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7389307437145

    康熙后妃一覽 孝誠仁皇后赫舍里氏 (1654——1674)滿洲正黃旗人,領侍衛內大臣咯布拉之女,輔政大臣索尼的孫女,康熙四年冊封為皇后,時年13歲。

    康熙八年生皇二子(即廢太子);康熙十三年生皇六子後因難產去世,享年22歲。

    諡號為:孝誠恭肅正惠安和淑懿恪敏儷天襄聖仁皇后。

    孝昭仁皇后鈕祜祿氏 (?——1678),滿洲鑲黃旗人,輔政大臣一等公遏必隆女。

    康熙十六年八月冊封為皇后,僅半年,於康熙十七年二月二十六日去世,諡號為:孝昭靜淑明惠正和安裕端穆欽天順聖仁皇后。

    孝懿仁皇后佟佳氏, 滿洲鑲黃旗人,領侍衛內大臣佟國維之女,本是康熙帝生母的嫡親侄女,是康熙的表姐妹。

    康熙十六年八月冊封為貴妃,二十年十二月二十日晉升為皇貴妃。

    二十二年生皇八女。

    康熙二十八年七月初九日冊為皇后,次日即去世。

    諡號為:孝懿溫誠端仁憲穆和恪慈惠奉天佐聖仁皇后。

    孝恭仁皇后烏雅氏(德妃,雍正帝生母,1660——1723), 滿洲正黃旗人,護軍參領威武之女,康熙十七年十月三十日生皇四子,即雍正帝。

    十八年封為德嬪。

    次年生皇六子;三十年十二月二十日為德妃。

    二十一年生皇七女,二十二年生皇九女,二十五年生皇十二女,二十七年生皇十四子。

    康熙去世後,德妃被尊為皇太后,雍正五年五月二十三日去世,享年64歲。

    諡號為:孝恭宣惠溫肅定裕慈純欽穆贊天承聖仁皇后。

    敬敏皇貴妃,章佳氏(?——1699),滿洲鑲黃旗人,參領海寬之女。

    康熙二十五年生皇十三子允祥,康熙三十八年七月二十五日薨,襯葬康熙帝之景陵。

    生二女,下嫁倉津,多爾濟。

    定妃(1661——1757),萬琉哈氏,滿洲正黃旗人,郎中拖爾弼之女。

    康熙在時為嬪,雍正時尊為皇考定妃,後來隨兒子履親王允裪住,輪到自己的生日的時候,還會被迎進宮去祝賀,但再未進尊封,薨時九十七歲。

    通嬪,納喇氏(?——1744),監生常保素之女。

    侍奉聖祖康熙時為貴人。

    雍正二年,因其女婿有功,受到尊封。

    乾隆九年六月二十三日薨,享年在80歲以上。

    二子皆殤(是康熙實際上第9和第12個兒子),一女。

    敦怡皇貴妃(1683——1768),三品協領祜滿之女。

    瓜爾佳氏。

    侍奉康熙時為和妃,世宗雍正帝尊為皇考貴妃,高宗乾隆尊為皇祖溫惠皇貴太妃,乾隆三十三年薨,年八十六。

    生一女,殤。

    她也時康熙諸妃中最長壽的。

    愨惠皇貴妃(1668——1743),佟佳氏,孝懿皇后的妹妹。

    康熙三十九年冊為貴妃,雍正時尊為皇考皇貴妃,乾隆時尊為皇祖壽祺皇貴太妃。

    乾隆八年薨,享年七十六歲。

    死後,諡為愨惠皇貴妃。

    順懿密太妃,王氏。

    初為密嬪,後尊封為密妃。

    三子,允禑、允祿、允衸,允衸八歲夭折。

    純裕勤太妃,陳氏。

    初為勤嬪,被雍正尊封為勤妃。

    一子,允禮。

    襄嬪(?——1746),高氏,高廷秀之女。

    乾隆十一年六月二十八日薨,享年在40歲以上。

    一子,允禝,一女,未成年即夭折。

    謹嬪,色赫圖氏(1698——1739),員外郎多爾濟之女。

    乾隆四年三月十六日薨,享年在41歲。

    一子,允祜。

    靜嬪,石氏(?——1758)。

    一子,允祁。

    熙嬪,陳氏(?——1737)陳玉卿之女,乾隆二年正月處二日薨(劉心武認為她是《紅樓夢》中去世的老太妃的原型),享年在40歲以上。

    一子,允禧。

    穆嬪,陳氏(?——1727前),陳歧山之女,享年在30歲以上。

    一子,允禰。

    溫僖貴妃,鈕祜祿氏(?——1694), 滿洲鑲黃旗人,孝昭皇后的妹妹,康熙二十年冊為貴妃,三十三年十一月初三去世。

    一子,允礻我,一女,夭折。

    惠妃,納喇氏(?——1732),郎中索爾和之女,初為庶妃。

    康熙十六年冊為惠嬪;二十年為惠妃。

    雍正十年四月初七日薨。

    享年在70歲以上。

    二子,承慶、允褆。

    宜妃,郭絡羅氏(?——1733),滿洲鑲黃旗人,佐領三官保之女。

    康熙十六年冊為宜嬪;二十年為宜妃。

    雍正十一年八月二十五日薨。

    享年在70歲以上。

    三子,允祺、允禟、允禌。

    榮妃,馬佳氏(?——1727),員外郎蓋山之女。

    康熙十六年冊為榮嬪;二十年為榮妃。

    雍正五年閏三月初六去世。

    享年在70歲以上。

    生有五子一女,其中只有允祉成人,一女下嫁烏爾袞。

    貴人郭絡羅氏,宜妃的妹妹,滿洲鑲黃旗人,生皇六女、皇十九子允(礻禹)。

    卒年不詳。

    慧妃,博爾錦吉特氏(?——1670),科爾沁三等公吉阿鬱錫之女,幼年被選進宮,尚未冊封,於康熙九年四月十二日薨。

    五月初九追封為慧妃。

    平妃,赫舍里氏(?——1696),孝誠仁皇后的妹妹,滿洲正黃旗人,領侍衛內大臣承恩公噶布拉之女,幼年時待年宮中,康熙三十年生下允璣(示字旁),三十五年六月二十日卒,當月追封為平妃。

    良妃,衛氏(?——1711),滿洲正黃旗包衣人,內管領阿布鼐之女。

    一廢太子之時,皇八子曾被眾大臣保舉為皇太子,深受父皇厭惡。

    康熙曾說:“(皇八子)系辛者庫賤婦所生。

    ”(《清聖祖實錄》第261卷)辛者庫的意思是“管領下食口糧人”,也就是內務府管轄下的奴僕。

    清朝八旗官員獲罪後,本人以及家屬被編入辛者庫,成為戴罪奴僕,以示懲戒。

    衛氏本人的祖先當有類似經歷,才成為辛者庫罪籍。

    她大約是整個清朝妃嬪中母家地位最卑下者。

    以此條件,她只能充當宮女,從事一些粗活、重活。

    與皇帝接觸的機會也自然大大少於其他宮女。

    但她竟然被皇帝看中,生育皇子,說明她的自身條件十分優越,是一位美麗出眾的女子。

    燕北老人《清代十三朝宮闈秘史》裡說:“美豔冠一宮,寵幸無比,”而且“體有異香,洗之不去”,即使“唾液亦含芬芳氣”。

    這些傳說並不可信,但是起碼反映出衛氏的確是位美麗出眾的女子,不僅在宮中聞名,在民間也有所耳聞。

    康熙三十九年,她和瓜爾佳氏(敦怡皇貴妃)一同冊封為嬪。

    康熙五十年十一月二十日去世,享年當在40歲以上。

    宣妃,博爾錦吉特氏(?——1736),科爾沁達爾汗親王和塔之女,順治皇帝悼妃的侄女。

    康熙的表姐妹。

    康熙五十七年十二月冊封為宣妃。

    乾隆元年八月初八薨,二年九月二十一日奉安。

    成妃,戴佳氏(?——1740),滿洲鑲黃旗人,司庫卓奇之女,處進宮為嬪。

    康熙十九年生皇七子。

    康熙五十七年十二月冊封為成妃。

    乾隆五年十月三十日薨,享年當在70歲以上。

    乾隆六年三月二十四日奉安。

    皇七子允佑(示字旁),生有殘疾(腳跛),康熙三十七年封為貝勒,四十八年晉升為淳郡王,雍正元年四月晉升為親王,八年四月初二卒,享年51歲,諡曰“度”。

    順懿密妃,王氏(?——1744),知縣王國正之女,母黃氏(1640——1709),為蘇州籍人氏,可能是康熙二十八年第二次南巡時帶回宮中的女子。

    康熙二十餘年進宮,時年大約十六七歲,三十二年生皇十五子,三十四年生皇十六子,四十年生皇十八子(八歲夭折)。

    康熙五十七年十二月冊封為密嬪,雍正二年六月尊為皇考太嬪,乾隆元年十一月尊為皇祖順懿太妃,九年十月十六日薨,享年70多歲。

    次年同日奉安。

    純裕勤妃,陳氏(?——1754),滿洲鑲黃旗人,二等侍衛陳希閔之女。

    康熙三十六年生皇十七子果毅親王允禮,康熙五十七年十二月冊封為勤嬪。

    雍正四年二月尊為皇考勤妃。

    乾隆元年十一月尊為皇祖純裕勤太妃。

    乾隆十八年十二月二十日薨,享年當在60歲以上。

    乾隆下旨寇摘纓緯,祭酒行禮;十九年四月二十日奉安。

    僖嬪,赫舍里氏 (?——1702),來貝(一個字,上面是來,下面是貝)山之女。

    康熙十六年八月二十二日冊為僖嬪,康熙四十一年九月薨,四十四年二月初九日奉安。

    享年當在40以上。

    端嬪,董氏,員外郎董達齊女。

    康熙十年生皇二女,十六年八月二十二日冊為端嬪。

    卒年不詳,享年在60歲以上。

    康熙五十九年九月初九日奉安。

    靜嬪,石氏(?——1758),石懷玉之女。

    康熙五十二年十一月二十八日生皇二十三子,六十一年十二月被雍正帝尊為皇考貴人。

    乾隆元年被乾隆尊為皇祖靜嬪,二十三年六月初八薨,享年當在60歲以上。

    次年三月二十二日奉安。

    安嬪,李氏,漢軍正藍旗,康熙十六年八月冊封。

    大約在雍正年間去世,享年當在60歲以上。

    敬嬪,王佳氏,康熙十六年八月冊封。

    大約在雍正年間去世,享年當在60歲以上。

    貴人,兆佳氏(即布貴人,?——1717),康熙十三年五月初六生皇五女和碩端靜公主,康熙五十六年正月十一日去世,享年當在60歲以上。

    貴人,袁氏,康熙二十八年五月二十七日生皇六女和碩恪靖公主,二十二年七月二十三日生允禹(示字旁),卒年不詳。

    貴人,那拉氏。

    貴人,陳氏,康熙五十七年二月初一生皇三十五子允援(示字旁),卒年不詳。

    貴人,易氏(?——1728),雍正六年四月卒,享年約70多歲。

    庶妃,鈕祜祿氏,滿族。

    康熙四十七年十一月十九日生皇二十女。

    卒年不詳。

    庶妃,張氏,漢族。

    康熙七年十一月二十六日生皇長女,十三年二月初十日生皇四女。

    卒年不詳。

    庶妃,王氏,漢族。

    康熙三十四年十月二十一日生皇十六女。

    卒年不詳。

    庶妃,劉氏,漢族。

    康熙三十七年十二月十二日生皇十七女,卒年不詳。

    子女 兒子(按出生順序) 愛新覺羅•承祜 愛新覺羅•承瑞 愛新覺羅•承慶 愛新覺羅•賽音察渾 愛新覺羅•長華 愛新覺羅•長生 愛新覺羅•萬黼 愛新覺羅•允禶 以上各子幼殤,未序齒 皇長子愛新覺羅•胤禔,固山貝子,原名愛新覺羅保清 皇次子愛新覺羅•胤礽,(廢)皇太子,後封理密親王(是在雍正時期封的,跟康熙皇帝沒關),原名愛新覺羅保成 皇三子愛新覺羅•胤祉,誠隱親王 皇四子愛新覺羅•胤禛,雍正皇帝 皇五子愛新覺羅•胤祺,恆溫親王 皇六子愛新覺羅•胤祚,幼殤 皇七子愛新覺羅•胤佑,淳度親王 皇八子愛新覺羅•胤禩,原封廉親王,後廢 皇九子愛新覺羅•胤禟,雍正四年八月二十七歿 皇十子愛新覺羅•胤䄉,輔國公 皇十一子愛新覺羅•胤禌,幼殤 皇十二子愛新覺羅•胤祹,履懿親王 皇十三子愛新覺羅•胤祥,怡賢親王 皇十四子愛新覺羅•胤禵,恂勤郡王 皇十五子愛新覺羅•胤禑,愉恪郡王 皇十六子愛新覺羅•胤祿,出繼承澤親王碩塞之後 皇十七子愛新覺羅•胤禮,果毅親王 皇十八子愛新覺羅•胤祄,幼殤 皇十九子愛新覺羅•胤禝,幼殤 皇二十子愛新覺羅•胤禕,簡靖貝勒 皇二十一子愛新覺羅•胤禧,慎靖郡王 皇二十二子愛新覺羅•胤祜,恭勤貝勒 皇二十三子愛新覺羅•胤祈,誠貝勒 皇二十四子愛新覺羅•胤秘,誠恪親王 雍正帝愛新覺羅胤禛即位後為避諱,諸皇子名中“胤”字輩的,改為“允”字。

    女兒 皇長女(1668年—1671年),康熙七年十一月二十生;十年十月殤,時年三歲。

    母庶妃張氏。

    皇二女(1671年—1673年),康熙十年三月初九生;十二年二月殤,時年三歲。

    母庶妃董氏。

    皇三女,固倫榮憲公主,母庶妃馬佳氏。

    皇四女(1674年—1678年),康熙十三年二月初十生,康熙十七年殤,時年五歲。

    母庶妃張氏。

    皇五女,和碩端靜公主,母貴人兆佳氏。

    皇六女,固倫恪靖公主,母貴人郭絡羅氏。

    皇七女(1682年),康熙二十一年六月初一生,八月即殤。

    母德妃烏雅氏。

    皇八女(1683年),康熙二十二年六月十九生,閏六月殤。

    母皇貴妃佟佳氏。

    皇九女,固倫溫憲公主,母德妃烏雅氏。

    皇十女,固倫純愨公主,母庶妃那拉氏。

    皇十一女(1685年—1686年),康熙二十四年九月二十七生;二十五年五月殤。

    母溫僖貴妃鈕祜祿氏。

    皇十二女(1686年—1697年),康熙二十五年閏四月二十四生,康熙三十六年二月卒,時年十二歲。

    母德妃烏雅氏。

    皇十三女,和碩溫恪公主,母敬嬪章佳氏。

    皇十四女,和碩愨靖公主,母貴人袁氏。

    皇十五女,和碩敦恪公主,母敬嬪章佳氏。

    皇十六女(1695年—1707年),康熙三十四年十月二十一生;四十六年十月殤,時年十三歲。

    母庶妃王氏。

    皇十七女(1698年—1700年),康熙三十七年十二月十二生;三十九年十一月殤,時年三歲。

    母庶妃劉氏。

    皇十八女(1701年),康熙四十年十月十八生,不久即殤。

    母和嬪瓜爾佳氏。

    皇十九女(1703年—1705年),康熙四十二年二月十四生;四十四年二月殤,時年三歲。

    母襄嬪高氏。

    皇二十女(1708年),康熙四十七年十月初九生,十二月殤。

    母庶妃鈕祜祿氏。

    養女,固倫純禧公主,聖祖弟恭親王常寧長女,母庶福晉晉氏。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一個交響樂團都應包含哪些樂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