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七秒感覺的魚

    獨角仙一年發生1代,成蟲通常在每年6-8月出現,多為夜出晝伏,有一定趨光性,主要以樹木傷口處的汁液,或熟透水果為食,對作物林木基本不造成危害。

    幼蟲以朽木、腐爛植物質為食,所以多棲居於樹木的朽心、鋸末木屑堆、肥料堆和垃圾堆,乃至草房的屋頂間。不危害作物和林木。

    幼蟲期共脫皮2次,歷3齡,成熟幼蟲體軀甚大,乳白色,約有雞蛋大小,通常彎曲呈“C”形。老熟幼蟲在土中化蛹。

    卵期:當雌雄獨角仙交尾後不久,雌獨角仙便開始尋找適合產卵的地點,她們將卵產在富含有機質的腐植葉木屑中,有時在大根朽木下的土中可發現許多獨角仙的卵及幼蟲,而木頭不論軟硬也常被幼蟲犟而有力的大顎可啃食出一道道的食痕。剛產下的卵為乳白色橢圓形,爾後漸漸變大變圓,約7 ~ 10天,卵殼內隱約可見幼蟲之大顎,此時即將孵化成為一齡幼蟲。 

    幼蟲期:卵經7 ~ 10天后孵化為幼蟲,俗稱“雞母蟲”,專業術語則稱為“蠐螬”。幼蟲剛孵化時尚須等大顎變得夠硬,才可開始進食,常常會先吃自己的卵殼,接著取食周遭的腐植質。幼蟲一般為C形捲曲,腹部有九對氣孔,幼蟲期長達10個月,幼蟲期的生活環境及營養攝取關係到將來成蟲的體型大小。終齡幼蟲可由腹部是否具有兩個黃色的卵巢藉以分辨雌雄。  

    蛹期:三齡幼蟲(終齡幼蟲)在化蛹前會先蠕動身體,壓緊周遭的土壤成為橢圓形的蛹室。蛻皮後漸漸具有成蟲的雛形,根據其犄角的有無,即可辨其雌雄。  

    成蟲期:成蟲的羽化從蛹的背面裂開,先是頭部鑽出,然後不斷的擺動身體來掙脫蛹殼,這個過程如果不順利往往造成羽化失敗與畸形。蛻去蛹殼後的獨角仙,翅鞘與腹部接近白色,其他部分也是較淺偏紅的褐色,此時的外骨骼尚屬柔軟脆弱,須要經過一段時間,外骨骼顏色才會加深與變硬。剛羽化的獨角仙並不會馬上鑽出土表活動,而會在蛹室繼續停留很長的一段時間,在野外可能會停留到梅雨季甚至更晚才會爬出地點活動取食及尋找配偶交尾。  

    飼養管理:比起其他昆蟲的飼育,獨角仙算是好看好玩又好養的昆蟲,成蟲力大無窮,可拉動比身體重數十倍的物品,看他狂而有力的振翅,竟能推動其堅硬而笨重的裝甲飛上天空,除了心裡充滿震憾之外,也算是照顧獨角仙的一大享受。  

    獨角仙的飼育十分簡單,只要準備好適合大小的寵物箱,將一對獨角仙放入具有腐葉有機質的腐植土,再加上一根讓獨角仙棲息交配的朽木,餵食水果或果凍,很快的就有獨角仙寶寶誕生了。 一般而言,鞘翅目的昆蟲之生活史過程屬於“完全變態”,也就是必須經歷卵、幼蟲期、蛹期及成蟲期四個階段,每年為一個世代。獨角仙幼蟲以土中的有機質維生,隨著齡期的增加,幼蟲的食量也愈來愈大,終齡幼蟲幾乎跟成人的拇指一樣粗。  

    成蟲飼養:將捕得的獨角仙,迅速放進事先做好的籠內飼養,飼養籠下面的鐵皮抽屜裡放10cm的土(供幼蟲化蛹),在土的上面放幼蟲飼料,供成蟲產卵和幼蟲取食,在籠內放一隻飼料盤,盤內放一些西瓜皮或南瓜片,供成蟲取食,一般在8月份捕得的獨角仙,即可日夜大批產卵,到11中旬,幼蟲達3齡,即可泡製成商品出售。

  • 2 # 瞧著走1995

    獨角仙的幼蟲飼養法

    1.使它產卵:(交配後) 獨角仙和深山鍬形蟲等,把母蟲放入裝有腐植土

    約15到20公分以上的箱內, 箱子大一點較好,可以讓它充分下蛋.約1到2周左右

    自然會下蛋,產卵是在夜 間進行,所以箱子要放在晚上是暗處

    (有些地方你可能整夜有燈光會照到) 而且安靜的地方,這樣比較好!通常此時母蟲

    不像平常晚上活躍, 而是在箱底 產卵,看不到它出來活動.母蟲產完後不久後就會死掉,趕緊拿出

    2.蛋的孵化:幼蟲約在10天左右會孵化出來,如果提早用手把蛋找出來,

    有可能 長黴,因此在母蟲死後2周左右才挖比較安心!

    3.取出幼蟲:母蟲死後兩週左右才把土倒在報紙上找幼蟲,

    用湯匙取, 不可用手拿蟲!

    4.養殖箱的佈置:底部用10-15公分的黑土或細鹿沼土(書上寫的,應該是一般泥

    土即可)壓緊做地基,上面再放20到25公分的腐植土(按前次所提先殺菌),

    將來 幼蟲多會在交界出化蛹.

    5.第四點的箱子可以用原來的產卵箱重新整理,箱子太小,幼蟲會太擁擠,將來

    會造成死亡,或是成蟲體型較小.蓋子也很重要,最好能保溼,

    可以加用塑膠袋 部份通風外,可以保溼.

    6.幼蟲也可分開養(也比較好,因為大家的箱子很少是超大能容下20~30只幼蟲.

    放置場所避免日照,通風好,最好也看得到,免得忘記了,廁所是個好地方!

    7.水份的新增:幼蟲飼養最忌土過於乾燥,春天和秋天約二三天加入土量10分之

    一的水,冬天時有塑膠袋包著,一個月加兩次,也是10 分之1的水!

    8.冬天由於溫度較低,放置室內較溫暖的地方,甚至是溫室!

    9.換土:幼蟲食物就是腐植土,排出的糞便會往上推,蟲越大時,糞便越大粒,當土

    的表面開始出現糞便,用湯匙取出,換新的腐植土再繼續飼養.

    10.溫度:冬天要保持在22~25度C左右(如果是不冬眠的成蟲比照辦理),

    必要時用電 熱器保溫.

    幼蟲分開養比較好管理

    不同大小的罐子,隨幼蟲更換,或是直接用大的.

    鍬形蟲幼蟲食性大解密1

    前言:

    最早期養鍬形蟲多半以木屑或挖到幼蟲的枯木來飼養,後來有人用發酵木屑,或者太空包來養。

    現在則有臺灣的菌母瓶或是日本的菌瓶可用。然而為什麼用來種菇的東西卻成為養大鍬的聖品呢?

    鍬形蟲的幼蟲究竟需要吃什麼東西?一些觀念不知是對是錯,如果瞭解了鍬幼的食性,就會分辨清楚了!

    概論:

    鍬形蟲幼蟲(以後簡稱鍬幼)在自然界中大多是在木頭裡生活,同樣地在木頭裡面的還有其他的昆蟲存活著。

    所以有非常多昆蟲住在森林裡。以熱帶雨林而言,超過兩百萬種的昆蟲住在其中。

    再從對於樹木的關係可以分成三大類。

    1.一次性昆蟲:寄生在健康的樹木或少部分枯木的族群。例如鱗翅目。

    2.二次性昆蟲:寄生在生理上已衰弱的樹木甚或讓樹木死亡的害蟲,例如小蠹蟲科。

    3.腐生昆蟲:從動植物遺骸攝取營養或是寄生在枯木裡的。例如鍬形蟲和一部分天牛或等翅目(例如白蟻)。

    再從食性分的話,有食植性,食肉性,雜食性,腐食性。若從範圍而言,有單食性,狹食性,廣食性。

    另外說到地球生態系中有生產者,消費者及還原者三種。

    初論:

    鍬幼是屬於[腐食,雜食的第一次消費者之腐生昆蟲],別小看這些好像無關緊要的長篇大論,

    至少我認為:鍬幼吃的是腐木,不是生木,更不是加在木屑裡多營養的新增物,甚至連狗食,

    我覺得鍬幼比較會吃的是開始發黴的狗食。因為鍬幼是狹食及腐食性。因為自然界中鍬幼是存於朽木中,

    所以它的食物就是木頭,它也不需要維他命之類,什麼補品像高蛋白之類也不能直接吸收,

    乃是透過共生菌的作用。同時也不必多慮木頭泡水會沖掉養分,因為它吃的是木頭部分,那是衝不掉的。

    而新增物對共生菌比較有用,間接促進鍬幼的消化與吸收。開頭說到這,有了一些疑問,

    為什麼非朽木才行?木頭有什麼養份?蛋白質從哪來?共生菌是什麼?為什麼可以用菌瓶養?什麼木頭比較好?

    鍬形蟲幼蟲食性大解密2

    1. 狹食性:

    之前提到鍬幼是屬於第一次消費者。廣義而言應該是以所有綠色植物為食者,

    (第二次者就是吃第一次消費者,如斑馬吃草,獅子吃斑馬,就包括生產者,一二次消費者),

    但因為鍬幼是狹食性,所以不是所有樹木都可以吃,基本上以殼鬥科為中心的闊葉樹,最常提到就是櫟樹,

    臺灣則有青剛櫟樹。至於其他雜木林雖然是闊葉林,就不是首選,比較差一些,至於針葉林更不能用。

    這好比保育類的珠光鳳蝶幼蟲以馬兜鈴科為主食一樣道理。不過鍬形蟲有很多屬別,也分佈於全世界,

    有的是吃腐植土,因種類不同有差異性在,不能一概而論,而是因其狹食性所限!

    2.木頭的成分組成:

    (1)纖維素:約30-40%

    (2)木質素:約20-30%

    (3)半纖維素:約25-35%

    其餘少數為糖類,脂質及蛋白質。

    3.能量的轉換:

    我們知道植物能由空氣中吸收的二 氧化碳及由土壤中吸收的水分養分及礦物質藉由光合作用將太陽能

    儲存於碳水化合物中,並建造其組織結構,其能量普遍存於纖維素,糖類,澱粉及木質素中,

    而副產物就是動物賴以所需的氧氣。人類吃米飯麵食吸收澱粉轉化的葡萄糖,而鍬幼消化吸收的是

    纖維素分解後的多糖類,雙糖及單糖。(不過纖維素被木質素所保護,可不是那麼容易被分解!)

    4.木質素的降解:

    樹木除外層的導管篩管形成層外,內部幾乎是纖維素和半纖維素,並藉由木質素固定著。

    木質素是一高分子量,不溶性的複合體,構造複雜及多樣性,大部份許多O-甲基化的苯衍生物組成的。

    其本身很難生物降解,所以能保護植物體其他的聚合體,例如纖維素,半纖維素等,

    就像動物有角質表皮, 昆蟲有甲殼一般。

    如果要比喻的話,木頭裡的纖維素就像鋼筋,半纖維素就像沙,而木質素就水泥一樣。因此在生態系中,

    佔植物大部分儲存能量的纖維素如果因木質素而不能被分解的話,木頭永遠不朽化,

    其他消費者(指第一次消費者)就不能取得生產者製造的養分能量,事情就嚴重了。事實上少數微生物具有

    降解木質素的能力,其中包括一些擔子真菌、一些子囊菌和一些細菌。所以說為何朽木或朽木屑

    才能養鍬幼就是因為木質素被降解之後,鍬幼體內的共生菌才能消化纖維素和半纖維素。

    然而日本書上所寫菇(蕈)類是唯一能單獨分解木材的微生物,並不適當,還有其他真菌像黴菌,

    酵母及放線菌等也可以降解木質素,也就是說這些真菌或細菌也能分解木材。換言之,

    就是發酵的觀念由此而來。 至此我們才知道為什麼要用朽木,甚至要發酵,就是因為短短髮酵1個月的時間,

    可以相當於在野外讓木頭任其腐朽數年才達到的腐朽程度,更明白的說就是木質素降解的程度問題。

    5.機丁質:

    有關木質素或是真菌的詳細內容,讀者可以上網搜尋,有更多學術上的詳細說明。

    然而以上所提似乎只提碳水化合物,那麼蛋白質呢?還有一件挺重要的是,就是機丁質,

    它是甲蟲外殼主要構成元素。它和纖維素和真菌又有什麼關係?

    鍬形蟲幼蟲食性大解密3

    1.補充說明:

    (1)在研究過昆蟲生理的營養部份後,修正對鍬幼的食物或新增物不需要維他命的講法,

    維他命主要需B群維他命。B1及B2可由共生菌或說共棲微生物合成提供,其他在酵母或食物中可以提供

    (若對鍬幼而言,就是朽木或腐植質等),只是維他命的所需佔極少卻又不可缺,所以若是想在新增劑中

    加維他命的話,可以加菌母,因為菌母還有提供其他營養素或酵素的功用。

    (2)殼鬥科的樹種很多,全世界有8屬1000多種樹,臺灣據說有52種,讀者可再自行查詢,

    其他闊葉樹的朽木也是能養鍬幼,只是現今焦點放在飼育出大型個體出來,所以當以殼鬥科為主,

    這點也需說明,並非其他樹種被排除在外。

    (3)有關樹木的構造:樹木包括 樹皮、韌皮部、形成層及木質部(主要部分),木材成分中主要是纖維素,

    半纖維素及木質素,其次還有聚乙醣,聚戊醣,木糖,聚己醣,澱粉,糖類及蛋白質。

    這些成分其中尤其以木質素而言,昆蟲從未有能夠充分消化和分解者,即使以纖維素而言,

    白蟻體內也是靠原生動物相(如共生菌)去消化的,但也有像一些天牛類及番死蟲科就具有纖維素酵素。

    所以像無纖維素酵素的鍬幼,想要消化吸收纖維素消化吸收,必需依靠體內 的共棲微生物。

    附帶提的是,這些微生物種類各有不同。同時各種鍬與兜應該也有不同的共生菌,因為從所飼養方式

    不同經驗可以來推斷。還有一點很重要也易被誤解的是木質素並不是完全包住了纖維素和半纖維素,

    只是多所限制罷了,還是有部分纖維素或半纖維素因木材被打碎,或是經昆蟲咬時碎裂被部分

    暴露出來而直接被共生菌分解。

    主要是纖維素雖可以在溫和酸水中溶解,但木質素則為不可溶性。因此真菌的存在提供木質素被降解,

    也使得纖維素等被繼續利用,也是樹木死亡後大自然有機能量的繼續利用。(碳化物的迴圈:光合作用把CO2

    以碳水化合物各種形式儲存利用,動植物及微生物又利用這些,最後以呼吸作用釋放出CO2,迴歸大氣,

    繼續迴圈,並且每個環節當中或釋放能量供生物體本身所需,或消耗能量製造生物體生長所需,

    詳情可以查生化方面書本,不另贅述)。

    還有纖維素也普遍存在於植物細胞中,乃是地球上最豐富的有機化合物(第二多就是幾丁質),佔有機炭物的

    50%或以上。 據研究通常昆蟲糞便仍含有許多比例的纖維素並未被完全消化,所以說像缺乏纖維素酵素的鍬幼

    也是看的出其糞便也是有多未消化的木屑,因此會有再回投吃其糞便的情形。因此鍬幼把朽木屑咬碎裂,

    以促進共生菌對纖維素的分解,以利自身吸收被分解後產生之各種糖類及養分,所以照說應當較細的木屑

    對於鍬幼是比較有利的。

    但是對發酵過程則須注意,太細的話因為利於發酵,凡而容易被這些發酵主體的各種微生物吸收利用,

    木屑成為腐植質,變成我們說的過度發酵,那隻好換成餵兜幼。這也部份說明鍬幼和兜幼所需食物的差別

    最終轉變的聚合形態而來),而兜幼正需要營養的腐植土。

    2.先說昆蟲所需的營養:

    醣類和纖維素,半纖維素有關部分,提到真菌時會再說。其他部分以後也會陸續再提。由於深入研究各種資料

    之後,發現很多東西和自然界生生不息的物質能量迴圈有關,相信將來一一寫出的話,大家對大自然的驚奇

    有更深的體會!還有像發酵,真菌,共生菌,腐植土...都很好奇是什麼?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SGD過程中的噪聲如何幫助避免區域性極小值和鞍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