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青言論史

    有沒有“溫酒斬華雄”,我不清楚;但是斬華雄的不是關羽而是孫堅,這是事實。在《三國志》裡面是有明確記載的。

    《三國志-孫破虜討逆傳》裡是這麼記錄的:“堅移屯梁東,大為卓軍所攻,堅與數十騎潰圍而出。堅常著赤罽幘,乃脫幘令親近將祖茂著之。卓騎爭逐茂,故堅從間道得免。茂困迫,下馬,以幘冠冢間燒柱,因伏草中。卓騎望見,圍繞數重,定近覺是柱,乃去。堅復相收兵,合戰於陽人,大破卓軍,梟其都督華雄等。”

    就是說,孫堅被董卓大軍圍攻,靠和手下大將祖茂換衣服才逃得生天。但是殺出一條血路的孫堅立刻收拾部眾組織反擊,並在陽人和董卓軍決戰,大敗敵人後,砍下了董卓帳下都督華雄的首級。

    縱觀整個戰役前後,並不見有任何關羽的記錄。而此時的關羽,也不可能在孫堅的軍中效力。因此,斬殺華雄的是孫堅不是關羽,至於有沒有“溫酒斬華雄”,那就是歷史細節性的問題了,也許有,也許沒有。

  • 2 # 我愛吃糖蒜

    溫酒斬華雄,並不是關羽的,只是三國演義中為了更加好看,然後把華雄給了關羽殺。

    根據三國志記載,華雄是被孫堅殺死的。“堅復相收兵,合戰於陽人,大破卓軍,梟其都督華雄等。”

    華雄是董卓軍中比較善戰的將領,而斬殺華雄的孫堅是董卓非常忌憚的人,董卓遷都長安以後,18路諸侯原路返回,孫堅在經過荊州的時候被殺,後來繼位者孫策只是一個十幾歲的孩子。董卓聽說孫策被殺以後。說我的一個心腹大患被除掉了,又問繼承者,聽說只是一個17歲的孩子,就放心了。孫策當時遠在江南,都被董卓當成心腹大患可以看出對他的忌憚。

    三國志屬於陳壽編的一本史書,三國演義屬於演義,正所謂演繹三分假,七分真,不要太過相信,也不要太過糾結。

  • 3 # 即興演出531

    並不然

    《三國演義》是為了宣揚劉備正統,所以對關羽也神話了許多,加上塑造人物形象,為關羽成名鋪路,所以寫關羽殺死了華雄,這是羅貫中強加上去的,並不是真的。

    那麼殺死華雄的到底是誰呢?

    其實是猛虎孫堅,作為聯盟的先鋒,孫堅敗於徐榮後——堅復相收兵,合戰於陽人,大破卓軍,梟其都督華雄等。這在陳壽的《三國志·孫破虜討逆傳》中可以看到,所以關羽溫酒斬華雄並不是真的。

  • 4 # 千古浪

    這個答案是肯定的,溫酒斬華雄的不是關羽還能是誰?難道說還有其他人溫酒斬過華雄?恕我孤陋寡聞,我實在記不起來還有其他厲害人物溫酒斬過華雄。

    董卓暴戾,朝政混亂,天子蒙塵,十八路諸侯歃血為盟,仰奉天威,以討不臣。

    華雄作為董卓手下最多排名第七的大將(其餘為呂布,李傕,郭汜,牛輔,樊稠,張濟),一出場就閃瞎全場,盟軍陣營裡的什麼俞涉,潘鳳等吹的頂呱呱,一上場全部打蔫,被華雄三下五除二的斬落馬下。

    這時候關二爺頂著主角光環,飄著長鬚,繃著紅臉,拿著青龍刀,一路小跑衝出營帳,擂鼓喧天,喊聲大震,華雄最終像小雞一樣被擊斃於青龍刀下。

    回來之時,酒樽尚溫,關羽接過含情脈脈的曹操遞過來的酒杯,一飲而盡。

    這,就是關羽斬華雄的經過。

    至於有人說華雄是孫堅斬的,我嘿嘿嘿,,,孫堅斬華雄的時候有曹操柔軟的雙手?有浸潤著柔情香氣氾濫的美酒?都沒有,孫堅斬華雄也只是斬華雄,哪裡稱得上溫酒斬華雄呢?

  • 5 # 使用者81187032307

    《三國演義》中描述關羽武藝高強、勇冠三軍“溫酒斬華雄”的精彩片段,看得人們熱血沸騰,不由得為勇猛的關羽而歡欣鼓舞。但是在史書上如何也找不到關羽跟華雄有何關係,根本就沒相見過。關羽雖然號稱“武聖”,殺人於千里之外的神話無法想象,匪夷所思。

    實際上斬殺華雄的人是孫策和孫權的父親江東猛虎孫堅。年輕的時候孫堅在縣府只是個小科員,天下如果太平,孫堅的將才恐怕只有埋沒在東漢庸碌的政府機構裡了。時勢造英雄,天下大亂給了孫堅這樣的弄潮兒一個攪弄風雲的廣闊舞臺。 孫堅年輕時曾一人單挑群匪,斬殺一人,其餘嚇得落荒而逃。因此事孫堅名聲大振,恰逢黃巾起義,孫堅高舉匡扶漢室、剿滅黃巾的虎皮大旗,江東男兒紛紛歸附,至此孫堅有了征戰天下的資本。

    後來董卓挾持漢獻帝遷都長安,在函谷關外擺下重兵,與勤王的諸侯聯軍相互對峙。各路諸侯喊聲震天,絲毫不見動作,生怕自己勢力受到影響。孫堅看著動怒,在袁術的支援下孤軍深入,正逢董卓。由於孫堅軍隊戰鬥力極強,接連打敗董卓,收復了故都洛陽。正是在討伐董卓的戰鬥中,華雄的軍隊便被擊潰,孫堅趁亂斬殺了董卓的部將華雄。

  • 6 # 知常容

    華雄是董卓手下的一員督將,並不是董卓手下的大將。華雄是孫堅殺的,不是關羽殺的,那個時候關羽根本沒機會接觸到這個大場面,劉備那個時候正跟著公孫瓚混。

    孫堅當時被董卓殺得大敗,如果不是祖茂引走追兵的話估計孫堅也掛掉了,他是重新組織部隊然後跟華雄大戰,終於把華雄給斬殺掉。

    因為三國演義是尊劉抑曹,儘量把曹操刻畫的可惡一些,把劉備方面刻畫得正一些。所以不管三國演義還是三國志,吳國就像路人甲一樣,所以吳國的很多事件都被遇到了劉備方面。比如草船借箭是孫權的,單刀赴會是魯肅等等

  • 7 # 葉之秋

    在正史中,斬殺華雄的不是關羽,而是孫堅。那時,天下諸侯齊聚,共同討伐董卓。只是,大多數諸侯只是裝裝樣子,唯獨孫堅真心為國,一心殺敵。

    孫堅前後與董卓三次大戰,在第二次交手中斬殺董卓麾下都督華雄。

    兩個人第一次偶遇,孫堅就顯出了獨特的大將風度。

    當時,孫堅在駐守魯陽城,派遣部下前往後方催督糧草。孫堅親自為部下踐行,在城外設下帳幔,諸位將領都在帳幔中飲酒聊天。大家吃得正開心的時候,董卓率領幾萬軍隊突然出現在魯陽城不遠,當時幾十個輕騎兵已經到了魯陽城下。孫堅看到,不慌不忙,下令各位將領率領部下按照編制慢慢退入魯陽,自己依然端坐在大帳中。等到眾人全部退去,孫堅才起身入城。

    董卓看到孫堅的部隊遭逢突變,依然井然有序,擔心城中有大軍埋伏,不敢攻城,率軍離去。

    後來,孫堅告訴部下,當時自己之所以沒有立刻起身,就是擔心大敵當前,軍隊一亂,就會互相踐踏,反而無法快速入城了。

    第一回合以孫堅勝利結束。

    後來,孫堅轉移到梁東地區,半路遭遇董卓部隊,眾寡不敵,孫堅率領幾十個人突圍。孫堅此人,經常帶著一個紅頭巾,董卓的部下都認識。於是孫堅就脫下頭巾,命令部下祖茂戴上自己的頭巾,做個替死鬼。可是祖茂沒有像演義中一樣刺殺華雄不成,反被一刀砍死,而是把頭巾掛到房樑上,就躲在草叢中溜走了。

    第二回合以董卓勝利結束。

    孫堅大敗之後沒有氣餒,反而收羅殘部,在陽人地區主動出擊,大破董卓軍隊,斬首一萬多人,並且斬殺董卓的都督華雄等將領,取得了關東聯軍征討董卓的最大勝利。

    孫堅確實有將略。在剛剛的大勝之後,董卓軍隊必然沉浸在勝利的喜悅之中,將領必然輕視孫堅軍隊。孫堅收羅殘部,雖然人數不多,但是在孫堅的激勵之下,人人奮勇,各個爭先。敵人防範最鬆弛的時候給敵人致命一擊。

    第三回合,以孫堅大勝結束。

    可以說,董卓能夠做到這一步非常不容易。當時董卓雖然經歷大敗,但是實力依然強大,並且擔任相國,政令在全國大多數地方還能夠施行。如果孫堅答應的話,那麼孫家的實力無疑可以迅速擴大。

    可是孫堅嚴詞拒絕,放棄了這次天上掉餡餅的好機會。孫堅說:“卓逆天無道,蕩覆王室,今不夷汝三族,縣示四海,則吾死不瞑目,豈將與乃和親邪?”孫堅認為,董卓違背上天,殘暴無道,廢立皇帝,對於這種亂國奸賊,如果不滅董卓三族,砍下董卓的頭顱,他孫堅死不瞑目,又怎麼會想和董卓結成親家呢?

    在正史中,此時的孫堅,依然是漢室忠臣,不像二袁,心存私念。

  • 8 # 江暮雲

    “溫酒斬華雄”,可以說是一個家喻戶曉的故事,出自《三國演義》第五回。在華雄連斬俞涉、還有大名鼎鼎的上將潘鳳之後,各路諸侯盡皆失色,面面相覷,懼怕華雄的勇力,都不敢派人上場,怕丟面子。累世公卿的袁紹頓足嘆息:“可惜吾上將顏良、文丑未至!得一人在此,何懼華雄!”

    鋪墊了這麼久,關羽終於出場了,聲如巨鍾,儀表不凡。袁術一看是個馬弓手,開始亂叫:““汝欺吾眾諸侯無大將也?量一弓手,安敢亂言!與我打出!”

    但還是曹孟德識人,溫了一杯酒,給關羽壯行,關羽自信的說:““酒且斟下,某去便來。”結果一通鼓還沒敲完,就也還沒涼,關羽就提著華雄的頭回來了,關羽也從此名鎮諸侯。

    歷史上真的是關羽斬殺的華雄嗎?其實根本不是!

    陳壽的《三國志·孫破虜討逆傳》就給出了明確的答案,孫堅才是斬華雄的人:

    孫堅復相收兵,合戰於陽人,大破卓軍,梟其都督華雄等。

    溫酒斬華雄的故事,完全是虛構出來的,目的就是為了突出關公勇武的形象,使人物更加飽滿。前後一對比,關羽勇力絕人的形象就躍然紙上。

    不光是斬華雄,誅文丑也是虛構的。歷史上根本就沒有明確的記載說文丑是被關羽斬殺的,文丑是死於曹操的誘敵之計。

  • 9 # 大唐懸鏡司

    然正史陳壽三國志記載,華雄乃江東猛虎,孫堅孫文臺所斬!

    為何三國演義要神話關羽關二爺?我個人認為乃時代所致!古代封建時代,一個皇朝興衰成敗,旗下臣子有一定份量可以左右!那個皇帝不想要旗下臣子絕對忠心?正是由於這種心思,每個朝代都在大肆渲染關羽忠義的文學形象!讓後人效仿!

    在此祝福各位看官天天好心情,月月多太平,年年富貴臨!

  • 10 # 檸檬愛民謠

    歷史上沒有過五關斬六將,沒有關羽溫酒斬華雄,華雄是孫堅殺的。 關羽投降曹操以後,曹操對他非常好,關羽當時就做了一個決定:為曹操立下汗馬功勞以後再回去找他哥哥劉備。那麼關羽還有其他將領帶著這支輕騎兵撲到白馬,顏良措手不及,被關羽力斬馬下。這個時候,袁紹才發現是上當了,中了聲東擊西,調虎離山之計,然後派劉備和文丑轉過來攔截曹操。而曹操也很清楚,白馬這個地方雖然解圍了,但是這個地方不能再守,袁紹一定會反撲過來,而且我們白馬一定守不住。而且袁紹一旦得到了白馬以後,他一定要拿白馬的老百姓出氣,要屠城,因此曹操決定帶著白馬的老百姓沿著黃河往延津走。我們讀《三國演義》的人都知道,劉備打敗仗以後走的時候要帶上老百姓的,恐怕很少有人知道曹操撤退的時候也是帶老百姓的。曹操帶著這麼多白馬的老百姓往延津走,當然是走得很慢了,結果呢,撞上了劉備和文丑的軍隊。 當時情況是怎麼樣呢?是曹操有五六百個騎兵,來到了延津東南面的一個山坡上,正準備休息。哨兵向曹操報告,說報告,前面來了幾百個騎兵,曹操說知道了。過一會兒哨兵又報告,說來了一千個騎兵,步兵數都數不清。曹操說別報了,然後下命令,下馬,原地休息。將領就不懂了,說敵人都撲過來了,我們應該上馬準備啊,我們怎麼下馬原地休息呢?再說我們從白馬運過來那些輜重,就是糧食、布匹,七七八八的東西都在路上呢,我們起碼要把這些東西都運回軍營去,準備迎戰吧。曹操說不要管,曹操說你不要管,都給我下馬,坐在地上休息。這又是曹操的一計,什麼計呢?誘敵之計,果然劉備和文丑帶著騎兵衝過來以後看到一地的東西,都是好東西啊,所以騎兵就開始猶豫,猶豫了一陣以後都抵擋不住誘惑,全部都下馬來去撿那些東西,搶那些寶貝,這個時候曹操一聲令下,上馬!衝鋒號吹起來,戰鼓擂起來,殺聲喊起來,六百鐵騎從高坡上傾斜而下,頓時打得袁軍滿地找牙,文丑也被立斬馬下。誰殺的?不知道,《三國演義》說是關羽,正史無記載,估計可能也是關羽,因為就是這次戰爭以後,關羽就留下了一封書信,一封感謝信,封存了曹操給他所有的賞賜,騎上他的赤兔馬去尋找那個比兔子跑得還快的哥哥去了。而且文丑被殺了以後劉備是掉頭就跑,劉備這人這個本事還是比較大的。這就是官渡戰爭的第一個階段。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動漫中有哪些“真香”的角色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