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6765375850720

    這是一首別有情趣的抒發離愁別恨的小詞。

    “過盡遙山如畫,短衣匹馬”,詞人身著短衣,乘著駿馬,賓士在征途上,那歷歷如畫的青山, 已被自己遠遠地甩在了身後。一“盡”字說明了行程之遠,一“匹”字,彰顯了征途之寂寞。“蕭 蕭落木不勝秋”,承“遙山如畫”而來,顯得大氣鎊礴。

    “蕭蕭落木”顯然出自杜甫《登高》中的名 句“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杜甫詩裡,落木而說“蕭蕭”,並以“無邊”修飾,如聞秋 風蕭瑟,如見敗葉紛揚,無論是描摹形態,還是形容氣勢,都極為生動傳神。容若雖去其“無 邊”,只襲用“蕭蕭落木”四字,但景物之蕭瑟和意境之深遠,還是歷歷如繪的。

    而“不勝秋”三 字,也說明了容若為何要棄老杜“無邊”二字之緣由:僅是無邊落葉,就已經讓人不能經受秋天 的蕭寥了,倘再加之以“無邊”,此情此景,則何人可堪?所以就有了下一句的“莫回首、斜陽 下”,只顧策馬而行吧,千萬不要回頭,那夕陽西下,落木蕭蕭的景象會讓人斷腸的。

    “別是柔腸縈掛,待歸才罷”。字面的意思是:我特別地牽掛你,這種柔腸百轉的思念之心 只有等你回來以後才能停止。這就出現了一個問題:這個“我”指的是誰?是容若還是別人? 若是容若自己,怎還會有“待歸才罷”之語呢?顯然,這句話說得並不是詞人自己,而是與自己 遙隔千里的妻子。

    這就是此闋小詞的別緻之處:詞的上闋寫的是征途之景,其見聞感受皆從自 己一方落墨,下闋則是從閨中人一方來寫,是作者假想中的情景。因此,其高明之處不在於按題 中應有之義訴說了柔腸千轉的思念之情以及對歸家團聚之日的渴望,而在於 最後做了一筆反面 文章,強調自己怕發付不了他日兩人相聚,燈前絮話時她的那種‘說不盡、離人話’的無限深情, 因而又添新愁。

    這較之唐代詩人李商隱的名句“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意思更深 了一層。所以此篇極有浪漫特色,極見情味。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漸行漸遠漸無書”出自哪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