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梨頻道
-
2 # 壯鄉新農
草菇又名美味苞腳菇,別名蘭花菇、稈菇、麻菇,是一種草土腐生性食用菌。可利用稻草等含纖維素、半纖維素豐富的材料栽培,但不可用木慷栽培,因為草菇不能分解木質素。
種植草菇的條件草菇喜歡高溫高溼,屬於高溫恆溫結實型食用菌,在28~35℃C下生長良好,最忌溫度變化過大和降溫降溼過快,溫度降至20℃即停止生長,突然被大雨淋或受冷氣侵襲,就會大批死菇。 草菇菌絲在pH值5.4~8.6範圍內都可生長,但栽培料呈酸性不利於子實體的形成和發育,也容易被黴菌汙染,pH值7.5~8.0比較有利,因此要注意用石灰等調節栽培料的pH值。
栽培前的準備1.栽培季節選擇 如果沒有控制氣溫的設施,栽培草菇一般以5~9月為宜,因為室內栽培比室外栽培氣溫略高,可以適當提前和延後栽培,可以按溫度不低於25℃為界限。如果是在可以調溫調溼的專用菇房栽培,則不受季節限制,可按市場需要週年栽培草菇。
2.栽培料的選擇及配合 栽培草菇的原料通常包括主料和輔料。凡含纖維素越多、越純的材料作栽培草菇的主料越好,現在多用廢棉、棉籽殼、稻草、玉米稈、麻渣、蔗渣、麥稈等作主料。輔料則多是含蛋白質豐富的材料,如麥麩、米糖、花生麩、豆餅肥及牛糞糖等。此外,有時還使用少量的尿素和過磷酸鈣,以增加氨素和磷素。也使用石灰作消毒劑和調整pH值。
主料與輔料如何搭配才能高產,比較好的做法是使配合料的含氮量適中,即主料含氮較少的要多加些輔料,主料含氮多的可以少加輔料或不加含氮的輔料。例如單用廢棉栽培草菇,一般不必再加麥麩或加很少量;用純蔗渣栽培草菇,產量只有1.3千克/平方米,加5%麥麩時產量上升到2.3千克/平方米,加10%麥麩時為4.8千克/平方米,新增20%麥麩時為7.3千克/平方米,麥麩加入量超過25%就沒有增產效果了。下列幾個經驗配方供參考。 (1)稻草80%、幹牛糞13%、花生麩4%、過磷酸鈣1%、石灰2%; (2)稻草85%、麥麩或米糖10%、石灰3%、過磷酸鈣2%; (3)碎稻草46%、廢棉46%、麥麩或米糖5%、石灰3%; (4)稻草30%、碎玉米稈60%、豆餅粉5%、過磷酸鈣2%、石灰3%; (5)麥秸90%、麥麩5%、尿素0.5%、過磷酸鈣0.5%、石灰4%。
3.栽培種的選擇 栽培草菇要獲得高產穩產,對菌種要求比較嚴格。因為草菇菌種比較容易退化,因此,不僅用於生產栽培種的菌株應具有高產優質和適應性強的特點,而且栽培種也應保持純、壯和生活力強。草菇栽培要求用“中齡”種。如果菌絲白色、透明,只有少量或沒有紅色厚垣孢子(不產生厚垣孢子的品種除外),屬於幼齡種,要放5~7天后,菌絲已轉黃白色,紅色厚垣孢子較多時,即為中齡種,適合栽培接種使用;如果繼續培養,菌絲變得稀疏、不均,呈黃色,甚至萎縮變老,即為老齡種,生活力已下降,如果一定要使用,雖經加大用種量也能出菇,但產量質量都會受到影響;如果菌絲纖細自溶或種料太溼、吐黃水,就不宜使用。 草菇栽培種用量,一般為栽培料的5%~8%,棉籽殼制的草菇菌絲種用量可減半。
栽培方式一、室內栽培
草菇原為室外栽培,由於受自然氣候影響,特別是溫度、溼度變化很大,環境條件不易控制,所以較難得到高產穩產。現在已把草菇栽培引向室內,設計出了能進行巴斯德消毒和控溫裝置的專用草菇栽培房,產量大為提高,還可以週年生產,使草菇生產轉向工廠化。
1.工藝流程 原料準備→原料預處理→主料、輔料混合→堆料發酵→進房鋪料→巴氏消毒播播種→發菌管理→出菇管理→清房
2.原料的預處理方法 (1)碎料:使用之前,長條的材料要切成短段或碎屑,如稻草可斷成10釐米以下的碎料。使用小草把則無需斷草,而是分把捆紮。 (2)浸水:將破碎的主料用1%~3%石灰水浸泡12小時左右,或用石灰水溼透主料後堆積24小時,或在堆料場上邊鋪料,邊撒上石灰粉,邊噴淋自來水,邊人工踩踏,使充分浸透,溼料含水量達到70%~75%。浸料完畢,多餘的水分要瀝去或人工壓榨除去。
3.堆料發酵 將浸水處理後的溼料拌入輔料,然後堆積起來,上蓋草被和薄膜,進行好氣性發酵(為了通氣良好,可以堆在一個架上發酵),待堆溫上升至60℃,保持半天后翻堆,堆溫再次上升到60℃保持1天,然後散堆,送往栽培室或菇場使用。為防病蟲,可向場地及料堆邊噴福爾馬林和敵敵畏消毒。
4.菇房準備 新建菇房應當坐北朝南,以利吸收Sunny而增溫和避免東北風吹而降溫。菇房面積一般以12~18平方米一間為宜。例如按長6米、寬2.5米、高3.5米設計,可用竹木支架,房頂紮成拱形,以聚苯乙烯泡沫板作牆,內襯聚乙烯薄膜;房內搭栽培架5~6層,中間留走道。為提高保溫效能,也可用紅磚或泥磚作牆體,空心水泥磚作地板,水泥板頂或石棉瓦頂;房內四周牆壁嵌上1~2釐米厚的泡沫塑膠板,房頂也嵌3釐米厚泡沫塑膠板,要求密封緊實,接縫則用塑膠膠布封貼,門窗也做同樣處理,最後襯貼二層塑膠薄膜。菇房內安裝30~40瓦日光燈1支,排風扇一臺(可嵌牆上),以保證照明和通風換氣。菇房兩側搭栽培架4~5層,中間留50釐米寬的走道。如果用舊房改裝,可以參照新房要求做適當處理。 除了菇房還要有配套的供應蒸汽的設施,條件好的多用小型燒開水鍋爐,差一點的用汽油罐加熱產生蒸汽。最簡便的辦法是利用烤煙房加熱原理自己裝配。即在窗下房內建一個燒水灶,灶上放一口大水鍋,鍋上有一條加水管通向窗外,灶口在窗下房外邊以便燒火,從灶內分出兩條煙道伸向兩邊菇床下邊,直通靠門的兩個牆角並接煙肉,煙滷高過房頂。利用煙道和蒸汽同時加熱菇房。
5.巴氏消毒 將發酵好的培養料趁熱搬入菇房,攤堆在菇架上。按每平方米10千克料鋪平。若不夠70%含水量,要適當噴些水補足,並把覆蓋的薄膜和用具一起放入菇房,密封門窗,然後通入蒸汽,進行巴氏消毒。當菇房內溫度上升至60℃時,保持6~8小時後停止通入蒸汽,停止加熱,讓菇房自然降溫。
6.接種 當菇房內溫度下降至38℃時,即開門開窗,進入菇房接種。可採用穴播,穴距10釐米,深2~3釐米,菌種放滿洞穴,並稍露料面;也可以穴播與撒播結合進行,方法是在穴播以後在料面再撒些菌種,以加快發菌。接種後要稍加壓緊培養料,讓菌種與培養料緊貼在一起;若菇房保溼條件差,最後覆蓋塑膠薄膜以保溼保溫。
7.現蕾前管理 接種後密閉菇房,控制溫度在35~40℃範圍內,每小時開排風扇1~2分鐘(人工或自動控制),進行適當的通風換氣。沒有排風扇的則定時開窗換氣。第4~5天菌絲大量發生,可揭去薄膜,以後則控制溫度在30~32℃,注意噴30℃的溫水保溼,使料面保持溼潤,菇房相對空氣溼度維持85%~90%,並適當增加光照,直至表面出大量白色粒狀原基,原基進一步發育成黃豆大的灰黑色菇蕾。若發現帶短茸毛白色的鬼傘菇蕾,應即摘除。
8.出菇期管理 保持溫度在30℃左右,每小時適當通風換氣(可開排風扇,用定時器控制),開燈照明,地面淋水。如果空氣相對溼度不足90%,或菇床上培養料的表面明顯乾燥,可用30℃溫水噴霧增溼,直至菇蕾長大成蛋菇。 收完第一潮菇後,如果沒有雜菌和病蟲害出現,可以適當噴1%濃度的清石灰水,繼續管理至收第二潮菇。如果有雜菌或害蟲出現,立即清房,徹底消毒以後再種第二次。有的栽培者為了加快菇房週轉利用,收完第一潮後不管有無病蟲害,均立即清床、消毒。因為第二潮菇產量已很低,一般產量佔總產量的20%以下,轉潮得菇的經濟效益不如再種的效益高。
二、室外栽培
1.選地、整地 應選空氣通暢而又避風向陽、供排水方便、土壤質地疏鬆肥沃的空地建場。在露地堆料栽培草菇時,有相當數量的菇是生長在料堆周圍的土壤表面,因此,保水性差的沙土以及含鹽分過高的土壤,均不宜作菇床。 場地選定後,若為旱地,種菇前10天先除淨雜草,後用1%茶麩水或辣蓼水潑淋地面,以除蟲及殺虹蚓,早晨或傍晚施藥效果最好。殺蟲後即翻犁暴曬並起哇。若為水田,則在種草菇前半月犁翻浸水3~4天,然後犁和再浸3~4天,以除蟲滅草,放水曬乾後,即可犁翻。
2.起畦 菇場四周挖一條水溝,溝寬30釐米、深25釐米,以作排灌之用。場區內起畦,畦寬1米,長5~8米,高15~20釐米,畦溝寬約70釐米(兼作人行道),畦面成龜背形,中間打實,兩旁留20釐米稍疏鬆的土壤,以利保蓄養分和蔓延菌絲。
3.堆料、接種 (1)放好地腳肥:堆料前,畦面要下足基肥,施些經過堆派腐熟的幹牛糞、豬糞、磷肥和火土等,以利多產地腳菇。 (2)分層堆料接種:將經過預先處理和發酵的培養料(方法同室內栽培),使之含水量在70%左右,先在哇面鋪一層1~2釐米厚,時邊留空10~15釐米不鋪,然後沿料面邊緣撒接草菇菌種一圈;再均勻鋪放第二層培養料,厚約10釐米,照樣撒一圈菌種;第三層也鋪料10釐米厚,然後在料面均勻撒接菌種。如果氣溫低,還可加第四層料,頂部則不再下種,最後稍加壓實,蓋上薄膜與草被,保溼遮陽。比較好的做法是搭蓋蔭棚,在蔭棚下種草菇,或搭塑膠大棚栽培。
4.管理 室外種草菇的管理工作應比室內精細,因為天氣變化較大。管理的技術關鍵仍是調控溫度、溼度和通氣。
(1)控制料溫:種後頭3天堆溫應上升到35~40℃或高一些,以利草菇菌種的萌發,但控制不要超過40℃,以免燒死菌種。當料的外層溫度達到40℃時,立即除去覆蓋物,或適當減少草被(日減夜增或日開夜蓋),透氣、降溫,使溫度變化不大,保持在35~40℃之間,使菌絲生長健壯,蔓延迅速。第4~5天能看到堆料表面或唯邊地面有大量灰白色、蛛網狀粗壯的草菇菌生長,表示草菇發菌正常。第7~10天溫度控制在30~32℃就會發生表面菌絲扭結並分化形成白色顆粒狀的草菇原基。如果溫度持續在40℃以上,就很難出菇了,應當及時找出原因,採取合理的措施降溫。
如果第2~3天堆溫升不起來,達不到35℃以上,也要及時查詢原因,及時採取升溫辦法。如是料過溼引起,可去掉覆蓋物後打洞或鬆動培養料,加快水分蒸發,再加入適量的幹牛糞糖,補播些菌種之後重新堆好;若因料過幹(擰草不滴水),則補淋適量30℃溫水,也適當補播些菌種。為了防止後期出現的急劇降溫和降溼的不良影響,當堆溫下降到35℃時,可往堆料表面覆蓋少量消毒過的溼土(如火燒土、草皮泥或加石灰漢制過的田泥)。
(2)調節溼度:要保持料面溼潤和堆周圍空氣的溼度,除去覆蓋的薄膜後,要經常檢查和適當噴灑清水。一般噴水只噴在草被上和蓋土上,不流入料內,以免傷害菌絲,損害出菇。如果料面確實過於乾燥,也可拿開草被適量輕輕噴霧,千萬不能噴得過急。每天噴水次數和噴水量,應看天氣、草被溼度、堆料的溼度情況酌定。如遇吹東風天氣,空氣溼度大,可以少噴或不噴;南風天,溼度雖大,由於氣溫暖和,菌絲生長旺盛,耗水多,則要適當補充水分(噴水);刮西北風,天氣乾燥,水分蒸發大,除加擋風障外,還要多噴水。當草菇菌絲開始扭結時,可往料面適當多噴一些“出菇水”,以後注意空間噴霧保溼而不再直接噴到料上。隨著菇蕾出現和逐漸長大再相應增加噴水,使草菇的子實體在堆料含水量達75%、空氣相對溼度達90%~95%的狀況下發育健全,達到高產質優的目的。
(3)注意通風、透光:草菇生長是需要氧氣的,在菌絲生長階段,適當地掀動薄膜或草被,改善通氣條件,到了出菇階段則要求通風透光提高,因此加蓋的草被可薄些,每天早晚還應掀動通氣,但也要防止大風吹和大雨淋,防止變溫變溼過急過大。大雨來時要及時搶蓋薄膜,雨停後立即除去,並掀動草被通氣,以免悶死菇。
回覆列表
草菇起源於中國,距今已有300多年的歷史了,主要分佈在一些相對來說比較偏南的地方,因經常生長在潮溼腐爛的秸稈中而得名。
1、具體的栽種條件
(1)溫度的條件:這種作物屬於高溫性的作物,最好可以在在10 ~ 44℃的區間內,而且在不同的時期內有不同的需求,芽胞發芽的範圍在30 ~ 40℃之內,在10 ~ 44℃的時內會很快的增長。
(2)水的條件:草菇適宜在比較溼的條件下生長,培養土的含水的百分比約為70%,空氣中的溼氣佔比差不多為90 ~ 95%。當低於80%時,子實體會生長的比較緩慢,表皮可能會變得很難看。當大於96%的時候,子實體容易發生壞死和發病的問題,所以要科學的進行控制。
(3)光的條件:這種作物在生長期的時候對於光要求不嚴格,在無光條件下能正常成長。在其發育的階段,需要光的引導才能長出子實體。但是也要注意避免強光,比較適合的範圍在50 ~ 100lx,並且菇實體表面的色澤與光強有很大的關係。
2、選地:可以選擇風力較弱並且朝陽的地方,供水和排水都比較方便的地方,肥力較強的沙質土可以作為構建菇床的材質。當氣溫較低時,選擇南向,可以有充足的陽關,製作菇床的時候應該先把地翻一遍,暴曬1-2天的時間,同時混入石灰進行驅蟲。下種時應噴溼苗床面,以免培養物失水過多,並應在苗床四周留出寬約20釐米的出菇面。可以選擇沙質的農田或果園。
3、料處理與下種:選擇沒有病變的乾燥草,放入到2 ~ 3%的石灰水中浸泡24小時後撈起來,擰成草把,鋪在地上壓實,在草地的邊緣差不多5釐米的地方撒一圈菌種,在第一層草層之外向內縮排5釐米的地方鋪第二層草把,壓實,之後重複這一步工作,一直蔓延至4 ~ 5層,最後一層稻草壓實之後,可以撒厚度在1釐米上下的火燒土,一定要均勻,覆蓋上薄膜。
4、管理和採收:注意播種後要及時的進行噴水和遮陰,當材料表面的溫度高於45℃的時候,要及時的把膜揭開進行通風,並噴水冷卻。一般在高溫季節,每天噴水2 ~ 3次,每次1 ~ 2小時。菌絲出絲後3天左右,床上就會佈滿菌絲。第7 ~ 10天可見白色小點芽,第一批蘑菇每10 ~ 15天可採一次。採收之後可以停水3 ~ 5天再繼續進行管理,5天左右可以收到群第二批蘑菇,一般一共可以接收3 ~ 4批蘑菇。
以上就是我為大家收集的有草菇主要的產地在哪裡,怎樣進行栽種,如何進行管理的全部內容了,其實不管是進行養殖還是種植,只要大家好好的進行管理,多上心多投入,及時的處理好相關的問題和各種工作,就一定可以得到很高的回報,賣出自己應得的價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