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秋空夜寂
-
2 # 高美鶴
當時之時,民心思定,宋太祖順應民心,用和平的手段取得了皇位,他是有雄才大略的君主,腦子想的不單單是過一把皇帝癮,而是把國家帶向長治久安,用文治國,與民生息,可以說是一個很不錯的皇帝。
-
3 # 皓瑋馮建華
謝邀。趙匡胤無疑是那個時期的雄才,自導自演陳橋兵變黃袍加身,也非趙匡胤大不忠,自唐中後來,各地番鎮割劇,宦官弄權,導致盛唐在朱溫手中結束,之後的半個多世紀內,皇帝象走馬燈似的輪流坐莊,各地有勢力的節度史及地方豪強立國稱帝,但無人能攬狂瀾以既倒,無人能解決篡權判亂,武將擁兵自重的問題,周世宗紫榮雖英明一時,可惜壯志未酬身先卒,文臣們也有奶便是娘,如宰相馮道先後跟隨十位皇帝,並得到每位皇帝的信任,也稱得上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獨此一幟!
宋太祖黃袍加身後,根據前人的教訓,重用半部《論語》治天下的趙普,遠交近攻,在軍事上基本穩定後又杯酒釋兵權,杜絕下一武將異心,可也未曾想,燭影斧聲丟了性命!
宋朝繼任者們,時刻記住祖訓,重文輕武,創造了中國歷史上最繁榮的文化,歐陽修司馬光範仲奄蘇東坡等一批大朽的文豪永垂史冊,同時也創造當時佔全世界80%的GP,被日本專家譽為前現代的開始,有《清明上河圖》為證!
北宋的滅亡,源於女真的興起,契丹的衰弱,也是歷史潮流之必然灬
-
4 # 潯陽鹹魚
趙匡胤在“陳橋兵變”後,首要面對的不是外敵,而是內亂。所以我這裡主要說一下北宋建立前後的一些不穩定因素。
內部的穩定,對於一個王朝的存亡至關重要,於新生的大宋尤其如此。之所以特地在趙匡胤代周建宋後提及此事,正是因為一些看似不經意的刀光劍影實則可從自陳橋兵變至北宋初年中一窺。
大部分人對於趙匡胤建立北宋的過程,還是頗為津津樂道的。畢竟在一般人看來,一個頻繁易代的亂世中能有相對和諧的朝代更替,這本身就是一個奇聞。就像我一直以來喜愛英國1688年由資產階級革命及新貴們發動的不流血革命(光榮革命)一樣,許多人都覺得大宋的建立是一次不流血的朝代更迭。
【周宋禪代之際的局勢,取自網路】
然而,僅從唯一比較明顯的韓通被殺一事就可以看出“陳橋兵變”表面順利進展之後的危險:
禁軍高階將領韓通的反抗(一般認為他是逃回家中被王彥升所殺);
趙匡胤入開封的曲折路線(繞路,進入由親信將領把守的城門,據說某門士兵還準備射殺趙匡胤);
趙匡胤家人(母親杜氏、姐姐等等)的躲藏;
宰相範質的極度悔恨(質下殿執溥手曰:“倉猝遣將,吾儕之罪也。”爪入溥手,幾血出。溥無語。既入見太祖,質曰:“先帝養太尉如子,今身未冷,奈何如此?”)。這些出自這些隱晦的暗示,都透露出當時情況的危急。
【趙匡胤畫像,取自《三才圖會》】
阻力不僅僅存在於趙匡胤稱帝前,最大的威脅,反而是在新生的宋政權的兩大重鎮:
(建隆元年)夏四月……癸巳,昭義軍節度使李筠叛,遣歸德軍節度使石守信討之。五月……丁巳,詔親征……丁卯,石守信、高懷德破筠眾於澤州,禽偽節度範守圖,殺北漢援兵之降者數千人,筠遁入澤州。戊辰,王師圍之。六月……辛未,拔澤州,筠赴火死……乙酉,伐上黨。丁亥,筠子守節以城降,赦之。
(建隆元年,下同)九月……己未,淮南節度李重進以揚州叛,遣石守信等討之。……丁亥,詔親征揚州……十一月丁未,師傅揚州城,拔之,重進盡室自焚。戊申,誅重進黨,揚州平。
捍禦北疆,屢戰北漢、遼國的李筠,坐鎮淮南、威懾南方諸國的李重進,都是後周的宿將,二人在後周時的戰功甚至在趙匡胤之上。所以,不僅是趙匡胤視二人為眼中釘,二人也圖謀推翻這個新生的政權。
建隆元年(960年),為延續政權,趙匡胤兩次親征,一北一南,徹底肅清了可以對自己構成威脅的內部軍事力量。首先保住了勝利果實,才能集中精力制定統一國家的計劃。
【影視劇中的“黃袍加身”,取自網路】
在一年內連平澤路、淮南叛亂後,南唐、吳越乃至南唐屬下的清源軍(大體為現在的福建一帶)都重新確認了對宋的臣屬。內部的穩定,使得後來趙匡胤能夠較好地執行“先南後北”的策略:
建隆三年(962年),以“假道滅虢”之計收服荊南、湖南;
乾德二年(964年)至乾德三年(965年),兩路滅後蜀,又定全師雄之亂,平定川中;
開寶三年(970年)至開寶四年(971年),南下嶺南,滅南漢;
開寶七年(974年)至開寶八年(975年),聯合吳越國夾擊南唐,破江寧;
除向南方諸國發動進攻外,對北漢這個刺頭,趙匡胤也深為不滿,於開寶元年(968年)、開寶二年(969年)兩次北征,但因阻截遼國援軍失敗等原因而告終。
不論如何,還是重複第二段的第一句話:內部的穩定,對於一個王朝的存亡至關重要。趙匡胤首先拔除了兩顆刺進身體的針頭,使他能夠盡力對外,而無後顧之憂。
-
5 # 平沙趣說歷史
趙匡胤在發動陳橋兵變後,進入汴京奪取了政權,稱帝建立北宋,但北宋代替後周並不是風平浪靜的,這個新生的政權首先要處理的不是與其他政權的關係,而是內部北宋新臣與後周舊臣的衝突。
在中央,趙匡胤表示我只是換個名頭,從前大周怎樣,我大宋也怎樣,大家不用擔心,該打球打球,該遛馬遛馬,凡事有我老趙。這個諾言安撫住了那些圓滑世故的官員,由於五代更替頻繁,這一類人反而佔據朝堂多數。
至於剩下那些反對者,趙匡胤自然是殺無赦,一股腦滅掉了禁軍中所有反對他的實權將領,都換上自己的親信,將這支拱衛京師的最強力量(其實也是後周內部的最強力量)牢牢掌控在自己手中。
在地方上,投機派更多,但也有不願降的,如昭義軍節度使李筠和淮南節度李重進,在北宋建立不久後都舉兵反抗。這兩人一北一南,都是後周宿將,是趙匡胤的重大威脅,所以趙匡胤先後兩次親征,徹底肅清了這兩支反政府軍,進而迅速鞏固新生的北宋政權。
趙匡胤的手腕的確非常強悍,在平定內部後,他迅速對外施壓,獲得南唐、吳越等國的臣服,可以說是繼承了後周的國際地位,不過趙匡胤並不滿足於此,他要做的是繼續後周世宗的事業,完成統一大業。
宋太祖趙匡胤與趙普商量之後,確立“先南後北”策略,先對南方用兵,然後再北上解決北漢,時機成熟的話,甚至可以一併收復燕雲十六州。在這種策略下,趙匡胤先在北方邊境駐守重兵,防禦契丹和北漢,隨後窺伺南方,等待機會,隨時準備揮兵南下。
建隆三年(962年)十月,割據湖南地區的武平節度使周行逢去世,武平內亂;十一月,割據荊南的高保勖(xù)去世。兩地首領的相繼去世,給宋太祖趙匡胤平定荊南、湖南提供千載難逢之機,趙匡胤抓住機會,果斷出兵。
宋軍先以借道為由,出其不意奔襲荊南首府江陵城,荊南本是十國最弱小的政權,但卻憑藉四周諸國環伺保持了詭異的平衡,然而現在北宋重點南征,實力遠超其他幾方,荊南的平衡之策再無作用。新任節度使高繼衝自知不是宋軍對手,很識相地投了降,把荊南三州十七縣全部獻上。
奪取荊南後,宋軍馬不停蹄,繼續殺至湖南,大破武平軍,攻陷嶽州。在朗州之戰中,湖南新任節度使周保權被俘,湖南地區十四州六十六縣盡數併入北宋王朝。
拿下荊南以及湖南以後,趙匡胤接下來就要選擇是向東還是向西了,東邊的南唐非常恭順,實力也還有點,所以趙匡胤選擇了西邊的後蜀。
後蜀由後唐蜀王孟知祥所建,在其子孟昶的勵精圖治下,後蜀成為五代十國時期最富庶的地區之一,並且近三十年沒有經歷過戰爭,這導致後蜀的軍隊非常孱弱。
乾德二年(964年)十一月,趙匡胤派王全斌為總指揮,率領劉光義和曹彬等人向後蜀進軍。六萬宋軍兵分兩路,北路由王全斌親自率領,沿陸路由北往南攻,一路直抵劍門;東路由劉光義率領,沿水路由東往西攻,進至白帝城。
次年正月,北路軍攻克劍門,向成都挺進,一路披靡。東路軍也奪取夔州,隨後連下萬州、施州、開州、忠州和遂州。在宋軍的猛烈攻勢下,後蜀軍隊幾乎是一觸即潰,蜀主孟昶(chǎng)別無選擇,只得上表請降。
至此,僅用了66天的伐蜀之役以勝利告終,後蜀四十六個州二百四十座縣城以及五十三萬戶人口,全部歸入大宋。不過由於北宋接收蜀地措施失當,導致蜀地爆發大規模起義,平定後蜀的起義反而用了好幾年。
後蜀滅亡後,南唐的姿態放得更低了,吳越等也紛紛臣服,唯有南漢倔強地不肯低頭,於是槍打出頭鳥,北宋決定滅掉南漢。開寶三年(970年),趙匡胤派大將潘美等人率兵南下,猛攻南漢。
南漢表現得挺血性,其實也是渣渣一個,是因為無知才勇敢。南漢在宋軍的攻勢下一敗塗地,接連丟掉賀州、昭州、韶州、英州、雄州等,宋軍直接開到南漢都城興王府城下。
南漢後主劉鋹(chǎng)連忙奔往早已準備好的滿載美女和珠寶的船隻,準備漂洋過海繼續浪,但到了港口卻發現船被偷了。走投無路之下,劉鋹只得向潘美投降,南漢滅亡,全境六十州二百十四縣併入大宋版圖。
至此,南方只剩下三個割據政權,即南唐、吳越和漳泉,三者都早已經臣服於北宋,但臣服怎麼夠,趙匡胤的名言“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酣睡”充分表明了他一家人不吃兩處飯的想法,三國首領想給他當兒子,那就到汴京來聚餐吧。
南唐也不想亡國,暗中展開了自己的小動作,調兵遣將準備迎敵,正愁找不到藉口的趙匡胤當即任命曹彬被為伐南唐軍總指揮,和潘美等人率十萬大軍征討南唐。開寶七年(974年),十萬大軍南下。
對於南唐來說,長江天險是其固守的根本,但是趙匡胤早就想好了應對方法,他早就派人研究在寬廣江面搭設浮橋的方法。所以宋軍僅用了三天的時間,就飛跨了長江天險,直抵江寧(今南京),打了南唐軍一個措手不及。
雖然出乎意料,但南唐也有準備不過,當時守衛都城的南唐軍隊也足有十萬人,與宋軍展開了正面交鋒,並沒有落入頹勢。眼見無法速勝,曹彬於是採取圍而不攻的打法,重點消滅前來救援的南唐援軍。
宋軍的戰術很成功,所有援軍全部被消滅阻攔,江寧被圍得死死的,一直在孤立無援中苦撐。圍城十個月後,城內糧食告急,南唐軍隊士氣低落,曹彬率軍發動總攻,數日後,江寧城破,南唐後主李煜投降,南唐滅亡,十九州一百零八縣劃入大宋領土。
正在趙匡胤指點江山之時,年僅五十歲的他突然駕崩,他的弟弟趙光義次日即宣佈即位,如此反常的現象,讓朝臣對趙匡胤的死因充滿疑慮。為了向天下人證明自己皇位的合法性,趙光義撒了一大把蘿蔔,並急於做出成績,以表明自己是最有能力完成兄長未竟事業的。
而統一大業無疑是最大的成績,所以趙光義動用政治壓力,迫使早已稱臣的吳越王錢俶和割據漳泉二州的陳洪進於太平興國三年(978年)納土歸附。漳泉兩州十四縣和吳越十三州一郡八十六縣,全部成為宋朝的領土。
至此,南方已定,趙光義將目光放在了北方,北漢,是其第一個目標。
北漢仗著有契丹撐腰,非常難啃,後周世宗郭榮和趙匡胤都曾征討北漢,也都以失敗告終。但宋朝對於北漢勢在必得,所以北宋對北漢進行了嚴厲的經濟制裁,並多次出兵打擊,把北漢打得虛弱不堪,可以說,只要攔住契丹,收拾北漢輕而易舉。
太平興國四年(979年),趙光義御駕親征北漢,北漢很快就告急,而他們的爸爸遼國也不出意外地派來了兵馬。遼景宗先是派南府宰相耶律沙率大批人馬救援北漢,接著又派南院大王耶律斜軫等人率精兵跟進。
在阻擊遼軍的白馬嶺之戰中,宋軍大敗遼軍,耶律沙差點就掛了,撒丫子就跑回了遼國。經此一役,遼國明確向北漢表態,爸爸不能再發兵救援了,你自己看著辦吧。
看著辦,北漢能怎麼辦?數十萬宋軍包圍著北漢都城太原,而北漢守軍只有三萬,除了投降能怎麼辦!北漢國主劉繼元還是乖乖地派遣使者請求投降,將北漢十個州,四十一個縣悉數奉上。
北宋終結了近八十年的大分裂割據局面,幾乎完成了統一,要不是在接下來的伐遼中慘遭失敗,說不定北宋還真的能夠完成統一大業。
-
6 # 帝國的臉譜
歷代帝王中,我一直出奇地喜歡宋太祖趙匡胤,因為我覺得他這個人蠻有味,一個有趣的皇帝總比一個只知道殺戮的皇帝更吸引人。
他哪些地方有趣呢?人家奪取皇權,往往白刀子進,紅刀子出,直截了當,趙匡胤卻繞彎路,把隊伍拉出去,再回來徵求各方意見,然後透過正式禮儀,接受被廢皇帝禪位,而且當眾發誓要保護好先帝家族,把奪人江山的事情,做得迂迴曲折,斯斯文文,有趣不?不怕繁瑣,尊重人性,考慮周全,拒絕殺戮,這也是趙匡胤之所以能在動盪的五代後建立起宋朝的重要原因。
本來,在周世宗柴榮去世後,趙匡胤已經榮任殿前司都點檢一職,在朝中,文官最大是宰相範質,武將權力最大是趙匡胤,他相當於三軍司令。而皇帝柴榮的兒子柴宗訓才七歲,監國大臣是範質,所以,趙匡胤如果想快刀斬亂麻變兵,大可刀槍威逼,但趙匡胤不,先謊稱遼國入侵,率軍出城,然後在軍中讓一些部下給自己黃袍加身,回來找宰相範質哭訴自己的無奈,然後在範質的主持下,接受柴宗訓的禪讓,併發誓世代保證善待柴氏家族,使兵變這種改朝換代的大事,得以兵不血刃,甚至略帶溫情地實現。
當上皇帝后,趙匡胤開始著手解決五代時期頻繁兵變的問題。他首先要做的,就是收回武將的兵權,防止功臣坐大。而他收兵權也有趣,他不像其他皇帝一樣,“鳥盡弓藏,兔死狗烹”,用陰謀的手段剪除功臣,變相收回兵權。趙匡胤不這樣,他非常乾脆,喊來武將們一起喝酒,開誠佈公地說,你們手握兵權,我睡不著,交出兵權吧,我給你們高官厚祿,給你們世代富貴,還與你們結成兒女親家,確保富貴長久。這麼好的條件,誰會不聽?
然後,趙匡胤透過向地方派出通判,瓜分地方節度使的兵權、財權和人事權,後來又幹脆派文官任節度使,消除了地方對中央的威脅。還將地方的精兵選拔到中央,加強中央禁軍,將一些老弱病殘留在地方,稱作廂軍,負責地方治安。於是,光明正大而且皆大歡喜地收了兵權,消除了武將奪位的可能,鞏固了皇權帝位。
趙匡胤在鞏固皇權的同時,開始南征北戰,收復中原。他按照先北後南的統一戰略,加快了王朝的統一,963年,命慕容延釗平荊南、滅湖南,965年,命王全斌收復後蜀,971年,命潘美攻下南漢,975年,命曹彬取南唐。第二年,趙匡胤便去世了。至此,除了北漢和吳越小塊地方之外,中原地區基本為宋朝所掌,完成了初步統一。
回覆列表
歷朝歷代到了後期,高層的腐化墮落,社會矛盾激化,最後分崩離析。在唐朝後,社會動盪,權力更迭,到了郭威手裡才逐漸平息,周世宗柴榮雄才大略,一統北方,奈何早死,權力出現真空,趙匡胤乘機佔居皇位。歷代權力傾軋中成功多是集團中的重手,在掌握兵權後,一旦時機成熟,問鼎大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