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羽化思飛
-
2 # 雲曈
我認為儒家思想經過幾幹年的傳承,已經在每一個華人身上刻上了深深的烙印,您所說的一知半解我認為只是從研究學問的角度來評判的,對於普通大眾來說,不需要全部去懂,一代又一代的言傳身教,潛移默化,儒家思想(當然還有其它優秀的中華文化)已經根植於每個華人血液裡,在世界的舞臺上熠熠生輝!
-
3 # 南溪堂釗哥
說華人對儒家思想一知半解,還是抬舉了華人了。其實除了幾個掉古書袋的,有幾個華人真正在研究儒家思想。
任何思想和宗教都有一定的侷限性,儒家思想也不例外。前段時間有人把儒家思想搬出來,做成了心靈雞湯,一時之間風光無限,如今又被批判,風光不再。平心而論,其實于丹講得還是很不錯的,當然也修正或增加了現代的元素,但卻被批評為曲解了儒家經典,並不正宗。
其實要是于丹講了正宗的儒家經典,恐怕就沒有人聽她的了。孔夫子的儒家思想,在當時就被稱為“迂腐”,幾千年之後,又豈能適應現代的實際情況。孔夫子的儒家思想,說白了就是要“復古”、“恢復古禮”,在當時都沒多少人認同,更難說能流行起來。須知任何學說,都要與適應社會發展,促進社會發展為評判標準,用如今的話說就是“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讓社會發展倒退的學說,能好到哪裡去?
當然後來有了“獨尊儒術”,儒家思想佔了上風,走到了歷史的前臺。但是那時的儒家思想已經被改良了,也不是照搬孔夫子的全部思想,其實想照搬也根本做不到,反而吸收了其它學派如道家和法家的一些思想。儒家思想其實是被神化了,所謂的“半部論語治天下”,不知是誇大了儒家思想的作用呢,還是說應該揚棄?
即使這樣,儒家思想還是荼毒了中國數千年,要做官還是做事,得問問你“治何經典?”於是讀古書特別是四書五經成了出人頭地的最佳途徑,經商成了被士子鄙視的行當,科技成了奇技淫巧。若不是被人強行開啟國門,發現技不如人就得被動挨打,恐怕如今學校裡還在朗朗書聲背誦古文,培養出一堆“孔乙己”。
當然儒家思想裡修身養性,一些做人的道理還是有用的,起碼還能學著處理好人際關係。但是做好了人不一定能夠強國,況且好人做著做著到了位高權重,不一定還能把持得住。
曾幾何時有不少人高呼“打倒孔老二”,撇開政治的因素,如今重新神化孔老二,難道要從一個極端走到另一個極端?
所以言而總之,對儒家思想一知半解又如何?去其糟粕,取其精華才是正道。
-
4 # 純鈞LHGR
兩大原因。
一,出於傳統因素,很多人對儒家思想採用的是一貫頂禮膜拜的態度,對現存的儒家思想不懷疑、不深究,曲解了儒家思想中的一些觀念;
二,儒家思想其實有數個流派,出於人的心理因素,很多人只認同自己所學所知的一部分,輕視別人得出的結論,造成爭論不休。
有些人,至今在誤讀誤解儒家理論。
其實,很多情況都是把儒家思想抬得高了。這是因為,很多人都忽略了儒家思想誕生時,跟現在的社會是完全不同的人文環境。比如,儒家思想所針對的物件,就是一個常被誤會的事。
儒家思想裡經常提到“民”。但實際上,儒家思想裡的“民”,跟我們現在理解的民眾百姓完全不同。
儒家思想誕生時期,是奴隸制社會。現代人心目中的勞苦大眾們,在那個時候何止稱不上“民”,簡直連“人”都算不上。因此,儒家思想裡面提到的“民”,其實是泛指中產階級,雖然不是權貴,但起碼是不愁吃喝的小康階層。
也就是說,儒家思想其實並非完全的修養哲學,而是管理學,甚至有一部分是專做給別人看的表演學。
儒家思想雖然適用於普通人,但不是完全適用,只有一部分內容合適罷了。
例:“刑不上大夫,禮不下庶人”:
大夫犯了法可以殺死,但是不要折磨他們,因為他們是擁有知識擁有地位的人,這樣的折磨會破壞他們在庶人中的形象。周禮有一套很複雜很繁鎖的流程,已經到了對人是一種精神折磨的禮法,所以這種折磨就不要讓庶人去忍受了。
還有,當時並非公平法制社會,法律對上中層和下層是完全不公平的。而儒學主要針對的是中層人士,所以,它裡面很多理論在今天看來不具備時代意義,甚至是匪夷所思的。
由於儒家思想講求的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沒有固定的標準答案,也就造成了多結論並存。而一般的學術理論,最後的觀念都是統一的,這也使某些人覺得,沒有得出令所有人共同信服的結論,是因為人們對儒家思想鑽研得還不夠深、不夠透徹。
-
5 # 水煮周易
為什麼說華人對儒家思想一知半解?
華人對儒家思想一知半解。這種說法,可能有一點點道理。原因應該是很多的。
其一,儒學是很龐大的一個系統。從孔子孟子,到大漢董仲舒的說法得到採納,一直下來,以儒學為主體的中國文化是唯一從未中斷、延續至今的。對此,要全知全懂,那確實是很難的,甚至是不可能的。當然,如果不是專業人士,似乎也沒有必要這樣去努力。從這個意義來講,能做到一知半解,那也很不錯了。
其二,儒學的傳承在不同時代受到不同的對待。歷史總是選擇有利於它的利益發展的文化而傳承。任何學問在歷史中都應該是為進步張本的備選項。假使選擇的多,就傳承得好,理解的人就多,理解得全面一些的人也就多。
其三,現代社會資訊大爆炸,人們有了更多的學習選擇。當今時代資訊量不斷增加,已經以幾何級別的增長。這些資訊中,也有豐富的自然、社會、人生的內涵。而且其資訊量增長的速度遠比人類理解的速度要快,並以海浪式四面八方湧入人類的生活。人們面對現實浪潮一樣的資訊也可能目不暇接,可能忽略對傳統文化的學習和研究。
其四,優秀傳統文化應該大力弘揚。前不久,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於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的意見》,就傳承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增強國家文化軟實力,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提出了明確的目標任務和具體措施,為傳承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指明瞭方向。這樣,儒學中的優良文化也肯定會得到傳承,學習理解儒學的人會更多,理解也會更豐富和深入。
-
6 # 13923222
儒家思想不具備治國的能力,大家要清醒的認識到的這一點,他們說對的話都是法治轉化而來的話,就是法家要說的話儒家學者拿來說了,(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還有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這些話都是物理學核心精髓的話,一般人是不知道的,我可以為你們解釋清楚,這些話都要經過法治實行才能變成現實的,儒學活到今天就因為他們移花接木騙了我中華民族,儒家拿了很多法家要說的話他自己拿來先說了,才導至世人被騙了。
-
7 # 楊朱學派
很多人對儒家思想一知半解,甚至一無所知。張嘴就批。這類人是文化上的漢奸,天天詆譭華夏文明。具體表現如下:
一、孔子說君君、臣臣。孔子代表了君主利益。
君君、臣臣。意思很簡單:首先,君守君道。然後,臣守臣道。
這顯然不是賦予君主權力,而是要求君主恪守周禮,恪守君道。是把君主和權力關進牢籠。今日謂之憲政。
二、說儒家主張三綱理論和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
提出三綱理論的是法家。《韓非子-忠孝》有曰:臣事君,子事父,妻事夫,三者順則天下治,三者逆則天下亂,此天下之常道也。
韓非甚至提出了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的主張:君主誅臣,焉有過?君叫臣死,臣焉能不是?
三、儒家反對法治。
在孔子修訂的《尚書》中,有立法為君,司法獨立,疑罪從無,不罪無辜的法治思想。
而法家主張法律必須體現君主的意志,君主必須牢牢鉗制刑法(韓非謂之:主握度量,所以操生殺之柄),夷租連坐,寧枉勿縱。法家無疑才是法治的頭號死敵。
四、孔子和儒家思想教人做奴才,禍害中國兩千年。
法家讓君主擁有無限權力,以刑罰捍衛君權,奴役臣民。讓人民做奴才。韓非謂之:從主之法,順主之為,專心於事主者,為忠臣。(以法家標準:法家酷吏張湯、來俊臣皆忠臣)
而儒家則認為,把人民當奴才的君主,必須誅殺。孔子歌頌湯武革命,孟子稱讚湯武誅獨夫。
對優秀的傳統文化進行栽贓嫁禍式的謾罵,此累人就是下水道的臭蟲。
-
8 # 崆峒山下一教師
本來中國數千年來是以儒家思想教化全民族的,也是統治階級所選意識形態與上層建築的指導思想,無論是外族入主中原作為最高統治者,也沒有把這個動搖。一直到了晚清,在西方思想影響下,當時的華人對儒家思想的批判達到了高峰,進而徹底否定了儒家思想。以打倒孔家店為口號把儒家思想掃入垃圾箱。從此,以前以儒家思想為主的經典著作作為教材體系的教育思想及教育實操也發生了革命性的改革,廢除了千年傳承的讀經教育,代之以白話文教學。是固,以後的學子們就與儒家思想的經典原文完全隔離了,這一斷崖式的文化割裂使以後的學生們再無法學到儒家的學說,所以後世之人對儒家思想就一知半解了,尤其是有一個歷史時期根本就不讓提及儒家思想,人們更是不知其為何物。後來隨著改革開放的程序,人們逐漸的認識了儒家學說,但因沒有深入學習,固只是瞭解了個皮毛而已,這也就有了“于丹現象”的可笑局面,把一個講《論語》錯誤百出的低水平教授一下之在全國火起來了,這個現象正好與本題目的核心一樣,大眾對儒家思想已不懂了,于丹胡說一氣也分辯不出,竟然還給把人蒙了個美。
所以,華人把自己最為古老,在中國應用時間最長也只有中國獨具的的一種思想體系在自己的百年破壞中失卻了,華人大多不知了。造成的原因主要是上層建築中國家的意志強制下的取消,再次就是從教育中退出,經百年間好多代人的中斷不學,成了現在對其思想不知其全義要義的局面。從中看成出,教育的重要性,物質的東西或可在短期內獲得,但思想文化一旦失去尤其是在教育中沒有地位,這個文化或思想很有可能會消失。那怕你有多強大多悠久,沒有教育的傳承,最終會失落。正所謂“有教就有,無教就無”。
-
9 # 直快幫網路
本來中國數千年來是以儒家思想教化全民族的,也是統治階級所選意識形態與上層建築的指導思想,無論是外族入主中原作為最高統治者,也沒有把這個動搖。一直到了晚清,在西方思想影響下,當時的華人對儒家思想的批判達到了高峰,進而徹底否定了儒家思想。以打倒孔家店為口號把儒家思想掃入垃圾箱。從此,以前以儒家思想為主的經典著作作為教材體系的教育思想及教育實操也發生了革命性的改革,廢除了千年傳承的讀經教育,代之以白話文教學。是固,以後的學子們就與儒家思想的經典原文完全隔離了,這一斷崖式的文化割裂使以後的學生們再無法學到儒家的學說,所以後世之人對儒家思想就一知半解了,尤其是有一個歷史時期根本就不讓提及儒家思想,人們更是不知其為何物。後來隨著改革開放的程序,人們逐漸的認識了儒家學說,但因沒有深入學習,固只是瞭解了個皮毛而已,這也就有了“于丹現象”的可笑局面,把一個講《論語》錯誤百出的低水平教授一下之在全國火起來了,這個現象正好與本題目的核心一樣,大眾對儒家思想已不懂了,于丹胡說一氣也分辯不出,竟然還給把人蒙了個美。
所以,華人把自己最為古老,在中國應用時間最長也只有中國獨具的的一種思想體系在自己的百年破壞中失卻了,華人大多不知了。造成的原因主要是上層建築中國家的意志強制下的取消,再次就是從教育中退出,經百年間好多代人的中斷不學,成了現在對其思想不知其全義要義的局面。從中看成出,教育的重要性,物質的東西或可在短期內獲得,但思想文化一旦失去尤其是在教育中沒有地位,這個文化或思想很有可能會消失。那怕你有多強大多悠久,沒有教育的傳承,最終會失落。正所謂“有教就有,無教就無”。
創建於2018.4.9編輯
-
10 # 幸運小胖紙
既然你那麼想知道,我就偷偷告訴你吧!!!
我就舉個例子你就可以理解了。
上初高中的時候我們都學習過論語等一系列儒家思想(或者叫做孔子語錄),那時的孔子對我們的來說就是聖人一般的存在
然而有很多的語句卻不能理解或者說理解有誤,就比如“唯女子與小人難養也”,現在的人們理解為女子與小人性格詭異難以相處,但是真的是這樣嗎?
這句話還有另一種解釋“唯女、子與小人難養也”,說女子,嗷嗷待哺孩子與小孩難以撫養。
古代因為沒有符號,所以斷句靠先生帶讀,現代因為斷句造成的誤會時有發生,現在的翻譯都是靠推測甚至猜想,所以對古代文學理解一知半解,對於儒家經典不理解甚至駁論,對儒家一知半解就可以知道了。
回覆列表
姬旦對儒家思想是什麼,很清楚。
孔子本人對儒家是什麼,很清楚。
叔孫通對儒家思想是什麼,很清楚。
漢武帝對儒家思想是什麼,很清楚。
毛對儒家思想是什麼,很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