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蕭文昌

    八旗勢力按照數字肯定是八派,因為努爾哈赤建立八旗的本來目的就是整合女真的勢力。

    他們開始就是奴隸制度,旗主就是奴隸主。所謂的八旗先進就是因為他們當時太落後而已!

    八旗 生產與部隊一起,旗主就是最大的奴隸主,下面的牛錄,都統就是一層一層的。差不多相當於春秋時期的天子,諸侯,公卿,士大夫這種層級關係。 還有就是和西方的軍事封建貴族差不多。

    這種制度的好處大家都知道,戰鬥力強悍,將領和士兵一起生活戰鬥,都是熟人。但是壞處也很明顯,就是旗主的權利大的嚇人。

    這些咱們漢人早就知道,也吃過虧了。但是作為新型的軍事集團,內部凝聚力和向心力是很強的,所以後金戰鬥力很強,而明朝肯定是做不到的。

    好現在說一下努爾哈赤死後的政治局面。

    第一實力最強的是代善,儲英死後,他就是大阿哥,大貝勒。正紅旗旗主是他自己,鑲紅旗旗主是他的長子嶽託,鑲白旗旗主杜度是儲英的長子投靠代善的。那時候還沒有漢八旗和蒙古八旗,可想而知三旗就是三分之一的國家。

    排名第二是 阿敏,這個傢伙是皇太極堂兄弟。他父親屬於反動分子,親大明的。只是僥倖沒死,不具備爭奪汗位的名份。是鑲藍旗主,有實力,屬於影響汗位的人。

    第三是 莽古爾泰,沒腦子的東西,衝動暴躁,這種人顯然不適合搞政治鬥爭,屬於被利用的人。執掌正藍旗。

    第四就是皇太極,執掌正白旗,屬於實力最弱雞的。 皇太極是努爾哈赤的第八子。 為什麼說屬於弱雞呢。

    努爾哈赤建立八旗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根據當時的情景,一步一步建立的,所以八旗開始的順序是。

    正黃旗》鑲黃旗〉正紅旗》鑲紅旗〉正藍旗》鑲藍旗〉正白旗》鑲白旗。 是按照年齡順序建立功勳的順序。

    所以從實力勢力上皇太極就是最弱的,但是為什麼代善不行呢,因為代善和努爾哈赤的福晉搞曖昧,老爸還在就這樣。而且還親信小老婆,對自己的兒子下狠手,所以被努爾哈赤公開表示過放棄。

    還有一個問題就是,正黃旗,鑲黃旗當時在努爾哈赤還沒死的時候,就給了多爾袞三兄弟。而且給最寵愛的多鐸鑲黃旗。也就說此時多爾袞三兄弟擁有兩旗。而且努爾哈赤還在去世不久前廢掉杜度的鑲白旗,準備把鑲白旗給多爾袞。可惜沒有做成就死了。

    但是阿濟格是鑲黃旗旗主,多鐸是正黃旗旗主,努爾哈赤的意思很明確。

    可惜因為過分寵愛阿巴亥的孩子,導致其他阿哥抱團取暖。努爾哈赤死的第一件事就是逼死阿巴亥。迫使他們三兄弟沒辦法繼位。

    最後在妥協中皇太極被推上來做名譽大汗。此時的權利在四大貝勒手中,皇太極只是名譽大汗。 沒有實權。

    但是皇太極厲害就在這,鑲白旗旗主沒有確定,他就利用這個大汗的名義把自己的兒子豪格封為旗主,四大貝勒看不上鑲白旗,而三兄弟當時年齡太小。多鐸當時才十五歲,多爾袞只是阿濟格鑲黃旗下面的人,明面上無法阻止。

    第二次皇太極出手 就是將自己和自己兒子的兩白旗和兩黃旗互換旗幟。 這也是一步政治旗,表面上換旗幟,實際就是拿名份。 大汗統領正黃鑲黃,這就是傳統法理。

    當然從實力上說,三兄弟手上的實力是沒有受損的。四大貝勒事不關己當然無所謂。 皇太極這時之所為沒有動三兄弟的命,是因為他們年齡小但是實力強。相反因為年齡小反而好利用容易籠絡。 可以反過來威脅另外三大貝勒。阿濟格的軍功最大,脾氣也大,和莽古爾泰一樣莽夫。 就被皇太極用了一個藉口給廢掉,把多爾袞封為鑲白旗旗主。

    另外就是軍事行動,皇太極一繼位就出兵北韓。 努爾哈赤被袁崇煥搞死之後,皇太極繼位就必須要做出一些動作。但是如果繼續攻打袁崇煥肯定是死路一條,而且內部不統一,強攻袁崇煥那是自尋死路。所以黃太極就盯上了軟柿子北韓。

    剛好此時北韓收留了很多從遼東逃過去的漢人奴隸。所以這是一個超級好的藉口,而且逃跑的奴隸都是滿洲的貴人下面的。這樣既賺了名,也賺了利。

    皇太極繼位僅僅四個月就出兵北韓,你想北韓這種貨色怎麼抵抗滿族的八旗呢。所以北韓被迫簽訂盟約,實際上這個盟約也是一個屁,簽完阿敏就強,根本沒用。

    話收回來,這一步棋基本穩固利了皇太極的政治地位。聚攏了人心。

    天聰二年,皇太極帶領多爾袞多鐸出征察哈爾,蒙古諸部紛紛老頭,次年繞開山海關,進攻京畿。設計搞死袁崇煥。

    幾年時間,皇太極開疆拓土,報了殺父之仇,威望大增!還拉攏了三兄弟,三大貝勒的影響力也就慢慢被削弱了。

    到了天聰五年,阿敏被皇太極抓到把柄,定了十六條大罪。囚禁。同一年,皇太極故意責難莽古爾泰,莽古爾泰殿上拔刀相向。被削爵。天聰六年,改變旗幟順序,把正藍旗置於最後,拉攏了兩白旗,又降低了莽古爾泰的地位。

    到了天聰九年。終於開始動代善了,在稱帝后,將禮儀制度中的尚右改為尚左,八旗左右翼各旗排列順序因之發生變化,先後排列順序成了鑲黃旗、正黃旗、正白旗、正紅旗、鑲白旗、鑲紅旗、正藍旗、鑲藍旗。這一改變,形式上是仿效漢族尚左的禮制,實際上還具有壓制代善的意義,正紅旗本來是僅次於正黃旗鑲黃旗 現在一下變成第四位。在正白旗之後。

    皇太極上位是依靠了各大旗主的博弈,逆境中上位。可以這樣說他兒子福臨也是差不多上位。

    可見清初八旗制度的弊端顯現。但是皇太極厲害在他不像福臨這麼小,他自己雖然是妥協上位,但他的手段很高

    不管是政治還是軍事上。都走對了。 很厲害的一個人。

  • 2 # 穿越再現彼岸

    1626年努爾哈赤第八子皇太極繼承後金汗位,1627年改元天聰,即位之初皇太極面臨的困境不少,大貝勒代善、二貝勒阿敏、三貝勒莽古爾泰和皇太極共同執掌後金政權,權利分散,這個後金的“汗位”有點形同虛設了。對此,皇太極進行了封建化改革,將權力集中到自己手中。(皇太極劇照)

    皇太極即位後八旗有那些派系?

    八旗中的鑲黃旗和正黃旗本來由努爾哈赤自己統帥,後來將阿濟格定為鑲黃旗旗主,多鐸為正黃旗旗主,將來多爾袞另外再給一旗。這種安排明顯是要立多爾袞為繼承者,阿濟格、多爾袞、多鐸是同母的三兄弟,這一股政治力量,不過三兄弟都非常年輕,底蘊不足。(多爾袞劇照)

    大貝勒代善家族控制正紅旗和鑲紅旗,其兒子嶽託為鑲紅旗旗主,他擁立皇太極登汗位,是中間派別。(代善劇照)

    莽古爾泰控制正藍旗,曾經殺自己的親生母親,失去了登臨汗位的資格,是皇太極要對付的勢力之一。(莽古爾泰劇照)

    阿敏控制鑲藍旗,阿敏是努爾哈赤同母弟弟舒爾哈齊的次子,是皇太極對付的勢力之一。(阿敏劇照)

    愛新覺羅.杜度控制鑲白旗,杜度是努爾哈赤處死的長子褚英的長子,是政治勢力最弱的。(杜度像)

    皇太極自己控制正白旗。

    皇太極如何集中權利的?

    要出手對付不同的對手,皇太極採取各個擊破的方式來處理的。按照努爾哈赤的慣例,大汗要親自掌控正黃旗和鑲黃旗兩個旗,阿濟格、多爾袞和多鐸三兄弟掌控著兩黃旗,怎麼辦?皇太極的做法是兩白旗和兩黃旗互換旗幟,最弱的愛新覺羅.杜度掌控的鑲白旗成為了皇太極的囊中之物,杜度被降格為普通貝勒,這個做法引起的爭議不是太大,皇太極順利掌控了八旗中的兩旗。

    天聰四年(1630年),阿敏棄守灤州、遵化、永平、遷安四城,皇太極趁機發難,將阿敏幽禁起來,他的鑲藍旗換上了濟爾哈朗,是舒爾哈齊的第六子,個人和皇太極關係非常鐵,皇太極也重用他。四大貝勒少了一個!

    1631年,皇太極親率大軍圍攻大淩河,莽古爾泰隨軍作戰,在合圍時莽古爾泰向皇太極表明自己的部隊遭受了明軍的重創,意圖儲存實力。遭到皇太極的的責難,一言不合莽古爾泰就想拔刀相向,雖然沒有把刀拔出來,但不滿的情緒表露無疑。

    這事被皇太極利用,治了莽古爾泰的大不敬之罪,和碩貝勒封號改成了多羅貝勒,削除了他的部分兵權,1632年年底,莽古爾泰暴卒。又少了一個大貝勒!

    只剩下代善和皇太極兩位了,天聰六年,代善在議政時的座位低於皇太極的位置,他是自願的。結束了四大貝勒時代,皇太極獨自南面而做。

    皇太極並不放心代善,他家族有正紅旗和鑲紅旗兩旗人馬。1635年,代善私自接待莽古濟公主(莽古爾泰的同母親姐姐),被皇太極親自登門責難,眾臣給代善議罪,要免他的貝勒封號,奪10牛錄的人口,最後皇太極寬大處理,只奪了10牛錄的人口。

    皇太極在此後的數年間,不停的敲打代善家族,使得代善家族服服帖帖。

    1636年,天聰十年,皇太極正式改國號為“清”,建國自稱皇帝。

  • 3 # 西府趙王爺

    說起清朝,“八旗制度”是怎麼都繞不開的一個坎兒!

    努爾哈赤因為八旗制度建立起了一直強大的軍隊,幫助他擊敗了實力遠超自己的明朝!中國歷史因為“八旗制度”,進入了“血統時代”,旗人和非旗人是要分開的,甚至於“旗民不通婚”。

    接下來,咱們便來聊聊“八旗”的興衰!

    清朝八旗的誕生

    1584年,女真人努爾哈赤於在建州起兵,起部下以黑旗為軍旗,是為“黑旗軍”,八旗的序幕由此拉開。後來努爾哈赤統一建州三衛,實力增長,便在黑旗軍的基礎上創立了以紅旗為軍旗的“紅旗軍”。自此之後,黑紅二旗開始戰於天下,為努爾哈赤,開創不世宏業。

    1601年,實力進一步擴大的努爾哈赤,將黑紅二旗再度分化,是為正黃旗,正白旗,正紅旗,正藍旗四旗。

    1615年,努爾哈赤平定了女真各部族,人口極大的補充和增長,為了鞏固統治,為了更好的管理,努爾哈赤又將四旗分化為正黃旗,鑲黃旗,正白旗,鑲白旗,正藍旗,鑲藍旗,正紅旗,鑲紅旗八旗,至這便是八旗的誕生。

    其中,努爾哈赤親自統領正黃旗,鑲黃旗,剩餘六旗分別由大阿哥代善統領正紅旗和鑲紅旗皇太極,皇太極正白旗,杜度執掌鑲白旗,莽古爾泰統領正藍旗和阿敏執掌鑲藍旗,這便是皇太極登基之前的八旗勢力化分。

    1626年,後金大汗努爾哈赤因病逝世,皇太極繼承了其後金汗位。皇太極為了鞏固自身統治,君主權利,皇太極開始著手整頓八旗勢力。其先是將多鐸的正黃旗改色正白旗,將原屬自己的正白旗改色為正黃旗,後又將阿濟格統領的鑲黃旗改為鑲白旗,同時把原鑲白旗,給了自己大兒子豪格擔任,繼而改色為鑲黃旗。

    如此一來,皇太極成功控制了正黃和鑲黃兩旗。

    再後來,皇太極又把阿濟格的鑲白旗給予了多爾袞。1628年多爾袞因征討蒙古有功,遂與多鐸的旗主對調成為了正白旗主,而多鐸則統領鑲白旗。所以,兩白旗被多爾袞兄弟給掌控。

    再往後,原鑲藍旗主因為戰敗而被剝奪旗主之職,鑲藍旗給到了齊爾哈朗手裡,齊爾哈朗是皇太極一派。正藍旗在莽古爾泰死後也被交給了自己的長子豪格,此外兩正紅旗還是在代善手裡。所以皇太極繼位後,八旗勢力大致可以分為這幾派,皇太極四旗:兩黃旗,兩藍旗;多爾袞兄弟兩白旗,代善兩紅旗。

    1643年皇太極突然駕崩,八旗勢力派系又發生了變化,當時多爾袞執掌大權,是為攝政王,乘機從代善和豪格以及齊爾哈朗手中拿到了兩紅旗和兩藍旗,一時間風頭無兩。

    不過多爾袞去世之後,形式再度變化,正白旗和鑲白旗被其養子繼承,後因順治讓其認祖歸宗,順治乘機統帥正白旗,鑲白旗則給了豪格的長子齊正額,代善的孫子勒克徳渾繼承正紅旗,多鐸第五子多爾博繼承正藍旗。

    而順治作為皇帝,成功掌控正黃,正白,鑲黃三旗,這便是後來的“上三旗”。自此八旗基本固化,分為“上三旗”和“下五旗”。上三旗主要就是負責皇帝的安全是為親兵,擔任皇宮的警衛任務,而下五旗則駐守京師及各地,負責拱衛整個大清江山的安全。

  • 4 # 太史玖

    滿洲八旗

    滿清八旗最初只有四旗,為黃、白、紅、藍四旗,稱為正黃、正白、正紅、正藍,旗皆純色。

    八旗是努爾哈赤於1601年創立的,最初是因為努爾哈赤因統一女真,造成人口眾多,為了便於管理,才劃分的。

    直到1615年,努爾哈赤才在原來四旗的基礎上增添了另外四旗,為鑲黃、鑲白、鑲紅、鑲藍,除四整色旗外,黃、白、藍均鑲以紅,紅鑲以白,其中正四旗旗幟為純色四方形,龍首朝後;鑲四旗旗幟為五邊形,黃、白、藍三旗鑲紅邊,紅旗鑲白邊,龍首朝前。

    當時正黃旗主和鑲黃旗主的旗主為努爾哈赤、正紅旗主和鑲紅旗主為代善、正白旗主是皇太極、鑲白旗主杜度、正藍旗主莽古爾泰、鑲藍旗主阿敏。

    八旗建立自此始,亦即為滿洲八旗的源起。

    1631年,皇太極為鞏固統治,初編漢軍旗。

    蒙古八旗

    在1635年,為了擴大兵源,後金在征服察哈爾蒙古後,對眾多的蒙古壯丁進行了一次大規模的編審,正式編組為若干蒙古牛錄分屬八旗。這便是“蒙古八旗”。

    漢軍旗

    1642年,漢軍八旗正式出現,所使用的旗幟和滿洲、蒙古相一致。

    1651年(順治八年),多爾袞死,順治帝親政,收多爾袞所轄的正白旗歸皇帝統領,於是形成了上三旗與下五旗。

    皇太極整合及所屬勢力

    1626年,皇太極為鞏固自身權利,將多鐸、阿濟格二人統領的正黃、鑲黃二旗改色為正白旗與鑲白旗。將自己親領的原正白旗改色為正黃旗,又奪取杜度的原鑲白旗主之位,交由長子豪格擔任,改色為鑲黃旗。

    1630年,阿敏獲罪 ,被罷官幽禁後,由他弟弟濟爾哈朗為鑲藍旗旗主。

    1635年,正藍旗主莽古爾泰意圖謀反事敗遭誅,該旗由皇太極所得,皇太極將其與自己親領的正黃旗混編重組,成為新的正黃旗和鑲黃旗,並從中分出8個牛錄給予豪格統領的原鑲黃旗,又再次將其改色為正藍旗。

    自此,皇太極整合八旗結束,其後又由他的弟弟多爾袞及後代完善,最終成為“清八旗”。

    地位

    其實,八旗本無高低之分。

    在清軍入關前,八旗中的正黃、鑲黃兩旗由汗王直接統領,其它6旗分別由汗王的子侄統領。惟鑲黃旗只屬於皇帝一人。鑲黃旗內除了皇帝之外.沒有其他宗室。

    皇權進一步加強後,正黃旗與正白旗又歸皇帝統屬。

    入關後,宗室王公皆分隸鑲白、正紅、鑲紅、正藍、鑲藍等五旗,皇子分府全部撥入這五旗,再無入正黃與正白旗的人。

    如此始有上三旗,下五旗之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與眾不同的之近義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