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劉工227459850

    李鴻章被扣上賣國賊的帽子,是中日甲午戰爭中戰敗,去馬關籤不平等條約之後的事情。按李的身份和影響力,出賣祖國利益為己謀私簡直是不成比例的胡言。李鴻章在大事上不是糊途人,八國聯軍攻入北京,政府下召讓各地大員率兵勤王,李時任兩廣總督,首先表態:此亂命也,粵不奉召。促成東南互保,避免了列強瓜分中國的陰謀。李鴻章在維護中國主權完整,戰敗後盡力減少損失的過程中可謂嘔心嚦血。中日向西方學習差距責任不完全讓李鴻章來負,朝庭應付主要責任。

  • 2 # 田家九月

    甲午戰爭大敗,是誰決定停止作戰,和日本議和的?

    答案:慈禧太后!

    是誰同意割地賠款的?並擁有最後決定權?

    答案:慈禧太后!

    參考1904年日俄戰爭,日本同樣想要沙俄賠款,沙皇當時說了,不服就接著打,賠錢一分都沒有!然後,日本只好認慫!

    所以,李鴻章作為一個搞外交的,背了這口賣國的黑鍋,他冤不冤?說白了,他根本做不了主!他就是個跑腿辦差的!如果非要定賣國罪名,那也是當權的慈禧太后是元兇,李鴻章頂多是個幫兇!

    所以,不存在給李鴻章洗白的事情!不過是把歷史真相說出來而已!

  • 3 # 雲帆李陸雪

    晚清70年有三個,重要的漢人,是他們的接力輔助朝廷,延長了清朝風雨飄搖的最後70年的壽命。這三個人分別是曾國藩,李鴻章和袁世凱,而且他們三個人都有師承關係,在這三個人中間,曾國藩被塑造成了聖人,袁世凱也是挽救了大清,而且還成就了共和。而只有李鴻章最無奈,被罵成了賣國賊,然而他卻處理的最複雜的局面,做了最多的事,可憐卻成了三人中最背的!

    一切都要從。太平天國起義聯軍,被消滅後,說起,太平天國和捻軍被消滅後。大清開始了,轟轟烈烈的洋務運動。原因是,太平天國和二次片戰爭,讓朝廷吃了很大的虧,並且意識到必須要向洋人西方人,學習現代化科學技術。從1861年開始。轟轟烈烈的洋務運動逐漸展開。可是在運作了幾十年之後一場戰爭完全改變了走勢。這就是甲午海戰。

    1894年7月,中日甲午海戰爆發,第二年3月,北洋水師全軍覆沒。這不僅讓李鴻章的心血,幾乎付之一炬,也讓清政府的。信心大受打擊。無奈,只能透過和談,光緒帝,別無它法。

    從1840年到1894年之間,清政府和列強簽訂了許許多多的不平等條約,但是沒有一個比1840年的南京條約,最為重要。他上中國開始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苦難歷程。其後種種的,不平等條約都是在潛移默化加劇了程序,卻沒有根本的一擊。也就是說清政府還在勉強維持。而這次就不一樣了,日本從黑船事件之後,逐漸強大透過明治維新,日本妄圖從中國開始突破,然後稱霸全球。可以說這次甲午海戰他是做了很大的準備的,既然做了充分的準備,那麼他就準備去獲取最大的利益。於是,在這次談判中,日本人想了各種辦法來掌握全面主動權,他破譯了李鴻章和清政府之間的秘密電報往來,由此得到的李鴻章和清政府的底牌,於是有恃無恐對李鴻章和清政府開出了極高的價碼,大概包括。

    伊藤博文提出條件:日軍要佔領大沽、天津、山海關一線所有堡壘,軍需品和鐵路。割讓遼東,賠款三萬萬兩,北韓獨立,開放口岸等等

    1895 年3月24日,李鴻章在馬關的第三次會談結束,中日雙方未能達成任何實質性進展,李鴻章坐轎返回官邸。正在這個時候,突然一個日本青年衝出來,拿起了手中的火藥槍,對李鴻章猛開一槍,打中了李鴻章左眼下面的臉部。李鴻章強忍疼痛,雖血流不止,然堅定自若,憑著強大的毅力強忍著回到了官邸。

    這件事引起了國際間強大的輿論風波。而行刺的年輕人只是馬關的普通青年,完全是一件偶然事件。這青年今年26歲。他之所以行刺李鴻章因認為是李鴻章想阻止日本擴充套件民族生存空間,並且他堅決反對中日談判,簡單的說,就是個極強的民族主義者,是個憤青。

    當天皇得知李鴻章被刺的訊息後深為震驚,立即派出宮廷御醫為李鴻章治療,皇后親自縫製繃帶給李鴻章。日本國內公私團體紛紛跑到李鴻章的住所慰問。 俄國、德國、美國、法國等國擔心各自的利益於是也給日本施壓。

    在這種情況下,日本最終在一些條款上作出了讓步。

    原來大概條款是一、中國認明北韓國確為完全無缺之獨立自主;二、中國將盛京省南部地方、臺灣全島及澎湖列島永遠讓與日本國;三、中國賠償日本軍費庫平銀三萬萬兩;四、中國再開順天府、沙市、湘潭、重慶、梧州、蘇州、杭州七處為通商口岸,日本國臣民在各口岸可以自由通商設廠。

    最後則不要求遼東,而將臺灣和澎湖列島割走。 賠款減少一億兩。 中國增開沙市、重慶、蘇州、杭州為商埠,並允許日本在中國的通商口岸投資辦廠等等,所以才有了我們現在看到的《馬關條約》。

    真的是這一槍,讓當時的清政府少賠了一億兩的白銀。李鴻章醒來後說:“此血可救國也”。想想看,這樣一個老人真是不容易!

  • 4 # 立志成蟲

    不用歪曲的,甲午戰爭前對日本的瞭解李鴻章是清國少有的清醒人之一,對戰爭前景並不樂觀。清國敗於甲午,當時日本首相伊藤博文指名要李鴻章來談議和的事兒。日本很清楚,清國打不下去了,只有李鴻章會秉承清廷的“聖意”答應喪權辱國的割地賠款,換別人來彆著脖子不答應日本實際上也著急,甲午戰爭日本國力也枯竭了。至於李鴻章遇刺,日本“讓步”,是害怕暴露了貪婪兇殘的醜惡嘴臉,引起西方列強的“干涉”。也擔心李鴻章不能再主持“議和”了清國恢復強硬的態度,所以不得不“讓步”!向索要清國的“賠款”減少1億兩白銀和只要臺澎列島。《馬關條約》的國恥讓李鴻章背上了“賣國賊”的千古罵名,可是能決定答應簽署《馬關條約》的是慈禧太后和光緒皇帝。

  • 5 # 香茗史館

    其實大部分人只是將李鴻章遇刺的時間點搞錯了,加上日本的確將賠款金額從3億兩降到了2億兩,於是導致很多人認為是李鴻章的遇刺導致了日本方面降低條件。實際上在李鴻章遇刺之前,日本還沒有提出賠款3億兩的條件,且日本方面之所以會降低賠款金額,主要是害怕西方列強的干涉,而並非撫慰李鴻章。

    談判大致過程

    1895年3月19日,李鴻章作為談判的全權代表,帶著美國前任國務卿科士達等100多人到達日本馬關。

    3月20日,中日雙方在春帆樓會見,正式開始和談。此後一直到3月24日,雙方一共進行了三次談判,但並沒有實際性進展,談判的重點更多是圍繞先停戰後談判還是邊打邊談展開的,最終由於日方提出包括佔領天津等地在內的四項苛刻停戰條件,迫使李鴻章撤回了停戰要求。在前三次談判中,中日雙方實際上並未涉及到具體議和條件,伊藤博文只是在第三次談判中透露了要求清政府割讓包括臺灣在內的地區而已。

    3月24日,第三輪談判結束後,李鴻章在返回接引寺住所的途中遭到日本人小山豐太郎槍擊,造成李鴻章面頰受傷。日方由於擔心李鴻章的遇刺會導致西方列強對清政府表示同情,從而介入雙方戰事,於是日方主動提出了以停戰進行補償。

    3月30日,雙方簽訂休戰條約,休戰期為21天,但休戰範圍僅限於奉天、直隸、山東等地,澎湖、臺灣方面的戰事卻不再此次停戰範圍之內,因而日本仍然保持著軍事優勢。

    4月1日,雙方展開第四輪談判,日方至此才提出具體的議和條款,其中便包括清廷向日本賠償軍費庫平銀三億兩。

    4月8日,在清廷按照日本要求改名李經方為全權大臣後,伊藤博文約見李經方,警告其談判一旦破裂,“北京之安危亦有不忍言者”,想要迫使清廷儘快接受日方條件。

    4月9日,中方將條約修正案交於日方,修改內容主要是將賠款減為1億兩和縮小遼東半島的割讓範圍。

    4月10日,雙方展開第五輪談判,伊藤博文提出日方的最後修正案,其中對遼東半島的割讓範圍適當縮減,賠款減為兩億兩,通商口岸減為4處。

    4月15日,雙方進行了最後一輪談判,期間李鴻章雖然苦苦哀求減輕勒索,但日方態度強硬,最終只能接受日方提出的條件。

    4月17日上午11時40分,李鴻章代表清廷與日本在馬關春帆樓簽訂《馬關條約》,主要內容包括:中國承認北韓獨立;割讓臺灣島及其附屬島嶼、澎湖列島與遼東半島給日本;賠償日本2億兩白銀;開放沙市、重慶、蘇州、杭州為通商口岸;允許日本人在通商口岸開設工廠。1895年5月8日,中日兩國在芝罘(今山東煙臺)交換兩國皇帝的批准書,條約正式生效。

    從談判過程不難看出,李鴻章受槍傷是在第三次談判後,而此時日方還未提出議和條件,而日方對李鴻章受傷給出的撫慰也僅是部分地區的停戰罷了。雖然李鴻章在這次談判中極力周全,但日方縮減賠款金額卻並非因其槍傷。

    日方縮減賠款金額的真正原因

    既然日方縮減賠款金額不是因為李鴻章受傷,那麼具體原因是什麼呢?其實主要還是害怕西方列強的介入。

    1、日本更在乎西方的態度。由於日本在戰場的節節勝利,再加上清廷其實才是主動議和的一方,因此日本其實並不擔心清廷的態度。他們真正在乎的是西方列強的態度,因為日本方面清楚,西方列強其實並不歡迎日本的崛起,尤其是日本崛起後對清朝的所作所為一定程度上侵害了西方人的利益,所以他們更擔心西方國家的介入。

    2、日本擔心清廷停止和談。根據《伊藤博文傳》的記載,明治天皇曾說,萬一談判破裂,即便日軍打到北京,也“難免要受外國的干涉,最後割據的領土也將成為泡影”。由此可見,雖然此次議和是清廷率先提出來的,但其實日本也害怕談判破裂,因為一旦談判無法進行,戰爭持續的話,歐美列強為了自身勢力必然要予以干涉,而一旦西方國家介入,將導致日本無法達到利益最大化的結果。

    3、一封電報的作用。根據宗澤亞的《清日戰爭:1894—1895》記載,李鴻章談判期間,每天都會給總理衙門發報彙報談判進展,然而這些電報卻全部被日方截獲了,因此日本方面其實是完全掌握有清政府的態度的。然而就在4月9日中方向日本提交了將賠款改為一億兩的修正案後,日方破譯了李鴻章的電報,卻發現清廷給與的答覆是“倘彼猶不足意,始終堅執……只有罷議而歸”,正是清廷透露出的這個態度令日本極為恐慌,從而主動將賠款金額折中為了2億兩。

    因此,日方之所以最終減少賠款,關鍵因素還是對於歐美列強的忌憚,而並非小山豐太郎的行刺。雖然我也認為李鴻章談不上賣國賊,但實際上在這次談判中,由於在戰場上的失利,清廷能夠迴旋的餘地實在太小。

  • 6 # tiank49934957

    關於李鴻章遇刺我一直有一個疑問。從常識來看,一個正常人被子彈從正面擊中左面骨,就算沒有死也絕對會因為面骨骨折面部充血而腫成豬頭,眼睛也會因為面部腫成豬頭而睜不開。在外交場合,一個國家的談判代表,會在遇刺後面部腫成大豬頭,眼睛也睜不開的情況下繼續談判嗎?會以一個大豬頭的形象去簽訂條約嗎?有點常識的人都會覺得這是不可能發生的事,可是這種事偏偏它就發生了。這種明顯違反常識的事發生了,就是事出反常必為妖!要麼是李鴻章臉皮厚到可以擋子彈,要麼就是那場遇刺根本就是類似於臺灣子彈總統陳水扁玩的那一出苦肉計!

    子彈總統陳水扁玩苦肉計是為了騙取民眾同情以便當選而使自身獲益,而李鴻章玩的苦肉計又是為了獲得什麼好處?可以確定的是李鴻章玩的這出苦肉計是必須要有日本人配合,而能讓日本人肯配合又必須給日本人極大的好處。也就是說日本人和李鴻章都能從這起苦肉計中獲取極大的好處。

    從馬關條約中能看出來日本人從談判中獲得了連列強們都不敢想象,刺激得列強都眼紅無比的天價戰爭賠款。這天價賠款應該就是日本人肯配合李鴻章演苦肉計的巨大好處了。

    那麼李鴻章能在苦肉計中獲得什麼巨大好處呢?我能想得到的有以下幾點:

    1.立即給淮軍止損。

    甲午戰爭主要是李鴻章的淮軍在與日軍作戰,消耗的是李鴻章的實力,所以李鴻章一開始就不願打,戰爭爆發後又處處消極避戰儲存實力,陸軍統帥葉志超臨陣脫逃一路狂撤,北洋海軍主力龜縮在威海衛避戰不出,亞洲第一要塞旅順幾乎沒做像樣抵抗幾乎拱手相讓。可以看得出李鴻章是寧可國家戰敗也不願與日本死磕消耗淮軍實力的。與日本談判可以儘早結束戰爭,這對李鴻章最為有利。所以在戰場上故意放水透過急轉直下的戰局來逼迫皇室同意和談儘早結束戰爭才是李鴻章的真實意圖。否則與日本死磕到底就算最後打贏了日本,可是損失的都是他李鴻章的淮軍,這對李鴻章來說可是賠本買賣,得不償失。所以李鴻章早早的就想談判了。

    2.堵住聲討的悠悠眾口欺世盜名。

    想讓在戰場上節節勝利的日軍撤兵肯定是要割地賠款付出代價的,而割地又不割李鴻章的地,賠款又不賠李鴻章的款,所以割地賠款對李鴻章個人來說是虧不到他李鴻章的,甚至還可以在鉅額賠款中吃些回扣,撈些好處(李鴻章曾利用與沙俄簽定的賣國條約收取過俄華人回扣)。但簽下喪權辱國的條約,尤其是鉅額賠款肯定會引起國內各方勢力反彈的。而以遇刺為由簽下天價賠款,營造他李鴻章是拼了命才簽下的停戰協議的氛圍,再放出因遇刺才減少一億賠款的謠言,來堵住慈禧的嘴和悠悠眾口對李鴻章的聲討——他李鴻章是拼了命才換來的這個結果,他李鴻章不是罪人而是功臣。用李鴻章的話說——此血可報國矣。

    3.挾洋自重逼迫慈禧就範。

    李鴻章與日本合演的苦肉計的這種小把戲是瞞不過慈禧和各方勢力的,但是這件事卻向慈禧和各方勢力傳遞了一個資訊——他李鴻章已經與日本人合作了。隱藏的含義就是如果慈禧拒絕承認馬關條約,那麼李鴻章儲存的淮軍主力和入侵到中國的日軍一旦合作——那後果你懂的。在挾洋自重的李鴻章面前,慈禧根本沒得選擇,只能就範。

    李鴻章通過出賣國家利益與日本和談停止了戰爭,立刻讓淮軍止損。透過戰場上放水和挾洋自重逼迫慈禧就範,穩固了淮軍第一大軍閥的地位。透過演出苦肉計再放出減少一億賠款的謠言堵住悠悠眾口,既當了婊子又立了牌坊還得了實惠。

    李鴻章玩的高招,一箭多雕。保住了李鴻章的淮軍和他個人的地位,卻出賣了國家利益和民族未來,徹底葬送了洋務運動,斷絕了中國近代復興的希望,養肥了中國近代以來最殘暴的敵人,極大刺激了列強侵略中國的野心,皇室徹底被架空,挾洋自重成為地方實權派的選項,為中國進入軍閥割據埋下伏筆,從此李鴻章成為列強與中國簽訂不平等條約時的最理想的人選(因為李鴻章敢於賣國養家)。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水稻怎麼收割?水稻怎麼收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