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海上名醫

    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腫瘤預防部鄭瑩主任醫師介紹:

    對於腫瘤患者該不該知道他的病情這件事情其實也是我們面臨的一個比較重要的問題,對於進一步的診斷治療也是會有很大的影響。那麼這件事情到底該說不該說,家屬要基於對患者的充分的瞭解的情況下來做這樣的決定。一般來說,如果患者有比較好的心理承受能力,另外,家庭之間的溝通和支撐是非常好的話,還是建議讓患者知道病情。在他度過了一開始對於病情的情緒反覆以後,一般來說大部分人還是會去面對現實,正常地對待,這樣對安排自己的生活,積極地配合治療是有用的。對於有那些心理上非常難以接受,如果遭到這些打擊無法正常去面對,或者會有一些過激的人,如果家屬有這樣的判斷的話,那也可以考慮暫緩去告訴他實情。但是患者對於疾病是有知情權的,任何人不能剝奪他的知情權,在這個過程當中其實是需要大家有處理的藝術,相信家屬透過充分的評估跟考慮能決定如何把這件事情做好。

  • 2 # 我不是你的菜77836401

    大家好,對於這個問題,我覺得比較有發言權,因為我是一個腫瘤病人,我這輩子發生了太多的事情,但是在2017年,當醫生查房說我的病情時,我感覺天要塌了,人崩潰了,第一個想法就是想死了算了,反正也治不好了,免得錢沒有了,人也沒有了,每天就在那裡吃不下飯,以淚洗面,所以拿我這種心態不是太好的人來說,醫生最好不要告訴,等一段時間,慢慢的進行思想安慰,有利於病情,其實大部分人聽到自己得大病,都會有一個過程的,只是有人一下可以接受,有人會慢慢的接受,而且家人,醫生,朋友,他們的態度對病人的病情有很大的影響,希望大家都好好的,天下無癌

  • 3 # 山東明醫

    “癌症要命”這個誤傳,形成了錯誤的治療方法、錯誤的認識,嚇毀人是有的。有堅定中國優秀文化思想、中醫思想的人,可以告訴他,相信西醫、西化腦子的人,你告訴他就嚇半死。大家該知道怎麼辦了吧!

  • 4 # 泌尿腫瘤外科鮮醫生

    這個第一分人,第二分情況。

    腫瘤病人得知自己患病後的心理過程一般是“恐懼”-----“懷疑”-----“沮喪”-----“適應”四個階段:首先是害怕,然後會懷疑,是不是診斷錯了,怎麼會?這一階段可能會到處問,四處尋醫。然後是沮喪,最終的階段還是隻能接受現實去治療。

    如果病人本人本來就是一個開朗豁達的人,直接告訴病人也無妨。但是即使再開朗豁達的人,即使表面沒事,當得知此情況時也會有一系列的心理過程,只不過可能會迅速度過前面三個階段到最後一個階段適應期,配合治療。

    但是很多人尤其是本身屬於焦慮或者有些抑鬱,心態不舒暢的人,可能就在前三個狀態走不出去,十分不利於治療,而且加速疾病進展,所以有些人被癌症“嚇死了”就是一直停留在第一階段。或者一直消沉不言語,疾病也進展很快,這屬於停在第三個階段。所以要避免這些情況。

    如果經過評估病人可能會出現心理的問題,如果是屬於早期患者,我認為可以先不告訴患者,做完手術恢復一段時間,如果三個月,半年左右沒什麼問題,然後再慢慢告訴患者,記住是要慢慢滲透告訴的。如果完全不告訴,病人會認為自己是小病,手術後已經痊癒,各種壞的生活習慣不可能改正,吸菸酗酒繼續,加班勞累繼續,更重要的是不會配合去複查,總覺得自己是正常人,憑什麼叫我沒事去檢查?等到萬一出問題了又晚了。如果本來已經是晚期病人,如果預期生存時間差長的,也是需要慢慢滲透去告訴,比如晚期前列腺癌正規治療,很多人完全可以活5年8年的,要是不告訴,病人怎麼會配合治療,怎麼會改變不良生活習慣?所以待病情平穩後還是要慢慢告訴。

    晚期病人如果評估預期生存時間不長的,那一直不告訴也就算了吧。

  • 5 # 美女藥師伴你健康行

    我覺得每位腫瘤患者都有對自己病情的知情權,有些家屬出於過度保護的心態,刻意的對患者隱瞞了病情,擔心患者心理承受不了惡性腫瘤的恐懼。

    美女藥師覺得只有兩種患者是可以暫時隱瞞其病情。

    1、已經達到晚期,使用任何治療也無濟於事的患者,可以暫時隱瞞病情,儘量滿足患者的一些需求。

    2、心理承受極差的悲觀主義患者,可以暫時隱瞞病情,日後再慢慢告訴他。

    如何將病情告訴患者:

    絕大部分患者突然得知自己患惡性腫瘤多多少少都會有心理上的恐懼。為了治療又不得不告知他們時,這是家屬安撫能力就要起到很大的作用啊。

    1、家屬一定要保持輕鬆的一個狀態,如果家屬的情緒比患者還要消極,那我相信這會加重患者的心承受能力。

    2、以自信的一個姿態告訴患者病情並非那麼緊張,治癒成功率高等,可以一定程度上減輕患者在心理上的恐懼。

    願每一位患者都可以戰勝病患!

  • 6 # 遼瀋名醫

    瀋陽市第五人民醫院(瀋陽市腫瘤醫院)副院長、瀋陽市癌症康復協會副會長馮濟龍表示,對於癌症患者來講,應該讓其知道實情。患者和醫生的積極配合、個人管理是非常重要的,這能有助於大大提高癌症的生存率。

    顯然這和很多人的認知是不太一樣的,但是專業醫生認為,一名患者能夠做好自我管理是最重要的,不然患者在很多生活習慣,飲食習慣上不加註意和調整,只能導致病情加重。

    馮醫生表示,癌症本身已經成為一種慢性病,癌症的管理成為一個新的課題,在精準治療之外,癌症的管理涉及到患者本人、患者家屬在治療方案,用藥,生活飲食,情緒,情志管理等等方面。

    他舉了一個例子。一名癌症患者戒酒,戒菸做得非常好。每每和同學聚會、應酬,這名患者都公開表示,我是患者,是病人,我不能喝酒,滴酒不沾。個人充分的、理智的認識疾病需要規避和防範的相關問題,在幾次複查之後,都沒有發現病灶。他也成為科學抗癌,理性抗癌的一個典型的個例。

    而且從實際情況看,患者需要進行放化療、手術等等,他不可能完全對這些資訊隔離過濾,毫不知情。

    在醫學常識很普及的當下情況看,患者也會知道自己得了一種什麼樣的病,與其矇在鼓裡,還不如在合適的時機向其透露實情,科學的面對。家屬有效的支援、醫生必要的指導和幫助,多方合力才能實現最好的效果。

    如果一味的隱瞞,可行性是非常差的,很難做到,不是嗎?

  • 7 # 腫瘤專科醫生

    說起向癌症病人隱瞞病情這事,真讓人一言難盡,某種程度上這個問題似乎具有一定的中國特色,可能與中國的文化背景、傳統習俗等有關。在中國,面對癌症這類大病,多數家屬會選擇不告知病人真實病情,也就是想方設法百般隱瞞病情,而且要求醫生護士一起配合隱瞞病情,有的甚至反覆交代醫生護士不要讓病人知道得了什麼病。在這樣的環境氛圍下,醫院的檢查報告也是保護性的,比如癌症不寫中文,僅寫個英文簡稱Ca(癌症的英語單詞Cancer的簡寫)。而醫生在知道病人的病情後的第一反應,也往往是先把家屬叫過來交代病情,一切得由家屬說了算,病人自己似乎失去了知曉病情的權利。

    這種做法到底好不好呢?好心真就辦了好事嗎?不可否認,這種做法的用意和出發點是好的,是出於保護病人。“癌症是不治之症”的觀念根深蒂固,大家普遍談癌色變,誰都怕死,這種情況下,被診斷得了癌症,無疑對病人是巨大的身心打擊,甚至可能會因強烈的心理應激而發生意外。因此,隱瞞病情某種程度上確實有助於保護病人。

    不過,從醫學和疾病治療的角度看,還是應該要告訴病人病情。只有讓病人自己知曉病情,才能有效地配合檢查治療,因為癌症的治療是一個長期的綜合治療過程,瞞得了一時,瞞不了長久。只要肯稍稍用心的病人、只要不是傻子,遲早還是會知曉病情的,到那個時候對病人的打擊反而可能更大。特別是有的家屬遮遮掩掩、吞吞吐吐的做法,更讓病人產生懷疑,本來是有可能透過積極治療而治癒的癌症,但由於病人錯誤地認為家人隱瞞病情,是因為自己病入膏肓了。於是恐懼籠罩著他,從此自暴自棄,甚至一時想不開悄悄自殺,實在是太遺憾了。

    當然,要不要向癌症病人告知病情,我想這個問題還是得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按醫學倫理的原則,病人自己有知情權和選擇權,但同時又得要考慮到“病人受益最大化”的原則,也就是怎麼做才最有利於病人疾病的治療、控制和康復,這才是最關鍵的,這也同樣符合倫理原則。不要為了告知病情而告知病情,得根據病人的性別、年齡、性格、民族習慣、宗教信仰、受教育的背景和文化層次水平、心理素質等,視情況而定。一個總的原則是,在不利的負面影響最小的情況下,能讓病人知曉病情就儘量知曉,權衡其中的利弊。如果告知病情,利大於弊,當然應該儘量告知;如果弊大於利,則要慎之又慎,不能貿然以尊重病人的知情權為由而全盤告知病情,否則可能帶來嚴重後果,好心辦了壞事,最終也還是損害了病人的利益,也同樣是不符合“病人受益最大化”的醫學倫理原則。

    因此,既要恰當尊重病人的知情權,同時還得要參考其家屬的意見,因為病人家屬最瞭解病人的習慣、性格、心理承受能力等,醫生不能僅憑自己的主觀判斷,應該在和家屬充分溝通商量後,一起想出一個最佳告知方案,既要能照顧到病人的心理承受能力,又要能讓病人配合檢查治療,如此才能真正讓病人受益最大化。

    有的家屬不管三七二十一,也不管什麼情況,完全不聽從醫生的建議,一律選擇隱瞞,甚至想隱瞞得密不透風。其實,這只是他們一廂情願而已,而且有的情況根本沒必要隱瞞,比如癌症早期,有治好的可能性,甚至治好的可能性相當大,這種隱瞞其實意義不大,應該要讓病人明白,儘管得了癌症,但是早期,可以治好,這樣可以增強病人和癌症作鬥爭的信心,也能讓病人很好地配合治療。

  • 8 # 美中嘉和抗腫瘤小衛士

    如果要進行抗癌治療,很難瞞得住,因此,還是建議要將病情告訴患者,但是要講求說話的方式。

    美中嘉和有以下建議,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1. 一般是患者的家屬是先了解到病情,可以先給家屬一段時間,來平復自己的心情,然後做一些有益的工作:學習相關腫瘤知識、瞭解醫保報銷相關事宜、安排好自己及家人的工作和生活,這樣才能幫助患者更好進行治療。

    2. 家屬平復心情後,再選擇告訴患者。容易激動的患者,家屬可以先暫緩告訴病情。

    3. 另外,大多數患者都會感到難以接受,可能會有恐懼、焦慮、抑鬱等情緒出現,這都非常正常,重要的是如何幫助患者緩解這些不良情緒,以下是一些建議:

    當面臨恐懼、焦慮

    患者的焦慮、恐懼會表現為

    焦慮,有“被淹沒”或不堪重負的感覺。

    在思考、解決問題或做出決定(甚至是小事)時很困難。

    容易心情激動、煩躁、不安或恐慌。

    感覺或看起來很緊張。

    患者可能會“失去控制”。

    總是不安地覺得會發生一些不好的事情。

    發抖或顫抖。

    頭痛。

    容易胡思亂想或對他人生氣。

    處理疲倦、疼痛、噁心等症狀時有困難。

    有睡眠問題或睡覺時不安分。

    患者可以做這些來緩解焦慮

    別忌諱。可以談論您或家人已有的感覺和恐懼。

    別自責/他責。當您感到焦慮和害怕時,不要責怪自己或他人。

    群策群力

    與您的家人或看護人一起決定,做些能夠互相支援的事情。

    透過面對面或線上的支援小組獲取幫助。

    考慮讓主治醫生為您介紹心理健康專家,專家最好可以與您和您的家人共同工作。

    尋幫助

    使用冥想或其他型別的精神支援。

    每天嘗試幾次深呼吸和放鬆練習。(例如,閉上眼睛,深呼吸,想著身體的每個部位,然後放鬆,從腳趾開始一直到頭部。當您放鬆時,想象自己在一個舒適的地方,比如涼風習習的海灘或Sunny明媚的草地)。

    減少咖啡因的攝入,它會讓您更焦慮。

    請立刻聯絡醫生,如果患者:

    呼吸困難

    快速或劇烈的心跳,出汗或臉紅

    感覺很不安

    注意:

    某些藥物或補充劑會導致或加重焦慮症狀。如果在開始服用新藥後焦慮情緒惡化,請及時與主治醫生溝通。

    當面臨抑鬱症

    在面對腫瘤時,患者及家屬出現抑鬱的情緒很常見,但是,當這些感覺持續很長時間或妨礙日常活動時,您得注意了。

    臨床抑鬱症是一種更為嚴重的疾病,不僅個人更痛苦,還會影響治療方案的實施。它發生在約1/4的腫瘤患者中,而且之前患有抑鬱症的人在癌症診斷後更容易患抑鬱症。不過別擔心,抑鬱症是可以治療的。

    臨床抑鬱症會有哪些症狀

    如果某人有5種或更多症狀,持續2周或更長時間或症狀嚴重到阻礙正常功能,則應由健康專業人員或心理健康專家評估該患者的臨床抑鬱情況:

    幾乎每天大部分時間都有悲傷的情緒。

    對曾經喜歡的活動無興趣或開心的感覺。

    飲食問題(食慾不振或暴飲暴食)。

    睡眠變化(無法入睡,早醒或睡過頭)。

    幾乎每天都很疲勞。

    其他人注意到您幾乎每天都焦躁不安或處於“慢節奏”中。

    總是感到內疚、無助。

    無法集中注意力、記住事情或做出決定。

    總是在想關於死亡或自殺的事情,或有企圖自殺的想法。

    情緒波動很大。

    患者可以做這些來緩解抑鬱症狀

    家人之間要學會聆聽。

    一起決定做些可以互相支援的事情。

    互相交談時要用鼓勵的方式,不要強迫。

    這些不錯的方法推薦給您

    透過諮詢和支援小組的形式尋求幫助。

    使用冥想或其他型別的精神支援。

    每天嘗試幾次深呼吸和放鬆練習。

    尋求一些相關的治療方法。

    尋求專業顧問幫助,應對生活中的變化。

    請立刻聯絡醫生,如果患者

    有想法自殺,無法停止思考死亡

    總是以一種讓您擔心他安全的方式行事

    幾天不吃不睡,對平時的活動不感興趣

    呼吸困難,出汗或感到非常不安

    參考文獻

    [1]https://www.cancer.org/treatment/treatments-and-side-effects/physical-side-effects/changes-in-mood-or-thinking.html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二年級日記怎麼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