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楊醫生講健康
-
2 # 清風不風
他們有很多共同點,都是從零開始的,建立了幾百年的大帝國。 咱要問的是,他們誰的智慧與能力更高,誰的軍事才能更強,誰的智囊團更多。 附。西漢高祖劉邦,生於周赧王五十九年(公元前256年),也就是秦國統一天下之前的35年,死於高祖十二年(公元前195年),沛郡豐邑人(現在江蘇沛縣)中陽里人,字季,有的說小名劉季,秦時曾做過泗水亭長。他在兄弟四人中排行第三。在秦末農民戰爭中因為被項羽立為漢王,所以在戰勝項羽後建國時,國號定為“漢”,定都洛陽,後遷都長安,為了和後來劉秀建都洛陽的“漢”區別,歷史上稱為“西漢。 附。 明太祖朱元璋,大明王朝的開國皇帝。漢族,民族英雄。原名重八,後取名興宗。字國瑞。濠州(今安徽鳳陽縣東)鍾離太平鄉人,少時窮苦,一度入皇覺寺當和尚。25歲時參加郭子興領導的紅巾軍反抗蒙元暴政,郭死後統率郭部,任小明王韓林兒的左副元帥。接著以戰功連續升遷,龍鳳七年(1361年)受封吳國公,十年自稱吳王。元至正二十八年(1368年),在基本擊破各路農民起義軍和掃平元的殘餘勢力後,於南京稱帝,國號大明,年號洪武,建立了全國統一的封建政權。在位期間,為了緩和尖銳、複雜的階級矛盾、民族矛盾和統治階級內部各集團之間的矛盾,實行了抗擊外侵、革新政治、發展生產、安定民生等一系列有利於社會前進的政策,在政治、經濟、軍事、思想等方面大力加強君主專制的中央集權統治。與此相適應,在法律思想上鑑於元末法紀縱弛導致的各種弊端,認為“朕收平中國,非猛不可”。 洪武三年(1370)六月的某天晚上,南京城東面的皇城中,只見守城的錦衣衛校尉開啟中門,一群穿著麻衣草鞋的男女自門中走出。打頭的一個人身材粗壯,五官長相雖說不上醜陋,但絕對怪異,一雙眼睛厲於鷹隼,雖在三伏天,盯你一眼也會讓你不寒而慄。 這個人便是明代開國皇帝朱元璋。他今天的打扮,不像是一位皇帝卻更像是一名乞丐。從傳世的一幅畫像看,朱元璋慈眉善目,但有君臨天下的氣概,一看就是“天生龍種”。但這幅畫像的真實性大可懷疑。傳說當初朱元璋召來天下一流的畫師為其繪相。畫師們惟恐畫得不像,都使出看家本領,畫得惟妙惟肖。但朱元璋卻仍以畫得不像為由,一連殺了三個畫師。第四個畫師又被召到御前,前面三個同行的命運嚇得他魂兒都掉了,他不知如何保住項上頭顱,兀自愁眉不展。幸虧他的朋友獻計,讓他“繪御容時,稍事修飾,掩斂殺氣而增慈善”。他如法炮製,御像繪出後,朱元璋大為滿意,認為這畫像“形神兼備,足稱朕意”。 偉人儘管雄才大略,但有時也犯小心眼的毛病。他們總覺得自己是完人,不應該有缺陷。朱元璋統馭千軍橫掃六合,建立起一個赫赫王朝,不管他長相如何,天下人都不敢藐視他。但他偏還要往“美男子”堆兒裡湊,併為此動怒而鬧出三條人命,這就大可不必了。卻說朱元璋領著這群男女走出皇城,向雞鳴山的山川壇走去。那裡是皇家祭祀天地神靈的地方。從皇城到山川壇,有十幾里路。沿途警備森嚴,蹕護的軍士排成長陣。皆因這群男女個個都是朱明王朝的核心人物,男的是朱元璋和他的兒子們,女的是他的后妃和公主。朱元璋共有四十六個后妃,二十六個兒子和十六個公主。在中國所有皇帝中,他幾乎可以說是生育能力最為旺盛的一個。一百年後,他的家族就繁衍到八千多人。這些人都由王朝的財政養活。為滿足他們妻妾成群、錦衣玉食的生活,其龐大的開支,相當於全國三分之一的軍費,當然這是後話了。
-
3 # 陽明悟行學宮
毫無疑問,劉邦。
1.心胸。很多人都說劉邦和朱元璋都殺功臣。韓信彭越英布那叫功臣,合縱連橫而已,就連韓信也是諸侯啊,假齊王,還把著劉邦的兵就指望裂土了,即使搞定了項羽,天下依然是四分五裂的。真正跟著劉邦混的,倒是殺了誰。朱元璋呢,跟著他混的全部滅族
2.成就。沒有朱元璋,也有陳友諒張士誠推翻元朝。在劉邦那個時代,誰能橫掃六合。嬴政做到了,但是天下收心了嗎,六國貴族心服了麼。沒有劉邦,誰能重組中華,有沒有漢這個民族都不知道。縱觀史冊,惟漢以強亡
和劉邦比,說實話朱元璋也就提鞋,差了太多檔次。
-
4 # 南山築籬
這樣的比較實在沒有意義,兩位開國之君皆是一時領袖無可匹敵,兩人都是在其所處的時代之下開創百年帝國基業,都非常偉大。但二者不具有實際可比性。首先,所謂時勢造英雄,離開了大時代的背景討論或者跨時代比較兩個英雄人物沒有實質意義。就相當於您說孔子跟蘇格拉底誰更偉大一般,二人皆是曠世奇才、不世出的智者,誰也不比誰偉大。其次,兩人都是芸芸眾生中的人物,是人就脫離不了各有稟賦的自然規律。劉邦有劉邦的促狹與粗鄙,但漢初元勳多得善終,終不負一起打天下一起坐江山的豪放。朱元璋有朱元璋的狠毒與刻薄,但太祖一朝嚴懲貪墨,確是讓天下吏治短期內風清氣正。所以二人各有千秋吧。
-
5 # 雲深知楚
劉邦和朱元璋經常被人放在一起進行對比,主要是因為兩人之間有相似之處。確實,兩個人都是從社會的底層奮鬥成為國家的最高統領的,絕對是歷史上最勵志的兩個皇帝了。至於說他們誰更偉大,高公子興覺得還得一分為二的看。
1、從出身到稱帝的難易程度來看,我覺得朱元璋更勝一籌。雖然兩個人都是底層,但沒有最慘,只有更慘。劉邦曾做過泗水亭長,雖然級別很低,但終究還是公務員,可以說是體制內的人,如果不出意外,至少衣食無憂,也可能會繼續升遷。而朱元璋卻是地地道道的草根,說是農民,其實連農民也算不上,因為他家裡窮得連埋葬父母的墳地都沒有了,如果不是為了混口飯吃,不被餓死,他定然不會出家為僧吧。
所以,劉邦的需求是發展,朱元璋的需求是生存,孰高孰低不言自明吧。如此看來,朱元璋已經輸在了起跑線上。但假設終點是相同的,都是做皇帝的話。那顯然朱元璋更牛一些。
而且我總是覺得,劉邦能做皇帝,有點陰差陽錯,有點奇遇,有點漁翁得利之嫌。而朱元璋則是真刀真槍打拼出來的。
2、從對後世的影響深度來看,我覺得劉邦更勝一籌。劉邦所開創的漢朝,西漢、東漢、蜀漢等加起來,前後有四百多年,期間有“文景之治”、“漢武盛世”、“昭宣中興”、“光武中興”、“明章之治”、“永元之隆”等亮點。漢朝和同時期的羅馬帝國並列為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文明及強大帝國。華夏族自漢朝以後逐漸被稱為“漢族”。漢朝的科技也很牛,造紙術、地動儀等震爍古今。
朱元璋所開創的明朝,就算加上南明,也就300年出頭,明初有“洪武之治”、“永樂盛世”、“仁宣之治”等治世,土木之變後就由盛轉衰了。
另外,明朝的海禁對經濟的影響不小,也封閉了華人的視野,漸漸的,泱泱中華開始閉關鎖國了。
總體來說,若論偉大,高公子興自然更傾向於劉邦,我相信大多數人也是如此,就連朱元璋本人也以劉邦為楷模。一方面是劉邦及其後代所開創的基業確實很偉大,另一方面他距離我們較久遠,更具神秘感。三是他的柔弱渺小和項羽的高大威猛;他的狡詐圓滑和項羽的光明磊落;他的“鼠目寸光”和項羽的“鴻鵠之志”都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更具傳奇色彩,所以一直被後世侃侃而論。
回覆列表
作為中國古代兩位“草根創業”的成功典型,“劉邦與朱元璋誰厲害”的話題,乍一看很無厘頭,但倘若仔細比對,卻有很多思考回味在其中。
其實,對於“後輩”明太祖朱元璋來說,早他一千五百多年的“前輩”漢高祖劉邦,那真是個“一生都很重要的人”。他早年剛開始“創業”時,就仰慕劉邦的“豁達大度,知人善任,不嗜殺人”。打天下的戰爭年代裡,更是掰碎了學習劉邦楚漢戰爭年代的經驗。以清朝學者趙翼的話說,“明祖(朱元璋)亦遂有一漢高(劉邦)在胸中,而行事多仿之”。簡直是“心裡住著個劉邦”。
但話雖如此,倆人的不同點,其實也是很多。他們到底“誰更厲害”?就得從這些“不同點”裡瞧。
第一,從成功條件來說,朱元璋顯然比劉邦更困難。
雖然都是窮出身,但劉邦扯旗造反前,總算還當過亭長,手裡有不少弟兄。所以造反後輕車熟路,迅速拉起了隊伍。朱元璋卻是正宗的草根農民,下決心造反前,還在元末亂世裡要了好些年飯,哪怕跟劉邦比,也是草根裡的最底層。
比這出身條件更困難的,就是創業條件。劉邦所處的“楚漢戰爭”亂世裡,“群雄”固然也不少。但朱元璋所在的“元末亂世”,卻更是亂成一鍋粥,從朱元璋身邊的陳友諒張士誠,到“瘦駱駝”元王朝,各個都是難啃的硬茬子。如果說劉邦項羽的“楚漢爭霸”,打的是爭霸賽,那麼朱元璋的帝王路,卻是從“預選賽”打到“淘汰賽”,一級級的拼殺。
而比這“打天下”環境更困難的,更有開國後的“治天下”局勢。雖然都飽受戰爭創痛,但明初的開國局勢,比漢初困難得多,除了人口銳減經濟凋敝外,明初經過元朝近一個世紀“放羊式”治理,貪汙腐敗的流毒到處擴散。而且元朝雖然北逃,但退守漠北的北元,依然坐擁從漠北到雲南的大片領土,還捲走了北方府庫裡的大部分金銀,而且“引弓之士,不下百萬眾也。”國家內外交困,可仗還得接著打。
如此困境,倘若朱元璋僅僅是“心裡住著個劉邦”,或者簡單複製當年劉邦“無為而治”“和親”等治國套路,那根本解決不了這些更困難的問題。新打下的大明江山,百分百要成為短命政權。
所以,這也是朱元璋與劉邦之間的第二個不同,朱元璋遠遠強於劉邦的,正是他的戰略執行力。
說起劉邦與朱元璋的差別,後世的軍事迷們,常津津樂道朱元璋比劉邦強得多的軍事才能。確實,從帶兵指揮和戰略部署等“硬核要求”看,朱元璋顯然追近了“多多益善”的境界,比“帶兵十萬”的劉邦要強一個檔次。但要想成就大業,比軍事指揮能力更重要的,就是戰略執行力。
劉邦與朱元璋一個共同的成功經驗,就是高出同時代對手一籌的戰略規劃:劉邦與項羽的“楚漢戰爭”時期,從“暗度陳倉”拿下三秦,到搶佔中原水陸樞紐滎陽,再到大迂迴掃平群雄。他的每一步選擇,都掐在項羽的死穴上。朱元璋的成功更是如此,無論是“先取山東河南再取大都”的全新北伐戰略,還是開國後集中舉國力量抓農業,零容忍反貪的鐵腕風暴,步步都無比精確。
但以執行力來說,劉邦最大的毛病,就是“放飛起來不是人”。他的謀士陳平就評價劉邦“慢而少禮”,實際的“放飛表現”,顯然比這更糟。他曾拿儒生的帽子當尿壺,光屁股騎在謀士酈食其身上惡作劇。放在重大戰役的關鍵時刻,這“放飛”風格也不止一次壞大事:攻克彭城後“放飛”了下,立刻被項羽三萬鐵騎秒成渣,五十六萬大軍賠個精光。北伐匈奴時又“放飛”了下,差點被人圍在白登山上下不來……
而這種“放飛”毛病,朱元璋恰恰不會有。打天下的年代裡,他就“無一事不經心”,標準的“工作狂型”人物。甚至戰事再緊急,每天也不能斷了讀書學習。年輕時只是粗通文墨的他,透過每天有規律的與文士“朝夕相處,講經論史”,到中年時竟已滿腹墨水,詩賦文章的水平都極高。生活更是一輩子節儉,哪怕後來君臨天下,皇宮裡的吃穿用度,依然無比樸實。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朱元璋開基建國後,曾有長達十多年的時間,嚴禁為自己做壽。因為每到生日那天,他都會想起死於元末饑荒裡的家人。面對明初百業凋敝的慘狀,決心“務欲使民豐衣足食”的他根本沒有“做壽”的心情。直到洪武十五年起,明朝農業生產全面復甦,喜獲豐收的朱元璋,這才“過上了生日”。
以這些事情說,朱元璋,確實是一位能夠最大限度剋制自己私慾,為了大目標極度自律的帝王。
正是這強大的自律,造就了朱元璋強大的執行力。從打天下到治天下,每一步的戰略構想,都能夠以最“工作狂”的方式執行到位:以《明實錄》的統計,登基後的朱元璋,平均每天要閱讀奏扎二百多件,解決四百二十多件政務。每天都是“憂危積心,日勤不怠”。
正是以這高強度的執行力,朱元璋在位三十一年,明王朝以極度強力的投入,進行農田水利建設。對農戶每一畝地的種植內容,都有嚴格的規劃。全國的官員都按照《責任條例》,一條條考核管理,僅每年被抓到鳳陽“勞改”的“落馬貪官”,一度都多達萬人。但明王朝的吏治卻“澄清者百餘年”,國家修治水利河道五萬多處,耕地面積突破八百萬頃,農業產值甩開宋元兩倍多。一個強大的國家,在廢墟里拔地而起。
如此驕人成就,堪稱中國古代經濟史上的卓越奇蹟,也來自朱元璋這無比強大的戰略執行力。
那麼“放飛”的劉邦,就真的全不如“後輩”朱元璋?有一條,他確實比朱元璋強太多:眼光胸襟。
朱元璋雖然佩服劉邦,卻也吐槽過劉邦“顧肚量亦未宏遠”。但以胸襟氣度說,朱元璋確實差劉邦太多。雖然他也認為“治國之道,必先通言路。”多次鼓勵大臣進言,有過不少“勤於納諫”的美事,被御史周觀政罵得狗血淋頭,卻還是乖乖認錯。可要是觸及了他的“忌諱”,那就倆說,比如直戳“分封”弊端的葉伯巨,“空印案”裡為蒙冤官員喊冤的鄭士利,都被他各種惡治,甚至含冤而死。
而在這類事情上,劉邦就比朱元璋有襟懷得多。甚至更能“容錯”,謀士酈食其曾給劉邦出主意,鼓動劉邦冊封戰國六國後裔,事後證明這是個餿主意,但劉邦也只是笑罵一句了事。陳平陸賈等親信謀士,都曾當面頂撞劉邦,類似“尺度”放在朱元璋身上,最好的結果恐怕也是拖出去打一頓,但劉邦哪怕被拱火到頂,只要明白對方有道理,依然還是欣然接受,哪怕自打臉認錯。
如此不同的襟懷,也造成了二人不同的“糾錯”能力。由於不能“容人容錯”,冤死的葉伯巨沒能喚醒一意孤行的朱元璋,於是朱元璋的“封藩”制度,也就成了明朝三個世紀的大包袱。滾雪球般暴漲的藩王們,最終把大明朝活活吃空。而在劉邦這邊,由於劉邦擅長“打臉式”改錯,所以他能留住陳平陸賈等英才,更能在白登山死裡逃生後,把先前被他惡治的婁敬重新請回來,確立了無奈卻現實的“和親”國策,換來北方和平……
這樣的襟懷差距,也造成了倆人不同的看人眼光。雖然朱元璋也同樣是個眼光卓越的帝王,但倆人臨終前的表現,就證明了這方面的差距:朱元璋為“皇太孫”親自選拔的輔政英才,諸如齊泰黃子澄方孝孺等“良臣”,事後證明都是有忠心無能力的“好先生”。他對“皇太孫”朱允炆的能力判定,也被歷史證明是大錯。“靖難之役”的悲劇,就是這麼埋下。
反而是劉邦,同樣是臨終前,面對妻子呂后對身後事的詢問,他依然絲絲入扣,把蕭何曹參陳平王陵周勃等人的優缺點一一道來,更做出“安劉者必勃也”的判斷。如此清澈的判斷力,確實高出“後輩”朱元璋一同。
這一系列的差別背後,並非是朱元璋劉邦“誰高誰低”,卻是漢朝明朝兩大王朝,不同的歷史走向,以及留給今天的無盡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