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光華
-
2 # 大東北的小豆包
“一隻南美洲亞馬遜河流域熱帶雨林中的蝴蝶,偶爾扇動幾下翅膀,可以在兩週以後引起美國得克薩斯州的一場龍捲風。
——蝴蝶效應
公元前 1世紀,東方最大的農業文明帝國漢王朝與最強大的遊牧帝國匈奴進行慘烈的戰爭,戰爭的結果是匈奴被封為南匈奴和北匈奴,南匈奴與漢朝和親臣服,北匈奴逃亡中亞繼續與漢王朝對抗,結果被西漢猛將陳湯悉數砍光“敢犯強漢者,雖遠必誅”
東漢建立後,原本臣服的南匈奴人,“非我族類其心必異”再次分裂為南北匈奴,南匈奴仍然臣服於漢朝,而北匈奴則被東漢大將軍竇憲一路追殺,最後舉族西遷。而這支西遷的匈奴歷經兩個世紀,最終在東歐的草原建立了匈人帝國,開始不斷攻擊附近的歐洲的日耳曼蠻族,並不斷攻擊歐洲老大帝國羅馬,而受到匈奴人壓迫的日耳曼蠻族們不斷西遷到羅馬境內最後竟然滅亡了西羅馬帝國,而後歐洲陷入了長期的分裂一直到到現在。
歷史上的歐洲曾經多次面臨其他強大勢力的挑戰
阿拉伯帝國歷史上的阿拉伯人部落長期生活在阿拉伯半島的沙漠之中,穆罕默德創立伊斯蘭教之後,開始建立起統一的阿拉伯帝國,隨後政教合一的阿拉伯帝國向外擴張,在倭馬亞王朝時期,阿拉伯帝國向東滅亡波斯,幾乎攻佔整個西亞,向西佔領北非,而後登陸西班牙征服整個伊比利亞半島,而後向歐洲內陸進攻,不過此時的歐洲正好是強大的法蘭克王國查理曼大帝時代,正是查理曼大帝擊敗了入侵的阿拉伯軍隊,才保住了歐洲的基督教文明。
蒙古帝國12世紀蒙古在東亞崛起,並很快整個亞歐大陸颳起了“最炫民族風”蒙古帝國擴張時期,進行了三次聲勢浩大的西征,其中第一次和第二次的方向都是歐洲方向,第一次是成吉思汗時期,當時成吉思汗主持的西征攻滅的西遼,並進一步進攻中亞大國花剌子模,在親自追擊花剌子模末代王子扎蘭丁的同時,成吉思汗命令長子朮赤繼續西征東歐的高加索地區及欽察草原地區,而這次西征的結果蒙古軍隊徹底砸碎了高加索地區的諸多國家,並征服欽察草原,建立起朮赤一系的金帳汗國;
蒙古的第二次西征的事蒙古帝國的第二代大汗窩闊臺時期,當時蒙古帝國組織長子軍,由諸王諸將的長子率領蒙古軍進行西征,這次西征的目標是東歐諸國,結果此次東征蒙古軍大敗歐洲各國聯軍,徹底征服羅斯公國、烏克蘭等東走地區,不過由於窩闊他大汗的突然死亡,此次西征戛然而止,否則中歐和西歐也難免遭受蒙古人的彎刀和馬鞭。
奧斯曼帝國13世紀末,原來跟隨花剌子模人的西征(花剌子模曾進攻巴格達)而進入小亞細亞半島的突厥人部落奧斯曼突厥人逐漸崛起,擺脫了塞爾柱人的羅姆蘇丹國的控制,建立起獨立國家,並透過不斷的擴張,建立起新的西亞強權,他們向南一路攻佔敘利亞、巴勒斯坦地區,進入北非攻佔埃及和利比亞,北部奧斯曼人不僅征服了高加索地區,還進一步向南歐發動進攻,最終滅亡了歐洲的千年帝國拜占庭帝國,並將原屬拜占庭帝國屬地的南歐巴爾幹半島全部控制,包括今天的希臘、馬其頓、羅馬尼亞、保加利亞、南斯拉夫等全部納入版圖,奧斯曼土耳其人甚至一度將匈牙利、以及如今的克里米亞半島控制。也正是歐洲和東亞出現的這個超級強權壟斷東西方商路,西歐被迫向西開拓新航線,結果無意中發現了新大陸,徹底改變了世界歷史程序。
俄羅斯帝國13世紀中葉,俄羅斯被蒙古帝國征服,此後俄羅斯人被蒙古人統治了近300年,到了16世紀初,俄羅斯人贏得了獨立,經過長時間的蒙古人統治,俄羅斯人已經蒙古化,尤其是幾乎完全繼承了蒙古人的侵略性和對土地的貪婪性,從而沙俄成為近代世界史最侵略成性的國家,俄羅斯人向西與波蘭、瑞典爭鋒,最終從瑞典手中奪取了波羅的海南岸和東岸,俄羅斯建立新都聖彼得堡,並從瑞典手中奪取了芬蘭,俄羅斯吞併烏克蘭,並歐洲的奧地利、普魯士等列強透過三分瓜分,在地圖上抹掉了總是欺負的他的波蘭,西南方向,俄羅斯長期與奧斯曼土耳其進行戰爭(十次戰爭)最終奪取了高加索地區和克里米亞半島,擁有了黑海的出海口,南方,俄羅斯向中亞腹地挺進,將中亞各國哈薩克等國悉數征服,向東俄羅斯佔領整個西伯利亞地區,並繼續侵略了中國15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到20世紀初,建國400年的俄羅斯帝國的領土已經擴充套件400倍
只不過俄羅斯崇信東正教是白皮黃心的野蠻人,在近代歐洲崛起以後,俄羅斯雖然也是歐洲大國,但是在法國、英國、普魯士、奧地利等國土面積比他小的多的歐洲列強面前,它們除了人多以外,並無太多優勢,整體上面對西歐列強,俄羅斯還是抱著學習和參與態度,但是對南和對東方則是血淋淋的征服。
-
3 # 成都地產逍遙君
這個問題表面看上去很難,其實簡單梳理一下就能很容易理解。
首先,歐洲的確是常年四分五裂的,但反過來像奧斯曼和蒙古政權他們內部就是團結的嗎?
遊牧民族的崛起和擴張往往依賴一位具有很高威信的英雄領袖,正是這位英雄領袖能夠打破遊牧民族本身的原始民主性質的權力分化,將各部落的資源凝聚起來,形成一個具有向心力的整體,在領袖的指揮下變成所向披靡的戰狼。比如契丹的耶律阿保機,蒙古的成吉思汗,匈人的阿提拉,盡皆如此。可一旦這種英雄領袖死去後,遊牧民族內部集團的利益分化和權力爭奪的矛盾往往就會立即凸顯出來,從而使得遊牧帝國擴張的動力越來越受到內部矛盾的拖累。蒙哥死後的蒙古大帝國就是很好的例證。
為了解決權力爭奪的問題,遊牧民族往往需要在皇位繼承製度的問題上多多少少參照定居民族的慣例。也就是,伴隨著征服的過程,遊牧帝國的定居文明性質往往也在逐漸增強。
而伴隨著皇位繼承製度的穩固,帝國內部的爭權矛盾是緩和下來了,但迎來了一個新的問題——那些錦衣玉食中長大的帝國領袖,他們開疆拓土的動力和在宮廷中享受榮華富貴的動力,哪個更強呢?
答案很明顯,往往都是後者佔據上風,雄才偉略,銳意進取,多是開國皇帝的作風。
第二點,就是一個帝國有限的擴張能力和古代通訊手段的落後帶來的管理不便。
征服新的領土不一定總是能帶來比代價更大的代價。比如可以以羅馬為例。羅馬擴張的動機和前羅馬時期歐洲各地區社會經濟發展水平的差異這兩者的共同作用,是萊茵河最終成為帝國邊界的重要原因。而在帝國初期吞併的一些相對貧困的地區,這些地區所帶來的實際收益不足以抵消征戰的成本。
通訊手段也十分好理解,公元4世紀時,用當時的通訊手段來衡量羅馬帝國的版圖,相當於管理現在歐盟是5到10倍的政治實體。
電報,電話等新式通訊技術的出現,使得世界性的霸權主義帝國成為可能。
第三個就是被征服的民族。被征服的民族有的被消滅,有的被同化,而有的反過來同化了所謂的征服者。
正如前文所述,一個高威信和領導力的領袖才能夠團結內部,使得被征服民族在其脅迫下加入軍事帝國擴張的機器。正如同阿提拉死後,其統治下的圖林根人,哥特人,格皮德人,蘇維匯人,斯基利人,薩爾馬提亞人,阿蘭人,等也就紛紛脫離其管轄了。
再舉一個阿拉伯帝國的例子。在阿拉伯帝國對西班牙的征服中,作為征服主義的是北非的柏柏爾人。而柏柏爾人在伊斯蘭化的同時也和阿拉伯人產生了族群間的利益矛盾。在征服西班牙後,柏柏爾人從北非大量湧入伊比利亞半島,他們中的很多人在那裡接受哈瓦利吉派的教義,並且反對正統的倭馬亞王朝,形成了帝國在西班牙統治的重要混亂因素。
第四個就是歐洲天主教文化根深蒂固的影響。天主教壟斷精神世界的歐洲中世紀,固然在地理上擁護了歐洲的分裂,但卻在文化上維護歐洲的統一,天主教的歐洲。這種宗教的排外性使得歐洲國家在面臨外敵時有了一個聯合基礎。
從很早的時候,歐洲就開始構築所謂天主教的東方壁壘,而這個壁壘包括匈牙利以及波蘭。羅馬天主教會始終致力於擴大自己的教區和影響力,並在巴爾幹地區,例如對保加利亞汗國的傳教權而和拜占庭帝國的東正教會作鬥爭。正是在天主教的大肆渲染下,加劇了教區內各國家對撒拉遜人入侵的恐慌,對奧斯曼帝國擴張的排斥和反感。
最後簡單地調侃一下,就連拿破崙這種“自己人”都統一不了整個歐洲,何況是那些被其視作外人的民族呢。即使是俄國,也不受待見,更不用說是另外那些亞洲遊牧民族了。
-
4 # 軍都弩
1,若干強權存在,歐洲雖然分裂,但是一直有若干強權存在,每一個都足以單獨對抗來自中東的入侵者,例如法蘭克王國,法國,英國,奧匈帝國,波蘭王國,俄羅斯,神聖羅馬帝國,德國或者普魯士我,西班牙,例如中世紀的英法即可單獨入侵阿拉伯帝國,發動十字軍東征,法蘭克可搓敗阿拉伯入侵,西班牙可驅逐阿拉伯人,甚至波蘭奧匈也可挫敗土耳其入侵,法國,德國,俄羅斯,波蘭,西班牙的領土和人口規模其實並不小,足以擊敗中東入侵者,必竟歐洲領土比沙漠綠洲好多了。
2,地理氣候差異,地中海,巴爾幹山地,高加索山地,足以幫助歐洲列強輕鬆拒止中東入侵者,沙漠綠洲來的民族難以在海洋和山地戰中佔到便宜,此外中東炎熱乾燥,歐洲潮冷,南方入侵者北上入侵歐洲也可以被歐洲人用氣候優勢擊敗,例如干熱地區的阿拉伯人或者突厥人深入寒冷潮溼的歐洲戰鬥力必打折扣,就像歐洲人入侵中東沙漠同樣不適應一樣。
3,戰爭成本不同,中世紀歐洲貧窮落後,中東富裕發達,中東入侵歐洲獲利很少,歐洲入侵中東獲利豐厚,一邊賠本,一邊賺錢成本不一樣,在中世紀時由歐洲入侵中東是有利可圖,而由中東入侵歐洲需要耗費國力,除了獲得一堆死屍和殘破領土,經濟收穫十分有限。
4,文明程度不同,一般的古代國家如果文明富裕之後戰鬥力必然下降,生活富足了誰還想著開戰啊,那些落後貧窮的野蠻國家往往有著開戰掠奪的動力,以及追逐財富和戰利品導致的極強戰鬥力,在中世紀歐洲,與現在的格局完全相反,現在的歐洲富裕發達,文明開化,中東野蠻落後,貧窮愚昧,中世紀的歐洲與中東正好與現代相反,就是歐洲野蠻落後,貧窮愚昧,中東富裕文明愛好科學技術,就連古代希臘羅馬的科技文化都是阿拉伯人記錄下來的,歐洲文藝復興後重新翻譯復現,因此野蠻愚昧的歐洲人發動了多次入侵中東的聖戰,打著奪回耶路撒冷的旗號去中東搶劫,最終失敗,但是導致中東死傷慘重,這個時候的歐洲非常像現在中東極端勢力,歷史就是這麼搞笑。
-
5 # 東方評史
西方的歐洲和亞洲的中國在面積上都相差不大。
歐洲和中國就好比核武器,中國是氫彈輸於核聚變,歐洲是原子彈屬於核裂變。
西方的歐洲有羅馬帝國,再以後有大英帝國,而東方的華夏民族自秦王朝統一之後便也成為了世界上一個著名的帝國。
自波斯帝國之後,西方有羅馬帝國,東方有秦漢帝國。
上世紀的美國和蘇聯啥樣,當時的羅馬帝國和秦漢帝國就啥樣。
東西方都實行過分封制,但東方的華夏民族在分裂之後又一次次再統一起來。
但歐洲就不是這樣了,自羅馬帝國分為東羅馬和西羅馬之後,不僅未能再次統一,而東羅馬帝國眼瞅著西羅馬帝國被日耳曼人攻破都城而無動於衷。
日耳曼人本來也由許多的部落組成,有東哥特、西哥特、汪達爾、薩克森、和盎格魯等,他們在推翻了西羅馬帝國之後,建立了著名的法蘭克王國。
而法蘭克王國也像許多古代的王朝一樣實行分封制,於是便有了義大利法蘭克和德意志。
當時的德意志可不同於今天的德意志聯邦,也不上世紀四十年代的德意志第三帝國,德意志第三帝國的前身是普魯士王國而來。由於分封以後這些國家在也未能向中國一樣統一起來,於是便有了今天的法蘭西、德意志、英吉利、義大利、奧地利、荷蘭、比利時、盧森堡、丹麥、挪威等眾多國家。
每一個國家都有自己的語言和文字,都有各自的貨幣,其實不管是以戰還是二戰都是自家弟兄品打得你死我活。
日耳曼人如此,而斯拉夫人也沒好到哪裡去,波蘭、俄羅斯、捷克斯洛伐克、烏克蘭都屬於斯拉夫人,彼此之間也是打得血肉橫飛如同世仇!
一九九一年南斯拉夫解體,塞爾維亞、斯洛維尼亞、克羅埃西亞、黑山等,彼此之間相互廝殺。
一九九年塞爾維亞還又搞出了一個科索沃獨立,導致北約轟炸南聯盟。
其實這群傻子都是一家人,都是一個爹媽生的,也是一個爹媽養的。
阿爾巴尼亞、塞爾維亞、馬其頓、克羅埃西亞、保加利亞都屬於南斯拉夫人,他們和東斯拉夫都是一個民族,因地理不同遂分為南斯拉夫和東斯拉夫。
現在大家都應該明白歐洲為什麼有那麼多國家了吧?
在以後的歲月裡,蒙古人、阿拉伯人、和奧斯曼人的確是沒有統一歐洲,但是都對歐洲產生過影響,也都對歐洲帶來過巨大威脅。
世界上地跨歐亞非三洲的帝國分別有波斯帝國、亞力山大帝國、古羅馬帝國、奧斯曼帝國和阿拉伯帝國。
他們的觸角都伸到了歐洲,但都沒有統一歐洲全境。
其中的西班牙在阿拉伯帝國時代曾屬於阿拉伯帝國的一部分。
而保加利亞。馬其頓、羅馬尼亞、匈牙利和希臘在一戰之前也曾屬於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的一部分。
蒙古軍隊在西征時也曾達到匈牙利的多瑙河、東歐平原。
至於沙俄帝國,它起源較晚。
在它崛起之時,歐洲國家的工業文明比它先進,它無力向西擴張。
蒙古帝國、阿拉伯帝國和奧斯曼土耳其帝國,本身它所處的地域已經是非常的遼闊,更兼歐洲文明起步早、程度又先進,其次是它也沒有足夠的人口來支撐一個龐大的地盤。
因此具體地說,蒙古帝國、阿拉伯帝國和奧斯曼帝國,他們都入侵過歐洲,但他們不可能將歐洲統一起來,至於沙皇俄國它本來就屬於一個歐洲國家,談不上入侵。
回覆列表
歐洲對於羅馬中東北非來說就是遊牧蠻族的地區,俄羅斯也不過是遊牧蠻族的一支,生產力文化發展水平極其落後,人口也相對稀少,地域廣大,難於有效長期控制。
與中原王朝對北方蠻族的道理是一樣的,即便歷史上先後打敗了匈奴突厥蒙古,驅逐他們遠遁,也不能維持對那裡的長期有效控制,不久還會被重新組合形成強大的北方遊牧民族襲擾,甚至趁著中原王朝深陷經濟社會危機內亂的時代奪取政權。
中國北方的遊牧部族之所以比歐洲的蠻族更加強悍,被中原王朝驅逐遠遁後多次橫掃整個歐洲大陸,是因為他們在與生產力文化水平更高的中原王朝的長期交往過程中,獲得了比落後的歐洲蠻族更高水平的經濟軍事手段,所以落後的歐洲聯軍不堪一擊。而這種從中國過去的遠征也帶給了歐洲社會更先進的技術文化生產力,對歐洲後來的崛起是起到了基礎作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