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CG趙半仙兒
-
2 # 大道人家
學易經的人理解問題食古不化的人是不是居多,這個不好下結論。
我感到,大凡學易經理解問題食古不化的人,主要是沒有學通學活,究其根本原因:
一是沒有理解易經的精髓要義。易經的精髓要義就是 “易有三義”,即變易、簡易、不易。變易是指宇(空間)宙(時間)萬物都在變化之中。沒有不變化的東西。簡易是指宇宙萬物的變化,儘管錯綜複雜,撲朔迷離,但都是有規律可尋的,最根本的是陰陽的對立統一規律,即“一陰一陽之謂道”。不易是指宇宙萬物唯一不變的就是變和變所遵循的規律。變和它所遵循的規律是永恆的。如果我們真正掌握了這些精髓要義,理解問題還會食古不化嗎?肯定會用變化的觀點理解問題。
二是沒有掌握易經的智慧方法。 易經蘊含著高超的智慧方法。但入門方法是觀察、想象和思考,而不是死記硬背“教條”。學習易經最重要的是提高人的智力或智商。智力或智商包括專注力、觀察力、想象力、記憶力、思維力、創造力等。易經的創始人伏羲是中華民族非常了不起的聖祖。他專注於研究人如何適應天地萬物的變化,而進行觀察、想象、思考、創造。《繫辭傳》說:“ 古者包羲氏之王天下也,仰則觀象於天,俯則觀法於地,觀鳥獸之文,與地之宜,近取諸身,遠取諸物,於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類萬物之情。”從這段敘述看,聖祖伏羲的智力或智商是非常高的,是當之無愧的“超強大腦”。他教給我們的智慧方法就是觀察、想象、思考,透過現象看本質,進而找到規律性的東西,進行創造性的勞動。我們學習易經包括教育自己的孩子,應當學習聖祖伏羲和易經中蘊含的智慧方法,提高自己和孩子的專注力、觀察力、想象力、記憶力、思維力、創造力。易經的智慧方法掌握了,理解問題還會食古不化嗎?我想肯定不會了。
三是沒有找準學易的根本目的。學易幹什麼?難道要復古嗎?復古是絕對不可能的。難道裝潢門面、顯示有學問嗎?那沒有任何意義。難道占卜算卦、收費致富嗎?不懂易理、騙人誤人,是會損德招禍的。“差之毫釐,謬至千里”。學易的根本目的是思考和解決現實問題。如果學易不去思考和解決現實問題,那就等於浪費時間和生命,做無效勞動,費那個勁兒還不如干點有意義的事。學易的根本目的首先要樹立正確的宇宙觀人生觀價值觀。《說卦傳》說:“昔者聖人之作易也,將以順性命之理。是以立天之道,曰陰與陽;立地之道,曰柔與剛;立人之道,曰仁與義。”意思是說:過去聖人之所以創作易,是用來和順人的性命的道理的。所以立天的法則為陰為陽,立地的法則為柔為剛,立人世間的法則為仁為義。人的性命為什麼不順?從根子上看是不能很好地做到仁和義。仁就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義就是做適宜的事、正確的事、應該做的事。做到仁和義,人的性命自然就順了。其次要思考解決現實問題。諸子百家思考解決春秋戰國時期的重大現實問題,創造了燦爛輝煌的偉大思想。無數仁人志士思考解決面臨的現實問題,建立了萬古流芳的不朽功勳。普通人思考解決自己的現實問題,興家立業,享受幸福。學習易經,不能離開解決現實問題這個人生課題。再次要為往聖繼絕學。這個就不多說了。支援有大本事的人,繼承和發揚中華傳統優秀文化、紅色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為子孫後代趨吉避凶謀幸福,為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大興盛做貢獻,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提供中國智慧!
-
3 # 藍色的小影子
說學易經的人理解問題食古不化的人居多有點讓我感到意外,不知有沒有統計資料來支撐這一觀點。我從自己學習易經的體會和對易經的理解來說說對這一觀點的看法。
易經的易,本身就包含變易的含義,意味事物有時刻變易的特性;同時易經比較重視時位的不同,也就是說同一事物在不同的時勢(包含時間和形勢等不同因素)和處於不同的空間位置(還包含上下前後左右等相鄰因素)而導致不同的結果。因此,精通易經的人更應該是靈活圓通的人。
說學易經的人理解問題食古不化,我認為是初學易經的人對易經的理解不透而且還習慣性套用易經原文而形成的一種錯覺。學易經與食古不化應該沒有過多關聯。
-
4 # 易珩君
《易經》,包括《連山》《歸藏》《周易》三本易書。其中《連山》《歸藏》已失傳,如今只有《周易》傳世。《周易》相傳為周文王姬昌所作,內容包括《經》和《傳》兩部分,《經》主要是六十四卦和三百八十四爻,做占卜之用;《傳》即《易傳》,解釋卦辭和爻辭共十篇,統稱《十翼》。
《周易》中涵蓋了政治、經濟、文化、哲學各個領域,是群經之首,設教之書,與《詩經》《尚書》《禮記》《春秋》稱為“五經”。
《周易》包含了一些樸素的哲學道理,對後世影響深遠,如:“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易,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方以類聚,物以群分”、“君子上交不諂,下交不瀆”、“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和順於道德而理於義,窮理盡性以至於命”。
經過後世的不斷解讀,再加上學者在現代媒體的不斷宣講,《易經》為大眾所知,地位也越拔越高。就我瞭解的學習《易經》的人來看,他們要麼神秘莫測,感覺得到了天啟一般;要麼深沉,感覺其學問別人無法企及;要麼天下大任擔自己肩上一樣,滿口君子道德,經世致用;要麼一副看透塵世的模樣,什麼也不在乎。學《易經》往往讓人鑽牛角尖,顯得迂腐不堪,食古不化,究其原因,我以為有以下幾方面:
一、過於拔高《易經》的作用
《易經》是包含了一些哲學道理,但也沒有現在人說的那麼誇張,正如木心先生所說:世間有兩大因素在主宰著,一是規律,二是命運。有規律的事,人類可研究出解決辦法,這就是科學。然人世間有太多的事,命運總在後面冷笑。《易經》很可悲,它認為命運是有規律的,索性去研究命運,以為找到命運的規律,就可避凶趨吉。事情那有那麼簡單?《易經》充滿了智慧,但也鑽了牛角尖。那些精通《易經》的人,被命運玩弄的大有人在,劉基死於非命、胡蘭成客死他鄉都是典型的例子。因而不要太過於追捧《易經》的價值和意義。
二、平日讀書面狹窄,沒有分辨能力。
世間有價值的好書數不勝數,絕非一本《易經》就能解釋一切、代表一切,只有博覽群書,養成獨立思考能力,才能知道一本書真正的地位和價值,形成理性客觀判斷,學會自我分析分辨。
三、思想僵化,不會靈活應用。
學習在於明理明己,在實踐中引導充實自己,提升自己,而不是盲目崇拜,過於相信一種道理,容易被人洗腦,導致思想固化在一個框架裡,要學會舉一反三,靈活應用,學以致用。
-
5 # 天衢
雖然我不知道“學易食古不化者多”的依據從何而來,但我可以負責的說,元派易學就絕對沒有題目中所說的那種情況。
元派易學注重易象變化,無論什麼年代,都逃不過這些易象的吉凶禍福。那是天地自然的規律,不能說從古到今都遵守同一規律就是食古不化吧?就連墨守成規都還不算呢。
五千年前電子繞著原子核轉,兩千年後總不會原子核繞著電子轉吧。即便是坍塌壓縮歸於奇點,那也是規則使然,不可更改。
比方說乾卦,亨通明亮,這麼好的態勢,不努力奮進更待何時,要知道天予不取,反受其咎;時至不迎,反受其殃。難道遇到光明大道而選擇不走那才叫做與時俱進嗎?沒有這樣的道理。
凡事與天地大道相悖,與自然規律相悖,必然不得長存,何況人乎。
當然,在對於易學,特別是易理哲學思想這一塊,目前還比較分裂,特別以孔子解易的方法為主流。但無論何門何派,只有自己的理解錯誤或學藝不精,而《易》本身就是世間規則的六十四種概括,以及三百八十四加二種變化。所以,規則絕不會錯,它是亙古長存,永恆不變的。錯的只能是理解規則的人。
-
6 # 悟自由
人們壓根兒就沒有真正理解易經,根本就沒有領悟易有太極的意義,否則就不會是現代西方科技霸佔全球了,以西方科技專家所領航的現代物理論物理與易經中所隱含的統一場.太極場,立體同步的全息能量場生化相比幾乎是望塵莫及,根本無法對比,所有的現代科技領域的發展,最多隻是易經八卦概念的程序升華的變化狀況和侷限的互動表現,遠沒達到全智全能的太極狀態,易經中的太極原本就是宇宙智慧統一場,太極場,八卦運動在太極場演化中是整體的同步交合,是立體統一的太極場生化,它不是侷限的程式發展和時空交遞的轉化昇華,它是時空合一的,沒有時空矩離,瞬間產生整體變化的.全息全能的立體孕育場,也是宇宙智慧技術的核心,也是人類科技探討的終極密秘。所有人成天叫喊易經八卦是什麼,卻不明白太極就是宇宙統一場生化,八卦就是宇宙統一場智慧創造的類人生命元,智慧生命素,自由能量的主人。
-
7 # 梅語微風
易經描述的是世界萬物發展變化的規律.其主題思想是變化的,任何事物都遵循孕育、出生、成長、壯大、衰弱、滅絕再到孕育,週而復始生生不息。觀察事物,得出執行規律,做出適當的安排,達到較好的結果,這是易經的本意。
易經的善意與愛心是完全可以肯定的。在義理方面,我們明白人生最重要的自我修煉是:德行、能力、智慧。這三項修煉與時俱進才可領悟深遠。
人總是看別人容易,看自己很難,占卦只是為了看清楚你自己,更好的瞭解和掌握人生的大方向,占卜既有這樣的心意,同時還有無比的智慧,正是古人留給我們的心靈父母。我們敞開心扉,是想讓這樣的父母為我們來指點迷津!
所為:“食古不化”是指拘泥陳法,不善於靈活運用。指對所學的古代知識理解得不深不透,不善於按現在的情況來運用,跟吃東西不消化一樣。
有人以為學問就是智慧,其實有學問的人,不一定都有智慧?世界上就有少數學問淵博的人,照樣也食古不化,食今亦不化,不知融會貫通,舉一不能反三,終身都跳不出書本的圈子,實在說不上智慧二字。有智慧的人也不見得都有很好的學問。有一種人,讀書雖然不多,但他對於人情事理,都很通達,憑藉經驗,運用心得,這樣的人,你能說他沒有智慧嗎?學問是不能離開智慧的,沒有智慧的學問,便是死的學問。學問固然不能離開智慧,同時智慧也不能離開學問。有學問的人,雖然不一定就有智慧,正和有智慧的人不一定有很深的學問一樣,但是智慧卻必須以學問做基礎,才靠得住。無學問的智慧,只是浮光掠影,瞬起瞬滅的。就好像肥皂泡一樣,儘管可以五光十色,但是一觸即破。惟有從學問中產生出來的智慧,才是探照燈,可以透過雲層,照射到青空的境地。
在易經中食古不化的人和上述情況一樣沒有消化吸收融入貫通。易經的就三句話概括,一、“吉無不利,自天佑之”。自己努力,老天才會幫助我們,也就是天助己助者。二、“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修善的人家,必然有多的吉慶,作惡的人家,必多禍殃。三、“順天應人”。順乎天理而適應人情。人跟動物不同,在於人有情。情是人之所以為人的一個很重要的關鍵。如果做事情做到了彼此之間沒有了情,最後的結局可想而知。
易經並不是只可單獨學習的,而是由“易德”延伸到自然,以及各種學科和各類事物的融入貫穿,才會體會到它的深遠奧妙。易經如果和《道德經》為伍,可提高人生修為境界。和《黃帝內經》相伴可獲得健康身體,平靜知足。和四書五經相融,將修善其行,通達仕途。融入佛學你就會在其中學會如何放下。和《三命通會》《麻衣神相》《魯班書》結伴,你就是看八字算命之人。所有的學習都有得失,方向要靠自己去掌握,領悟所得也各有不同,消化與否看個人德行。
-
8 # 於雁鳴的哲學與易經
關於《為什麼學易經的人理解問題時食古不化的人居多?》這個問題,是不是居多我不知道,但是食古不化的這種現象確實是存在的,我認為原因有三。
一、學易經的人是以崇敬、甚至崇拜的精神開始學習的。易經素來就有群經之首的美譽,又有晦澀難懂的頭銜,學習它無異於向文化的最高峰攀登,沒有一定的決心和信心是不敢接觸的,所以在學習易經的開始就註定了它的地位。
二、越是不懂越是覺得高深。易經的文字很少,字義又多,再加上古今的差異,使人很難理解其中的內涵。在流傳中,易經的內容產生許多偏差,這是難以發現的,如卦序就是錯誤的,這樣的錯誤使人更難正確理解易經,而越是不理解越是覺得它高深,這就更加深了對易經的崇拜,在崇拜的觀念下就容不得別人的不同意見了。
三、一些人別有用心。有些人對本人的連載狂噴不已,有網友提示我這是我觸動了一些人的既得利益,食古不化的人也是如此,新的思想、新的理論可能觸動他們的經濟利益,名譽利益、地位利益等,在這種情況下, 表面上的學術之爭掩蓋了實質的利益之爭,這時的食古不化已經包含了更多的內容,已經超出學術的範疇,已經融入功利、市儈等汙穢,在爭論與辨析的過程中應該有所甄別,還學術一片淨土。
-
9 # 包強中
我們的前人,在五千多年文明史發展的歷史長河裡給我們留下了極其豐富的文化遺產,在學習和吸收中要取其精滑去其糟粕,不要造成偏廢害人害已。
-
10 # 蓋世神算
食古不化,是對過去的條條框框禁忌堅持服從敬畏。隨波逐流,順應時代,處事靈活的人,因為沒有顧忌,則妄為。
《易經》為正人君子專享學術。平常做事虛偽,時而刻薄狠毒,時而假仁假義,心隨權、勢而變,容顏以貧富分示醜美者,習《易》無成,反而在褻瀆《易經》!
君子不投人所好,明知彼欲,而我不乘。正因為操守,都誤以為君子木訥,食古不化。
理解問題,思維敏捷,智力在小人之上,才有資格被稱為君子。君子不以智力欺騙人,小人以經驗害人。這是君子、小人的最明顯區別。
那些食古不化的學《易經》的人,只是用經驗理解問題,徒以形式化理解生活事物的小人。請記住,君子才高智大,機變靈活,遠知利害於未來所以不輕為,是以被稱為君子。
-
11 # 中國周易協會趙賀
這就是易經難學的原因之一 易經的全文大多都是婚姻嫁娶狩獵下葬等等古代生活 每個人學易經完全都是憑藉自己的人生閱歷和生活經驗去理解 每個人的人生都不一樣 所以導致每個人對易經理解不同 如果沒有師承 很容易學偏 這就是很多人學了易經不會用的原因
-
12 # 三月二十
研習易經,不能死記硬背,包括一切古今知識,文化。要融會貫通,一通百通。要學以致用,邊讀邊用邊舍。吸取書中精華,摒棄其糟粕。否則才叫食古不化,學無所成,學以致害。漢民族醫易天壤之別,聲樂水墨風馬牛不相及,在發展上卻可以一脈相傳,通一曉百萬,何也?易能通變也,易能聯網一切學術也。
-
13 # 綠豆
真學《周易》入門的人不會食古不化。因為易有三說:不易,變易,簡易。不易的是道體(一陰一陽謂之道)。變易的是時勢(一闔一闢謂之變)。簡易的是知事可以簡御繁(乾以易知,坤以簡能。)如果只學會其中一個,其餘不通,食古不化倒是一定的。
-
14 # 易軒緣
我談談我個人對易經的理解。易經主要是易,經就是書!
易,日月,一陰一陽相互轉換,制約,相互平衡,相互產生關係,按照自然規律揭示萬千事物和未知領域,也代表了整個宇宙的奇妙未知事情。
易的精華就是數,象,理,這三者的關係,知道了這些,理解和用運也就得心應手了,不論是研究或者是運用,按照經“書”說原話,那是死板,不變通,說給疑惑的人,更疑惑了,什麼也靠書上寫的,然而沒有見到太陽落山了,月亮出來了,一冷一熱的效益嗎……
認為經書上都是正確的,是權威,是定律,是不變化的,不古今結合,注重理論,不按實際,那樣的人才是理論派的,為書本學者或者是炕頭書桌先生!這樣的人也很多的!
-
15 # 心燚
你所說的這些人不是學了易經才食古不化,而是本身他們就是這樣的人。。
易經被譽為“大道之源”,是古代帝王之學,是政治家、軍事家、商家必修之術。你覺得如此這般的一部經典著作,會讓人食古不化嗎?
-
16 # 藍先生易學研究
你所說讀易學的人食古不化!
第一方面,是讀不懂易學,對易學未認識!
第二方面,自己偏執。
第三方面,撐握易學文化,應有綜合觀察問題的觀念,一般都從八方思考問題,懂得推理,理解事物的演變規律,知道事因與事情中各方心理因由。會撐握雙方爭執的利害關係,會做出合理的判斷。
-
17 # 拙悟易
學易真不易,變易更不易,簡易非簡易。有心想學易,理解不透,萬物類象。易中八卦包羅穹宇天下。不熟悉基礎知識和牢記。就大談簡易,我呵呵了。簡易是建立在豐富基礎知識之上。才能簡易。食古不化之人。多是沽名釣譽之輩。假借易學之名斂財騙錢。(易學和道教,的依存關係並不是太緊密。易學為玄學,奇門。道教講無為講自然並不推崇去睽天機。易學只是道家術數中的一種。(道家和道教,也是有分別。詳請度娘))。
-
18 # 哈灬哈66096005
彈指一揮間,三十年過去,在人生的高速公路上,瞭解易經的人,就是了解在人生高速公路上行駛的,規則,不超速,不逆向,不亂變車道,雨天慢開,霧天不開,其實,這種人生交通規則,在學習,易經,中潛意識裡已經浸染了,成了個人的行為準則,所以在常人看來,學,易經,的人有點食古不化,但這確確是,懂,易,的人的,優點,長處所在,一般人是,不會理解的,哈哈。
回覆列表
學習易經,包括一些古文,古書,要求甚解,讀書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不知道變通,只知道讀死書,死讀書,到後來錯在哪裡自己都不清楚。
學習古籍知識食古不化的人,應該和他自己的思想也有一定關係,學習的這些古代的知識,理解的不深不透,又不善於按照現在的社會情況來作用,所以就會出現這類情況。
現在的人基本上都不樂意讀古書,讀古書並非食古不化,那是老祖宗留下來的寶貴遺產。就算不談什麼繼承和發揚的大道理,不談成為什麼專家,適當地閱讀一些古典文學,加上每個人自己的理解,絕對獲益匪淺。
以上只是個人的看法和見解,希望對易經感興趣的可以相互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