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3364567671807
-
2 # 使用者3374924154432
垂是獨體字。 漢字可以分為三種字型:左右結構、上下結構、雜合結構。 對於大部分的字都可以採用字型定義來識別。
一、左右型: 字根之間可有間距,總體看是左右排列。包括左右結構和左中右結構。
二、上下型: 字根之間可有間距,總體看是上下排列,包括上下結構和上中下結構。 三、雜合型: 字根之間雖有間距,但不分上下左右;或渾然一體,不分塊,包括獨體字、半包圍結構和全包圍結構。 獨體字。 獨體字指漢字的一個字只有一個單個的形體,不是由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形體組成的。這種字大都是一些簡單的象形字和指事字。因為這類字是從圖畫演變而成的,所以每一個字都是一個整體。 如日、月、 山、水、牛、羊、犬、隹、人、止、子、戈、矢等都是獨體的象形字;如天,立,上、下、一、二、三、四、見、臣等都是獨體的指事字。 應以不能拆分為兩個或兩個以上部件為獨體字。其中,部件應以在字源上有獨立意義為準。 半包圍結構。 半包圍結構是連續兩個以上的邊被封住的,屬於漢字書寫結構中的一種。體現了漢字即圓潤又方正的藝術性。春,谷是半包圍結構的特例。 全包圍結構。 漢字結構方式的一種。 字根是構成漢字最重要、最基本的單位。 由若干筆劃交叉連線而形成的相對不變的結構稱之為字根 由若干筆劃交叉連線而形成的相對不變的結構稱之為字根。中, 有一個字根將其餘字根全封閉地包圍起來。 如 “國”、 “固”、 “圍”、 “困”、“園”等。 ~
遮陽。這個東西叫陣笠,而且陣笠兩邊和後面三塊遮陽布,這個東西叫軍帽垂布。日本古代足輕(普通步兵)的陣笠(出征作戰時戴的斗笠)後面就有遮陽簾。在平安時代以後,日本軍服盔甲就普遍採用護頸簾,足輕和槍兵隊用布簾,而高階武士和剃刀武士則有鋼製頭盔。甚至在幕府末期,幕府的火槍兵在採用了法國式的軍服後,仍保留了陣笠(當然也保留了護頸簾)。明治維新後,日本開始了傳統文化和西方相結合,加上崇尚武士道,也就衍生出了帶有帽垂結構的軍帽。
日軍最早配發"帽垂"是在明治三十二年(1899年),當年7月7日天皇頒佈敕令,給佔領臺灣的日軍配發“軍帽垂布”,即在軍帽後增加三塊垂布,用於遮陽防暑降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