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飛天夜航船
-
2 # 大城公
史可法有多大能耐可以影響明朝結局?怎麼影響呢?哭三個月?到明孝陵跪拜一百天?還是請一群和尚道士給明朝唸經祈福四十九天?都沒用!
(文字講述一個歷史上真實的史可法)
明朝,實際上在崇禎帝上吊那天就土崩瓦解了!
崇禎帝也不是蠢死之人,崇禎十六年八、九月間,李自成消滅明朝兵部尚書孫傳庭主力之後,先在襄陽,隨後在西安建立政權,稱新順王。
第二年,崇禎十七年二月初二,龍抬頭,李自成統帥大軍東進,攻取山西,三月十七日,打到高碑店、北京城外。
整整半年時間,崇禎帝可以逃亡,可以遷都南京,但他都不去!等到李自成進入山西后,他才下旨:召集各路兵馬入京勤王。包括吳三桂部。
但有用嗎,明朝能打仗的將軍,能作戰的部隊,幾乎都被李自成、張獻忠兩枝起義軍打垮、消滅了!
就剩下吳三桂的邊防部隊十三萬多人,但遲遲不進京!
有野史記載:李自成進入北京後,從皇宮搜出幾百萬兩金銀。
怎麼可能?崇禎帝一上臺就處處為軍費發愁?折騰了十七年,國庫空,家庫空,沒糧沒錢沒兵,朝廷在後面兩年肯定沒給文官一文錢工資了!(所以說很多野史不可信)
崇禎帝不遷都南京,不逃亡,就在北京等死!連兒子、女兒都不送走!為啥?因為他徹底絕望,明朝沒救了!亡國是必然的!何必再作無謂的努力和犧牲呢?
連崇禎帝都確認要亡國了!剩下的南明朝廷能有什麼作為?所謂的南明朝廷就是一班“二貨”組成的臨時政府!
前面說過,明朝能打仗的將軍、能作戰的軍隊都基本死光了!剩下的都是“二貨”,比如高傑、左良玉、黃德功、吳三桂等人,雖然還能作戰,但不聽朝廷調遣,我行我素的!黃德功兵微將寡,戰鬥力差。
先看看南明朝廷的繼任者福王:
他有七大缺點:貪、淫、酗酒、不孝、虐待下屬、不讀書、干預官吏。
是江南一群蝦兵蟹將硬要立福王做皇帝!史可法本來不答應,但他是南京兵部尚書(北京兵部尚書有權),空架子,沒有兵馬的,能做什麼呢?不同意也得同意。所以福王朱由崧繼位。
明知朱由崧是廢物一個,史可法還要去擁戴他做皇帝,就憑這一點,就知道史可法是沒用的人!
史可法的沒用,不是一般的沒用,他竟然提出一個消滅李自成的計策:聯合清朝多爾袞,共同消滅李自成!
(讀者睜大眼睛看清楚了:吳三桂引清兵入關被罵作漢奸,罵了三百多年!這個史可法也是主張勾結清兵去對付李自成的人)
史可法還真派人帶信聯絡多爾袞。
崇禎十七年七月二十八,佔領北京的多爾袞致書史可法,揚言“聯闖平南”(清朝打算聯合李自成敗軍消滅南明朝廷。是恐嚇)。
史可法給多爾袞回信,強調南明朝廷是合法的,是明朝的延續政權,併為此進行辯解。
九月,清河道總督楊方興向多爾袞建議:要不惜一切代價奪取江南,打掉南明政權。
多爾袞經過深思熟慮,寫信給史可法,清朝以正統自居,完全否認南明朝廷的合法地位。他代表清朝,要求南明君臣無條件投降!
史可法此人,在崇禎朝不見大用,在朝廷十幾年剿匪戰爭中,都不見史可法出場。只有一處:盧象升總理各省兵馬會剿起義軍,史可法做過盧象升的助手,分兵駐防安徽某地。沒有文字記載史可法立有戰功。
史可法就是一個因循守舊、好講道理的大臣,掛名南京兵部尚書,無權無勇無兵無糧!朱由崧繼位後,頒年號弘光,史稱“南明政權”。朱由崧封史可法內閣大學士,督師。
當時明朝遺留還有幾枝軍隊,比如左良玉、黃德功的部隊,但沒用,朝廷沒有錢糧供給,他們靠四處搶掠籌糧籌款,對朝廷命令陽奉陰違,剿匪不肯賣力!
史可法可以依靠的人是誰呢?
一個李自成手下叛徒:高傑。他為啥叛變?他看中李自成的美貌小妾邢氏,夾帶私逃,投降明朝。這時,高傑成了南明朝廷的一枝“主力部隊”,手下十三總兵。
(估計高傑部有七八萬人,此時明朝部隊都打爛了,空額嚴重)
史可法是想利用高傑“北伐”,與清朝聯手打擊李自成敗軍。
這是史可法唯一一個自以為“可以延續南明朝廷”的主意。
高傑是有名反骨、殘暴的匪徒,南明朝廷沒錢沒糧供給,要他去賣命?可能嗎?從這一點看,史可法真是愚不可及!
後來,高傑進入開封,霸佔袁可立(天啟朝大臣,帝師)的宅院,被另一個將領殺死!
因為福王朱由崧的南明朝廷,是七拼八湊組建的臨時政府,內部不團結,手上有兵的大員只想謀取個人利益,文官也想爭奪好處!就是這麼一個鬆鬆散散的紙紮朝廷,哪經得起風浪哦!史可法是看到這點的。
後來,清兵南下,南明各路將領紛紛投降。多爾袞寫信給史可法,勸他投降!史可法要做明朝忠臣,誓死不降!
史可法傳令南明各枝部隊,趕緊前來保衛揚州!但沒有一枝部隊肯來!
清軍勸降無效,攻破揚州城,就屠城了!導致揚州全城被屠殺,史可法要負主要責任!他可以逃亡浙江、福建、廣東、海南島、臺灣島,但他不逃!明知清軍圍城,無力抵擋,但他等死!清軍統帥多鐸就是因為揚州抗拒,不投降,來個殺一儆百,所以搞一場大屠殺!
史載:清軍攻克揚州,多鐸以不降為由,下令屠殺百姓。屠殺延續十日,死亡逾八十萬人,史稱“揚州十日”。
(注:屠殺八十萬人,資料有假。揚州城也沒這麼多人留下來等殺,兵荒馬亂肯定逃難去了。估計屠殺幾萬人是有的)
史可法在揚州殉國後,南明朝廷贈諡號“忠靖”。
清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清廷贈史可法諡號“忠正”。
客觀地說,史可法是抗清忠臣,不是名將。他有兩點值得肯定:第一是他為官廉潔,第二是身處險境,寧死不屈。
歷史對史可法的評價
清朝修的《明史》評價:
可法短小精悍,面黑,目爍爍有光。廉信,與下均勞苦。軍行,士不飽不先食,未授衣不先御,以故得士死力。
史可法憫國步多艱,忠義奮發,提兵江滸,以當南北之衝,四鎮棋佈,聯絡聲援,力圖興復。然而天方降割,權臣掣肘於內,悍將跋扈於外,遂致兵頓餉竭,疆圉曰蹙,孤城不保,志決身殲,亦可悲矣!高弘圖、姜曰廣皆蘊忠謀,協心戮力,而扼於權奸,不安其位。蓋明祚傾移,固非區區一二人之所能挽也。
溫睿臨評論:南渡之初,所恃者,史閣部一人而已(過獎了,靠他一個支撐南明朝廷難難難)。其餘安守故常,不達時務,自謂清流(只會嘴巴斗爭)。而小人鴟張滿朝,相與排詆,樹寇門庭;強臣悍將,因之擁兵安坐,遙制朝命(南明將領不受節制)。閣部(史可法是南明大學士)奔走撫輯,內攘不給,何暇計疆場以外乎!迨夫左鎮稱兵,藩籬盡撤,王師長驅而入,所向投戈;烽鏑未及乎國門,君相已棄其社稷而遯.此即睢陽堅御,何補敗亡;況乎以一隅當百萬之眾哉!攬後之應廷吉論,亦足以明天命之不祚矣。雖有忠貞,豈能迴天?悲夫!餘所以讀閣部之疏而慘乎有餘慟焉爾。
徐鼒評論:予讀王氏《揚州十日記》,言可法抑萬里長城之黃得功而用狼子野心之高傑,至謂壞東南之天下者,史道鄰也。此蓋書生率意妄語,無足論也。夫得功與傑之優劣,愚夫婦皆知之,豈可法反茫然莫辨哉!得功誠萬人敵,而兵微將寡,難抗大敵。高傑擁十三總兵之眾,所部皆西北人。傑暴抗不能為人下,抑之則亂不可止;馭之以爵賞、感之以忠悃,優而柔之,使遷善悔過而為我用,此則化強暴為忠義之微權也。然則同席聯賈、寇之歡,舞盾釋甘、凌之忿,以得功之豪傑,可法胡不能釋二憾哉?夫賈寇、甘凌於仇怨外,非別有可貪之利而攘臂相爭也,故可釋憾杯酒間;得功與傑皆有利揚州之心,高固眈眈虎視、黃亦未忘於懷,此其勢如唐藩鎮之不相下,非可以酒食談笑解矣!向使寧南無晉陽之師、睢州無伏甲之享,諸鎮協和,人人如渡河之高傑,成敗未可知也。天命已去,人謀胡臧!以武鄉侯之算無遺策,而孟達死,馬謖敗、魏延、楊儀爭且亂;彼耳食者何知哉!予悲可法之孤忠亮節,故辨論者之惑;而摭書史八夫人事,以見忠烈一門之盛焉。
顧誠在《南明史》中評價道:
對於史可法的誓死不降,應當充分肯定他的民族氣節。長期以來,許多學者和文人墨客受明清門戶之見的影響,對史可法存在著一種特殊的偏愛,不顧史實作了過分的渲染。綜觀史可法的一生,在整個崇禎年間並沒有多少值得稱讚的業績;他的地位和名望迅速上升是在弘光(朱由崧年號)時期。作為政治家,他在策立新君上犯了致命的錯誤,導致武將竊取“定策”之功,大權旁落;作為軍事家,他以堂堂督師閣部的身分經營江北將近一年,耗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卻一籌莫展,毫無作為。直到清軍主力南下,他所節制的將領絕大多數倒戈投降,變成清朝征服南明的勁旅,史可法馭將無能由此可見。即以揚州戰役而言,史可法也沒有組織有效的抵抗。某些史籍說他堅守揚州達十天之久,給清軍重大殺傷,也不符合事實。史可法自己在四月二十一日寫的遺書中說:清軍於十八日進抵城下,“至今尚未攻打,然人心已去,收拾不來”。多鐸下令攻城以前,史可法即已“自覺憒憒”,把軍務交幕僚處理。二十四日清軍開始攻城,不到一天揚州即告失守。史可法作為南明江淮重兵的統帥,其見識和才具實在平凡得很。比起江陰縣區區典史閻應元、陳明遇率領城中百姓奮勇抗清八十三天,相去何止千丈。
在報刊發表文章原用筆名:東山尹,莊滿,鳴白,營種。
1996~2005年在全國暢銷雜誌包括
廣東省《共鳴》《家庭》《深圳青年》《佛山文藝》《江門文藝》《惠州文學》《同舟共進》《炎黃春秋》《家家樂》《金橋》
河北省《文史精華》
河南省《名人傳記》《人生與伴侶》《時代青年》
湖北省《幸福》《治安縱橫》《知音》《警笛》《今古傳奇》
湖南省《康樂園》
廣西《西江月》《靈水》
海南省《青年時代》
四川省《龍門陣》《分憂》《成都商報》
雲南省《女性大世界》
陝西省《家庭之友》
內蒙古《這一代》
上海《青年一代》《文匯報》
安徽省《戀愛婚姻家庭》
北京《婚姻家庭》
吉林省《演講與口才》《做人與處世》
黑龍江省《家庭生活指南》,等等雜誌報紙發表各類文章160多篇;
創作
123萬字長篇歷史武俠小說《誰主天下》
60萬字長篇歷史武俠小說《還我河山》
39萬字名人傳記《北洋軍閥列傳》
武俠小說在《江門文藝》連載;
撰寫《科學發展觀》理論文章17篇;
創作歷史題材電視連續劇本一部;
深入研究中醫藥和腫瘤學科20年
-
3 # 飛天夜航船
首先,史可法始終沒有建立直屬自己的部隊,而是選擇依賴具有軍閥性質的四鎮,甚至在高傑遺孀想請他收其子為義子的時候選擇拒絕。最終這些軍閥們面對更強大的滿清時有選擇投降或者逃跑也不意外了。什麼是軍閥,有錢有人有槍,但更關鍵的是把軍隊當作自己的私產,然後對朝廷的命令挑挑揀揀甚至於用軍隊當籌碼和朝廷討價還價。收義子這樣的行為現在看起來雖然十足的軍閥作風,但是在那個年代是建立效忠關係的最好方式之一,只要把軍隊用在抗清而不是和朝廷討價還價上又有什麼不可以呢?史可法非但不肯收高傑的的兒子為義子,反而推薦他拜太監高起潛為義父,這樣能夠得到高傑餘部的擁護才怪。更重要的一點,清軍剛開始南下的時候,各地無論軍、士都有出現大規模投降的情況,這是整個南明政權的責任,並不能簡單歸咎於史可法一人。即便是題主提到的江陰,在清軍南下之初也是選擇開城投降。至於之後為什麼出現相當規模的降而復叛,主要還是當時滿清的政策所致,比如直接導致江陰抗清的剃髮令。弘光朝從建立開始,並沒有樹立起滿清是生死大敵的意識,反而認為是可以和談爭取的物件,而內部又政爭不止,甚至於左良玉打著清君側的旗號南下(實際是逃避大順軍),較為忠誠的黃得功被留下來對付左軍。弘光朝軍隊,本來戰力不強,內部沒有堅決抵抗之心,又紛爭不止,左軍舉動直接破壞了長江江防,最終被滿清幾乎一衝即垮,各地紛紛投降就可想而知了。所以,史可法本身的個人能力是其一,滿清的政策逼迫江南士民反抗是其二,硬要從軍事層面上講,史可法身邊只有靠不住的四鎮,除了少數人外,大多數人覺得好像給清朝打工也不錯。而閻應元身邊,有被剃髮令逼得必須反抗的十萬義民。
史可法的軍事能力,之前剿農民軍沒有功績,揚州一戰,又掌控不了軍隊,公允的說法是,也許有,也許沒有,反正沒看出來。揚州之敗,敗在清強明弱加人心散亂,責任不在史可法一人,不過督師將近一年,至揚州之戰,近乎沒有任何有效抵抗,唯有坐困孤城,只能說實在不是力挽狂瀾之人。
而且史可法明明認識到滿清才是真正的危險,認為應該先抵禦滿清而不是左良玉:“從古守江者必先守淮,守淮者必先守河,今強敵南侵,河險已失。萬一長淮不守,直抵江上,沿江一帶,無一堅城,其誰為御之?”主張不可撤兵,應全力御清。他的主張也透過自己的政治盟友傳達給了朝廷,刑部侍郎姚思孝、御史喬可聘、成友謙說:“左良玉稍緩,北尤急,乞無撤江北兵馬,固守淮、揚,控扼穎、壽。”,吏科吳都諫希哲初大言曰:“今日所重不在楚,宜出公疏糾揆地,並請固守江、淮。”,甚至弘光帝也認為江北兵馬不宜調離汛地太多,回答道:“劉良佐兵還宜留江北防守。”並說:“左良玉雖不應興兵逼南京,然看他本上意思,原不曾反叛,如今還該守淮揚,不可撤江防兵。”但是馬士英卻害怕左良玉進京後,自己身家性命難保,氣急敗壞地指著姚思孝等人大罵:“爾輩東林,猶藉口防江,欲縱左逆入犯耶?北兵至,猶可議款,若左逆至,則若輩高官,我君臣獨死耳!臣已調良佐兵過江南矣。寧死北,無死逆。”慫恿弘光帝手詔命督師大學士史可法抽調兵馬過江拱衛南京。結果史可法於四月初二日領兵過江,行至草鞋峽時得到報告黃得功等部已擊敗左兵。史可法請求入朝召對,面見弘光帝說明對社稷的主要威脅來自清方而不是左良玉部,因此在兵力部署上他不贊成從江北抽調大批主力去對付左軍。馬士英卻耽心史可法名位居前,入朝以後自己的首輔將保不住,加上清軍南下的訊息日益緊迫,又建議朝廷下旨:“北兵南向,卿速回料理,不必入朝。”史可法接到詔書後大失所望,登上南京城郊燕子磯,“南面八拜,慟哭而返”,最終,史可法以身殉國,再差也拖延了清兵8天,反觀信誓旦旦“寧死北”的馬士英卻在清兵剛剛過江即偷偷溜走了,南京作為不同於揚州的堅城重鎮,以負天宣告陷落。 -
4 # 大城公
史可法有多大能耐可以影響明朝結局?怎麼影響呢?哭三個月?到明孝陵跪拜一百天?還是請一群和尚道士給明朝唸經祈福四十九天?都沒用!
(文字講述一個歷史上真實的史可法)
明朝,實際上在崇禎帝上吊那天就土崩瓦解了!
崇禎帝也不是蠢死之人,崇禎十六年八、九月間,李自成消滅明朝兵部尚書孫傳庭主力之後,先在襄陽,隨後在西安建立政權,稱新順王。
第二年,崇禎十七年二月初二,龍抬頭,李自成統帥大軍東進,攻取山西,三月十七日,打到高碑店、北京城外。
整整半年時間,崇禎帝可以逃亡,可以遷都南京,但他都不去!等到李自成進入山西后,他才下旨:召集各路兵馬入京勤王。包括吳三桂部。
但有用嗎,明朝能打仗的將軍,能作戰的部隊,幾乎都被李自成、張獻忠兩枝起義軍打垮、消滅了!
就剩下吳三桂的邊防部隊十三萬多人,但遲遲不進京!
有野史記載:李自成進入北京後,從皇宮搜出幾百萬兩金銀。
怎麼可能?崇禎帝一上臺就處處為軍費發愁?折騰了十七年,國庫空,家庫空,沒糧沒錢沒兵,朝廷在後面兩年肯定沒給文官一文錢工資了!(所以說很多野史不可信)
崇禎帝不遷都南京,不逃亡,就在北京等死!連兒子、女兒都不送走!為啥?因為他徹底絕望,明朝沒救了!亡國是必然的!何必再作無謂的努力和犧牲呢?
連崇禎帝都確認要亡國了!剩下的南明朝廷能有什麼作為?所謂的南明朝廷就是一班“二貨”組成的臨時政府!
前面說過,明朝能打仗的將軍、能作戰的軍隊都基本死光了!剩下的都是“二貨”,比如高傑、左良玉、黃德功、吳三桂等人,雖然還能作戰,但不聽朝廷調遣,我行我素的!黃德功兵微將寡,戰鬥力差。
先看看南明朝廷的繼任者福王:
他有七大缺點:貪、淫、酗酒、不孝、虐待下屬、不讀書、干預官吏。
是江南一群蝦兵蟹將硬要立福王做皇帝!史可法本來不答應,但他是南京兵部尚書(北京兵部尚書有權),空架子,沒有兵馬的,能做什麼呢?不同意也得同意。所以福王朱由崧繼位。
明知朱由崧是廢物一個,史可法還要去擁戴他做皇帝,就憑這一點,就知道史可法是沒用的人!
史可法的沒用,不是一般的沒用,他竟然提出一個消滅李自成的計策:聯合清朝多爾袞,共同消滅李自成!
(讀者睜大眼睛看清楚了:吳三桂引清兵入關被罵作漢奸,罵了三百多年!這個史可法也是主張勾結清兵去對付李自成的人)
史可法還真派人帶信聯絡多爾袞。
崇禎十七年七月二十八,佔領北京的多爾袞致書史可法,揚言“聯闖平南”(清朝打算聯合李自成敗軍消滅南明朝廷。是恐嚇)。
史可法給多爾袞回信,強調南明朝廷是合法的,是明朝的延續政權,併為此進行辯解。
九月,清河道總督楊方興向多爾袞建議:要不惜一切代價奪取江南,打掉南明政權。
多爾袞經過深思熟慮,寫信給史可法,清朝以正統自居,完全否認南明朝廷的合法地位。他代表清朝,要求南明君臣無條件投降!
史可法此人,在崇禎朝不見大用,在朝廷十幾年剿匪戰爭中,都不見史可法出場。只有一處:盧象升總理各省兵馬會剿起義軍,史可法做過盧象升的助手,分兵駐防安徽某地。沒有文字記載史可法立有戰功。
史可法就是一個因循守舊、好講道理的大臣,掛名南京兵部尚書,無權無勇無兵無糧!朱由崧繼位後,頒年號弘光,史稱“南明政權”。朱由崧封史可法內閣大學士,督師。
當時明朝遺留還有幾枝軍隊,比如左良玉、黃德功的部隊,但沒用,朝廷沒有錢糧供給,他們靠四處搶掠籌糧籌款,對朝廷命令陽奉陰違,剿匪不肯賣力!
史可法可以依靠的人是誰呢?
一個李自成手下叛徒:高傑。他為啥叛變?他看中李自成的美貌小妾邢氏,夾帶私逃,投降明朝。這時,高傑成了南明朝廷的一枝“主力部隊”,手下十三總兵。
(估計高傑部有七八萬人,此時明朝部隊都打爛了,空額嚴重)
史可法是想利用高傑“北伐”,與清朝聯手打擊李自成敗軍。
這是史可法唯一一個自以為“可以延續南明朝廷”的主意。
高傑是有名反骨、殘暴的匪徒,南明朝廷沒錢沒糧供給,要他去賣命?可能嗎?從這一點看,史可法真是愚不可及!
後來,高傑進入開封,霸佔袁可立(天啟朝大臣,帝師)的宅院,被另一個將領殺死!
因為福王朱由崧的南明朝廷,是七拼八湊組建的臨時政府,內部不團結,手上有兵的大員只想謀取個人利益,文官也想爭奪好處!就是這麼一個鬆鬆散散的紙紮朝廷,哪經得起風浪哦!史可法是看到這點的。
後來,清兵南下,南明各路將領紛紛投降。多爾袞寫信給史可法,勸他投降!史可法要做明朝忠臣,誓死不降!
史可法傳令南明各枝部隊,趕緊前來保衛揚州!但沒有一枝部隊肯來!
清軍勸降無效,攻破揚州城,就屠城了!導致揚州全城被屠殺,史可法要負主要責任!他可以逃亡浙江、福建、廣東、海南島、臺灣島,但他不逃!明知清軍圍城,無力抵擋,但他等死!清軍統帥多鐸就是因為揚州抗拒,不投降,來個殺一儆百,所以搞一場大屠殺!
史載:清軍攻克揚州,多鐸以不降為由,下令屠殺百姓。屠殺延續十日,死亡逾八十萬人,史稱“揚州十日”。
(注:屠殺八十萬人,資料有假。揚州城也沒這麼多人留下來等殺,兵荒馬亂肯定逃難去了。估計屠殺幾萬人是有的)
史可法在揚州殉國後,南明朝廷贈諡號“忠靖”。
清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清廷贈史可法諡號“忠正”。
客觀地說,史可法是抗清忠臣,不是名將。他有兩點值得肯定:第一是他為官廉潔,第二是身處險境,寧死不屈。
歷史對史可法的評價
清朝修的《明史》評價:
可法短小精悍,面黑,目爍爍有光。廉信,與下均勞苦。軍行,士不飽不先食,未授衣不先御,以故得士死力。
史可法憫國步多艱,忠義奮發,提兵江滸,以當南北之衝,四鎮棋佈,聯絡聲援,力圖興復。然而天方降割,權臣掣肘於內,悍將跋扈於外,遂致兵頓餉竭,疆圉曰蹙,孤城不保,志決身殲,亦可悲矣!高弘圖、姜曰廣皆蘊忠謀,協心戮力,而扼於權奸,不安其位。蓋明祚傾移,固非區區一二人之所能挽也。
溫睿臨評論:南渡之初,所恃者,史閣部一人而已(過獎了,靠他一個支撐南明朝廷難難難)。其餘安守故常,不達時務,自謂清流(只會嘴巴斗爭)。而小人鴟張滿朝,相與排詆,樹寇門庭;強臣悍將,因之擁兵安坐,遙制朝命(南明將領不受節制)。閣部(史可法是南明大學士)奔走撫輯,內攘不給,何暇計疆場以外乎!迨夫左鎮稱兵,藩籬盡撤,王師長驅而入,所向投戈;烽鏑未及乎國門,君相已棄其社稷而遯.此即睢陽堅御,何補敗亡;況乎以一隅當百萬之眾哉!攬後之應廷吉論,亦足以明天命之不祚矣。雖有忠貞,豈能迴天?悲夫!餘所以讀閣部之疏而慘乎有餘慟焉爾。
徐鼒評論:予讀王氏《揚州十日記》,言可法抑萬里長城之黃得功而用狼子野心之高傑,至謂壞東南之天下者,史道鄰也。此蓋書生率意妄語,無足論也。夫得功與傑之優劣,愚夫婦皆知之,豈可法反茫然莫辨哉!得功誠萬人敵,而兵微將寡,難抗大敵。高傑擁十三總兵之眾,所部皆西北人。傑暴抗不能為人下,抑之則亂不可止;馭之以爵賞、感之以忠悃,優而柔之,使遷善悔過而為我用,此則化強暴為忠義之微權也。然則同席聯賈、寇之歡,舞盾釋甘、凌之忿,以得功之豪傑,可法胡不能釋二憾哉?夫賈寇、甘凌於仇怨外,非別有可貪之利而攘臂相爭也,故可釋憾杯酒間;得功與傑皆有利揚州之心,高固眈眈虎視、黃亦未忘於懷,此其勢如唐藩鎮之不相下,非可以酒食談笑解矣!向使寧南無晉陽之師、睢州無伏甲之享,諸鎮協和,人人如渡河之高傑,成敗未可知也。天命已去,人謀胡臧!以武鄉侯之算無遺策,而孟達死,馬謖敗、魏延、楊儀爭且亂;彼耳食者何知哉!予悲可法之孤忠亮節,故辨論者之惑;而摭書史八夫人事,以見忠烈一門之盛焉。
顧誠在《南明史》中評價道:
對於史可法的誓死不降,應當充分肯定他的民族氣節。長期以來,許多學者和文人墨客受明清門戶之見的影響,對史可法存在著一種特殊的偏愛,不顧史實作了過分的渲染。綜觀史可法的一生,在整個崇禎年間並沒有多少值得稱讚的業績;他的地位和名望迅速上升是在弘光(朱由崧年號)時期。作為政治家,他在策立新君上犯了致命的錯誤,導致武將竊取“定策”之功,大權旁落;作為軍事家,他以堂堂督師閣部的身分經營江北將近一年,耗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卻一籌莫展,毫無作為。直到清軍主力南下,他所節制的將領絕大多數倒戈投降,變成清朝征服南明的勁旅,史可法馭將無能由此可見。即以揚州戰役而言,史可法也沒有組織有效的抵抗。某些史籍說他堅守揚州達十天之久,給清軍重大殺傷,也不符合事實。史可法自己在四月二十一日寫的遺書中說:清軍於十八日進抵城下,“至今尚未攻打,然人心已去,收拾不來”。多鐸下令攻城以前,史可法即已“自覺憒憒”,把軍務交幕僚處理。二十四日清軍開始攻城,不到一天揚州即告失守。史可法作為南明江淮重兵的統帥,其見識和才具實在平凡得很。比起江陰縣區區典史閻應元、陳明遇率領城中百姓奮勇抗清八十三天,相去何止千丈。
在報刊發表文章原用筆名:東山尹,莊滿,鳴白,營種。
1996~2005年在全國暢銷雜誌包括
廣東省《共鳴》《家庭》《深圳青年》《佛山文藝》《江門文藝》《惠州文學》《同舟共進》《炎黃春秋》《家家樂》《金橋》
河北省《文史精華》
河南省《名人傳記》《人生與伴侶》《時代青年》
湖北省《幸福》《治安縱橫》《知音》《警笛》《今古傳奇》
湖南省《康樂園》
廣西《西江月》《靈水》
海南省《青年時代》
四川省《龍門陣》《分憂》《成都商報》
雲南省《女性大世界》
陝西省《家庭之友》
內蒙古《這一代》
上海《青年一代》《文匯報》
安徽省《戀愛婚姻家庭》
北京《婚姻家庭》
吉林省《演講與口才》《做人與處世》
黑龍江省《家庭生活指南》,等等雜誌報紙發表各類文章160多篇;
創作
123萬字長篇歷史武俠小說《誰主天下》
60萬字長篇歷史武俠小說《還我河山》
39萬字名人傳記《北洋軍閥列傳》
武俠小說在《江門文藝》連載;
撰寫《科學發展觀》理論文章17篇;
創作歷史題材電視連續劇本一部;
深入研究中醫藥和腫瘤學科20年
回覆列表
首先,史可法始終沒有建立直屬自己的部隊,而是選擇依賴具有軍閥性質的四鎮,甚至在高傑遺孀想請他收其子為義子的時候選擇拒絕。最終這些軍閥們面對更強大的滿清時有選擇投降或者逃跑也不意外了。什麼是軍閥,有錢有人有槍,但更關鍵的是把軍隊當作自己的私產,然後對朝廷的命令挑挑揀揀甚至於用軍隊當籌碼和朝廷討價還價。收義子這樣的行為現在看起來雖然十足的軍閥作風,但是在那個年代是建立效忠關係的最好方式之一,只要把軍隊用在抗清而不是和朝廷討價還價上又有什麼不可以呢?史可法非但不肯收高傑的的兒子為義子,反而推薦他拜太監高起潛為義父,這樣能夠得到高傑餘部的擁護才怪。更重要的一點,清軍剛開始南下的時候,各地無論軍、士都有出現大規模投降的情況,這是整個南明政權的責任,並不能簡單歸咎於史可法一人。即便是題主提到的江陰,在清軍南下之初也是選擇開城投降。至於之後為什麼出現相當規模的降而復叛,主要還是當時滿清的政策所致,比如直接導致江陰抗清的剃髮令。弘光朝從建立開始,並沒有樹立起滿清是生死大敵的意識,反而認為是可以和談爭取的物件,而內部又政爭不止,甚至於左良玉打著清君側的旗號南下(實際是逃避大順軍),較為忠誠的黃得功被留下來對付左軍。弘光朝軍隊,本來戰力不強,內部沒有堅決抵抗之心,又紛爭不止,左軍舉動直接破壞了長江江防,最終被滿清幾乎一衝即垮,各地紛紛投降就可想而知了。所以,史可法本身的個人能力是其一,滿清的政策逼迫江南士民反抗是其二,硬要從軍事層面上講,史可法身邊只有靠不住的四鎮,除了少數人外,大多數人覺得好像給清朝打工也不錯。而閻應元身邊,有被剃髮令逼得必須反抗的十萬義民。
史可法的軍事能力,之前剿農民軍沒有功績,揚州一戰,又掌控不了軍隊,公允的說法是,也許有,也許沒有,反正沒看出來。揚州之敗,敗在清強明弱加人心散亂,責任不在史可法一人,不過督師將近一年,至揚州之戰,近乎沒有任何有效抵抗,唯有坐困孤城,只能說實在不是力挽狂瀾之人。
而且史可法明明認識到滿清才是真正的危險,認為應該先抵禦滿清而不是左良玉:“從古守江者必先守淮,守淮者必先守河,今強敵南侵,河險已失。萬一長淮不守,直抵江上,沿江一帶,無一堅城,其誰為御之?”主張不可撤兵,應全力御清。他的主張也透過自己的政治盟友傳達給了朝廷,刑部侍郎姚思孝、御史喬可聘、成友謙說:“左良玉稍緩,北尤急,乞無撤江北兵馬,固守淮、揚,控扼穎、壽。”,吏科吳都諫希哲初大言曰:“今日所重不在楚,宜出公疏糾揆地,並請固守江、淮。”,甚至弘光帝也認為江北兵馬不宜調離汛地太多,回答道:“劉良佐兵還宜留江北防守。”並說:“左良玉雖不應興兵逼南京,然看他本上意思,原不曾反叛,如今還該守淮揚,不可撤江防兵。”但是馬士英卻害怕左良玉進京後,自己身家性命難保,氣急敗壞地指著姚思孝等人大罵:“爾輩東林,猶藉口防江,欲縱左逆入犯耶?北兵至,猶可議款,若左逆至,則若輩高官,我君臣獨死耳!臣已調良佐兵過江南矣。寧死北,無死逆。”慫恿弘光帝手詔命督師大學士史可法抽調兵馬過江拱衛南京。結果史可法於四月初二日領兵過江,行至草鞋峽時得到報告黃得功等部已擊敗左兵。史可法請求入朝召對,面見弘光帝說明對社稷的主要威脅來自清方而不是左良玉部,因此在兵力部署上他不贊成從江北抽調大批主力去對付左軍。馬士英卻耽心史可法名位居前,入朝以後自己的首輔將保不住,加上清軍南下的訊息日益緊迫,又建議朝廷下旨:“北兵南向,卿速回料理,不必入朝。”史可法接到詔書後大失所望,登上南京城郊燕子磯,“南面八拜,慟哭而返”,最終,史可法以身殉國,再差也拖延了清兵8天,反觀信誓旦旦“寧死北”的馬士英卻在清兵剛剛過江即偷偷溜走了,南京作為不同於揚州的堅城重鎮,以負天宣告陷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