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的產量是由每畝穗數、每穗粒數(穎花數)、結實率及粒重(千粒重)四個因素組成的。它們之間是相互聯絡、相互制約和相互補償的,並不是每畝穗數愈多,或每穗粒數,或結實率,或粒重愈高,產量就愈高。而是當每畝有效穗數超過某一定數量時,每穗粒數、結實率和粒重並不增加,反而有所下降或減輕,反之穗數不足時,雖能穗大粒多,但因穗數不足,也不能高產。因此只有各個因素協調增長,當全田總實粒數達到最高時,粒重相對穩定或有所提高的情況下,才能獲得高產,產量構成因素中穗數是由群體發展所決定的,而群體是由個體所組成,群體的發展反過來又影響了個體發育,影響到各個體的每穗粒數和粒重。因此,它們之間的關係也是群體與個體對立統一關係的反映。
水稻估產有衛星遙感估產、氣象估產和田間現場估產等多種形式。田間現場估產比較常用,是農民和專家在田間現場操作,田間現場估產方法如下:
(1)根據被測田塊面積確定樣點的數量、大小和取點方法。被測田塊的面積大,則樣點的數量就多些,大些,反之則少些,小些。一般每667米2可以取3點,再大時可採用棋盤法。
(2)測量每個樣點的準確面積,調查基本資料,如總穴數、平均每穴穗數等,然後再對其中長勢中等、具有代表性的植株3~5株進行產量結構調查。最後,將各樣點植株分別收割,單獨脫粒並稱其鮮重。有測水儀時,測定鮮重含水量、無測水儀時,令其自然風乾至標註含水量,再稱其乾重。
(3)根據上述基本資料,估算被測田塊產量和產量結構。被測田產量各樣點風乾重之和×預測田面積÷各樣點面積之和,如果測得各樣點的鮮重和當時的含水量,則先將鮮重換算成標準含水量(早粳14.0%,粳糯15%,晚粳15.5%)下的籽粒重量,然後再代入上式中,同樣獲得被測田的產量。幹、鮮重的換算公式為:乾重=(1-鮮重含水量)×鮮重÷(1-標準含水量)。
水稻的產量是由每畝穗數、每穗粒數(穎花數)、結實率及粒重(千粒重)四個因素組成的。它們之間是相互聯絡、相互制約和相互補償的,並不是每畝穗數愈多,或每穗粒數,或結實率,或粒重愈高,產量就愈高。而是當每畝有效穗數超過某一定數量時,每穗粒數、結實率和粒重並不增加,反而有所下降或減輕,反之穗數不足時,雖能穗大粒多,但因穗數不足,也不能高產。因此只有各個因素協調增長,當全田總實粒數達到最高時,粒重相對穩定或有所提高的情況下,才能獲得高產,產量構成因素中穗數是由群體發展所決定的,而群體是由個體所組成,群體的發展反過來又影響了個體發育,影響到各個體的每穗粒數和粒重。因此,它們之間的關係也是群體與個體對立統一關係的反映。
水稻估產有衛星遙感估產、氣象估產和田間現場估產等多種形式。田間現場估產比較常用,是農民和專家在田間現場操作,田間現場估產方法如下:
(1)根據被測田塊面積確定樣點的數量、大小和取點方法。被測田塊的面積大,則樣點的數量就多些,大些,反之則少些,小些。一般每667米2可以取3點,再大時可採用棋盤法。
(2)測量每個樣點的準確面積,調查基本資料,如總穴數、平均每穴穗數等,然後再對其中長勢中等、具有代表性的植株3~5株進行產量結構調查。最後,將各樣點植株分別收割,單獨脫粒並稱其鮮重。有測水儀時,測定鮮重含水量、無測水儀時,令其自然風乾至標註含水量,再稱其乾重。
(3)根據上述基本資料,估算被測田塊產量和產量結構。被測田產量各樣點風乾重之和×預測田面積÷各樣點面積之和,如果測得各樣點的鮮重和當時的含水量,則先將鮮重換算成標準含水量(早粳14.0%,粳糯15%,晚粳15.5%)下的籽粒重量,然後再代入上式中,同樣獲得被測田的產量。幹、鮮重的換算公式為:乾重=(1-鮮重含水量)×鮮重÷(1-標準含水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