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史努比行走歷史

    筆者看來原因有三:

    其一:反對的本質不同

    李逵反對是隨著自己的性子,隨口就來,說白了是個“說話不經過大腦”的主,一心擁護宋江,在他心裡宋江就是天子,就不應該詔安而是取而代之。

    反觀武松,武松是個有頭腦的人,自然不會像李逵那樣說話沒有分寸,但是為何會反對呢?很簡單武松不同於李逵,武松是被朝廷迫害才上的梁山,和朝廷的仇怨是化解不了的。自然不可能同意詔安,這一點宋江也是知道的,所以不好多說什麼。

    其二:派系不同

    宋江是詔安派(投降派),李逵呢雖然嘴上說反對詔安,但是和朝廷沒有深仇大恨,又是宋江的死忠粉,自然宋江真要詔安於朝廷,李逵也不會說什麼。

    而武松呢?武松是三山派系的,和魯智深、林沖、楊志等人都是對朝廷仇深似海的,這一派系又多是實力派,宋江想要詔安於朝廷,這是他最大的阻力,武松提出反對,宋江自然心裡也得掂量下三山派系這些與朝廷仇深似海的人的想法,畢竟那個時候實力說明一切。

    其三:為何處罰李逵

    宋江處罰李逵無非兩個原因:

    一則,詔安是他的夙願,宋江想成為朝廷認可的一員,李逵提出讓他取代天子,自然宋江肯定要生氣的。

    二則,給自己臺階下,畢竟是武松先反對李逵跟著反對的,著實沒面子,又不敢動武松,只能拿李逵開刀了,李逵就一鄉野粗漢,又是宋江的“粉絲”,大哥處罰他,他也只能聽著。

    以上是筆者的粗淺看法

  • 2 # 柳生飄雪

    這件事發生在小說第七十一回,當時臨近重陽節,宋江叫宋清擺下宴席,會眾兄弟,同賞菊花,眾頭領開懷痛飲。

    宋江乘著酒興,做滿江紅一首,命樂和單唱這首詞,當唱到“望天王降詔早招安”時,武松叫道:今日也要招安,明日也要招安,冷了兄弟們的心!

    李逵則一腳把桌子踢了粉碎,叫道:招安,招安,招甚鳥安!

    於是宋江要將李逵斬首,被眾人勸住。

    當時的情況是,宋江喝多了,李逵顯然是在撒酒瘋,只有武松是清醒的。

    我認為,宋江生氣不是因為李逵反對招安,而是他借酒鬧事,以下犯上。

    在梁山,李逵享有特權,只有他敢砍斷忠義堂前的杏黃旗杆,而不受懲罰,只有他敢頂撞宋江,也只有他敢不聽號令私自下山。

    之所以李逵如此有恃無恐,無非是他與宋江的關係最好,劫法場時又救過宋江的命。

    李逵的所作所為讓宋江很是頭疼,早就想教訓一下李逵,這回找到機會了。

    所以這件事與反對招安沒什麼太大關係。

    首先是招安計劃宋江醞釀很久了,梁山中吳用是堅定的支援招安的,這一點毫無疑問,盧俊義更不用說,也是全力支援,公孫勝不反對招安,五虎將,八驃騎,都和宋江一條心,(也許林沖不太支援,但也無關大局,水軍頭領態度不明朗)也就是說梁山的主要精英都不反對招安,難道就因為有幾個人反對就不招安了?以宋江的性格絕對不會讓步,大不了武松,魯智深,還有反對招安的人不參與,可是這些人離開梁山能有什麼出路?

    宋江也看出這一點,所以並不在乎武松等人的態度,也不存在宋江忌憚武松,不敢懲治武松的問題。

  • 3 # 灣火

    宋江招安,並非臨時起意。從他入梁山以來,便有率眾好漢歸附朝廷的恢弘大計。

    但凡梟雄豪傑,要統領眾將,縱橫天下,最擅長便是把握人心。武松、李逵及魯智深這些代表人物皆反對招安,為何只罰李逵呢?且聽我細細道來。

    一、宋江假借舉辦菊花大會,其實暗露招安心願

    宋江安排過一次筵席,喚上眾好漢,辦了一個菊花大會。諸位可回想一下,當年宋江曾在潯陽樓喝醉了酒,提筆揮毫,寫過一首反詩。其中一句:他時若遂凌雲志,敢笑黃巢不丈夫。

    這個黃巢,便是唐末農民起義的領袖。他的代表作有兩首跟菊花有關。

    一個是《題菊花》:颯颯西風滿院栽,蕊寒香冷蝶難來。他年我若為青帝,報與桃花一處開 。一個是《不第後賦菊》:待到秋來九月八,我花開後百花殺。沖天香陣透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 。

    黃巢作為農民起義的統領,一直有做皇帝的夢想。他的詩詞氣勢磅礴,頗有帝王之相。可後來還是逃脫不了起義失敗的命運。

    宋江飽讀詩書,當然知道其中道理。他寫敢笑黃巢不丈夫,無非是說,就算做到黃巢這個程度,一呼天下應,又能怎樣!還不是天數使然,最終結局仍被朝廷所滅,不得善終。所以,開菊花大會,是暗示黃巢成不了氣候,也表露出自己招安之心。

    在這菊花大會,宋江醉了酒,跟潯陽樓那次一樣。只是潯陽樓那次是落魄感慨,身陷囹圄。這次是得志意滿,穩坐寨位。當下意興闌珊,揮毫寫的是滿江紅。

    滿江紅裡面有一句:日月常懸忠烈膽,風塵障卻奸邪目。望天王降詔,早招安,心方足。

    這揮毫寫詞,是借題發揮。宋江平時不願講的,透過詩詞,把心中所想,向各位好漢展示出來。這裡,我認為宋江是精心佈局,有為而作。這是為啥?

    1、酒過三巡,眾好漢開懷痛飲,所言之語必定是真心流露。招安之願,是宋江一人所想。諸位好漢多數人反對,其中最為代表的人物,武松、魯智深就提出過異議。這次,宋江一提出要招安,武松立刻脫口而出,來了一句:今日也招安,明日也要招安去,冷了兄弟們的心!

    魯智深也道出心中之話:只今滿朝文武,多是奸邪,矇蔽聖聰,就比俺的直裰做皂了,洗殺怎得乾淨!

    其實,武松和魯智深說這話,不是沒道理的。而且武松和魯智深是從官府編制裡出來的人,最有話語權。不但兩人,許多好漢是從官府裡出來的,深受其苦。他們之所以上梁山,是被逼的。要不身負命案,要不便是被朝廷所迫害之人。

    眾人剛逃出朝廷的魔爪,今日又要投奔朝廷,過著為虎作倀的生活,眾人吃過朝廷的苦頭,當然不願意。

    今日梁山聲勢壯大,威震四海。所有兄弟齊心協力,劫富濟貧,幹一番轟轟烈烈的事業豈不是好,何必為朝廷賣命所用,處處束縛,豈有獨佔山頭來得逍遙自在?

    2、宋江只有試探,才知眾位心願。但要完成招安大願,必須要從具有號召性的人物入手。

    武松和魯智深算是宋江身邊的得力干將。可他們都口口聲聲說不願意招安,那其他人一聽之下,自然會站在武松和魯智深這邊。

    這讓宋江極為頭疼,但李逵的話更是讓他傷心。諸位知道,李逵是宋江最得力的心腹,一直忠心耿直,只要宋江要他辦事,他一定赴湯蹈火,義不容辭。可以說,李逵的命是拴在宋江的身上的。

    招安之事,其他人反對,他倒是頗有不滿。可這個李逵要反對,簡直就是把宋江孤立起來了。而且李逵所說之言,讓宋江連面子都掛不住。

    黑旋風便睜圓怪眼,大叫道:“招安,招安,招甚鳥安!”只一腳,把桌子踢起,攧做粉粹。

    這李逵大呼小叫,罵罵咧咧,還不解氣,一腳把桌子踢破了。我想當時以李逵的嗓門最大,而且還動了手。武松和魯智深只是嘮叨幾句,好漢眾多,所說之言,也只有圍著宋江身邊的人聽到。

    可李逵嗓門一吼,還弄出這麼大響動,滿堂的好漢估計都知道李逵真實的想法了。

    你說作為宋江最得力的心腹都有這想法,其他人會怎麼看宋江?所以,宋江發怒,情有可原。

    二、說到處罰李逵,只不過是宋江明罰暗儆的手段,不可當真

    以前我有講過,李逵做錯任何事,宋江都會力保。因為李逵是宋江的左右臂膀,違心的事,只要宋江吩咐,李逵必當遵行。而且李逵是宋江的死忠護法,沒有李逵,宋江很多事幹不成。

    可他為何當著眾位好漢的面,要砍李逵的頭呢?

    1、削了宋江的面子,讓宋江下不了臺。諸位會想,讓宋江下不了臺的,還有武松和魯智深啊。怎麼就不拿他是問呢。

    首先,武松和魯智深雖是宋江的得力干將,但不是心腹,他們是有思想的人,而且兩人是佛門弟子,對功名並不看重。跟他倆說加官進爵,青史留名,說也是白說。

    其次,他們是宋江比較尊敬的人,兩人在梁山是舉足輕重的人物。宋江對他倆也不敢輕易觸犯。

    而李逵是個莽漢,要打要殺,悉聽尊便。所以對李逵,宋江敢說狠話。

    2、宋江為了實現招安心願,當眾對李逵是明罰暗儆,在好漢面前樹威。宋江搞這個酒會,就是為了弘揚自己的招安大計。可眾位好漢聽到李逵等人反對的聲音,當時便默然附和。如果不殺一儆百,以後這件事不了了之,那以後還有誰會聽宋江招安之言?此刻不樹威,豈能作罷?

    說到把李逵拉出去砍了,實際就是告訴眾位好漢,倘若以後眾人跟他作對,阻撓他的招安大計,李逵便是下場。

    而且,在開這個菊花大會之前,宋江與眾位好漢在忠義堂前,拈香立過誓言,說過一番話:

    自今以後,若是個人存心不仁,削絕大義,萬望天地行誅,神人共戮,萬世不得人身,億載永沉末劫。但願共存忠義之心,同著功勳之國,替天行道,保境安民神天鑑察,報應昭彰。

    這話是眾位好漢歃血為盟,共同的誓願。這裡講的是要忠義兩全,為國為民。既然為國,就不要幹那些綠林大盜乾的事,跟朝廷合作,便是為國為民,為江山社稷著想。

    常言道國無二君,我們自立為王,朝廷定是當我們有逆反之心,出兵作戰,便會導致戰亂頻頻,百姓何幸之有?那為國為民,又從何說起呢?

    處罰李逵,是做給眾位好漢看的,宋江怎會真的下狠手殺李逵。好漢們當然心裡也明白。該勸的就勸,第二天,李逵負荊請罪,宋江不就說了:看在眾位兄弟的面子上,寄下你項上人頭。以後再犯,絕不輕恕。

    這裡話中有話,說的是給眾人聽的,實際的意思是以後誰再敢反對招安,絕不會輕饒了誰。

    所以,從忠義堂立誓到菊花大會,宋江的精心佈置,實際下了很大的一盤棋。

  • 4 # 布衣之徐

    亡命天涯各有各因,追尋穩定是終極結果。

    梁山108將忠義堂聚義,雖一個頭磕下去,一碗酒幹為盡,但由於各自出身背景不同,之前所處的環境差異,所以,安身梁山的目的也不會相同。

    官府背景,雖逼上梁山,但心繫招安。

    秦明、呼延灼等是武將出身,林沖、李進等是禁軍教頭,武松、魯智深也好壞是個都頭提轄。

    這些人學成武藝的目的是“貨賣帝王家”,謀個好出身,誰也不希望自己落草為寇,成為官府絞殺的土匪,沒有萬不得已,誰想。

    所以,這些人即使落草,也要選個靠譜的地盤和帶頭大哥,梁山遠能攻,近可守,宋江所謂的義薄雲天,能聚人氣,又出身官家,跟著宋江把山頭做大做強,招安的機會就會更加接近現實。

    當然,這種落草為寇,一心招安,首鼠兩端的做法,也是高風險的,過程中如果官府不給招安的機會,那也就只能一條道走到黑,把“土匪”坐穿了。

    富豪家底,喜好結交江湖義士,本身也一身功夫。

    一個有夢想的梁山聚義,不能靠打家劫舍,有一日沒一日的,這種格局低下的草寇,遲早被絞殺,而經常洗劫官府,風險太高不說,還要不要留有餘地談招安了。

    所以,要成就一個蒸蒸日上的梁山,就需要強有力的財政資金支援,而逼人上山,這是吳用的拿手好戲,於是,大土豪盧俊義、柴進和李應等人都被弄上了山。

    有了基本的資金支援,和這些富豪的經營吸金能力,梁山可以把主要精力放在整頓軍備,打贏官府一次次的軍隊圍剿,提高和朝廷談招安條件的籌碼。

    這些被逼上山的富豪,當然,也最樂見招安的實現,能繼續之前富豪的生活。

    落魄和身處江湖的,有梁山這種山頭的招攬,能吃香的喝辣的,何樂不為。

    梁山既然與官府為敵,就需要具備各色專長的人物來運轉軍備,打贏戰爭。

    張青、孫二孃這些人,本就立足江湖,開著黑店,頂著殺頭的風險,在刀尖上過日子。

    梁山要能打贏每次圍剿,必須要有完善的情報團隊,而張青這些人就可以組織很多的情報交通站,用茶館、酒店等的方式對外收集情報,服務於梁山高層團隊。

    李逵等人只希望在梁山的狀態,招安對他們來講,並不能帶來什麼利益,高官厚祿不會和他們這些人有緣,只要今朝有酒今朝醉,過好一天算一天,所以,反對招安是他們樸素的第一反應。

    張青這些按照現在的說法,就是黑社會分子,他們招安後,還是不融於社會的,所以,反對招安,但也只能順勢而為。

    招安最不能接受的就是李逵這類人,而且,梁山上這個群體並不是少數,所以,當他們反對的態度比較堅決時,宋江必須要對李逵這種代表性人物進行處罰,起到警示作用,不給宋江等人的招安工作添亂。

    武松只代表他個人反對招安,翻不起什麼大浪,所以,只要宋江等人做到置之不理就好。

  • 5 # 上頭派掌門

    天罡地煞就位,一百零八個魔君齊聚梁山泊,他們在宋江的帶領下鬥貪官,搶土豪,不擾百姓。梁山該往何處去,宋江早有打算,並多次透露給弟兄們。重陽節到了,宋江辦了一場菊花酒會,打算趁此機會試探一下眾弟兄。

    宋江做了一首《滿江紅》,讓樂和唱給眾人聽。當樂和唱到“望天王降詔早招安”時,武松再也按捺不住,叫道:“今日也要招安,明日也要招安去,冷了弟兄們的心!”武松之所以敢“叫”,之所以要“叫”給眾人聽,因為他背後有一個反招安派,人數雖不多,但個頂個的都是鐵錚錚的漢子。

    李逵趁機起鬨,睜圓怪眼,大叫道:“招安,招安,招甚鳥安!”還一腳踢碎了桌子。有人認為李逵存心搗亂,是想給宋江個臺階下,這也太高看李逵了,他沒那麼機靈,瞎胡鬧是真的,宋江趁機利用李逵也是真的。

    酒會上,聽曲時,宋江根本想不到會有人公開跟他唱反調,這個反對者居然還是大名鼎鼎的武二郎。武松做事向來很有分寸,這次居然“叫”起來,宋江知道自己捅了個馬蜂窩,正不知如何收場呢,李逵跳出來胡鬧。

    李逵對宋江死心塌地,喜歡蠻幹,喜歡意氣用事,喜歡為所欲為。李逵對宋江又有救命之恩,眾弟兄也都知道李逵向來喜歡胡鬧,宋江也歷來寬容縱容,因此趕緊替李逵求情,陪宋江演了一出好戲。

    宋江不可能懲罰武松,因為武松沒有犯錯。“冷了弟兄們的心”,武松是在替“弟兄們”說話,宋江的招安也是在為“弟兄們”謀前程,既然都是為公不為私,又都是兄弟,宋江即便心有不滿,也不能把武松怎麼樣。

    李逵“大叫”,粗野放刁,即便如此,宋江的“斬訖報來”也顯然處置失當——正因為很明顯的處置失當,眾人立馬就明白了宋江的心意,趕緊跪下求情。真亦假時假亦真,宋江借李逵的腦袋傳達了三個非常重要的訊息:

    一、梁山肯定要招安,不可能改;

    二、贊同招安的是兄弟,不贊同的肯定沒有好果子吃;

    三、梁山只有一個老大,決定梁山命運的人是他宋江。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2012款三菱翼神這款車怎麼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