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最新報道與評論

    現在有些人藏書確實是為了裝門面。一次,我到一家飯店去吃飯,看到每一個包間裡都藏有很多名著,我想這家飯店企業的老闆肯定是很有文化的,但當我走近伸手去摸那些書的時候,誰知道那裡的書是用板做起來的,噴上書的封面和書脊。據說現在有很多富豪,儘管家裡裝飾的富麗堂皇,但是他們也願意用這種辦法來打造自己的門面。

    有的人家裡也藏了不少書,但這些書從來也沒有看過,理由是現在工作忙,家裡瑣事很多。等哪一天退休以後,閒下來的時候去翻翻。這也許是很多人的真實想法。

    錢歌川就是這麼說的,“所有的藏書家都抱著一個期待,要在他辛苦多年,把生活問題解決之後,便擺脫一切俗務,把自己關到圖書室中去,每日用充分的時間,來發掘那無窮的寶庫。”

    現在很多人家蓋房子或者買房子,多想留一間專門做書房。有書房當然好。但是書多了搬家也是個麻煩。特別是年紀大了,體力不支了。許多日用品舊了都想扔掉,但是書又不肯丟掉。這就帶來了很大的麻煩。老家有一位學者在北京工作幾十年,他年紀大了,把很多有價值的書,想方設法運回老家的圖書館。圖書館專門給他騰出地方,列了一個專櫃,讓這些書發揮更大的效應,這是一個很不錯的選擇。

    我在網上還看到了一則訊息,老人要去養老院了,他問兒子家裡什麼東西要給你留下,他兒子說,只要把你床底下幾瓶茅臺酒和五糧液留下就可以了,其他的包括那些書都可以扔掉了。老人沮喪的不得了,他確實不能帶走這麼多的書,養老院裡也不可能有專門的地方給他藏書。他很可憐的只帶走了兩三本書,其他的都讓他兒子賣到廢品收購說去了。

    許多書是很珍貴的。尤其是書攤上那些按斤兩賣出的書,有些是孤本,錯過了一個機會,以後就很難收藏到這樣的書了。收藏書籍當然很辛苦,有時候泡上一天時間,也只能揀到幾本有用的書。有些地攤上的書價格低的驚人,當時定價1塊多錢的書,現在賣到20塊,只要有收藏價值,也是很划算的。

    我也收了一部分書,現在是城鄉輪流著住,書保管的問題確實困擾著我。我覺得書終歸還是自己的好朋友,有時候隨便翻翻,總覺得比喝茶聊天收穫要大得多。

    我的藏書裡是充滿學問的,儘管它屬於我這樣一個沒有多少學問的人。

  • 2 # 棟樑151

    有用而且大有用處,古人云,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車馬畜,書中自有顏如玉,書多知識多,知識無價,詩書繼世,忠厚傳家,人文修養,文化傳承責無旁貸。

  • 3 # 劉聲90883005

    藏書其意義何在?它是一種歷史的傳承,它是某些人終身的嗜好。它可以讓歷史不再中斷,它讓我們呼喚上下五千年,古今中外的無數經典得以演繹。這一舉措,有人認為徒勞而毫無意義,有人傾身家性命託付。可見不同的人,對於國家藏書,宗族藏書,城市藏書以及個人藏書是有廻然不同的看法。外國有一個鬼子,不遠萬里,到了中國的西北的不毛之地,一個叫敦煌莫高窟藏經洞的地方,積幾年之辛勞,把很多的經書連拉帶拽地運出了中國,現在外國的博物館珍藏著。這些被稱為人類的瑰寶的東西,珍藏著究竟有什麼意義呢?

    就個人藏書而言,本人幾十年間,也有幾千冊之多。有什麼用處?我搬過5⃣️次家,搬家的師傅說了,你的家裡只有幾本書是值錢的。所以即使在勞工階層來說,書是值錢的。我在幾十年的工作生涯裡,藏書豐富是我行路之車舟,飛行之雙翅,是我備註之大腦,一個深受書本知識之影響的人,是深深地愛戴著書籍。人生之短暫,書本之無限,只能擇其要點,急功近利,盡其所能。我會把這些書籍保護著,放置在我的桌後左右,有空翻看幾頁,不亦樂乎!

  • 4 # 孫舉海sunjuhai

    藏書有兩種藏法:

    一種是因為喜愛讀書而藏書。本人就屬這種。當六十多年前,在幼兒園時,從蘇聯阿姨手中見到的第一本書俄文版的看圖識字起,我就喜歡起了書。書裡的知識太多,太有趣了!小學二年級的時候,班主任的丈夫是區圖書館館長,認識他以後我就經常去圖書館,趕到星期天或寒暑假期我就去館裡做義務服務員,幫助整理雜誌,圖書和打掃衛生。目的只有一個就是能多讀些書。雖然是這樣我還是經常到書店去,在經濟條件允許的情況下買幾本書。文化大革命期間圖書館的原有書都封存了,書店也少有文學書籍出售,我就陸續買了新出的二十四史和史記。69年我到工廠學徒有了工資就買書寬鬆了一些,就到黑書市和廢品收購站買些舊書回耒讀。特別是新華書店成立內部發行部後,我在那裡買了不少內部發行的書:如雨果的《悲慘世界》,列.托爾斯泰的《戰爭與和平》,朱可夫的《戰爭與思考》,《第三帝國的興亡》,《一千零一夜》等等。還有《摘譯》(外國文藝前身),《世界文學》。為了解決買書的經濟問題我就去給補習班和電大講課。補助費幾乎全部買了書。如今我已有萬餘冊書,嗜書如命。每天睡在書房,沏上一壺清茶,酙上一杯老酒,感覺是無比享受!

    一種是藏書是為收藏。收藏是愛好!古本書,宋丶元丶明丶清木刻版書,孤本書等論價值都不菲。持書待價同收藏古玩,古董,古字畫,古瓷,古傢具等一樣。

    兩種收藏都有用,如果不是一味地從升值出發,或炒弄,都是良好的愛好,都是生活中的一種樂趣,一種高境界的追求,一種享受和陶醉,也是一種精神上的自慰。

  • 5 # 河南白光

    回答這問題分以下幾個方面來回答。一,至現在來看,藏書不說沒用,可以說幾乎無用。你查什麼資料,什麼書籍,點滑鼠,電腦裡什麼都有。二,至於古籍書,孤本,善本,宋版的值錢書,一般老百姓沒有這類書,也不懂這樣的書,也藏不了這類書,所以,這類書不在咱討論範圍。三,以前擁有書,擁有資料你就擁友知識,就擁有財富。藏書藏的知識,藏書藏的是地位,身份。藏書藏的是金錢。那可以講,藏書很有用。至於現在,讀書人還有很多人在給沒讀過書或不讀書人打工,讀書已不顯有用了,藏書還有什麼用?

  • 6 # 炎戌先生

    藏書的意義在於把知識傳遞下去,傳遞給有需要的人,包括我們的下一代。

    對我個人而言,我覺得藏書最大的意義是讓自己永遠不要忘記這麼優秀的書籍,有空閒的時候可以翻看一下,溫故而知新。

    當如果你不把看過的書收藏起來,而是去處理掉,這樣的話時間久了,你所從這本書學到的知識也將會失去,看了很多書,卻沒有留下寶貴的知識,這樣是很可惜的。

    我本人有一個好的方法可以很好的儲存書籍的重點知識,那就是做讀書筆記,把你觀看書籍當時讀到的名句或者是自己的感悟心得記錄下來,偶爾的翻看一下,就會瞬間拾起來這本書的意思,並且還可以透過讀書筆記快速的把這本書再過一遍,這樣的好處就是不用多花太多時間,就可以快速的拾起來之前的感悟。

  • 7 # 浙江湖州羅林

    家庭藏書對需要看書的人來說,是珍貴的精神資源,從中可以充實自已,豐富自己的精神生活。而對那些不喜讀書的人或另有喜好者,書是一種可有可無的紙張而已,還不如物質享受來得舒坦適意。本來人各有所愛,勉強不得。但總是有人對買書藏書看不入眼,對藏書之人進行一番冷嘲熱諷,認為這是“呆子"行為,不划算,不實惠,不懂得生活等等。

    具實家庭藏書是值得倡導的一種文明行為,不少人對書籍懷有興趣是一種很好的社會現象。儘管有人藏書是為了讀,有人藏書僅僅是因為書籍封面設計美觀,裝訂豪華大方等諸如此類的原因。但是這並沒有什麼可怕的。書籍總會找到需要它的人。如果有一個人買了幾本書,放在餐廳裡,成了點綴品。但這個人總有兒子,孫子,侄兒,外甥需要讀它吧,不少人迷上文學,正是從藏書開始的。父輩們的藏書成為下一代人的精神財富,這樣的事例數不勝數。或許書籍可能被賣掉,這也沒什麼壞處,有些書正因為儲存多年,後來遇到了愛書的讀者。私人購書藏書當然應該根據各自已的愛好和能力。不必用那些“一次性閱讀“的書塞滿書架。家庭藏書應當是那些值得反覆閱讀的經典性作品。最值得收藏的是工具書,詞典,及歷史典籍之類。而對那種一次性的讀物,就大可不必購買進屋。收藏圖書的藝術體現在剋制,只收藏那些有價值的珍貴書籍作品。至於對藏書之事上的各種議論,愛書者是大可不必把它放在心上的。

  • 8 # 贊讚的爺爺1

    如果收藏書為顯擺,那只是一時興趣,浮華不實,沒有真愛誠心,不會長久。

    如果收藏書為利圖財,絕非短時能成,要等到子孫數代後方可能見效。

    藏書要耐得住平淡,吃得住苦,捨得投入,恆久堅持。

    做藏書人,必須要做個書生,讀書人的清苦,你都要吃;還要具有讀書人的品性,讀書人的執著。誰說藏書人不是做事業?做事業絕非輕爾易舉。

    小時候我就愛讀書,餓著肚子買了不少小人書。隨著年齡增加,受周圍人影響,開始看一些故事書。十二歲左右從好夥伴家中借書,接觸到大部頭的書籍,達到迷戀地步。《歐陽海之歌》、《豔陽天》等長篇小說都是那時看的。父親借的《印度對華戰爭》翻譯作品,我一氣讀完。閱讀興趣越來越大,自己攢錢買了不少好書。由於沒有收藏意識,沒有儲存下來,很遺憾。

    成年後,慢慢似乎悟出點什麼,購回的書閱讀後一定要儲存,時間久了,家中藏書有好幾木櫃。每本書籍彷彿都與自己結下難捨情緣。閒來泡杯清茶,翻開書籍,認真品味,頓覺心曠神怡,如入仙境,真的聞到書香。

    耳濡目染,妻子由厭倦、反對,到預設、接受我買書,慢慢地她也偶爾翻閱圖書,常埋怨沒有時間讀書。兒子用功讀書,考上大學,成為人民教師,教書育人。所以我還要感謝書籍,為我的家庭帶來溫馨。

    書籍不僅為我們傳識解惑,還教我們怎樣處事做人。循序漸進,潛移默化,燻淘滲透,讓人不知不覺中受到影響改造,塑造靈魂,改變人的形象,將你提升更高層次,明辨真假善惡美醜,為你插上強大有力翅膀,展翅高飛。書籍確實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我們的好幫手。

  • 9 # 南山來客34780

    藏書絕對有用,很多古代的名著都是收藏家收藏後才得以儲存下來,比如紅樓夢的《夢稿本》就是晚清一收藏家儲存下來的。

  • 10 # 桃源居士81

    藏書究竟有沒有用呢?這主要看你藏書的目的是什麼了。對大多數人來說,藏書的目的就是為了讀書,為了方便讀書;對一小部分人來說,他藏書的目的就是單純的藏書,和收藏古玩字畫一樣,低價買進,高價售出,無可厚非。

    為讀書而藏書之人,也分兩種人:一種是真正的讀書人,一種是偽讀書人。偽讀書人就是那種以書籍作為裝潢門面、附庸風雅的假的讀書人,看似家裡也擺滿了很多書,其實他也沒看幾本,或者一本也沒看!

    這裡再說說那些真正的讀書人了。俗話說書籍有價,知識無價,書籍是知識的載體,古來喜歡讀書之人,也莫不愛書如命,就如酒鬼之與酒、賭徒之與骰子、癮君子之與毒品一樣,陷溺其中,難以自拔!

    陶淵明《無柳先生傳》中有云:好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先生可謂好讀書之人,讀書如飢似渴,達到了廢寢忘食的地步了,但是他不會死讀書,讀死書,苦讀書,而是樂讀書,在讀書中尋找快樂!陸放翁有詩云:吾生學語即耽書,萬卷縱橫眼欲枯。先生的藏書室被稱為書巢,幾乎沒有迴旋轉側之餘地,藏書可謂汗牛充棟了。

    藏書對讀書人究竟有沒有用呢?清代隨園主人袁枚袁子才曾著有《黃生借書說》一文,我們在初中課本中都學過。“書非借不能讀也”,是作者在此文中闡發的觀點和讀書心得。“往借,不與,歸而形諸夢。其切如是。故有所覽者省記”,與《詩經-關雎》“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輾轉反側”何異!以這種熱情讀書,又有什麼書讀不好呢?等到自己“通籍後,俸去書來,落落大滿”,又“高束焉,庋藏焉,姑俟異日觀”,讀書的興趣和熱情比之以前借書之時,可謂有天淵之別,讀書之效亦可想而知矣!昔有富人,日食費萬錢,猶曰無下箸處。今之藏書萬卷者,茫然四顧,不知何書可讀!藏書於讀書有益乎?曰:無益也!

  • 11 # 申愚人

    總的來說,是有用的。不過!用的大小取決於書的實際價值,價值決定用處,藏書!應重視書的價值,價值!應該就是有用於無用的標準。

  • 12 # 雁來紅17

    《浙江湖州羅林》等幾位老師說的都很好,我自己藏書不多,很崇敬汗牛充棟的大家,覺得是很有品位。書是開啟科學大門的鑰匙,是知識的源泉,是歷史文明的積澱

  • 13 # 廣州一海浪

    藏書有用! 一定有用!

    …就算到了現代、有很多知識學問都可以從電腦、手機、或其它現代工具中可查到、找到!…

    但書籍不但亦可能同樣查到、找到!但還有一個實實際際的閱讀過程、那種感覺、那種實在感、現代的工具是沒有的!…

    另外: 藏書是可給你: 一種需要、一種親切! 一種樂趣、一種享受! 一種歡愉、一種滿足! 一種回憶、一種紀念! 一種收藏、 一種自豪!……

    所以; ___藏書是很有用的!!

  • 14 # 弋夕2

    我想應該不是藏書,畢竟大眾買的都是些普通書,收藏價值不大。但好讀紙質書,確實需要推廣。買自己喜歡的書,更重要的是要讀,對自己有一定的啟發意義。

  • 15 # 玄林齋隨筆

    現今通訊技術和出版技術發達,藏書的價值與古代相比,大打折扣。但藏書是一種高雅的志趣,現今其作用主要體現在修身養性,陶冶情操。偶爾藏書者中可能有附庸風雅之流,但長期堅持藏書,邊藏書邊讀書者,必是一個有文化氣質的雅人,無論是對本人的成長,還是對於營造家庭文化氛圍,教育子孫都是有不可估量的作用。不要提倒價值,就必拿經濟利益衡量。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津媒怒批維特塞爾極致利己,為了錢欺騙權健,你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