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宏泰文化策劃

    先來看令妃的生育情況:

    乾隆二十一年生皇七女

    乾隆二十二年生皇十四子永璐

    乾隆二十三年生皇九女

    乾隆二十五年生皇十五子永琰

    乾隆二十七生皇十六子

    乾隆三十一年生皇十七子永璘

    乾隆二十一年至乾隆三十一年,十年間,先後為乾隆生下四子二女,且時間間隔較短,足見寵幸之隆。其中皇十五子還被秘密立為儲君。

    那麼在嫻妃(輝發那拉氏皇后)於乾隆三十一年去世後,乾隆為何不立其為後呢,而是令其以副後身份總攝後宮十年呢?

    其一,魏佳氏原屬正黃旗漢軍,後來被乾隆皇帝抬旗入鑲黃旗滿洲,可見,令妃並非滿族出身,而是漢人,而且她的孃家在朝中沒有勢力,因此,出身決定了她的命運。

    其二、為政局穩定考慮。

    當時的朝局比較複雜,乾隆的兒子也不少,但是他的兒子裡,也就永琰還算強一點,屬於山中無猛虎,猴子稱霸王,沒辦法的事,不過,既然立了永琰(於乾隆三十八年立的,當時永炎十三歲,如果立令妃為後就會有一大批朝臣聚集到十五阿哥以及令妃的周圍,在客觀上形成結黨,這也是乾隆所不允許的),就要保證永琰能夠順利登基,而在永琰的兄弟裡,有實力與永琰競爭嫡位也是有的,因此,乾隆不得不謹慎。此時,如果冊封令妃為皇后,也就是傳遞了一個政治訊號——皇儲為皇十五子永琰,這勢必引起一些人的奪位之心,不利於朝局的穩定。其三、個人認為還有感情上的原因。也許再乾隆心裡,富察皇后時唯一的皇后,後來的輝發那拉氏又傷透了乾隆的心,因此在感情上也不願立後。

  • 2 # 一點點歷史

    生孩子多就能當皇后嗎?

    在古代後宮,一個女人是否受寵有兩個重要的衡量標準,首先、是看晉升速度,魏佳氏從魏貴人到令妃用了三年,從令妃到令貴妃用了十一年,從令貴妃到皇貴妃用了六年。雖然不及董鄂妃火箭般的晉升速度,但是令妃也是穩紮穩打。

    其次、就是看他為皇家生了多少子嗣,令妃十年六胎確實非常高產,也足以說明了乾隆皇帝對他的喜愛。

    但是封后是一個非常嚴謹的政治行為,並不是單純的喜愛就可以。

    令妃之所以沒有被立為皇后,我認為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

    一、令妃的出身

    據《清史稿》記載“魏佳氏,內管領清泰女”,本為漢軍正黃旗,後被抬旗成為滿洲鑲黃旗,乾隆三十年令妃被晉封為皇貴妃,在乾隆第二任皇后輝發那拉氏名存實亡的情況下,令妃以皇貴妃之尊,實際上已經是後宮之主。

    令妃漢人的出身決定了她不可能成為皇后,有人可能會拿康熙生母孝康章皇后佟佳氏為例,可是佟佳氏也是在康熙繼位後被追封為皇后的,順治的正牌皇后是孝惠章皇后博爾濟吉特氏,其實令妃和佟佳氏的情況差不多,但是出身卻遠沒有佟佳氏顯赫。

    二、防止儲君之爭

    乾隆有意傳位十五子永琰,並將傳位詔書秘密放置於乾清宮正大光明扁的後面,此時如果冊封令妃為皇后,就等於將繼承人昭告天下。有了康熙晚年“九子奪嫡”的經驗教訓,乾隆不會希望奪嫡一事在自己手上重演。

    三、前兩任皇后對於乾隆的打擊

    乾隆的原配夫人為富察氏,也就是孝賢純皇后,作為風流天子的乾隆和孝賢純皇后之深以被傳位佳話,乾隆曾秘立嫡子永璉為太子,可惜永璉九歲便夭折,後來富察氏誕下皇七子永琮,乾隆又想立永琮為太子,可永琮只活了二十個月也夭折了,隨後孝賢純皇后也去世了,這對乾隆的打擊非常大。

    乾隆雖然繼立了輝發那拉氏為皇后,但是不久帝后反目,輝發那拉氏皇后之位名存實亡,不久便去世了,輝發那拉氏之所以被廢也成為了謎團。

    連續兩任皇后的離去給了乾隆不小的打擊,此後乾隆再未立後。

  • 3 # 我愛靚車

    皇后是一國之母,地位尊崇,皇后的廢立說白了是政治的需要,也就是說需要前朝各方妥協,各方利益綜合考慮的結果。令妃,內務府包衣出身,即使後來抬入了滿軍旗,也並不是世族。何況即使晉封皇貴妃,攝六宮事,當時後宮中那拉繼後還沒死,只是被囚禁了,皇后金寶金冊收回但並沒有明旨廢后,只是死了後以皇貴妃禮下葬,但待遇卻大打折扣,不附葬、不升廟、不設陵,相當於從正史中抹去了這個皇后。繼後死了之後,乾隆再也沒有正式立過皇后,一是因為令妃的出身確實不適合公開立後,另一個是其祖父康熙也沒有立三個皇后,乾隆處處以祖父為尊,甚至在位時間都不願超越康熙而主動退位,更別提立後這種事情了。再說後宮規矩,母憑子貴,只要令妃的兒子成為皇帝,她早晚會被追封的。

  • 4 # zw-cy

    皇后死了一個 廢了一個 也許乾隆對令妃是愛情 他害怕失去她 所以他珍惜一切時間愛她 給她最好的 讓她的兒子當皇帝 所以皇后不皇后的有什麼關係 那都是給外人看的 讓她活著給她愛 才是最重要的

  • 5 # 書林外傳

    乾隆皇帝兩任皇后的兒子都是早早就夭折了。為了保護十五阿哥永琰,就不立其母為皇后。一來消除大家的嫉妒之心,二來傳承了不立嫡的祖訓。

  • 6 # 張明揚不說話

    乾隆一共立過兩位皇后,一位是結髮妻子富察皇后,逝世於乾隆十三年(1748年);一位是輝發那拉氏,也就是《延禧攻略》中佘詩曼演的那位“繼後”,《如懿傳》中周迅飾演的女主,她是在乾隆十五年(1750年)被立為皇后,乾隆三十年(1765年)南巡途中突然“被廢”(嚴格說來是“不廢而廢”),次年便在憂鬱中去世。

    令妃魏佳氏(也就是《延禧攻略》中的女主角魏瓔珞)無論從年齡還是資歷方面都比前面兩位皇后少得多。令妃生於1727年,比富察皇后小15歲,比那拉皇后小9歲,乾隆十年時剛剛被封為魏貴人,富察皇后去世的乾隆十三年,魏佳氏才剛剛被晉封妃位,成為了我們現在熟悉的“令妃”。

    乾隆自然是喜歡令妃的,否則也不會和她在十年內連生六胎,足見寵幸之多,乾隆三十年時還將她封為皇貴妃,大清朝後妃序列中的“二把手“,僅次於皇后。

    但是,乾隆為何沒將令妃封為皇后呢?準確的說,是在令妃生前沒有將她封為皇后,乾隆禪位給令妃之子嘉慶時,曾追封令妃為皇后。

    令妃生前沒有立後的原因可能有三點。

    第一, 乾隆心目中的皇后只有一人,那就是一生被乾隆思念的富察皇后。繼後那拉氏和乾隆的感情本來就說不上特別好,乾隆立她為後多少也算是無奈之舉,總要立一個吧。惹乾隆大怒的那拉氏“被廢”之後,乾隆對立後一事更加心灰意冷,富察皇后在他心中獨一無二的地位也得到了進一步加強。依照此刻乾隆的心境,即使令妃得寵,在他心中也不可能達到富察皇后這個層次了。

    第二, 令妃被晉升為皇貴妃之後,雖無皇后之名,但卻有皇后之實,以皇貴妃的身份擔負起了“母儀天下”主理後宮事務的重任,乾隆也無謂多此一舉了。

    第三, 這可能是最重要的原因。令妃之子永琰,也就是乾隆的十五皇子生於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十三年後,也就是乾隆三十八年就被秘密立為皇太子。乾隆在此前後如果立令妃為皇后,就近乎於洩漏了秘密建儲的人選。為了維護秘密建儲的真意,乾隆最好的選擇就是讓令妃呆在皇貴妃這個位置上。

  • 7 # 劉大媽說三農

    並不是每任皇帝的母親都是皇后,比如嘉慶皇帝的生母,就是貴妃。她是乾隆的寵妃,卻沒有被封后。有人會說,皇帝太過薄情,只給虛假的寵愛,卻沒有將真正的皇后之位給予這位疼愛的女人。

    那麼,令妃是什麼來頭?起初令妃是透過選秀進宮,只是微不足道的小宮女,還是內務府的包衣,身份低微。不過長得不錯,得到乾隆皇帝的喜愛。後來有機會升為貴人,又被封為嬪。她不僅漂亮,還很聰明,對皇后特別恭順,得到皇帝與皇后的歡心。

    當富察皇后去世後,令妃很能夠體會皇帝的悲痛,也是因為這個原因,令其獲得了妃之位。當烏拉那拉氏被打入冷宮之後,令妃掌管了後宮列印,履行皇后職責。如此聰明的女人自然很得皇帝的心意,就像解語花一樣,為皇帝紅袖添香。她為皇帝生下了四個兒子兩個女兒,其中永琰被立為太子,就是以後的嘉慶皇帝。

    本來烏拉那拉氏進入冷宮之後,令妃的位置最高,再加上皇帝的寵愛,應該可以扶正。可是因為兩個原因,導致她沒有成功轉正。

    第一個原因就是身份卑微,在等級森嚴的古代,長得漂亮不是最重要的。想做皇后,就得有高貴的身份。就像富察皇后,是鑲黃旗出身,家族都是高官。第二任皇后是正黃旗,家人都是武將。而令妃卻是包衣宮女,這樣的出身太丟人。即使乾隆想扶正,都找不到理由。

    第二個原因是沒人為令妃說話。能夠為令妃說話的人只有乾隆的生母,但是這位皇太后很喜歡烏拉那拉氏。在富察皇后去世之後,乾隆沒有立後。可是皇太后積極施壓,沒有辦法才將烏拉那拉氏封為皇后。可是烏拉那拉氏打入冷宮之後,皇太后也沒有提及立後的事情。

    就這樣,令妃怎麼可能會被扶正呢?更何況烏拉那拉氏失寵了,卻沒有被廢黜封號。她生的嫡子還在,怎麼可能會再一次立後呢?在乾隆63歲時,將永琰立為太子,別人都不知道。可是萬一令妃被扶正,全朝都知道有了太子的事情,估計一場奪嫡大戰又要爆發。

    其實,在乾隆的眼裡,令妃已經是皇后了。得到了東珠朝珠,這是帝后身份的象徵。不過死後得到了追封,擁有了皇后的稱號。

  • 8 # 美映椒房

    這個說法也不完全對,乾隆實際上還是立了令妃為皇后,只不過是追封。乾隆六十年,乾隆皇帝公佈了皇十五子永琰為皇太子的同時,也追立了永琰生母令懿皇貴妃為皇后,冊諡孝儀。

    但他生前為什麼沒有封令妃為皇后,原因如下:

    首先,乾隆由於兩段婚姻挫敗,在繼後剪髮忤逆了他、導致不廢而廢后,就心灰意懶沒有再立皇后的念頭了。

    乾隆皇帝第一任皇后富察氏,出身滿洲名門,個性賢惠、作風樸素,又先後生育了兩個嫡子,乾隆對她非常滿意。但富察皇后的兩個嫡子先後都夭折了,皇后自己也在陪著乾隆東巡祭孔和祈福泰山的途中,因為生病強行忍耐、導致小病拖成大病而崩逝。妻死子亡、天不賜福,這個事情讓乾隆惱羞成怒、內心很是受挫,所以在孝賢皇后的喪禮上,乾隆史無前例地雷霆震怒,他各種借題發揮處罰了大大小小官員上百人、甚至罵廢了兩個皇子。

    孝賢皇后去世後不久,乾隆就選定了嫻貴妃輝發那拉氏為繼皇后人選,並在孝賢皇后終喪後冊立繼後。乾隆和繼後一度相敬如賓感情融洽,兩人還生育了兩子一女(只養大了十二阿哥)帝后至少在形象上維持著雍容和睦的表象。但乾隆三十年,皇帝第四次南巡時,繼後忽然剪掉了自己的頭髮,聲稱要出家。由於在滿人風俗中只有親人去世才有剪髮之舉,所以繼後此舉無異詛咒乾隆,繼後最終不廢而廢。乾隆第二段婚姻又失敗了。

    其次,乾隆皇帝考慮到了自己的年齡問題。

    繼後在實質上被廢黜時,乾隆已經56歲了,56歲在古代已經算步入晚年了。乾隆如果還想再立皇后的話,只有兩種選擇,一是從滿洲名門閨秀中挑選秀女;二是從後宮中選擇合適人選。當時滿洲秀女參加選秀的年齡一般在13—16歲之間,乾隆認為“皇后”之位是要與自己齊體的尊位,這樣的小女孩來擔當不像話,因此他不可能從秀女中去選皇后。而從後宮中選擇的話,當時北韓人打聽到了一個八卦,乾隆和母親孝聖皇太后為立後之事發生了爭執,太后想從名門之中重選皇后,而乾隆想擇後宮寵妃而立。母子之間發生了爭執,最後乾隆選擇不再立後以作妥協,而把令貴妃封為令皇貴妃,總理後宮事務。

    第三、令妃出身身份不夠。

    一般認為,北韓史料裡提到乾隆想立後的這個寵妃就是令妃。乾隆三十年時,後宮的重要妃嬪為:令貴妃魏氏、舒妃葉赫那拉氏、愉妃珂里葉特氏、慶妃陸氏、穎妃巴林氏、豫妃博爾濟吉特氏、婉嬪陳氏、容嬪和卓氏。這其中,最得寵的是令貴妃魏氏。

    但魏氏雖然受寵,實際上出自微賤的辛者庫。乾隆在乾隆十六年把她家族從辛者庫抬入了正黃旗包衣,因此乾隆三十年時,令貴妃家族還只是包衣身份。而清宮雖然不介意從包衣之中選擇妃嬪,但清朝在位的皇后一般都是出自名門大族。像乾隆第一任皇后富察氏來自滿洲鑲黃旗大族沙濟富察氏,而乾隆選擇嫻貴妃為繼皇后而不是育有兩子的純貴妃,不僅因為繼後是雍正親賜的側福晉、也是因為繼後出身更為尊貴,輝發那拉氏是滿洲舊姓,而純貴妃原來出身只是漢女。因此有無子嗣並不代表妃嬪有當皇后的資格。

    第四、為了保護秘密立儲的制度

    乾隆中意的儲君人選皇二子永璉、皇七子永琮和皇五子永琪先後去世後,經過長期觀察,乾隆最終於乾隆三十八年秘密地立了年僅十三歲的皇十五子永琰為自己的繼承人,而永琰的哥哥們此時都年富力強。乾隆後來如果立令妃為皇后,顯然誰是自己的儲君一目瞭然,這樣也不利於皇室的穩定。秘密立儲的初衷就是避免康熙年間九子奪嫡造成的悲劇後果。乾隆自然不會重蹈覆轍。

    但令妃去世後乾隆把她家族從包衣抬旗到鑲黃旗身份,又在令妃的葬禮上又把她的皇貴妃儀杖加到僅比皇后少一件,實際上乾隆已經在為將來追封令妃為皇后做鋪墊了。

    第五、後宮有沒有皇后實際上並不影響清朝後宮的運轉

    清宮皇后沒有多少實際權力,更無權干涉宮務,更多是具備禮儀上的地位意義。清朝宮中沒有女官系統,宮女事務都歸內務府統一處理;太監繫統的話,順治皇帝曾經裁撤內務府,設立由宦官主導的統攝宮務的十三衙門,後被康熙撤除,重新把太監體系置於內務府控制之下。內務府又由皇帝直接統籌領導,皇帝指派親信的王公或滿洲大臣充當總管大臣,皇族和宮廷事務全部由內務府掌控。大到婚喪嫁娶、小到柴米油鹽,理論上事無鉅細的所有宮務都要給皇帝過目。皇帝才是後宮事務的主宰,皇后並沒有插手的權力。

    綜上,雖然妃嬪們生兒育女綿延子嗣對自己提升在後宮中的地位非常關鍵,但皇后之位具備的意義不同,要綜合考慮的因素太多,並不是妃子們說生得多就一定能當上皇后。

  • 9 # 浮生若淺

    歷史上令妃十年生六胎,可見她極為受寵,且有生育之功,那麼為什麼最終沒有被立為皇后呢?

    首先,是令妃的出身比較低。令妃魏佳氏出身包衣,家世較低,能一路從貴人到貴妃,全是因為乾隆帝的寵愛。再縱觀乾隆帝之前幾位皇帝的皇后,無一不出身高貴,比如皇太極和順治帝的皇后博爾濟吉特氏是蒙古貴族之女,康熙帝的赫舍裡皇后是輔政大臣索尼的孫女,雍正帝的皇后烏拉那拉氏是內大臣費揚古之女。因此魏佳氏的出身就決定了她無法登上後位。

    其次,崇慶皇太后的阻止。傳乾隆帝曾有意立魏佳氏為後,但遭到崇慶皇太后的阻攔,乾隆帝一向十分孝順太后,故而不會拂逆太后的意思。再加上魏佳氏一路升的太順了,若不是行為處事比較謹慎守禮,怕是在崇慶皇太后嚴重,與妖妃無異了。

    最後,是出於為繼承人考慮。如果乾隆帝冊封魏佳氏為皇后,那麼作為有嫡子控的乾隆,無疑是在宣佈他與魏佳氏所生的十五阿哥將有可能立為太子。魏佳氏出身太低,這樣一來,朝中必然會掀起軒然大波,對魏佳氏母子反而不利。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大明如果沒有遇上小冰河時期,中華文明會是一種怎麼樣的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