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70、80後的朋友們,說說你的感受。
10
回覆列表
  • 1 # 文文逛街

    放開小,讓他們去拼搏,他們有他們的活法。等他們真的需要你的時候,再出手。照顧好老,讓自己的爸媽老有所依。。。照顧好自己的身體,想辦法多賺點錢。

  • 2 # 在水一方139923926

    我是72年的,今年46了。70後真心不容易,上有七十歲的父母,下有剛成年的孩子,我家是農村的父母沒社保,父親身體還不好,都住院開刀幾次了。孩子念大學,在廣州華軟軟體學院唸書,光學費一年就兩萬五。兩頭都需要花錢。自己孤身一人在廣東打工。為了生活過年回不了家,除夕夜也要上班(我是開公交車的)。沒辦法挺著,自己不能倒下!為了親人

  • 3 # 99隨便

    去年12月在一篇“第一批70後如今怎樣”的問答中,筆者曾寫下這樣一段話:

    70後生活在妒忌之中,學會了堅毅。

    70後生活在羞辱之中,學會了尊重。

    70後生活在貧窮之中,學會了樸素。

    70後生活在冷漠之中,學會了同情。

    70後生活在嘲笑之中,學會了霸氣。

    堅毅。

    70後的堅毅,無人可及。想當初70後成年的那個時代,僅有極少數70後能夠得到來自父母的支援,絕大多數70後都很苦逼,靠的是自己。

    哪個70後沒有吃過苦呢?

    但老天爺是公平的,正是因為70後曾歷經苦難,所以,70後的腰桿子最硬,幾乎沒有什麼壓力,是能將一個70後,徹底打垮。

    尊重。

    成長於80年代,成熟於90年代,我們這些70後除了經濟壓力大,精神方面的壓力同樣大。

    所有的70後,應當還記得那句“研究導彈不如賣茶葉蛋”的戲言。

    可那就是事實啊。

    70後最痛苦的是來自精神上的徘徊,若你學習不好,你跑去擺攤做生意,很多老觀念的人就看不起你;若你學習好,上了大學,又有很多人看不起你。

    那種痛苦,所有70後都不陌生吧?

    但就是在那種徘徊中,70後懂得了尊重他人的重要性,因為我們自己也需要得到尊重。

    樸素。

    70後的人很頑固,開車基本10萬經濟型,抽菸除了應酬,也是很便宜的,另外諸如穿衣打扮,交際花費等等,遠不如其他年代大方。

    何故?因為吃過苦啊!

    比70後年紀大的,享受了國家分配的好處,比70後年紀小的,接受了更好的教育,思想也更加開放,而70後是夾縫中的產物,不上不下。

    70後的樸素,與其他年齡層不同,無論貧富,都很樸素,那是獨屬於70後的風格。

    同情。

    70後的善良本性,在這個世界上是出名的。

    因為70後們少年時期的生長環境,依舊帶著濃濃的紅色色彩,我們是一批驕傲的長在紅旗下的人,我們心中有正氣。

    一個人少年時的心性,哪怕長大了受到影響,也會留下深深的烙印。

    論人之本性的善良,還有哪個年代能與70後相比,前有混亂的嗡嗡嗡時代,後有一切向錢看的金錢至上的年代,唯有70後長大那時候的,80年代和90年代初期,社會風氣才最純正。

    霸氣。

    70後的霸氣,依舊無人能敵!

    哪怕有那麼多的困難,70後的腰桿子是硬的,70後是打不倒,壓不垮的70後,也僅有70後敢於咬著牙說:老人我來養,孩子也是我來養!

    除了70後,還有誰敢?

    事實上也是如此,說70後夾縫中求生存,這句話不是吹牛。

    60後普遍不需要為自己的下一代操心,等到了80後90後,由於完全接受了金錢至上的觀念,他們更願意首先維護自己的利益。

    70後的霸氣,實際上也是內心裡滴血的無奈,他們無法選擇。

    堅毅,尊重,樸素,同情,霸氣。足夠了,既然70後擁有如此多的品質,哪怕上有老下有小,又能如何,說句糙話這點壓力算個鳥。

  • 4 # 陳方

    人到中年,你會變得又來越“膽小”,很多事情都要瞻前顧後不敢任性。特別是上有老下有小,你會感覺自己的事情已經不再是自己的,而是事關家人的。

    身邊一朋友最近“車德”改變了不少,以前開車,並道不打轉向燈、經常加塞,過路口不減速,各種各樣的毛病,你是他的乘客,你準得嚇得半死。有一次坐他的車上高架橋,高架橋有限高,朋友開的快,在過限高杆的時候你都不由自主地低一下頭生怕被撞著。哈哈。

    這幾天開車他像換了一個人似的,格外小心。他說剛有了孩子,有了孩子之後做什麼事情就小心了。他舉了一個很簡單的例子:開車得小心點,萬一發生了剮蹭,家裡老婆正等著你買尿不溼呢,你耽誤在路上,家裡的人怎麼辦?更別說是其他事故了。

    想想也是,牽掛多了,責任也就多了起來,上有老下有小的時候,你不能在任性了,做什麼事情似乎都要考慮一下後果。想換工作?那你得考慮考慮新工作是不是在同一座城市?還有沒有精力照顧家人?新工作的薪水是否足夠你養活一家人?幾年前當你單身的時候,恐怕很少考慮這些問題,工作麼,高興就好!而現在,豈是一個高興就可以促使你選擇?

    很多人經常問我,你怎麼總有時間出去玩?我哪裡有那麼多時間,遊玩所花費的時間無非也都是法定節假日罷了。與其他人不同的是,老人不在了,少了一些牽掛,什麼時候出門完全可以說走就走,不必去考慮是否要回家看望老人。少了一些顧慮少了一些牽掛同時卻多了一些“自由”。

    人到中年,上有老下有小,這是絕大多數人都要經歷的階段,有人把這種壓力看成一種幸福:至少至親都在,這個家還是完整的,這點壓力有算什麼?他們想方設法用親情的溫暖來化解這些壓力。有的人把這種壓力看作純粹的壓力,自然會滋生“累”的苦惱。

    活得小心一點,活得“正常”一點,是不是隻有這樣才可以應付上有老下有小的壓力?

  • 5 # 侯虹斌

    張愛玲在《半生緣》裡的那句話廣為流傳,“中年以後的男人,時常會覺得孤獨,因為他一睜開眼睛,周圍都是要依靠他的人,卻沒有他可以依靠的人。”

    一說到社會壓力,首先想起的就是中年男性,他們是社會的頂樑柱。他們外有事業,內有家庭。

    中年女性不是沒有壓力,但她們多被視為家庭內的壓力,沒有那麼大的“社會性”。而且,男性精英人士的話語權,比女性大得多。

    也許在張愛玲的時代是這樣的,但今天,不是了,女性同樣是一個家庭、一個社會的頂樑柱,她同樣是家人的依靠。不僅孩子依靠她,老人依靠她,丈夫何嘗也不是需要女人一起來面對無數的壓力?

    我估計這個問題會有不少男性作者回答,那就也來回答一下中年女性吧。

    就以城市女性為例吧。一方面,現代女性被要求獨立,也要賺錢養家、供樓、送孩子去私立學校,收入誰高誰低還有一定呢,經濟壓力一點也不比丈夫小。另一方面,傳統的觀念又往往會讓女性更多地操勞家務、操心孩子、關心老人,還有各種財務管理,生活中的瑣碎事務多以女性操勞為主。一旦老人小孩生病,忙得焦頭爛額的還是以女性居多。丈夫能夠搭把手,就已算得上絕世好男人了。

    另一方面,社會壓力對男女都很大了,但中年女性比起男性,更多了一種年齡焦慮。在傳統觀念當中,男性的價值並不隨著年齡的增長而減損,他的事業和金錢,或者社會經驗、才能等等,都可以輕易彌補。但女性被視為“年齡大了就不值錢了”,她必須不斷地與衰老、與家人或社會不認可她的個人價值、不斷地與自卑作戰。真是非常地累。

    試問,現在普遍一想到中年男性,雖然有大腹便便、油膩的不佳形象,是不是前題還是他們有事業、錢多任性、呼風喚雨、有小三?但中年女人,說來說去,面臨的是黃臉婆、不值錢、圍著老公孩子轉、老公出軌委屈求全的全面譏笑。

    中年女性不得不在社會對自己的否定當中,重塑自我。一邊奮力掙錢、養家、照顧孩子家人,一邊還要不斷克服種種打壓和偏見。

    (《絕望主婦》劇照)

    女作家黃佟佟寫了一篇文章《五十歲的單身女郎在一起會聊什麼?健康、養老、事業還有性》,很有意思。她筆下的這群中年女性,不管是已婚的、還是離婚的,都活出了自己。這裡的首要前提是,作為中年女性,已經認清了這個社會施加在自己身上的壓力,有些,是應當承受的,比如說,健康、養老、事業還有性。這些做的準備越充分,生活就越美好。

    但有些壓力,是社會不懷好意地施加過來的精神負資產,應該多做減法,多多切離。比如說,糟糕的婚姻,在婆媳關係中的無謂糾纏,過分在意他人的看法,社會嘲笑的聲音,等等

    其實,不管中年男性還是中年女性,如果把精力只集中在健康、養老、事業、性之上,再加上孩子,認清楚自己的努力方向,是可以減少不必要的精神損耗的。

  • 6 # ning靜的風

    我正處於中年。正面對“上有老下有小”的人生階段,時刻懷有一顆為“家人服務”的心,隨時抱有被“家人召喚”的心願,也往往被生活裡橫空直撞的大事小情碾壓得“生無所戀”。這就是中年的現實生活圖景。

    可我並不想把家人們對我的依戀和我對家人們的付出,全當做壓力。我正在寫課題申報書,小女兒跑過來申請陪玩,那是是否與書桌絕緣的關鍵決斷時刻,起身,就意味著剛剛有的思路全盤斷掉;一直坐著不理睬,你可知,娃兒們對媽媽的需要可是天下最執著的邀請。但我是選擇只能毫不猶豫地站起來陪女兒玩,還是感謝女兒對我“埋頭苦海”的“拯救”,兩個不同的心理定位,就直接決定了我接下來的心情。我當然會選擇後者。對,親情第一,有親情無壓力,不必糾結。

    所謂的壓力,或許還不只是一個難題的共時“抉擇”,會是幾個難題一起排山倒海地在你眼前湧現。當孩子要陪,老人那裡也需要你,工作上任務也集中的時候,怎麼辦?人雖都不是鐵打的,但人也都是有潛力的,平日裡不能想象的事情,在親人需要的時候,挺一挺,當“難事”過去的時候,也會在“身心疲憊”中發現原來自己也又有長進了。對,勇敢地去面對,中年就是擔當,不必怕。

    還有個感知壓力的來源,就是和身邊或熟悉的人的“比較”。這種來自熟人的社會比較,有時會讓你瞬間感慨自己的境遇怎麼就如此“尷尬”,而別人看起來都是那麼的好,事業順利,家人幸福,自己還那麼年輕,一旦陷入這種“上行比較”或者“美化他人”的比較中,自己所感到的壓力指數就顯得更大、更頑固。對,做好自己,中年就是自己的成長,不必比。

  • 7 # LSY18420802

    人到中年都會遇到這樣的壓力,父母的身體健康關係著我們的壓力大小,父母把我們養育成人,滿足父母的物質條件是最基本的,有時間就多陪陪父母,有的時候老人其實就是想著你能多來看看他們,他們就很知足。這樣他們的心情好了,吃嘛嘛香,身體就會很好,據調查,一個人的身體健康,飲食起居佔25%,運動佔25%,情致(心情)佔50%心情很重要,父母的身體好了,我們年輕人才可以踏踏實實的工作。

    對於孩子也確實很頭疼,現在的教育體制也確實就是這種現狀,孩子的上學是個大問題。別人的孩子都在補課,你也可以不補,那麼孩子的成績就上不去,咱們這一代還好一些,現在的孩子,這個補習班,那個補習班,舞蹈班,武術班,游泳班等等,數也數不清,我對於孩子課外班只要喜歡就可以學學,對於補習班,哪科差就補補,差不多的就不補了,我一直認為學習努力了即使考不了班級前幾名也沒關係,有時候反思一個問題,咱們上學那會兒學習最好的那個同學,也不是混的最好的。

    自己就是努力去掙錢,爭取給父母孩子更好的生活條件,對自己可以扣一點,勤儉持家,這四個字聽起來簡單,做起來真的不容易

  • 8 # 眾人皆醒我獨醉123456

    就是一個心態罷了。。。心態放好,儘自己最大的努力,有病的,有錢就去看,沒錢就回來該吃吃,該喝喝一家人陪在身邊,凡事盡力無愧於心就行。。。

  • 9 # 前身多半是梅花

    人到中年“上有老,下有小”,揹負很重,一般的民眾,多委屈求全,沒法子,不是脊樑不夠硬,生活的重擔讓人無奈。

    人到中年,見證許多長輩永遠走了,活著的日浙蒼老,。同學同事也常有人離開人世,當然也有人飛黃騰達。經歷了多人世滄桑,人情冷暖,有些事情或許看淡了,比如職位比如晉升,更比如對色,甚至金錢。但往往更重視親情友情,更怕失去目前擁有的,更容易患得患失。人至中年,少了銳氣,往往多了世故。唉,一生嘆息,一地雞毛,一地落葉,如秋。

    人至中年血未冷,只是現實迫人老。輸不起,上有垂暮老人待贍養,經不起一點點風吹草動,下有子女未成人,處處要呵護,都是套在中年人脖子上的無形繩索。人至中年,多為家人家庭活著,活得更多是責任。若能心平氣和,會享受到更多濃濃天倫之樂。正所謂有所失亦有所得。這就是中年人閱歷和造化,給不同的個體不同的滋味,人生如秋,悲多喜少。

    中年人“上有老,下有小”,卻最怕喪老喪妻喪小,任何一種打擊,都是莫大的傷害,中年人最渴望穩定,最害怕失去。可“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越怕的越往往發生,也只能自已慢慢舔舐傷口,人生無奈,多在中年。若中年喪偶,再組家庭,其間辛酸更不足為外人道。唉,一聲長嘆,嘆中年,如風中一豆焰火明滅,漫道淒涼。

    惟祝福同齡中年人,珍惜每一日,活好每一天,多看美好一面,淡忘悲傷憂愁。肩上擔負尚重,未來需要我們,歷風雨見彩虹,心中愛不滅,來日情濃濃,我們還有家人親朋。人生如秋,不僅僅有蕭殺,還有豐收,願我們中年裡有沉澱,有昇華,有更高的追求。

  • 10 # 隰桑438

    人到中年,上有老下有小,面對壓力我只想說好好愛自己!是你的擔子就要好好承受。好好愛自己,好好吃飯,好好睡覺,好好工作。壓力在所難免,你是老的依靠,小的榜樣,自己的英雄。不要怕咬牙堅持,誰不是這樣長大。有一天會卸下盔甲,依靠長大成人的孩子,用你的身教培養接班人。

    人到中年,身體健康非常重要。健康從身到心,有強健的體魄才能挑的起生活的擔子,壓力也是動力,努力學習不斷進步!成熟不是徒增的年紀,是閱歷見識和頭腦錘鍊的生活智慧。

    人生的中點,來去的路都還長,是人生最從容的好時光,善用壓力變動力,剛剛好!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胸圍105是什麼罩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