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醫聲護事

    如果不是外傷、磕碰,可能就是兒童生長痛了,生長痛是兒童生長髮育的一種正常生理現象,疼痛部位主要在膝關節周圍或小腿前側疼痛。生長痛主要是因為孩子平時活動量較大,骨骼生長髮育速度與肌肉的生長髮育速度不協調而引起的肌肉牽拉疼痛。3—12歲的兒童容易出現這種現象,其中3—6歲和8—12歲的孩子最易出現。你的孩子不知道是不是在這個年齡範圍。如果不放心可以到醫院請醫生檢查一下,看看具體是什麼情況。

    緩解兒童生長痛的方法

    1.轉移注意力

    家長可透過講故事、玩玩具、做遊戲、看動畫片的方法吸引孩子,轉移孩子的注意力。

    2.疼痛部位熱敷、按摩

    在疼痛的部位可以用熱毛巾進行熱敷和按摩,疼痛可以得到一定的緩解。

    3.減少劇烈運動

    如果疼痛比較嚴重,應限制孩子劇烈運動,如果疼痛不明顯,可以不用理會。

    4.補充營養

    由於孩子正處於生長髮育期,應該加強營養以促進軟骨組織生長,可以吃一些蛋白質較高的食物,如牛奶、核桃、雞蛋等。還要多補充維生素C含量高的食物,比如青菜、韭菜、菠菜、柑橘、柚子等。

  • 2 # 兒童骨科醫生邱俏峰

    兒童腿痛其實是個很籠統的問題,詳細回答需要的篇幅太大了!一般需要我很對具體的孩子來回答!

    兒童腿疼分外傷和非外傷,外傷引起疼痛分關節和非關節,關節疼痛有骨折,韌帶損傷,單純軟組織損傷等等,關節外損傷有肌肉神經血管骨骼的損傷和單純的軟組織損傷!具體問題具體分析,需要一般需要詳細問病史,體查,有些需要輔助X光片甚至CT檢查才能確診,確診後才能制定準確的治療方案!治療方法也很多種,有休息,冷敷,熱敷,固定,甚至手術!

    非外傷的而且比較常見的有生理性疼痛,例如生長痛!有病理性的例如各種關節炎,滑膜炎,骨壞死,骨腫瘤,感染,先天畸形引起的力線問題引起的連鎖反應引起的疼痛!每一種型別都有很多亞型,很多病種!需要詳細問疼痛發生的時間,多久了,規律,程度,具體部位,生活規律,成長經歷等等!還需要詳細的體格檢查,一些影像檢查,有時需要抽血檢查,關節腫脹的有時需要抽取關節液進行實驗室檢查,有些骨骼問題需要取出小部分做病理檢查!

    今天我就簡單介紹一下兒童最常見的生理性疼痛:生長痛

    每次門診都有父母帶著孩子,一臉焦急的來問我:孩子最近老是說腿痛,也沒摔著,晚上更明顯,白天又好像沒事人一樣,會不會缺鈣啊?這樣的情況最後我都會給出一個診斷:生長痛。當然,這之前是需要做各種體檢,問病史,甚至有些還需要拍X片輔助排除一些疾病。

    生長真的會痛嗎?答:會。

    “生長痛”好發於3—12歲的幼兒(根據統計數字以男寶寶居多),因為這個年齡段的孩子活動量較大,長骨生長較快,造成區域性肌肉筋腱生長髮育不太協調,俗話說,骨頭拉著肌肉長,肌肉被拉“傷”了。才會引發生長痛。

    不是有一部美劇【成長的煩惱】,還挺風靡的,裡面就有描述孩子生長痛的煩惱嗎?當然,這部電影裡描述的還有心理上的煩惱。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去找來看看,挺不錯的,對了解孩子成長的一般規律有參考作用。

    言歸正傳,怎麼才能知道是不是生長痛呢?萬一以為是,但其實不是,漏了怎麼辦?邱俏峰醫生有秘籍,教你怎麼認識是不是生長痛!

    生長痛有三個特點:1、大多數發生在下肢。2、大多數在夜間明顯。3、大多在肌肉,例如小腿,大腿,關節少見。

    因為孩子不懂表達,所以跟孩子溝通最重要,而最適合跟孩子溝通了解情況的肯定是父母了,父母首先要了解的情況是: 

    疼痛的部位有沒有腫脹或者發熱?

    孩子白天疼不疼?

    走路或跑跳時疼不疼?

    孩子有沒有發燒?

    有了這些資料,醫生才能更容易做出正確的診斷。

    如果真的診斷為生長痛,醫生一般不會給孩子開藥,一般都是讓孩子休息一段時間,避免劇烈運動,除非確實痛得很厲害。但作為孩子的父母,瞭解到孩子的痛苦,又不忍心,那麼總得做些什麼緩解孩子的痛苦吧?

    邱醫生給出的建議:

    1.轉移注意力

    轉移注意力是讓寶寶忽略疼痛的有效方法。爸爸媽媽可以用講故事、做遊戲、玩玩具、看卡通片等方法來吸引寶寶。對待病寶寶要比平時更加的溫柔體貼,因為家長的鼓勵和精神支援,對孩子來說才是最重要的鎮痛良方,有時甚至比藥物還有效。

    2.區域性熱敷、按摩

    爸爸媽媽可用熱毛巾對寶寶疼痛部位進行按摩或熱敷,這樣能緩和孩子的緊張情緒,從而緩解疼痛帶來的不適感覺。按摩時,一定要注意揉捏的力度。讓寶寶在溫柔的撫摸下入睡。

    3.減少劇烈運動

    生長痛不是病,不需要限制寶寶的活動,但如果疼痛比較厲害時,應該注意讓寶寶多多休息,讓肌肉放鬆,不要進行劇烈活動。

    4.適當補充營養素

    應該讓寶寶多攝取可以促進軟骨組織生長的營養素,如牛奶、骨頭、核桃、雞蛋,都含有彈性蛋白和膠原蛋白。而維生素C對膠原合成有利,可以讓寶寶多吃一些富含VC的蔬菜和水果,如青菜、韭菜、菠菜、柑橘、柚子等。

    當然,複查也很重要,有些兒童疾病,例如白血病,青少年關節炎,兒童骨骺損傷,不全骨折,骨腫瘤等,沒有一個醫生敢說自己從未漏診過,所以如果覺得疼痛持續,甚至逐漸加重,或者出現發熱寒顫,關節腫痛等情況,則需馬上到醫院找醫生複查。

    祝您的孩子健康成長!

  • 3 # tu醫海拾遺1942

    小該容易摔倒,肌肉拉傷,骨折,生瘡等,都會叫痛。大人首先仔細觀察小孩疼痛的地方是否異樣,有沒有淤青等。如設有異樣還在叫痛,應立即到就近醫院檢查為好。

  • 4 # 良師益友68822917

    檢查病因,

    1,熱毒發炎症?

    2,生長缺鈣痛?

    3,受傷扭傷?

    4,神經痛?

    驗症用方。預效良藥。

  • 5 # 祿穎濤醫生

    有許多家長都遇到過自己的孩子,在晚上睡覺的時候腿疼。第2天起來,腿疼消失了照常可以正常上學。有些孩子在劇烈運動後,會出現走路跛行。出現這種情況以後大多數家長都會帶孩子去醫院檢查,醫生都認為是孩子的生長痛。其實這種情況大多數是由於我們的孩子在平時的運動中,過於劇烈或者是無法保證身體的平衡而跌倒,而損傷了孩子臀部和腿部的肌肉。在劇烈的運動容易損傷的肌肉有幾種。首先是內收肌,內收肌損傷以後會引起,大腿內側及膝蓋內側疼痛。 再者就是,股四頭肌,股四頭肌分為4個頭,其中股內側肌和股外側肌最容易損傷。股內側肌會引起大腿內側疼痛,股外側肌會引起大腿外側的疼痛。還有就是臀小肌的損傷,臀小肌損傷以後,會引起臀部的疼痛,及大腿的外側後側的疼痛,還會引起走路跛行。孩子出現這種疼痛以後,找到損傷點每天給孩子去按摩就能改善這種疼痛。我是祿穎濤,我會每天給大家分享疼痛與健康方面的知識,如果對你有幫助請點贊關注我,謝謝。

  • 6 # 曉豔的會計日記

    如果是面板疼,要看看面板上有沒有出現一些斑點皮疹甚至是破潰啊。如果說是關節疼,我們要看看孩子的關節有沒有一些紅腫,有沒有一些活動受限,這種情況下可能是關節的炎症,或者損傷。如果是肌肉痠痛,在運動過量的時候是最常見的,一般來說這種肌肉痠痛透過休息都是能夠緩解的。還有一種情況就是骨頭疼,那最常見的就是生長痛,我們的孩子在他骨骼生長的過程中如果說骨骼生長的過快,鈣質跟不上的時候它就會出現生長痛,生長痛隨著孩子的成長他自然就會緩解,如果說孩子持續的說腿疼,影響了活動,孩子變得不愛動了,老在床上躺著,那也要注意有一些特殊的疾病的情況,這種情況下應該及時帶孩子到醫院去就診。

  • 7 # 雙林王子

    1首先要了解孩子孩多大。疼的概念是什麼,中醫講通著不通,通者不痛,尤其北方的冬天,最容易受到風溼骨痛的原因。

    2還得了解,孩子的年齡有多大,一般5-15歲的年齡,長身體的時候叫生長痛,為啥會這樣,因為這個年齡的時候骨峰值,是最高的。

    3什麼叫骨峰值,就是這個時候,骨頭的生長速度是最快的。但是為啥出現了疼痛的原因,是因為人體生長髮育需求的是材料的,這個材料就是我們人體所需要的營養。

    4有句話說的好,我們不是吃藥長大的,是吃食物長大的,食物就是裡邊的營養。這個營養是什麼?就是所說的七大營養素,水,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脂,維生素,礦物質,纖維素。5您先了解這些還不夠,孩子的骨質所需的成份是什麼啊!是礦物質,礦物質,就是我們的鈣。中國營養膳食組織,孩子每天需要,1200毫克的鈣,但是你補充了鈣少於這些,就會出現這種症狀,O型腿,骨架鬆散,孩子多動,睡眠不好盜汗。

    6首先了解,什麼裡面鈣,豆質品,蝦皮,麻醬,奶類食品,這裡含鈣比較多。還有補充足夠的蛋白質,人體百分之二十都是蛋白質,蛋白質缺乏,骨質沒有彈性,沒有蛋白質就沒有生命,蛋白質,雞肉,魚,蛋,奶,比較多切記平時少吃些油炸食品。

    7經過高溫,蛋白質就沒了。所以說希望家長的同志們業餘時間多學些營養與健康的常識,都希望忘子成龍,忘女成鳳。營養健康,是一門學問,如果家長懂得這些知識,會受益無窮,還能提升平時的生活品味!孩子會少生病,提升孩子的免疫力。孩子學習還不累。

    8況且孩子好了,家長同志們,你的身體也會越來越好,一切病症,從口入。知識改變命運,時間放在那裡,您的成就就放在那裡,父母好好學習,孩子才能天天向上。培養孩子,健康,快樂,愛心的成長。讓孩子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少年強,中國強。

  • 8 # 雨衣哥哥

    小孩子長大過程中容易摔倒,肌肉拉傷,骨折,都會喊痛 具體是肌肉痛或者筋痛也說不清楚 ,如果自己摔倒一般沒什麼大事 如果是打架撞傷之類的一定要做拍照。有些家長會說小孩成長過程骨骼增長也會痛 其實不然。骨骼增長會覺得累和酸。不會痛。如果說小孩子和你說痛了要去醫院檢查了

  • 9 # 秋雨談健康

    孩子經常喊腿疼、肚子疼、磨牙、牙齒稀、掉牙晚、個子長的慢、出虛汗、好動、多動、靜不下來……千萬別不當回事,別認為孩子在說著玩,甚至說有的家長認為孩子在撒謊,那都是因為缺鈣,營養不均衡造成的……

    維生素D對骨骼的生長至關重要,它貫穿於骨骼生長的始終。你知道維生素D對人體健康和骨骼生長都有些什麼作用嗎?一起來學習吧!

    • 促進鈣吸收和骨骼生長

    維生素D在人體的主要功能是維持血清鈣和血清磷的濃度在正常範圍內,維持神經肌肉功能正常和骨骼的健全,它是生命必需的營養素和鈣代謝的最重要的生物調節因子。具體來說,維生素D促進鈣吸收和骨骼生長的機理如下:

    • 促進腸道對鈣的吸收

    研究認為,維生素D作用的最原始點是在腸細胞的刷狀緣表面,鈣進入刷狀緣是一個需要能量的主動過程,能使鈣在腸腔中逆著電化學能的梯度進入細胞內。維生素D可以幫助這個過程的進行,於是腸道對外界鈣的吸收效率就升高了。

    • 促進腎臟重吸收鈣

    維生素D可以促進腎近曲小管對鈣、磷的重吸收,以提高血鈣的濃度。因此,人體內的鈣的吸收量增加,有助於骨骼生長。

    預防佝僂病、骨軟化症和骨質疏鬆

    預防佝僂病、骨軟化症

    人體缺乏維生素D能夠產生直接骨骼健康風險,比如:

    • 兒童:引起佝僂病,以鈣、磷代謝障礙和骨樣組織代化障礙為特徵,嚴重者出現骨骼畸形,如方頭、雞胸、漏斗胸、“O”型腿、“X”型腿等症狀;

    • 成人:使得成熟骨礦化不全,表現為骨軟化症。

    以上都是看得見的直接骨骼健康風險,增加維生素D的攝入能夠預防這些疾病。此外,維生素D還具有看不見的長期骨骼健康效應——預防骨質疏鬆。

    預防骨質疏鬆

    兒童期的維生素D還能影響成年後的骨骼健康、預防骨質疏鬆。我們先來看人一生的骨量變化圖:

    我們可以看到,人在20歲青春期之前,骨量升高,到30歲時骨量達到最高峰,隨後骨量開始慢慢下降,特別是女性更年期絕經後,骨量下降特別明顯,所以老年人骨骼就特別脆,如果摔一下可能就出現骨折了。那麼在補充了充足的維生素D和鈣之後,骨量會出現怎樣的變化呢?如下圖,我們可以看見原圖中的紅色曲線會抬高成圖上的綠色曲線。

    即30-35歲骨量達到最高峰時,骨峰值較維生素D和鈣不足的人群,明顯骨峰值更高。未來老年後,雖然骨量也在丟失,但是骨量絕對值比不補充維生素D的人群要抬高一段。同時,有研究顯示,如果兒童青少年期由於維生素D和鈣補充不充足,那麼未來等到孩子成年後,骨質疏鬆性骨折風險增加1倍!

    因此,維生素D的長期骨骼效應就是:

    • 兒童期足量維生素D可以實現青春期前最大限度的骨量積累;

    • 降低未來老年骨質疏鬆和骨折風險。

    除此,最新研究發現維生素D還有其他長期健康效應!

    維生素D的長期健康效應

    • 維生素D可預防自身免疫性疾病

    維生素D不足會削弱免疫細胞發育,導致某些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發生。研究表明,嬰兒期每日補充2000IU維生素D,I型糖尿病發生的危險性下降80%;婦女每日補充400IU的維生素D, 多發性硬化症發生危險性下降50%。

    • 維生素D可預防心血管疾病

    維生素D調節心血管功能與腎素-血管緊張素系統有關 。研究表明,與維生素D充足者相比, 維生素D不足者發生心肌梗死的危險性增加1倍;維生素D水平低 (<37.5nmol/L)者高血壓的風險是水平高(>75nmol/L)者的6.1倍(男性)和2.7倍(女性)。

    • 維生素D可預防癌症

    維生素D水平與乳腺癌、結腸癌、胰腺癌、前列腺癌和白血病等惡性腫瘤發生率有關。研究表明,維生素D水平低 (<50nmol/L)者, 其乳腺癌、結腸癌、前列腺癌的發生率增高30%-50% 。

    影響維生素D獲取的因素

    雖然曬太陽是可以幫助人體合成維生素D,但是以下因素均會導致兒童難以利用Sunny合成維生素D:

    • 服飾和衣著的隔離;

    • 緯度偏高;

    • 雲霧、空氣汙染;

    • 孩子大多數時間在室內,戶外活動時間偏少等等。

    而且,如果為了補充維生素D而過度日曬,會導致皮炎等面板傷害,還會導致曬斑、眼部等傷害,甚至會遭受成年後面板癌的威脅!那麼,有沒有更好的途徑能幫助兒童獲取充足的維生素D呢?

    攝入維生素D的途徑

    攝入含有維生素D的保健食品就是非常好的選擇,比如說維D咀嚼片,含有鈣、鎂、維生素D,三管齊下,有效補充兒童骨骼生長必需的營養素,具有明顯的優勢。

  • 10 # 舒達床墊

    孩子總說腿疼?

    請問孩子多大了呢?具體是哪裡痛呢?一般來說,孩子長大6-7歲,出現膝蓋彎處疼痛,是生長痛,需要補鈣。

    偶爾痛可能是突然運動量大了,導致的。如果總說腿痛,建議帶孩子去醫院檢查。不要耽誤了。

  • 11 # 寂寞的街安靜得很絕對

    小孩子腿疼的原因(孩子經常腿痛是怎麼回事)

    河南省焦作市的李女士問:我的孩子4歲了,昨天晚上睡覺時,睡到半夜孩子突然哭了起來,說自己的腿疼,這種情況這段時間已經出現了好幾次了,不知道孩子經常腿疼是怎麼回事?小孩子經常腿疼的原因是什麼?

    日常生活中,像李女士的孩子這樣經常腿疼的情況是比較常見的。孩子經常腿疼痛大都是生長髮育過程中的一種生理現象,也就是人們常說的“生長痛”, 晚上睡覺時,孩子常叫腿痛或下肢關節痛,揉一揉,疼痛便減輕。第二天早晨起床後,疼痛就消失了,一切活動自如。這種關節痛是孩子生長時常出現的現象,稱為生長性疼痛。尤其是3~8歲的孩子,每年可長高7~8釐米,由於骨骼生長迅速,而其周圍的神經、肌腱、肌肉的生長相對慢一些,因而會產生牽拉疼痛。一般來說,3-4歲的孩子如果經常說腿疼,但不發燒且關節亦無紅腫,無觸痛,疼一段時間就會好轉,是因為處於生長髮育期的孩子生長髮育快,大多喜愛運動,以至下肢的負擔較重,骨端充血,所以就會感到腿疼。

    生長性疼痛又稱“小兒生長痛”,醫學上叫非特異性肢痛,生長性疼痛與生長過快、過度疲勞、天氣變化或微量元素不足等有關。疼痛的特點:疼痛多出現在膝關節上下,痠痛或刺痛,疼痛持續幾分鐘,很少超過一小時。疼痛通常發生在夜間,有時也發生在下午,但絕大多數生長痛是不需要特殊治療的。

    疼痛沒有明顯固定部位,也不伴有紅、腫、熱,如果熱敷或輕度按摩,疼痛很快就會消失。生長痛多見於3-5歲幼兒,3歲以後,孩子身高增長的速度會加快,由於此期間孩子骨骼生長的速度超過骨骼周圍神經、肌腱的生長速度,結果可使其他肌肉、神經發生不協調疼痛,疼痛位於雙膝及附近肌肉,偶爾可位於大腿或雙踝部,有時也可能出現上肢疼痛,一般疼痛部位比較固定,於晚間或入睡後發生,疼痛程度差異性很大,小兒可因疼痛突然驚醒,持續數分鐘至數小時,經按摩可減輕,但很少同時雙腿疼痛,並且區域性無紅、腫、發熱改變,疼痛可自行緩解。當孩子恢復正常後,便不再感到疼痛,既能跑又能跳,活潑如初。化驗及X線檢查無特殊發現,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身長增高速度減慢,疼痛逐漸減輕、消失,不會留下後遺症。小兒生長痛應與病理性疼痛相區別,病理性疼痛的特點是:疼痛在活動時加重,休息時減輕,腿的病變部位有紅、腫、熱、痛等異常變化,且腿部活動受限制。診斷小兒生長要作化驗和X線檢查, 以排除風溼性關節炎、化膿性關節炎,這些疾病較嚴重,而且需要給予及時治療。 生長性疼痛由於與生長髮育有關,是一種暫時性的生理現象,一般不需要治療,疼痛發作時可區域性按摩或熱敷,也可以引導孩子玩玩具、做遊戲來轉移孩子的注意力,同時還應該向孩子說明道理,讓孩子知道這種疼痛是生長髮育過程中的正常現象,不必害怕。發作頻繁而且疼痛較重時可口服水楊酸類止痛劑,若用藥後仍有疼痛,則需到醫院作詳細檢查,以排除病理性疼痛或其他病症。

    除了生長性疼痛以外,還有哪些疾病會導致小孩子腿疼呢?

    專家介紹說,對於5-15歲孩子的腿疼,要注意晚發性佝僂病的發生,這個年齡的孩子正在長身體,對維生素D和鈣的需要增加,如果缺乏維生素D和鈣即可發病。其症狀為:走路疲乏無力,下肢疼痛,尤以膝關節,踝關節及小腿痠痛為多,有的不定期會“腿抽筋”,個別人還可有足跟疼,到醫院檢查骨礦密度及礦含量降低,嚴重時脛、腕骨X射線片有骨質改變,上述這些症狀在久立、久行和勞累後加重,但休息後可緩解,同時可伴有睡眠不安和多汗。

    兒童關節炎也會導致孩子腿疼。人們總認為只有成人才會患有關節炎。其實,不論年齡大小,都可能患上關節炎。而且,兒童關節炎還不容易識別,容易被忽視,常致誤診誤治,使病情加劇。一個5歲的兒童在某醫院就診,訴說腿痛一年,當患兒母親說孩子關節腫大時,醫生仍未予以重視,還以為是孩子生長痛呢。結果,這位患兒的膝關節及指關節均彎曲變形不能伸直,生活不能自理。因此,當兒童出現關節疼痛,繼而關節腫大或僵直時,父母和醫生都應引起重視。另外,有資料顯示,年齡在3—10歲的兒童易患上關節滑膜炎,其中,男孩的患病機率高於女孩。表現為大腿、膝關節前面或側面疼,不願站立行走,即使行走也是一瘸一拐的。有的孩子患了上呼吸道感染也可引起腿疼,待上呼吸道感染好轉後,腿疼就會隨之消失,這是由於上呼吸道感染容易引起膝關節骨膜炎所致。只要好好休息,適當限制活動,適當補充些鈣劑和維生素,一般很快即可痊癒。除了關節炎,兒童腿部外傷性骨折與脫位也會導致腿部劇烈疼痛,觸控區域性或叩擊遠端,疼痛往往會加劇。

    值得加倍警惕的是:兒童白血病也會引起孩子退疼,由於骨髓腔內大量白細胞增生、壓迫、浸潤並破壞骨膜、骨皮質和關節,引起骨及關節疼痛,是白血病的早期症狀之一,這和一般腿疼沒有什麼明顯區別,加上孩子表達能力較差、具體症狀描述不清楚,因此很容易被家長所忽視。

    另外,青少年骨腫瘤的症狀也是腿疼。如骨瘤、骨肉瘤、骨纖維肉瘤、骨血管瘤等,患者年齡多為10至25歲的青少年。該腫瘤可發生在任何部位,但常見部位為膝關節周圍,早期症狀是一種不典型的疼痛並伴有紅腫。由於孩子正處在長身體的階段,因此這種輕微的疼痛往往不能引起家長的重視,常常被認為是生長痛,一旦疼痛加重,前往醫院檢查,常常已到晚期。有資料顯示,骨腫瘤的得病原因與遺傳、生活環境、飲食、運動等因素有關,但具體發病原因目前還不十分清楚。運動不是患上骨腫瘤的直接原因,但因運動引起的碰撞、拉傷等卻可能促使腫瘤細胞活躍起來。不過,臨床統計結果表明,患上原發性骨腫瘤的機率是比較小的,大約是十萬分之三左右。儘管如此,如果孩子腿疼特別是十幾歲的孩子膝關節周圍疼痛,家長也切不可掉以輕心。

    除此以外,一些免疫性疾病、結締組織病、結核性骨關節炎等,也會發生關節疼痛。所以,如果孩子經常腿痛或反覆出現關節疼痛,家長切不可大意,最好帶孩子到正規醫院查血象,在排除了其他疾病所致的疼痛後,才可以考慮為生長痛。   

  • 12 # 嗨小類

    最好帶去醫院檢查一下,是不是生長痛我們也無法確定,萬一不是,做出錯誤判斷,延誤病情,還是讓醫生給出答案吧!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油漆生產企業需要辦理哪些證件或許可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