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wzqgch

      海頓(1732~1809),奧地利著名作品家,維也納古典樂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自幼在艱苦的條件下學習音樂,後進入匈牙利宮廷,開始創作大量作品,成為當時首屈一指的音樂家。  海頓的創作涉及面很廣,其中以交響樂和絃樂四重奏最為傑出,他把交響樂固定為四個樂章的形式,並在配器上形成一套完整的交響樂隊編制,為現代交響樂的發展奠定了基礎,被稱為“交響樂之父”和“絃樂四重奏之父”。  海頓還是現德國國歌的作者。  海頓一生創作了100多部交響樂,海頓是個很幽默的人,他的交響樂都很明快,無不反映他幽默的性格。  海頓的交響樂也有著很風趣的標題,比如“時鐘交響樂”是因為樂章中滴答做響的音樂;“鼓聲交響樂”是因為樂曲不同凡響的開始;“驚愕交響樂”是因為它可以讓任何打瞌睡的人驚醒;而“奇蹟交響樂”在上演時出現了奇蹟,觀眾席上的一架大吊燈在演出時掉了下來,砸向人群,這時觀眾們恰巧湧向前臺歡呼,所以沒有一個人受傷;“告別交響樂”就更有意思了,海頓用這首交響樂為樂隊的樂手們申請假期。  海頓管絃樂作品的顛峰之作就是他為倫敦音樂會創作的12部交響樂。  在這12部交響樂中,最後一部就是“倫敦交響樂”。“倫敦交響樂”顯示了海頓交響樂的成熟,盡顯古典風格。  海頓在室內樂中的成就也很豐富,他一生創作了70多首絃樂四重奏作品,除此,海頓還創作了一些奏鳴曲和鋼琴三重奏,並創作了一些歌劇、清唱劇、彌撒曲。在海頓的清唱劇中最著名的是《創世紀》和《四季》。  奧地利作曲家沃爾夫岡•阿瑪臺烏斯•莫扎特,是維也納古典樂派的代表人物。1756年1月27日生於薩爾茨堡一位宮廷樂師的家庭,1791年12月5日卒於維也納。莫扎特三歲起顯露音樂才能,四歲跟隨父親學習鋼琴,五歲作曲,六歲又隨父親學小提琴,八歲創作了一批奏鳴曲和交響曲,十一歲寫了第一首歌劇。他僅僅活了三十六歲。繁重的創作、演出和貧困的生活損害了他的健康,使他過早地離開人世,他的音樂作品成為世界音樂寶庫的珍貴遺產。  貝多芬簡介  貝多芬祖籍佛蘭德的德國作曲家.生於波昂,祖父及父親均供職於科隆選帝侯.酗酒之父強逼他長時間地練習鍵盤樂器,望子成為莫扎特式的神童.十一歲輟學.十三歲任宮廷樂隊(指揮為內費)羽管鍵琴手,十四歲任宮廷第二管風琴師,十八歲任歌劇樂隊的中提琴演奏員.1790年,海頓在從維也納至倫敦的途中,宴邀貝多芬及其他宮廷音樂家.事後貝多芬獲准於1792年去維也納從海頓學習,此後終生定居維也納.在此之前,貝多芬曾去維也納從莫扎特學習,1787年因其母病危而中斷.隨海頓學習的時間亦不長,且師生不能合作,後貝多芬師從阿爾佈雷希茨貝格、薩列裡、申克.1795年於維也納首次以作曲家及鋼琴家身份登臺,演奏《降B大調鋼琴協奏曲》,op.9.他雖與許多貴族,如華爾斯坦伯爵、魯道夫大公爵友情甚篤,並樂意接受個人的援助,但他反對18世紀把音樂家束縛於一個僱主手中的庇護人制度.作為維也納的自由職業音樂家,他比莫扎特的處境順利,但因個性關係備受痛苦.重聽日益加劇,1802年,當他意識到耳聾已無法醫治時,寫了哀感動人的"海利根斯塔特遺囑",打算自殺;奇怪的是這正是他創作最明朗的交響作品《D大調第二交響曲》之時.隨後幾年中,他對自己沒有希望成為大演奏家有了自知之明,因而主要投身於創作.他同疾苦的鬥爭,反映在《英雄交響曲》(1804)(到那時為止是篇幅最大、感染力最強的交響曲)中.  他沒有結過婚(雖然他不斷地與一些富有的女生相愛),孤獨感日益加重,作為他的無能的侄子卡爾的監護人,為孩子操心並沒有使他的脾氣好轉.他舉止極其粗暴,與出版商之間的關係趨於劍拔弩張.到1819年,他完全失聰.在一生的最後階段,他創作了一些最偉大、最富於思想性的作品:最後五首絃樂四重奏,最後五首鋼琴奏鳴曲,第九交響曲和《莊嚴彌撒曲》.在這些作品中他超脫個人生活的痛苦而進入藝術的未來境界.雖然它們對於後世的影響是巨大的,但在當時這些作品卻並不被人理解.第九交響曲是瓦格納的靈感的主要來源之一;絃樂四重奏影響了巴托克;邁克爾·蒂皮特宣稱他得益自貝多芬的鋼琴奏鳴曲其它作品.1826年,其侄自殺未遂後,貝多芬的健康日益嚴重惡化.翌年臥床不起,倫敦愛樂樂團匯來一百鎊的支票,促使他提起精神寫作第十交響曲,但他已不不可能再有所進展; 醫生診斷致他於死命的是浮腫病.  貝多芬的創作並非一揮而就,他孜孜不倦地修改草稿直至滿意為止.他對當時的自由思想的同情表現在《愛格蒙特》、《菲岱里奧》及《第九交響曲》等作品中;法國大革命前不可設想一位作曲家會有這樣的人生觀.就這方面而言,貝多芬是第一位偉大的"主觀"作曲家:寫於1800年的《C小調鋼琴協奏曲》標誌著一個新世紀的黎明,顯示出與古典時期的客觀性截然不同的音樂態度.所作唯一歌劇《菲岱里奧》消耗精力比其它作品為多.他不是天生的歌劇作曲家(總的說來,他拒絕為維也納每年寫一部歌劇的邀請,是明智的),但他創作了歌劇的最大傑作之一.《菲岱里奧》提出了貝多芬最珍視的種種信念.一位忠貞而有膽識的妻子從西班牙壓迫者手中解救自己的丈夫免於被處死;這一題材由於在德國歌唱劇的樸素背景上展開,更為激動人心.《菲岱里奧》與《魔笛》(據說這是貝多芬唯一真正欣賞的歌劇)一起成為德國歌劇劇目的基石,但其主題的普遍性超越了音樂的民族性,因此在世界各地,《菲岱里奧》增被公認為是愛情與自由的象徵.  貝多芬的許多作品,特別是中期作品(如《熱情奏鳴曲》)反映出他激烈狂暴的性格,往往也反映出他對現狀的不滿足.他反對保守,但在他的作品中也有深刻的誠摯和鄉土味的純樸.思想的奔放不羈,使他不能容忍技巧上的限制,在作品中他可以對人聲和樂器毫不憐惜,如絃樂四重奏《天賦格曲》、第九交響曲的終樂章和《莊嚴彌撒曲》.從另一方面來說,他的某些慢樂章有德華人稱之為真摯親切的靜謐之感,揭示出作曲家的另外一面.這類音樂的最佳範例也許是《第九交響曲》和《A小調絃樂四重奏》,op.132中的慢樂章,後者是貝多芬的最偉大的、感人肺腑的感恩頌歌,是在大病初癒後寫成的.  1762年,六歲的莫扎特在父親的帶領下到慕尼黑、維也納、普雷斯堡作了一次嘗試性的巡迴演出,獲得成功。1763年6月-1773年3月,他們先後到德國、法國、英國、荷蘭、義大利等國作為期十年的旅行演出,獲得成功。這些旅行演出對莫扎特的藝術發展產生了積極影響。他有機會接觸到歐洲當時最先進的音樂藝術--義大利歌劇、法國歌劇、德國的器樂,這使他以後能成為他那個時代在創作上風格最廣泛的一位作曲家。  自1774年起,他的創作開始進入成熟時期。1777年在他又一次旅行演出時,在和社會各階層廣泛的接觸中,特別是與曼亥姆市民藝術家們平等而融洽的交往中,莫扎特得到了遠非傳統觀念所能給予他的啟示和激勵。這不僅是藝術鑑賞力的提高,而首先是對不合理的封建制度的深切體會。他愈加認識到,一個人的價值不是由出身而是由才能與道德所決定。這時已經成人的莫扎特,對自己的奴僕地位感到不滿。為了爭取人身與創作自由,1781年,他徹底地同僱傭他的大主教決裂,毅然辭職。成為奧地利歷史上第一個有勇氣和決心反抗宮廷和教會、維護個人尊嚴的自由作曲家。同年,他到了維也納,並寫出了著名的歌劇《後宮誘逃》。  1782年7月首演,獲得成功。1782年,在沒有徵得父親同意的情況下他同一位曼亥姆音樂家的女兒康坦絲•韋伯結了婚。此間,莫扎特和當時正在維也納的海頓結下了深厚的友誼,他向海頓學習四重奏和交響曲的創作經驗。自從他走上自由作曲家道路到他逝世的十年間,是莫扎特一生最重要的創作時期。這期間的作品,無論是歌劇還是交響曲,都展現出新的風貌。這些作品反映了處於上升階段的資產階級所具有的堅定、樂觀的階級意識,表現了維也納進步知識分子典型的思想感情。然而,作為第一個力圖掙脫束縛、維護自己尊嚴的藝術家,他在享受“自由”樂趣的同時,也對“自由”的艱辛有了更實際的體驗。莫扎特在音樂裡開始體現他的悲傷、憤懣、甚至抗議,同時仍然對美好的未來抱著天真、誠摯的嚮往,一開啟美麗的外殼,就迸射出如火的激情。  莫扎特一生中最後的兩年是經濟最困難的時期,他曾說道:“我的舌頭已經嚐到了死的滋味,我的創作還是樂觀的。”1791年12月5日這位偉大而優雅的天才在維也納的貧民窟裡離開了這個讓他多災多難的世界。  當時妻子正患重病,家裡沒有一個零用錢,三十五歲的莫扎特就被埋葬在窮人的無名公墓裡,沒有一個親屬給他送葬,荒草隱蔽,雨露沖洗,讓今天無數對他崇敬的後人欲祭無處。他為未能完成《安魂曲》而抱憾終生,但如今全世界都在讚美他的天才,他的靈魂真正可以安息了。  音樂史書上稱莫扎特為稀世之才,他英年早逝,卻留下了那麼豐富的作品。他的創作幾乎涉及了音樂的所有領域,但他最重要的成就當推歌劇。他繼承格魯克歌劇改革的理想,而且更進了一步。與格魯克不同的是,莫扎特主張“詩必服從音樂”。他的歌劇具有強烈的音樂感染力,旋律非常優美、流暢自然而深情,宣敘調也富於歌唱性。不同型別的音樂,將各種人物形象、性格塑造得鮮明而生動。重唱形式,被莫扎特作為安排戲劇性衝突和高潮的重要手段。序曲簡練、個性化,在音樂的性質上與全劇有了更多的內在聯絡。這些重要的探索,使莫扎特在德國歌劇藝術的開拓史上立下了不朽業績。其中以《費加羅的婚禮》、《唐璜》和《魔笛》最為傑出。  交響樂也是莫扎特創作中的重要部分。他最有代表性的交響曲是他最後的三部,即降E大調、g小調和C大調交響曲。其中《降E大調第三十九交響曲》明朗愉快、充滿詩意;《g小調第四十交響曲》富有戲劇性,有海頓式的樂觀主義情緒,但在技法上又完全不同於海頓,被稱為莫扎特的“英雄”交響曲;《C大調第四十一交響曲》(通常被稱為《朱彼特》)宏偉豪邁、東觀向上,預示了貝多芬的英雄性的交響曲的出現。莫扎特的交響曲(尤其是最後三首),是貝多芬之前的全部交響曲創作的最高成就。他的突出貢獻在於各樂章之間的主題之間的對比性。  總的來說,莫扎特的創作成就遍及各個領域。它們反映了十八世紀末,處在被壓迫地位的德奧知識分子擺脫封建專制主義的羈絆,對美好社會和光明、正義、人的尊嚴的追求。他的音樂風格具有誠摯、細膩、通俗、優雅、輕靈、流麗的特徵,大都充滿了樂觀主義的情緒,反映了上升時期的德奧資產階級向上的精神狀態,在維也納後期的創作中,也出現了悲劇性、戲劇性的風格,對社會矛盾的反映更趨深刻。  海頓的音樂風格以比較古樸、雄偉者居多,莫扎特的音樂比較純真,他們都屬於古典樂派早期,音樂結構規整。貝多芬的早期是在學習海頓莫扎特,後來很快形成了自己的不服輸的英雄性音樂性格。  莫扎特大多采用了民間音樂的因素。反映了他和民間音樂的聯絡,它們大都具有輕鬆活潑的特點。其中《G大調絃樂小夜曲》影響較大,它既包含了清新、生動活潑的情緒,又具有寬廣、純樸的抒情性。 總的說來,莫扎特的創作成就遍及各個音樂領域。它們反映了18世紀末,處在被壓迫地位的德奧知識分子擺脫封建專制主義的羈絆,對美好社會和光明、正義人的尊嚴的追求。他的音樂風格具有誠摯、細膩、通俗優雅、輕靈、流麗的特徵,大都充滿了樂觀主義的情緒,反映了上升時期的德奧資產階級樂觀向上的精神狀態;在維也納後期的創作中,也出現了悲劇性、戲劇性的風格,對社會矛盾的反映更趨深刻。  在貝多芬稍前的時代,歐洲樂壇上的大聖是莫扎特。然莫扎特的音樂的價值,畢竟止於一種“音的建築”,即僅因音樂的“美”而有存在的意義而已。至於貝多芬,則更有異彩,他的音樂是他的偉大的靈魂的表徵。  我個人覺得莫扎特的音樂是感覺的藝術,貝多芬的音樂是靈魂的聲響。  古典主義時期的三位音樂家:海頓、莫扎特、貝多芬  ▲歷史地位  J.Hyden: 維也納古典樂派的奠基人、“交響樂之父”、“絃樂四重奏之父”、“近代管絃樂隊之父”,有了對管絃樂隊合理化的處理——雙管制確立  W.A.Mozart:音樂史上最具天賦的音樂“神童”、古典時期最偉大的歌劇作曲家,在格魯克的基礎上,提出“音樂第一,戲劇第二”的創作原則,為浪漫時期德國歌劇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L.V.Beethevon:“樂聖”,創作早中期是維也納古典樂派的集大成者,創作晚期使浪漫樂派的奠基人  ▲創作領域和代表作品  J.Hyden:交響曲:《G大調第94“驚愕”交響曲》、《D大調第104“倫敦”交響曲》等;  絃樂四重奏:《D大調第63“雲雀”絃樂四重奏》、《C大調第77“皇帝”絃樂四重奏》等  清唱劇:《四季》、《創世紀》  W.A.Mozart:歌劇:《費加羅的婚禮》、《魔笛》、《唐.喬凡尼》、《女人心》等;  交響曲:《g小調第40“戲劇”交響曲》、《C大調第41“朱庇特”交響曲》等;  鋼琴奏鳴曲:《A大調鋼琴奏鳴曲》等;  古典協奏曲):《d小調鋼琴協奏曲》等;  室內樂:《G大調絃樂小夜曲》、《A大調單簧管五重奏》等;  大型聲樂套曲:《安魂曲》  L.V.Beethevon:歌劇《費得里奧》;  交響曲9部:《降E大調第三“英雄”交響曲》、《c小調第五“命運”交響曲》、《F大調第六“田園”交響曲》、《d小調第九“合唱”交響曲》等;  鋼琴奏鳴曲32部:《c小調第八“悲愴”鋼琴奏鳴曲》、《升c小調第十四“月光”鋼琴奏鳴曲》、《d小調第十七“暴風雨”鋼琴奏鳴曲》、《f小調第二十三“熱情”鋼琴奏鳴曲》等;  鋼琴協奏曲5部:《降E大調第五“皇帝”鋼琴協奏曲》等;  小提琴協奏曲1部:《D大調小提琴協奏曲》;  序曲:《艾格蒙特》等;  大型聲樂套曲:《莊嚴彌撒》  ▲創作成就  歌劇:  W.A.Mozart:古典時期最偉大的歌劇作曲家,德國歌劇的奠基人(以器樂思維為主要結構),對當時古典時期各種歌劇體裁進行創:突破題材範圍(現實性);打破了體裁界限;提高歌劇的藝術性(性格戲劇);加強樂隊、重唱在歌劇中的戲劇性表現;歌劇序曲暗示劇情(《魔笛》);運用器樂原則(奏鳴曲式)加強歌劇結構的連貫性  古典奏鳴套曲:  J.Hyden:確立古典奏鳴套曲的基本創作規範;確立近代樂隊編制;確立絃樂四重奏的基本結構;確立近代協奏曲的基本結構  W.A.Mozart:奏鳴曲式的寫法逐步成熟;在海頓風俗性舞蹈風格的基礎上,在主部主題中加入歌唱性風格(源於歌劇);增強主付部主題的對比;調性佈局的多樣性;加強管樂音色的運用  L.V.Beethevon:擴充套件和改變作品結構,增加音樂素材(內外)之間的對比衝突性;加強管樂音色的主要功能;標題交響曲的奠基人(貝六);創立聲樂和器樂相結合的創作手法(貝九)  ▲風格特徵  J.Hyden:事態風俗性,通俗明快、清質樸、鮮明的鄉村氣息,音樂風格較單一  W.A.Mozart:古典主義風格的典型體現,在作品中體現三大要素的平衡:通俗的音樂語言,嚴謹的音樂結構,深刻的音樂內容  L.V.Beethevon:英雄形象的多元體現,史詩性、戲劇性、悲劇性  其實我建議你在整理一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甲午戰爭敗於陸軍,為什麼說是海軍戰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