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人渣嘯西風

    在演義小說中,用錘用棍都會特意說明武器重量,來襯托使用者力氣有多大。按照現在玄幻小說的分類標準,在低武背景,這種用重鈍器的角色大多淪為背景,厲害的還得是利刃。比如低武背景的《三國演義》裡的武安國,拿把大錘,結果虎牢關前被呂布隨手擊敗。即便八十二斤青龍偃月刀,也沒能打得贏武器重量都不提的呂布的方天畫戟。但是在中武背景下,這種用重鈍器的武將則開始變得厲害。比如《說岳全傳》中的八大錘,但是技巧型武將依然有一席之地,比如《說岳全傳》裡雙槍陸文龍還能大戰八大錘不倒。但是到了高武背景,比如《隋唐演義》中,很好,誰的武器重誰就牛逼,李元霸拿八百斤的大錘一個人就可以打得一百八十萬大軍屁滾尿流。超越高武直接進入神怪小說背景,孫悟空的金箍棒一萬三千五百斤,天庭都能打個稀巴爛。

    但實際上這只是評書、古典小說中的橋段而已。現實中的實戰錘別說八百斤,能上八斤的都沒有,現代人印象中的大錘都是跟個煤氣罐似的。

    但實際上,沒有上圖這麼大的戰錘,實用戰錘都不大。

    上圖為明代金瓜錘,其實僅僅重一千克而已。

    博物館內的清代戰錘,基本都是這個大小。而且戰錘一般來說都是副武器,而非主戰武器,因為錘短,攻擊距離比較小,做長了又不靈活,打不到人都是白扯。所以其實沒有隻用戰錘的武將。

    但是與重量並不大的戰錘相比,古代用實心金屬棍的武將倒是真有,而且實心金屬棍重量真的不輕。健身過的人大概都懂,健身房那一根槓鈴杆子都20公斤了,那玩意可是真正的重鈍器,甚至可以說是超重鈍器。

    不過槓鈴杆子畢竟很粗,實戰用的熟銅棍也好鐵棍也好,一般不會做這麼粗這麼長,要輕很多。在南明時期應廷吉著的《青磷屑》一書中,詳細記錄了在南明睢州之變中高傑被害的全過程。其中有這麼一句記載:“(高傑)所用鐵棍重十八斤,詭稱四十斤,每以自隨。”明代十八斤換算成現在重量約是10千克零六百克。這已經是非常重的武器了,我本人就有一根十千克左右的實心鐵棍,拿在手上確實不可力敵,武器磕到一點就得崩飛,就是拿防彈盾牌也能一棍子連人帶盾砸地上。

    但這並不代表是無敵的。重鈍器雖然殺傷力驚人,但是因為自重太高,揮舞起來相對比較慢,更好躲開,只需要躲開攻擊以後打個反擊就可以輕鬆幹掉拿這種超重武器的對手。而古代使用這種超重鈍器的武將面對的對手也基本上都是重甲的對手,身穿重甲負重更高,動作也不靈活,很難能躲開重鈍器的掄砸。而無甲或者輕甲的對手,還有親兵幫忙輔助攻擊。這也是為什麼有使用這種超重武器的將領存在的原因。

    說到底“錘棍之將,不可力敵”這不過是演義小說以及評書中為了戲劇效果而說的。現實中你非說不可力敵倒也沒大錯,但是可以用技巧輕鬆玩死對手

  • 2 # 天道亦是酬勤

    棍錘之流通常都是走的剛猛路線,比如李元霸的擂鼓甕金錘系四猛八大錘之首,傳說重320斤,這麼重的錘子敲過來如何力敵,只能用巧勁。

  • 3 # 鄢城秀才

    這個估計是所有隋唐型別小說、評書中最讓人印象深刻的武器了。雖然實際上鈍器和重鎧的時代還沒有到來,但是書中李元霸扛著雷鼓甕金錘凶神一般橫掃一切的氣勢令人震撼。所謂“錘棍之將不可力敵”,使用這種武器的人一般都得有百千斤蠻力(當然齊彪除外)。

    相對於強大的力量來講,技巧就顯得不那麼重要。不過錘騎兵也是有錘法的,強如李元霸也不是照著別人腦袋乒乓亂砸就能夠百戰百勝,關鍵時刻還是要掏“壓箱底的”蓋馬三錘來決勝負。一般而言雙錘屬於短柄兵器,講究雙手配合,技法以砸、掃、鎖、掛為主,因為比起長兵在距離上稍顯不足,因此近身的防禦也比較重要。好在作為大力士只要輕輕一磕,就不難擋開別人的攻擊。

    有人曾說鐵錘是冷兵器時代最恐怖的武器之一。這話當然其言有自。與刀劍依靠鋒利的刃切割敵人的血肉不同,鈍器的特點就在於完全沒有刃,然而敲擊下來時,擊中的鈍面其實是以“點”的形式將強大的動勢集中一擊,而這種完全依靠力量的打擊無法透過鎧甲抵擋。 李元霸的一對雷鼓甕金錘號稱是東漢伏波將軍馬援的傢伙什,重320斤。雖然不及說唐裡面800斤的傢伙誇張,但也算是興唐傳中最重的兵刃了。不過說起來馬伏波雖以馬革裹屍的逸話聞名於世,歷史上對其個人武力的記載似乎也僅限於晚年請纓出征交趾時的殿前跨馬了。雖然如此,那前賢說事往往是中國古代文學作品的傳統,所謂唐人說漢故事是也,故也不必深究。

    《興唐傳》中這一對雷鼓甕金錘的造型相當特別,不同於中國傳統兵器的圓錘或楞錘(比如裴三的八稜梅花亮銀錘),而是更像西方中古的戰錘(其實我們也有這玩意,不過一般用來幹活,叫榔頭。大抵是因為圓錘不適合釘東西吧),特別是北歐神話中的戰神·雷神托爾(Thor)的戰錘(巧的是同樣是象徵無敵力量的雷神之錘)。

    當然《興唐傳》評述系統大致成於清代,我們也不大清楚這個巧合是否僅是個巧合。 雷鼓甕金錘這樣有別於傳統的設計毫無疑問強化了錘的防禦力。T字型的造型使得“鎖”的動作更加有效。認準對方的兵刃,扣錘左右一收,在李元霸的神力之下誰也開不開。在教場演武時李元霸就是用了“鎖”的技巧掛飛了成都的鏜。

    而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李元霸的絕技蓋馬三錘,其最後一錘也是利用甕金錘的特點雙錘疊加在一個錘面上施加雙倍的破壞力。 興唐中使錘的名手,不能不談裴元慶(彷彿是約好了一般,幾個強人都是使錘子的)。雖然裴三公子前期一對八稜梅花亮銀錘比起李四的雷鼓甕金錘小了一圈,雖然後期換的龍頭錘還是沒有李元霸的傢伙重,但是興唐傳書中單論硬碰硬的力氣能與李元霸對扛的也就數著裴三了(按《興唐傳》與《隋唐演義》、《說唐》略有不同,書中裴元慶與成都論膂力時並未使出全力,甚至未必弱於李元霸,在四平山只是因為馬傷了腰才被李元霸用蓋馬三錘砸趴)。 這八稜梅花錘實在不能不讓人想到說岳全傳中的岳雲,而裴元慶這個名字又讓人想起何元慶。同樣是銀盔銀甲銀錘,也不知興唐和說岳誰借鑑的誰。不過比起雷鼓甕金錘的奇特造型,八稜錘的形狀是比較傳統的。鈍器帶上楞,重擊之下還附帶破甲的功能,即使不被命中掛到甲葉也是夠嗆。一手盡命三錘更是霸道,頗有拼命三郎的感覺。按書中說法這一手本是裴元慶從宇文成都那兒學來。四平山之戰成都之前和李元霸較力帶著內傷,又碰上老冤家雄闊海、伍天錫、伍雲召一番車輪大戰,結果被裴三公子撞上用盡命三錘來了個補刀,只好敗下陣來。回想當初實在是搬石頭砸腳,怎一個鬱悶了得。然而裴元慶 還沒來得及施展這一招就被李元霸蓋馬三錘擊走,從此棄盡命三錘不用,也實在是可惜。 後來裴元慶巧遇定彥平,感到單靠膂力很難勝過李元霸,於是又學得了一手特殊技能鏈子龍頭錘。錘子本身重了一號倒也罷了,要緊的是錘柄有環,扣著一條三丈長的鐵鏈,關鍵時刻打馬盤旋冷不防就是一記飛錘,而且是比普通流星錘重得多的巨型戰錘,實在恐怖,這才有了左天成墜崖和錘打紫金冠等故事。

    值得一提的是,龍頭錘的遠端攻擊特點和撒手鐧很像,意味著本是較短武器的雙錘擁有了巨大的攻擊範圍,而且這一招也不像撒手鐧那樣不可重複,不過代價是範圍有限,再遠就打不到了。然而可惜的是裴元慶雖然升級了裝備,卻仍然沒能解決遠端武器防禦的問題,甚或從未想過:當年敗在秦瓊的撒手鐧下,後來又死於聶世雄的飛刀,這也是雙錘的防禦能力不足所致。 按照隋唐演義的說法,金錘太保秦用在十八條好漢中排行第十三,還在秦瓊之前。使得是一對八楞紫金錘。興唐傳中秦用則位列四猛之一。不過可惜的是除了銅旗陣能夠砸到旗杆以外,書中完全沒有其他表現,因此能否排在這個位置實在值得疑問(說句實話,四猛中除了羅士信其他都是可有可無的醬油人物,來護兒沒上場多久就被王君可砍了,新文禮胳臂一被砸就廢了,秦用就出過一次陣還沒和別人打過)。他的武藝如何並不清楚,只說和一個密雲寺的和尚學的,不過擁有砸倒銅旗的猛力,卻也不易。 這裡順便吐槽一下他的武器:紫金這玩意質地太軟,做首飾可以,做成武器就……

    另一個出現在隋唐演義十八條好漢排名中的醬油人物是梁士泰。此公在興唐傳中更是可憐,連一個銅旗都砸不倒,後來居然被壓死了……雖然本來就是可有可無的冗餘人物,不過被拿來湊八錘的數也未免那個啥了一點…… 最後說說齊國遠的大錘,僅供娛樂。傳說中的紙糊大錘,若說使用實心的鑌鐵壓油錘(油錘?),齊彪的傢伙不過茶壺大小(也就是說正常人基本都能拿得動雖然長得五大三粗,可齊彪的力氣實在太對不起這身板了)。然而人家玩起來一對八仙桌大小的空鏜假錘,實在是氣勢驚人。按照鐵的密度算下來這麼大的錘就算是扁的少說也得幾噸重,所以見者無不瞠目結舌。雖是濫竽充數,但此錘卻也屢立奇功。

    東嶺關之戰時齊彪扛著假錘上陣碰到東方伯的伏兵,雙錘一晃就把弓箭檔下(合著是拿大錘當盾牌用),雙錘一分就把敵人全部驚走,堪稱大規模戰略威脅性武器。

  • 4 # 美紅羊絨衫

    西遊記裡的孫悟空施用的如意金箍棒,龍王爺的定海神針,重一萬三千五百斤,要大就大,要小就小,舞動起來呼呼生風,和妖精打鬥起來,前八棍,後八棍,左八棍右八棍,上八棍下八棍,一路棍棒施展開來,打得妖精聞風喪膽,哭爹喊娘,確保唐僧一路西行,取得真經。

    用錘的戰將更多,例如李元霸,裴元慶,岳雲等等,他們都是萬將無敵的主。戰場上他們舞動雙錘或單錘,掛動風聲拈上死拐上亡,劈頭蓋腦砸將下來就是萬朵桃花開,一名戰將直接決定著戰爭的性負,可為是“錘棍之將,不可力敵”,真正的利害。

  • 5 # 手機使用者佛在心

    劍是刃中之君,刀是刃中之主,槍是刃中之賊,錘棍之將不可力敵,一寸長一寸強,一寸小一寸巧,力大的一魔降十會,力小的四兩撥千斤。軍無常勢,水無直流,師父領進門,修行在個人,豈可一概而論。

  • 6 # 大哥71194989882

    首先的一點就是人體自身能不能接受敵方武將的武器重量加速度這種打擊。

    武器能不能承受這種打擊。

    戰場上哪裡有這麼多花裡胡哨的東西,能一棍子打死就絕對要一棍子打死, 只要有力氣,拿把大鐵棍,你都是無敵的, 打不過就說明你的鐵棍不夠長不夠重。

    就拿隋唐演義裡面的李元霸來說,800斤的錘子,擦到就死。 不過隋唐演義,我是沒看過,只聽別人講過, 太誇張了,簡直就是在講神話故事一樣。

  • 7 # 鍾二

    錘棍之將,怎可力敵!

    看到這句話讓我想到了小說演義當中的猛將,比如《隋唐英雄傳》裡的李元霸手拿擂鼓甕金錘重達800斤,打遍天下無敵手。最後還是老天爺把他收了,不然這妖孽般的存在誰能降伏。

    俗話說“一力降十會”說的就是力氣大任你套路再花哨也只有捱打的份。

    再說錘棍等武器,屬於鈍器,自身重量大,要殺傷敵人主要就是靠力氣帶動起的慣性打擊對方,只要有一下碰到敵人,那基本就結束戰鬥了。它不同於刀劍槍等,敵人挨幾下還是有戰鬥力的,因為這些武器並不能一擊致命

    再說現在如果兩個普通人決鬥一個拿家用錘,一個拿砍刀,試問哪個會贏?我認為肯定是拿錘的,這就是鈍器的擊打傷害在發揮作用,而且還不需要技巧只要用力掄就可以。

    所以我們一般大眾在選擇自衛武器時儘可能選擇鈍器。

  • 8 # 牧虎山人1

    有幸收藏了宋遼期間各類鐵兵,也參看了遼墓室壁畫,實戰錘頭大的如拳,中型的如鵝蛋,有瓜稜、多菱、帶刺等形制,重不過1~2斤,立地長不過胸,皆為木杆纏牛筋繩,為的是打擊出去減振,否則傷敵也自損手部虎口。鐵鐧為四稜、六稜,鐵鞭為竹節,長不過一米至一米二,重2~5斤,掄起打擊力道可透甲沉心。長槍實戰多為木杆纏牛筋繩,絕無百十來斤鐵桿刀槍上馬對戰的道理,搏命不是拍電影為了瀟灑,最小的力耗取得最大的擊殺結果才是冷兵對戰靈魂

  • 9 # 火器工坊

    原因很簡單,代價太大。

    雖然說,現實中的戰錘和大棍不像評書小說中的那樣誇張(動輒就重幾十斤,而且錘子還一對,最多就是當啞鈴鍛鍊鍛鍊,真上戰場一點也不實用)。但是棍、錘的分量依舊是非常沉的。作為鈍器,吹和棍的主要用法就是掄、撩、砸、打、敲、撞,所憑藉的是使用者的力量加武器的重力or慣性的合力,尤其是掄和砸,武器還可以以肩為軸做圓周運動從獲得更大的加速度,一旦碰撞到敵人,就會造成內臟出血或者破裂、粉碎性骨折,基本上敵人就廢了。如果敵人硬擋,很有可能會震傷自己,內出血啊骨折骨裂啊,那也會使敵人失去抵抗能力,就算敵人僥倖沒事,如果用的是帶刃的武器,那麼刀啊劍啊的刃就會崩壞,從而可用性大大下滑。

    在冷兵器時代,沉重的鈍器主要是用來對付重甲步兵和騎兵的,除了棍和錘,還有連枷、大鞭、大鐧、大棒、斧錘。在西方,尤其是13世紀之後,因為板甲的興起,而早期火器的破甲能力又不足,帶有長釘的釘頭錘和有楔口戰錘就成了騎士們熱衷的武器,通常一錘下去,板甲就會出現凹槽,然後傷到甲後的騎士。另外在步兵中斧槍的運用也是為了給予騎士鈍器傷。

    在中國,鈍器在軍旅中盛行於隋唐五代宋,因為這個時代是中國冷兵器的黃金時代以及巔峰,防禦力極強的山文甲被用以武裝軍隊中的精英戰士。為了打擊重甲士兵,先是隋唐的鞭鐧,再是五代宋遼西夏金的大斧、骨朵、連枷、大錘,可以說是種類繁多、波瀾壯闊了。

  • 10 # 顧哥玩武俠

    這句話顯然是今人編的,歷史從來沒有這樣的說法。估計編的人看熟了至少兩種評書——《說唐》(或者《隋唐演義》之類)和《說岳》,因為裡面有揮舞800斤大錘的隋朝第一條好漢李元霸、400斤大錘的裴元慶和岳雲等“八大錘”,還有使重鐵棍的伍天錫、張保、王橫等,這些使用超重武器的好漢,在評書中以力取人,所謂“一力降十會”,十分威風,但只有使錘和棍的武將不可力敵嗎?

    拿《說唐》來說,名列隋朝第二條好漢的宇文成都,手中的鳳翅鎏金鐺重量同樣超過百斤,除了李元霸,又豈是其他人可以力敵的?題目中的說法實在禁不起推敲。 評書裡的說法,屬於小說家言,不可當真。

    至於武將是否真能揮動幾百斤的兵器,或許有人勉強能辦到,但也就舉一二下,上陣殺敵肯定沒戲,首先坐下馬就受不了,早壓趴下了。但是力大在兩軍交鋒時肯定佔便宜。 臺灣武俠作家雲中嶽當過軍隊的格鬥教官,他根據經驗就說過,能揮動十幾斤重的雁翎刀、大劍用於格鬥乃至上陣交鋒,就已經算相當有力量,很有殺傷力了。使好幾十斤甚至百斤以上重的兵器,根本不可能。

    兩軍對陣,能殺傷對方是第一任務,錘、棍這樣的鈍器論直接殺傷能力,是比不上刀、劍之類有鋒刃的兵器的,除非使用人的力量異常巨大,可以讓對方在接觸之下筋斷骨折,但這樣的人實在非常罕見。何況若真這等嚇人的力氣,實在用不著非使用“錘、棍”,拿什麼有點分量的兵器砸人,都是沒法力敵的。(一笑)

  • 11 # kkk沒辦法

    我覺得原因有兩點:

    1.錘和棍棒都是鈍器。鈍器的傷害取決於它的重量。重量越重,DPS越高,就越難招架。

    2.鈍器擁有更好的破甲效果。知道成吉思汗的人為何會把歐洲軍隊打得懷疑人生嗎?當時歐洲的鎧甲非常耐揍,刀劍奈何不了他們。成吉思汗的人就用釘頭錘來對付。所以說,重甲的剋星就是鈍器。

  • 12 # 小么8273

    這個問題……其實非常容易想清楚。

    相比於刀槍劍戟,錘棍類兵器最大的特點就在於破甲了。即使你身披寶甲,被砸上一錘子,一樣不死也重傷。

    不力敵原因如下:

    其一:錘棍都屬於鈍器,依靠衝擊力對他人造成殺傷,所以一般重量都非常大,沒有力氣的人拿都拿不起來,更別說揮舞自如,戰場殺敵了。所以,錘棍之將,至少也是個天賦異稟的大力士,力敵當然是愚蠢的。

    其二:錘棍由於重量大,揮舞起來之後,慣性很大,硬接的代價是非常大的。

    遇到這類戰將,力敵者,要麼是個力量出一個檔次的超級大力士,要麼就是個蠢蛋。

  • 13 # 九洲靈能

    練武功者,自己的身體必定要有超出一般人的力量素質,自己有了超出一般人的力量,如果再把自己下死功夫所學現在的太極拳,截拳道,或是搏擊格鬥等等,所練各種拳普的拳法都能總和起來得心應手的運用之,就是讓自己的身手腦子靈活了,誰的身手腦子靈活了,再加上自己有天生的神力,自己就成為了一個超奇力量的人和加上有了第一速度的使用,這樣就成為了一個天下的第一功夫無疑的了,就像是以前的李元霸,把一雙八百斤的金錘舉起就像是我們舉起幾斤左右的任何東西,這樣的高手,誰能是他的對手呢?若誰不知情者和他硬碰硬則必敗無疑,因此就有了錘棍之將,不可力敵這句話是對的!就算以前的故事是誇大了,若李元霸能是舉起200斤的雙錘,能舞得呼呼生風,又是誰能靠得了他的身邊呢?有些人懷疑用大錘不靈活,不能用重錘拿去打仗,大錘太笨重了而不好用等等,若舉不得大重錘,誰會拿大重錘去打仗呢?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經營好一家蛋糕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