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鍾文整脊康復
-
2 # 陸叔23
脊椎是人類骨骼結構的一部分,而且是最重要部分,它上承頭顱,下盛五臟六腑,又是腦部百脈從上到下的主要通道。因此從腦部的神經到脊椎各關節的神經,都會控制住通全身各部位的節點,它是全身的控制中樞。
-
3 # 骨骼研究
理解的是脊柱旁邊有很多的神經系統,一旦脊柱某一塊出了問題,就很可能會壓迫到它周圍的神經。壓迫到不同的神經就會導致不同的問題,所以急著問題才會導致很多的問題。如下圖請參考
-
4 # 彭勁健康養生
脊柱在人體中起到至關重要的紐帶作用,它是運轉人體一切生理活動的核心部件,是構架人體四肢百骸的基礎軸心。完整的人體結構,以脊柱為基石才能成為有機的整體。
人體的所有生理活動和心理活動,都是在神經系統的調節及支配下才能完成,而神經系統中的脊髓正好貫穿在脊柱椎管內,它與腦連線並形成中樞神經系統。由脊髓發出的脊神經和由腦發出的腦神經形成周圍神經系統,它們與中樞神經系統緊密的聯絡起來,共同組成神經系統。
脊柱是架接神經系統的唯一橋樑,是神經通路的主幹道。人體神經以稠密的網路狀由脊柱發出後,遍佈全身各個角落,脊柱就是神經網路的主要發起點。
如果把人體比做一座城市,把神經網路比做電網,那麼脊柱就是發電廠的機組,機組與無數電網相連線,密佈城市的各個區域,以供城市用電需求。人體神經網路就如城市的電線網路,它是由脊柱發出,傳導及支配人體的正常運轉。
神經系統為人體傳遞的每一個行動指令,必須透過脊柱的支援才能完成,如四肢的運動、臟腑器官的活動、血液及淋巴液的迴圈、內分泌腺的分泌、大腦的活動、經絡的流動及人們的七情六慾等感覺,都需要透過脊柱這條通道才能傳輸。
既然脊柱肩負著人體如此重要的作用,那麼一但脊柱這個人體重要樞紐出現問題,自然會為人體帶來多種疾病。
醫學界透過研究認為"脊柱不正是萬病之源",脊柱問題會帶來上百種病症,這種因脊柱問題導致的疾病被稱之為脊源性疾病。
那麼為什麼脊柱問題會造成這麼多疾病呢?這就需要從人體及支配機體運轉的神經系統說起。
前面提到如果把人體和一座城市做為類比,那麼人體中的迴圈系統(如血管、淋巴)就如供水系統,神經系統就如供電系統,經絡就如供氣系統,而人體中的不同器官,就如城市中的各職能部門及居住場所。中醫認為,心為君主之官,掌管一身的氣血執行。肺為宰相之官,肺主呼吸,主行水,朝百脈。脾為諫義之官,主運化,主統血。肝為將軍之官,主疏洩,主藏血。腎為作強之官,主藏精,主納氣,主水。中醫所稱的這些器官之間的聯絡和執行,是由神經系統來支配。
在神經系統中的中樞神經系統,是人體的最高指揮系統,而周圍神經系統就如城市中的電網,它與中樞神經系統緊密聯絡,構成遍佈全身的神經網路。
中樞神經系統是人體的資訊收集中心和指揮中心,是神經系統的主要部分,包括位於椎管內的脊髓和位於顱腔內的腦。在中樞神經系統內有大量神經細胞(神經原)聚集在一起,有機地構造網路及迴路,其主要功能是傳遞、儲存和加工資訊,產生各種心理活動,支配和控制人體的全部行為。
周圍神經系統是由12對腦神經,如:視覺神經、味覺神經、聽覺神經、嗅覺神經、聲神經、知覺神經、三叉神經、吞嚥神經等等。12對腦神經和31對由脊柱穿出的脊神經組成周圍神經系統,它與中樞神經系統有住返的纖維聯絡,是中樞神經系統結構和功能的延續,它肩負著傳導人體各種感覺資訊進入中樞神經系統的重任。
中樞神經系統和周圍神經系統的關係是不可分割的,各系統之間以中樞神經系統為中心,分工協作,共同完成生理功能和心理功能,中樞神經系統充當了接收周圍神經系統發來的各種人體受刺激後發出的資訊,如:疼痛、麻木、頭暈、瘙癢等身體產生的各種症狀訊號,然後經高效地分析、辨別、選擇和整理後,迅疾指令人體內分泌系統(如:腦垂體、松果體、甲狀腺、胰腺、脾胃等)分泌出不同能量物質(激素),輸入到人體周圍神經訊號傳送區域,修復受損的人體細胞。
人體的一切生理活動和心理活動是在神經系統的調節和支配下才能正常執行,如果人體沒有神經系統的支配和調節,那麼人體就成了無任何感覺的軀殼,就如一臺無電路的機器,雖然五臟具全,但是卻是不能運轉的廢品。
人體是在神經系統的串聯下,與其它系統共同組成完整的生命體,這些系統包括組成肌肉和骨骼的運動系統(脊柱就屬於運動系統);有用於補充人體能量和排除垃圾的消化系統(食管、脾胃、大腸和小腸等);有供給人體物資的迴圈系統(心腦血管及腺體等);有保護人體健康安全及人體建設的免疫系統(淋巴細胞及免疫細胞);有為人體提供氧氣的呼吸系統(氣管及肺);有用於繁衍後代的生殖系統(生殖器官等);有代謝毒素的泌尿系統(膀胱、輸尿管及尿道等);還有中醫發現的經絡系統(運送被氣化的營養能量並以網路狀遍佈全身的氣道)。
人體的九大系系統緊密的相互連線,並密佈著粗細不一的神經網路,它們在神經系統的協調及傳導下共同完成人體的各種生理活動和心理活動。神經系統在人體中起著至關重要的核心作用,如果神經網路中的某處因外在因素受到侵害,那麼受神經線路支配的區域就會產生病症,當人體脊柱這個脊神經發起點的某一區域出現了問題,自然會產生多種疾病。比如說支配及管控心臟的神經出現問題,那麼心臟的泵血能力自然會受到影響。再比如說支配及管控下肢處的腰椎脊神經受傷害,那麼下肢就會出現疼痛、麻木、下肢無力或肌肉萎縮現象。
醫學界經研究發現,脊柱問題會帶來上百種疾病,僅頸椎病就會導致多種症狀,胸椎、腰椎及骶椎也會帶著多種症狀。
脊柱是由7塊頸椎、12塊胸椎、5塊腰椎、1塊骶椎、1塊尾椎及23塊椎間盤疊加組成。
頸椎病能引發的病症有多種,尤其是交感神經型頸椎就會有幾十種之多。交感神經的主要功能會使瞳孔放大,心跳加快,面板及內臟血管收縮,冠狀動脈擴張,血壓上升,小支氣管舒脹,胃腸蠕動減弱,膀胱壁肌肉鬆馳,唾液分泌黏稠,汗腺分泌汗液,立毛肌收縮等。
交感神經一但受侵害,會波及全身併產生多種症狀,如頭部症狀:頭暈或偏頭痛、頭沉、枕部痛、失眠、記憶力減退、注意力不易集中等。五官症狀:眼脹、乾澀或多淚、視物不清、耳鳴、聽力下降、鼻塞、過敏性鼻炎、咽喉異物感、口乾、聲帶疲勞、味覺改變等。胃腸道症狀:噁心嘔吐、腹脹、腹瀉、胃部痙攣、消化不良、噯氣等。心血管症狀:心慌、心悸、胸悶、心口痛、心律失常、血壓異常、全身乏力、心煩、焦躁、情緒不穩定等。其它症狀:多汗、畏寒、無汗、發熱、面板過敏、瘙癢、精神異常等。
胸椎與腰椎的脊神經受到侵害,同樣會帶來多種病症,如臟腑器官及生殖系統、泌尿系統病症等。
那麼為什麼神經系統受到刺激後會產生疾病呢?
人體能量(激素等人體能量物質)的分泌和釋放受神經系統分泌及支配,中樞神經系統負責能量的輸出和配送,能量的輸送由腺體、血管和經絡等執行。如果脊柱上管控某些器管的脊神經受到侵害,神經傳匯出現短路,中樞神經系統無法快速得到資訊傳入,因此這些器官就難於得到能量的補充,極易出現各種問題。
脊柱就如人體的變電站,人體的所有行為必須透過脊柱這條樞紐來完成,一但脊柱出現問題,就會導致多種疾病。
回覆列表
這個問題要說清楚,可以寫一本書
只能先簡單說說胸椎小關節紊亂的相關疾病了
隨著電腦 智慧手機的普及,辦公室人群每天伏案工作的時間越來越長,即使是下班時間,捧著手機 平板的時間也比正經休息的時間多,這大批次的低頭族,出現慢性軟組織勞損積累 脊柱勞損的機率也越來越高,除了多發的頸椎病外,另外一個附帶病症也需要注意,這就是胸椎小關節紊亂症。
胸椎小關節紊亂往往是頸椎病的衍生物,也有部分是單獨出現,這類患者多是長期伏案或含胸駝背坐姿,造成胸曲加深,脊旁軟組織過於緊張,血液迴圈障礙,引起胸椎關節壓力增大,椎體失穩進而引起胸椎小關節紊亂,特別是目前夏天,很多人習慣吹風扇空調太厲害,造成脊旁軟組織受冷後收縮痙攣,進一步加重關節穩定性下降。由於胸椎小關節的結構影響,造成脊旁交感神經壓迫及肋間神經壓迫,導致患者出現胸悶心悸 呼吸不暢 肋間神經痛 胃漲反酸等各種內臟器官的疼痛不適的表現,由於這類胸椎小關節紊亂沒有明顯的影像學徵象,也不一定有明顯胸椎疼痛,患者會認為自己是內部器官的器質性病變,但檢查有沒有明顯異常的情況,很多醫生不大關注的話,往往會診斷為神經官能症這類病症,採取藥物治療,但卻沒有明顯改善,患者也痛苦不堪……
本病是臨床常見的損傷疾病。由於受損的部位和所波及的組織不同,表現為不同的程度急性肋間神經痛、胸腹腔器官功能紊亂和頭頸部的症狀。臨床上常被診為心血管系統、呼吸系統和消化系統器官的疾病,或診為“神經官能症”和“更年期綜合症”。因長期的藥物治療收效甚微,極大的影響病人的學習、工作和生活。
一、應用解剖
(一)胸椎椎體:椎體外側部有一對肋凹關節面與肋骨頭相連。第2~9肋骨小頭上移,與上一節胸椎椎體成關節。胸椎棘突出向後下伸出,上下部較平,中部較斜。
(二)胸椎關節:
1、胸椎後關節:胸椎上關節空出的關節面朝後面偏向上外方。胸花下關節突的關節面朝前面偏向下內方。
2、肋椎關節:肋骨與胸椎形成的關節。
(1)肋骨小頭關節:第2~10肋,每一肋骨小頭同時接觸兩個胸椎肋凹而成關節。
(2)肋橫突關節:第1~10肋,每一肋結節關節面與橫突肋凹構成的關節。
(三)胸脊神經:共12對,在同序胸椎下緣穿出,分前支和後支。前支除第一胸神經參與臂從組成外,餘均不成叢,走行於肋溝內,稱肋間神經。後支向後進入背部,分內、外側支,支配背部部分肌肉及頸、背、腰、腹的部分面板感覺。
(四)胸交感神經節:位於脊柱兩側,附麗於肋骨小頭附近,有11~12對神經節:第一胸神經節常與頸下神經節結合,稱星狀神經節。(注:腰部和骶部和有4對神經節,尾部為單節。兩交感於合於此節)。全部交感神經節後纖維經灰交通支返回到31對脊神經,併成為脊神經的組成部分,隨脊神經分佈到全身面板的汗腺、立毛肌和血管平滑肌。
自脊髓1~2胸節(或頸8、胸1節)側角的一部分細胞發出節前纖維,經相應的脊神經和白交通支,到達交感干係1~2胸神經節。以後在交感幹內上行到頸上神經交換神經元。由頸上神經節發出節後纖維,纏附在頸內、外動脈周圍形成叢,並伴之走行,以後分至眼球瞳孔開大肌、眶內平滑肌以及頭面部各種腺體和血管等。
自脊髓節1~4(或5)胸節側角的一部分細胞發出節前纖維,經相應的脊神經和白交通支到達交感幹第1~(或5)胸神經節。在此,一部分纖維在幹內上行到頸上、中、下神經交換神經元。由這三個神經節發出的節後纖維分別組成心上神經、心中神經和心下神經,分佈到心臟;另一部份纖維就在交感幹第1~4(或)胸神經節內交換神經元,發出節後纖維(胸心神經)到心臟。到心臟的交感神經纖維與迷走神經至心臟的分支共同組成心淺叢和心深叢,兩叢相連。由叢發出分支分佈到心血和心肌。
自脊髓第1~5(或2-6)胸節側角的一部分細胞發出的節前纖維,經相應的脊神經和白交通支到達交感幹星狀神經節及上胸部神經節交換神經元。自這些節發出的節後纖維至肺門與迷走神經分支共同組成肺叢,由叢分支入肺內分佈到支氣管樹(平滑肌和腺體)以及肺內的血管(平滑肌)。
自脊髓每5~11(或12)胸節側角的一部分細胞發出節前纖維,經上應的脊神經和白交通支到達交感幹相應胸神經節。在此,一部分纖維在節內交換神經元,一部分不換神經元而穿越交感幹神經節,以後組成內臟大、小神經(T10~T12)。二者沿胸椎兩側向下穿過隔肌到腹腔從內的腹腔神經節和腸繫膜上神經節交換神經元,其節後纖維參與組成腹腔叢。由腹腔從發出許多分叢,伴隨腹腔動脈、腸繫膜上動脈和腹主動脈的分支分佈到肝、胰、膽囊、膽總管、脾、腎、腎上腺、睪丸、卵巢以及結腸左曲以前的消化道。
概括上述大致如下:自脊髓第1~5胸節側角細胞的節前纖維,更換神經元后,其節後纖維支配頭、頸、胸腔臟器和上肢;自脊髓第5~12胸節側角細胞的節前纖維,更換神經元后,其節後纖維支配上腹的實質性器官和結腸左曲以前的消化道(圖1)。(附:自脊髓上部腰側角細胞的節前纖維,更換神經元后,其節後纖維支配結腸左曲以下的消化道、盆腔臟器和下肢)。
二、發病機理探討
胸交感神經纖維隨相應脊神經透過椎間孔。椎旁交感神經節附麗於助骨小頭附近。胸椎小關節的急、慢性損傷引起的周圍軟組織的炎性滲出、水腫、出血以致鈣化。脊神經根與交感神經一方面受到椎間孔骨性狹窄的刺激和壓迫,另一方面受到周圍軟組織創作性炎症刺激或組織腫脹、粘連、深筋膜的牽拉而受壓,引起脊神經和交感神經的繼發性病損。脊神經受損則其支配的相應組織有感覺、運動功能障礙;交感神經受損,則其支配區的血管運動、汗液分泌紊亂以及相應腔器的功能紊亂。
交感神經節前纖維受到嚴重壓迫,神經功能進入間生狀態,對許多正常的外界刺顯示過敏現象,機體的反應發生改變。在病程較長、交感神經受刺激很強的情況下,因反射牽涉性機制作用或由於受到器質性損害而發生下丘腦區、網狀結構的功能障礙。
三、臨床症狀分型和體徵
(一)神經根型:在生理呼吸運動中,胸椎小節關活動範圍很小。在擠壓或用過猛的扭錯傷,甚至咳嗽、打噴嚏等均可引起關節移位。輕者發生關節勞損,表現為區域性的疼痛與不適。重者引起韌帶撕裂、小關節半脫位。表現為“岔氣”、肋骨神經痛、季肋部不適、胸部壓迫堵塞感,以及相應的脊神經支配區組織的感覺和運動功能障礙。
(二)交感神經型:由於胸椎小關節紊亂及無菌性炎症,刺激或壓迫交感神經節前纖維,引起相應器官植物神經功能紊亂症狀。臨床表現為受損交感神經支配區的特異性疼痛綜合徵(頑固難忍的疼痛、疼痛的廣泛過擴散以及對各種刺激的感受異常等)、血管運動性、汗液分泌性紊亂、營養阻礙等。由於內臟神經支配紊亂,出現內臟活動功能障礙。表現為心律紊亂、呼吸不暢、胃脘脹悶、腹脹、食慾不振、胃腸道無力或胃腸蠕動亢進等。在慢性期,可因營養障礙發生各種內臟器質性疾患。胸椎小關節紊亂引起交感神經的繼發性病損,臨床並不少見,但常被忽略或誤診為心血管、呼吸系統、消化系統器官的疾病。
(三)體徵:受損胸椎棘突有壓痛、叩痛。棘突偏離中軸線,棘突隆起或後突凹陷。棘旁(多見於患側)、壓痛、區域性可觸及痛性結節狀或條索狀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