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古今注
-
2 # 樸易堂國學易學文化
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相信這句話大家耳熟能詳,這就是出自於《誡子書》,是三國時期政治家諸葛亮臨終前寫給他兒子諸葛瞻的一封家書。整篇誡子書講的就是一個父親臨終前對兒子的諄諄教誨和殷切希望,看得出還有一種恨鐵不成鋼的那種遺憾。所以諸葛亮才會用臨終遺言的方式告誡兒子,修身養德。
那麼諸葛瞻是誰呢?諸葛瞻就是諸葛亮死後丟失綿竹,自己也戰死在鄧艾刀下的那位仁兄了。其在諸葛亮死後,承襲爵位,可能因為其父諸葛亮聲名在外,其本人也深受益處,雖然官居要位,但難免有點名過其實,才能並非那麼出眾,所以諸葛亮生前也說過"諸葛瞻如今已經八歲,十分聰明可愛,只是怕他過早成熟,將來成不了大器"。此時,諸葛瞻八歲,這是建興十二年(234年),諸葛亮出兵武功,其間寫信給諸葛謹講的事。其父親對其都上有不放心,又何況現實呢?
所以這封誡子書確實表達了一種“恨”,恨鐵不成鋼,後繼無人啊!
我們看其開篇即講君子品行,修身養德。勤儉持家,淡泊名利。也說明當時諸葛瞻是存在浮躁的作風的,至少在年少時還是有些不足,有待改進的地方的。
其次將才學與修學之道,說明其才能尚不能與之匹配,也與諸葛亮的要求相差甚遠,所以才告誡其要廣學博才,樹立遠大的志向,這也可以看出一個父親對兒子講這話是多麼大的期望和多麼殷切的告誡啊!
最後告誡其要惜時,不應枉費時光,都這終將蹉跎歲月,一事無成,老年悔恨,也就是說老父親不在了,留給你的時間不多了,再不好好學習,就難以有所作為了。
這份誡子書出自藝文類聚和太平御覽,雖然有一字之差,“慆慢則不能勵精”“淫慢則不能勵精”但意義卻不甚相同,如果是前面一字還可以說起懶惰而已,年少性情所致,不足為奇。但是後面一個就嚴重了,按照現在的說法這是“學壞”的兆頭啊,古代的淫樂是一種縱慾行為啊,這就涉及到品質的問題了,我想諸葛亮在臨死前如此重言告誡,有如此有針對性,應該是事出有因啊。
不可否認的是,這份誡子書在今天看來仍有著重要的教育意義,因為指出的問題現在也客觀存在,他提供的方法也切實有效,可以說直接照搬照抄過來,培養出來的你的兒女至少品性不會太差,至於才學這確實需要後天努力,而且下苦工的,除了肯花時間之外,還需要用心,縱觀天下,品性可以塑造,唯獨才學不可複製啊!做父母的不可以不看到這一點,教育小孩要從小抓起,立好規矩導向,這樣才能把小孩帶上正軌。
-
3 # 詩詞例話
做為家書名篇,除了諸葛亮的《誡子書》就屬曾國藩的了。而曾國藩的家書現在被寫成了很厚很厚的合集,而諸葛亮的卻只有短短86字。短小精悍,字字珠璣。每一句都可當成名言警句,警世醒身。
自三顧茅廬出仕,諸葛亮為蜀漢嘔心瀝血、鞠躬盡瘁,事無大小必躬親,毛碎瑣事皆過問。忙的沒時間理會他兒子諸葛瞻的教育,所以在晚年給8歲的兒子寫了這封家書。說是家書不如說他是集諸葛亮生活經歷及體驗得來的大智慧。現在看來不光可以用來誡子更適合做人修身、為人處世的衡量標準。
那麼這篇文章給人以怎樣的育兒道理呢?且聽我細細道來。提高修養,培育品德“靜以修身,儉以養德”已然成了名句,多少人都以它為座右銘,提醒自己,警示己身。
小學有那麼一門課叫思想品德。這正是以培養小孩自身品質為目的。做人先立身,品德乃根本。一個人如果沒有修養,與奸佞強盜無異,若少了品德和小人沒有區別。所以如果想要自己的保守行為看起來像個君子就要在寧靜中提高修養,在勤勞節儉中培養品德操守。
明確志向,確定目標“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這句話在現在已經被簡寫成“淡泊明志,寧靜致遠”。也成了人們明確志向,修身克己警句。的確,人沒有夢想和鹹魚有什麼區別,沒有志向又怎能砥礪前行。一個人要有明確的志向才能為之奮鬥,確定了自己的目標才能逐個實現。魯迅為了不遲到在桌子上刻“早”字就是短期目標,並且提醒自己實現它。而多個短期的目標匯聚成了最終目標。
同時學習一定要講究個靜,只有靜才能會神。不受外界干擾才能最大化的吸收所學的知識。你的所有才能都是來自學習。主席曾經說過,“三天不學習,趕不上劉少奇”,的確如此,“學而時習之”是我們更應該做到的。
忌懶散,不冒進定了目標就要努力去實現,多少人都是目標有了,就將它束之高閣,大有三天打魚兩天曬網之勢。懶散惰進,不思進取。但達成目標非一夕之功,急於求成只會適得其反。誰也不是一口吃一個胖子。古人有云“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只要穩紮穩打,步步為營才能實現最終目的。所以切記不能懶散,更不能冒失前進。
珍惜時光,堅定意志時光飛逝似流水,年華易老,好景不再。古人有多少珍惜時間的警句鞭策我們成長。又有多少人曾經因為不能持之以恆毀掉夢想的。君不見“業精於勤荒於嬉,行成於思毀於隨。”多少個教訓值得我們借鑑,多少慘痛的事實叫我們引以為戒。所以珍惜時光吧,更要堅定我們的意志,不能被暫時的困難所嚇倒,只有頑強拼搏才能攻克險關。
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少年易學老難成,一寸光陰不可輕。”青春的日子容易逝去,學問卻很難成功,所以每一寸光陰都要珍惜。當我們還在少年青壯的時候就要努力了,不要等到老了覺得自己一事無成,不能為社會所用,只能悲哀地坐守著那窮困的居舍,悲哀又有何用,悔之晚矣。
文|一生最愛古詩詞
-
4 # 富春江翁
諸葛亮的《誡子書》和他的《出師表》,都是千古名篇,言簡意賅透露著作者濃濃的深情。
誡子書是他留給後代勸學的書,從書裡我提取了幾個關鍵詞,分享給有孩子的父母。
一,修身立德。
靜以修身,儉以養德。
才為德之輔,德為才之帥也,父母從小要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品德,這是孩子未來的立身之本。如果品德壞了,將來再高的才能也會招致殺身滅族之禍。
二,注重營造學習環境,引導孩子多學習
非學為以廣才。在淡泊寧靜的環境裡,慢慢積累才能。
在家的時候,父母有沒有為孩子營造學習環境,父母有沒有帶頭看書,為孩子做表率,大部分父母都是回到家看看電視劇,沒有一點學習的氛圍。
三,成功就要早立志,持之以恆。
如果不立志,成功都沒有起點,不知道將來的目標。
如果不為目標堅持,那麼年復一年,日復一日,最終光陰蹉跎,成為普通人。談不上建功立業,辜負少年時代。
-
5 # 山水兩相依
誡子書是諸葛亮臨終時寫給八歲兒子的。諸葛亮子打追隨劉備以後,基本難以顧及家中日常,他54歲在定軍山逝世,逝世之前,一定回顧自己一生,《出師表》是講公事的,那麼《誡子書》則是留給家人的,字數不多,內容極其豐富,對兒子的期望都濃縮其中。 請看譯文:所以我們可以從誡子書中看到育兒中以下幾個方面的啟示:
1.志向、品德和性格:
2..學習、才幹。
3.計劃、速度與時間。
這些方面都是人成才不可或缺的,我們看到諸葛亮並沒有希望兒子大富大貴、安逸悠閒,而是期望做一個有用的人才!想想諸葛亮自己的經歷,我們是不是很理解他的遺願!我想諸葛亮的意願也是天下所有明智的父母的意願吧!
-
6 # 諾媽家有男寶
諸葛亮是一個身居要位,日理萬機,忙碌的父親。無論是從家族,還是從國家大局考慮,他都希望自己的兒子能夠出色、成才,所以這封《誡子書》中,不但寄寓著一位深情的父親對兒子滿腔的期望,也是一個國家管理者對下一代的期待。
全文如下:
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 非澹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 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 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 怠慢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冶性。 年與時馳,意與歲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 悲守窮廬,將復何及!在這篇《誡子書》中,諸葛亮主要向兒子指出了心態與學習對成才的重要作用,特別針對早期教育,父母們要注重兩個“力量”。
一、心靜的力量諸葛亮將“靜”作為修身的要務,可見靜聽心聲對一個人成長的重要作用。一個人若能靜對內心,知道了自己要什麼,也就明確了努力的方向,踏實了奮鬥的腳步。
“靜以修身,儉以養德”,是一個君子成器的必由之路。靜,是一種修養,是一種智慧。在靜中學會思考,是人生的大智慧,由此作出的決定,才能促使一個人堅定地心無旁騖地沉靜做事。而“儉”是廣義的,除了生活上要節儉,精神上、行為上都要“儉”。大樹成材,要劈去枝枝蔓蔓,才能汲取養分,茁壯成長。一個人的精力有限,克服外界種種誘惑,堅定不移地認準目標努力,才能有成功之日。
這個功利的社會,讓我們愛恨交加。在活色生香的社會里,我們倍感焦慮和壓力,我們努力奮進,也漸漸把壓力轉嫁給了我們的孩子。我們附和著社會各個方向發出來的吶喊,想方設法按著要求去培養孩子,把自己對生活的渴望放在對孩子的希望上。我們幫孩子設計人生,卻很少有誰願意去傾聽孩子自己的心聲,並願意伴著孩子的節奏去搖擺。
“靜以修身,儉以養德”,諸葛亮提出的這句修身名言,其實在孩子早期成長過程中,更是對為人父母的一個要求——父母擺正了心態,孩子才能健康成長!
二、學習的力量諸葛亮的《誡子書》,主旨是勸勉兒子立志勤學。“非學無以廣才”,縱然是天才,如沒有學問,也不是偉大的天才。
孩子出生,都似一張白紙,大多數的孩子,其智力水平都是差不多的。但是為什麼在三歲以後,孩子慢慢有了區分?主要還是來自後天學習的力量,改造者,正是為人父母!
腦科學證實,3歲以前是孩子大腦飛速成長的階段,這段時間對孩子的培養尤為關鍵。諾媽曾在之前的文章中也介紹過幾個名人專家的家教之道,他們都不約而同提到了“家庭早教”對孩子的重要作用,比如一生成功培養出多個博士子女的蔡笑晚,排除社會各界非議聲音,畢生堅定不移地致力孩子早教。如果說一個孩子培養成博士是個案,那麼三個、四個孩子個個都能培養成博士,我們不得不對早教做一番深思。
學習對於孩子的改變力量是無窮的,前提是父母要有學習的精神和身體力行的信念。一個在生活中能夠時時教給孩子知識的父母:走樓梯教孩子數數,玩撲克牌教孩子認數,爬山過程中教孩子認識植物,散步過程中教孩子運動機能……相比一個下班後忙於應酬,吃完飯後忙於手機刷屏,又或者週末忙於麻將的父母,動不動把孩子丟給電視機,又或者送培訓機構解放自己的時間,其學到的知識,在孩子大腦發展中起到的化學作用是截然不同的。學習對於孩子的習慣養成,一生受益。
“三更燈火五更雞, 正是男兒讀書時。 黑髮不知勤學早, 白首方悔讀書遲。”一封《誡子書》,字字珠璣,為人父母,更應悟其道,修自身,再育兒!
回覆列表
《誡子書》全篇一共八十六字,字字如金,是諸葛亮54歲臨終前寫給自己年僅八歲的兒子諸葛瞻的一封家書,書中有著對自己兒子的期待和告誡,為其指明瞭今後的方向。《誡子書》明為家書,實為諸葛亮的心聲和對自己一生的總結與概括,那麼書中到底告訴了我們什麼樣的道理呢?下面就讓我為大家一一解答。靜以修身
這是一種精神境界,也是一種修養,靜不僅可以專注思考,還可以養性養心。心理學家認為,孩子從小就具備安靜的能力,可因為家長喋喋不休的教育方式,讓孩子也變得浮躁。教育上我們說的言傳身教,不僅要言傳,我認為重點還要以身作則給孩子樹立榜樣。
儉以養德
諸葛亮位居蜀國丞相,總攬大權,然而他的生活卻非常節儉。而現今社會資源浪費現象屢見不鮮,很多人都不懂得物盡其用,這不僅僅是孩子,我們成年人也一樣。而儉以養德是一個人修養的體現,我們生活中只需要稍加註意就可以做到。量入為出,我們要學會利用物質,而不是做物質的奴隸。
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
這句話是我一直牢記在心的,淡泊是一種古老的道家思想,他的意思是不恬淡寡欲就不能顯現出自己的志向,不寧靜安穩就不能達到遠大的目的。做人不能過分的講求名利,應該靜心反思,只有這樣才能知道自己的志向,然而現今社會浮躁,別說是孩子,連我們都很難做到這點,當然我自己也沒有達到這種境界。我們身邊的誘惑太多了,而對於孩子主要的誘惑就是遊戲,過度的遊戲直接會影響孩子的身體和心理健康。前幾年攀比之風在社會流行,雖然最近幾年有所收斂,但也一直存在,家長喜歡攀比,孩子也喜歡攀比,而我們更應該以身作則,要給孩子最合適的,並不是最好的,最貴的,最有名的。
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
才能是需要透過學習才能獲得的,而學習應該全身心的專注,只有這樣才能事半功倍。天才真的是太少太少了,其實我們大多數人的智商都差別不大,而我們各自的成就主要是由後天學習決定的。所以我們應該注重孩子學習習慣的培養,訓練孩子獨立思考問題的能力,而不是一昧的為孩子報著各種培訓班。
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
立志對於我們和孩子都很重要,而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會對各種各樣的事物產生好奇,同樣也會產生無數志向。而我們應該做的就是正確的引導,引導孩子做出合適的計劃,萬丈高樓平地起,房子都是一磚一瓦慢慢砌成,這個過程是漫長的,那麼這時毅力就顯得尤為重要,古往今來凡成大器者都是大毅力之人,這一點尤為重要。
淫慢則不能勵精,險躁者不能治性。
拖延症相信很多人都會有,但過分拖延就會成為習慣,做事就會有所懈怠。但過分的效率辦事,會導致孩子壓力過大,他需要更多的時間去檢驗,這樣就會適得其反。而太過急躁不僅很難成功,還會危害身心健康。所以督促孩子時我們應該把握一個度,不能過急也不能過緩,當孩子哭鬧時,我們應該靜下心來於他交談,或者轉移他們的注意力。
年與時馳,意與日去,遂成枯落
時間有時候會消磨許多,意志力也會隨著時間變得越來越弱,而如果你虛度光陰,只會消磨時間,那麼你就會像枯枝落葉一樣衰老。合理的規劃時間,管理時間顯得尤為重要,而孩子很多時候無法做到時間管理和對一件事情保持熱情,那麼這時就需要我們的幫助,有效適當提醒孩子注意時間的把握,以及幫助孩子保持熱情。適當給與孩子鼓勵,對於他們給予肯定,會幫助他們保持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