穰侯魏冉在取得陶邑作為封邑後,欲進一步擴大其封地,於前二七○年攻打齊國的剛、壽二地。此時,范雎看到昭王處境不佳,權力不集中,於是藉機上書,主張論功行賞,因能授官。秦昭王很賞識其主張,派人召范雎。 秦昭王堪稱一代明君,單獨召見范雎於離宮,跪而向其請教,心誠至此,可見秦昭王求賢助己之迫切。范雎卻在昭王再三跪請下打著哈哈,一個勁兒地只說“是是”,卻不提正事。昭王疑而問:“先生真的不肯教我嗎?”范雎答:“王,由於論及太后和‘四貴’,怕一時不慎惹來殺身之禍,今後就無人敢向您進諫。”秦昭王心意已決:“先生但說無妨,事若及太后與四臣不治罪。”范雎遂深刻抨擊道:“魏冉攻齊之剛、壽是為謀私利,不顧及大局。在下知王此番欲少出兵越韓魏而攻齊,藉以窺探韓魏實力。但越他國而犯人卻是大忌。王應遠交而近攻,則攻取的每寸土地都是您自己的。可不要肥了他人而傷了自己。”昭王問:“既然先生說近攻,那魏與秦相連,卻多變無常,寡人無法將其拉攏,這該如何處理?”范雎答:“王,您可用重金打動魏國,不成,則以割地賄賂,再不成,就攻魏地。”昭王敬受之,拜范雎為客卿,使五大夫綰伐魏,拔懷、邢丘二邑。 昭王四十一年,前二六六年,范雎繼而進說秦王:“王,臣以為太后、穰侯掌管大權,高陵君、華陽君、涇陽君佐之,恐致‘卒無秦王’之危,臣恐萬世之後秦國不再是王子孫的。”昭王聞之色變,輕聲道:“寡人視短,多謝先生指引,現已暗記於心。”於是立即下令廢宣太后,逐高陵君、華陽君、涇陽君於關外。同年,拜范雎為相,封於應,號為應侯。 至此,范雎得志,忠心輔佐秦昭王成統一之大志。 初,范雎獻策:“王,秦韓兩國相錯,恐為患,不如收韓。”昭王嘆道:“寡人早欲收韓,無奈韓不聽。”范雎冷笑道:“王,您派兵攻打滎陽,則韓必亡,怎能不聽於秦?”昭王受之,於前二六五年,大舉攻韓,先取少曲,高平。 同年,范雎密與昭王商榷天下形勢,昭王嘆道:“如今寡人惟恐六國合縱一事,不知如何應付?”范雎答道:“王,莫自擾,六國明為合縱,暗自謀私,故只須找出六國合縱之首,痛擊即可,餘五國不攻自破。”昭王再問:“近魏韓已潰不成軍,楚亦元氣大傷,燕原本弱小,不足為懼,唯餘趙、齊兩國,到底誰有實力敢與秦一較高低?”范雎悄悄在昭王耳邊一陣言語,昭王大喜:“引其出洞,妙哉!先生果真神機,就依您高見。”於是兩人秉燭夜談,共商擒王大計。 次日,秦昭王修書一封至趙平原君,道:寡人聞君之高義,願與君為布衣之友,君幸過寡人,寡人願與君為十日之飲。平原君迫於秦的強大,再者自己亦美譽天下,無道理不受人請。遂決定入秦見昭王。昭王盛待其數日後,對其說:“寡人得知魏相魏齊在您家中。此人乃我大秦相國范雎先生之大仇,先生為寡人之師,對寡人恩重如山,請您將魏齊人頭交給寡人,為相國報仇,不然您可能要在秦國長住一段日子了。”平原君心急:“魏齊並不在在下府中。”昭王遂修書至趙王:“王之弟在秦,範君之仇魏齊在平原君之家。王使人疾持其頭來,不然吾舉兵伐趙,又不出王之弟於關。”趙孝成王急發兵捉拿魏齊,魏齊連夜逃至趙相虞卿處,虞卿不敢留,欲帶魏齊透過信陵君的關係逃往楚國。然而信陵君畏秦,猶豫再三才決定收留此禍源。後魏齊自知難逃一死,徒勞只是多活幾日,更思信陵君如此不義,遂怒而自剄。趙王速取其頭予秦。 范雎謂昭王:“趙勝果然私藏魏齊,分明與大秦相抗。臣以為,暫不動兵,靜觀趙之動態。”昭王受之。 前二六四年,秦遣白起攻韓陘城,拔五城,斬首五萬。次年,白起攻太行山南之南陽地,以斷韓本土與上黨郡之間孔道。其明年,秦攻韓野王,韓恐為秦所滅,欲獻上黨郡以求和。然上黨郡守不服從,韓桓惠王派馮亭接替郡守之位,馮亭到任後說服上黨民眾,將上黨郡十七縣獻趙。趙王與平陽君,平原君商議受地一事,平陽君思上黨是禍根,不可受。平原君趙覺得可受,故趙受之。 是時,一道密書呈與秦昭王案上,書曰:“六國之首,心腹之痛極處,是趙也。” 前二六○年,秦昭王下令,由左庶長王齕擔任主帥,領大軍逼近秦趙邊境長平,紮營候命。范雎顧慮長平距秦本土遠,軍隊糧草供給乏力,恐耽誤軍情,疲秦軍,餘五國乘機合縱攻秦,欲取勢反自傷。於是遣白起駐軍於秦楚邊界,以防楚軍。若楚不出兵援趙,則此戰必打。楚果不敢出兵,昭王遂下令全軍攻長平。趙則派廉頗為主帥堅守長平。秦趙兩國開始了戰國時代最大的一場戰役:長平之戰。 前二六○年四月,王齕攻趙,趙軍殺秦偵察兵,秦兵亦斬趙裨將茄。六月,攻趙軍,取二鄣四尉。七月,趙軍築壁壘而守之,秦攻壘,取二尉,奪西壁壘。廉頗命趙軍堅守不出,與秦軍相持,秦軍不能破。范雎深思後,認為趙處劣勢,必心急欲解圍,當下唯廉頗深諳兵法,固守不出,趙王必疑其能,應該從此下手,由內破趙軍。范雎遂派間諜送趙權臣黃金千斤,讓其對趙王說:秦最忌之人乃趙奢之子趙括,廉頗不足為懼,幾降秦。趙王大驚,急起用趙括替主帥之位。 范雎知情後,暗遣白起星夜赴長平,封上將軍,王齕為尉裨將,並嚴申軍令:“軍中有敢洩武安君將者,斬!” 趙括乃無能之輩,空會紙上談兵,卻自持了得,初至便出兵擊秦,秦軍詐敗而逃,趙括乘勝追擊,至秦壁壘下,不能入。白起則遣奇兵二萬五千人斷趙後路,另一支奇兵五千斷趙壁壘,將趙軍切為兩段。趙軍不利築壁壘堅守待援。秦昭王親至河內,賜民爵一級,下令:十五歲以上壯丁悉數徵發至長平,截趙援軍及糧草。九月,趙軍被圍四十六日,內部殺人而食,趙括計窮,欲作魚死網破一戰,將趙兵分四隊輪番攻秦壁壘,仍不得破。趙括遂自率精兵,拔劍怒吼:“勝敗在此一舉,諸將隨我聚為一體強行突圍!若有臨陣退卻者,定斬不饒!”趙軍緊跟主帥,士氣大漲。白起見情況不妙,命神箭手射殺趙括。數支奇箭凌空突發,一支正中趙括前胸,括翻身落馬。白起親領數名裨將衝入趙軍,砍倒主帥大旗。趙軍副將見主帥旗倒,欲上前扶起以穩軍心。不料軍中有人大喊:“武安君神兵天降!”眾人驚,回首望帥旗已倒,頓時方寸大亂,不知是進是退。趙裨將舉帥旗高呼:“莫亂!莫亂!眾將士向前突圍!主帥在此!”話聲未落,白起已衝至其前,抬手一劍將趙軍裨將連人頭帶旗砍落。趙軍大亂,已無心戀戰,不敢向前,又無退路,遂悉數繳械,降武安君。全軍四十五萬人被俘,白起怕有閃失,舉劍下令:“全軍聽令,吾恐趙降軍人多易作亂,一亂則局勢無以為控,禍大足以害秦,現聚其一處,盡斬之!” 至此,趙前後損失兵力四十五萬人,元氣大傷,秦亦重創。浩浩蕩蕩的長平之戰宣告結束。 前二五九年,昭王四十八年,秦取趙太原郡及韓上黨。白起主張乘勝滅趙,范雎則以為秦軍連年征戰,軍隊乏力,又恐白起功大於己,遂下令接受韓趙求和,秦軍退。白起與范雎產生矛盾由此開始。 是年九月,范雎謂昭王:“是時正是滅趙良辰,請王派白起全力攻趙都邯鄲,趙指日可待。”然白起託病不出,實為暗恨范雎。昭王命王陵為帥攻邯鄲,久攻不下,而兵力卻損失不大。范雎思白起下屬盡心作戰,故意戰敗,請昭王親起白起,白起仍不應,謂昭王:“當時攻趙長平,乘勝滅,易如反掌,今欲行,不可得。”昭王以王齕代王陵,仍攻不下,范雎進昭王:“軍敗非主帥只過,實乃內亂,暗通趙軍,不戰而退。現局勢非白起而不能控。”秦王遂強起白起,白起終不肯受命,暗進秦王:“一山不存二虎,范雎與臣相剋,非臣所不願效忠於王。一秦之下,有豎子無白起,有白起無范雎!” 秦昭王大怒:“臣相多年來盡心輔佐寡人,廢太后,逐‘四貴’,集大權於一身。後破魏韓,大傷楚,戰長平,才有寡人今日大秦天下。汝勇夫妒心極重,恐得勢為亂我大秦。念汝曾有功與秦,今逐出關外,不得留咸陽!”白起被逐,至杜郵時,一道密旨快馬送至其前,昭王賜劍於武安君自剄。白起仰頭高呼:“我何罪於天而至此哉?”許久,自語:“我固當死,長平之戰,趙卒降者數十萬人,我詐而盡坑之,是足以死。”遂咬牙一吼,引劍自剄。 范雎起用鄭安平為主帥攻邯鄲,實際聽命於范雎的秦軍只有二萬五千人,但足以滅趙。趙向魏楚求救,魏派十萬大軍駐湯陰,畏秦不敢進。魏相信陵君欲救趙,無奈雖乃魏王面前紅人,但苦無兵權。信陵君遂召集所有食客,悉數乘車欲衝入秦軍,作魚死網破之最後一擊以助趙。臨行前,與食客侯生辭決,侯生冷言相對,似乎並不在意其生死。信陵君無忌行數里,心中疑,思侯生或許是隱士,有話未說,便回車追問。侯生進曰:“公子欲攻秦而救趙,實乃螳臂擋車。”信陵君拜而求教,侯生道:“公子為魏王妃報父仇,如姬心存感激,今可求其助公子竊魏之兵符,率軍攻秦,此計最為可行。”信陵君照辦,順利竊得虎符,擊殺為主將晉鄙,取得兵權,挑選精兵八萬攻秦。楚春申君黃歇派景陽救趙。趙安平所率二萬五千兵在趙、魏、楚夾擊下大敗,降趙。 鄭安平為范雎所薦,依秦法,范雎亦應治罪,加上范雎日益不得白起下屬人心,秦昭王不得不治范雎。後范雎退位讓賢,舉蔡澤為相。 一著輸則全盤皆輸。范雎臨行前進昭王:“王,時至今日,稱帝以不遠,餘六國氣數已盡。臣夜觀星象,六星暗淡,天亡六國,統一之勢非人力所能改,臣先走一步,望王自重。” 公元前二五五年,秦昭王五十二年,范雎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