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鋒芒FM
-
2 # 歷史檔案館
說起米格23戰機可能很多人都知道,這款戰機是由蘇聯的米高揚設計機構設計的,米高揚是這個設計機構的首要人物,而這款戰機就是由他本人親自操刀設計,也是他的收山之作。這款戰機在當時能稱得上是頂尖的存在,可是為何到現在卻淪落成墊底存在!
在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米格23是當時最出色的戰機之一,雖不及後來的三代機,但是也是數一數二的。可是在今日的評比,卻被評全世界最垃圾的戰鬥機之一,評比的戰機都是量產超過五百架的戰機。那為何米格23評價如此之低,是因為其效能太低還是別的原因?
米格23效能並不低,只不過卻不穩定,操控和維護的難度都太大了,有事沒事就發生故障,就如同一個老年人,哪怕年輕的時候多厲害,老了就身子骨脆得要命!在服役生涯裡,米格23接收到最多的反饋就是很容易發生故障,一不小心就報廢。
其實在米格後來在1968年也正式開始量產改良型,可能有四千多架吧,量產前也經過了百次的試飛,當時的質量應該也是沒問題的,畢竟人家自己就裝備了三千多架,剩餘的就出口在世界各地,共有三十多個國家進口了米格23。
不過哪怕他現在口碑很差,但是曾經也輝煌過,比如印度就曾經裝備米格23戰機,那時候從蘇聯進口了七十架米格!只不過後來服役過程中陸續報廢了一半,有墜毀的,有因為故障沒辦法使用的,也有缺少零件的,剩下的戰機也被冷藏。為什麼呢,因為沒人敢開啊,飛行員都不是傻子,這麼容易出故障的飛機,給你你敢開啊?
米格23和f15相比還是有差距的。
不過直到現在,還有別的一些國家也有米格23正在服役,希望不會很容易就被擊落吧,畢竟也是一款老爺機了!
-
3 # 跪射俑
米格-23戰鬥機是蘇聯米高揚設計局在冷戰時期設計的一款可變後掠翼的先進戰鬥機,該機曾經守護紅色天空數十年,也是美國空軍在冷戰時期頗為忌憚的一種蘇聯主力戰鬥機。在冷戰期間,由於國家關係的變化,美國曾經從其他國家得到過完整的米格-23並對其進行試飛,參與試飛的美國飛行員表示,米格-23"能夠一直加速到發動機爆炸"。
參考訊息12月6日報道稱,印度空軍計劃在本月將其手中所有剩餘的米格-27攻擊機全部退役,從而徹底結束米格-23/27戰鬥機在印度空軍中的服役歷史。米格-27是米格-23戰鬥機的一種變形款,該機的主要用途是對地對海攻擊。該機在印度空軍中服役長達38年,但是總共有約10%的米格-27毀於各種事故,因此連印度空軍都稱其是"飛行棺材"。
米格-23戰鬥機綽號"鞭撻者",是一種單座單發空優戰鬥機,是七八十年代蘇聯前線航空兵的主力戰鬥機,其作戰任務就是和北約空軍的戰鬥機爭奪制空權。該機1960年代初由蘇聯著名的米高揚設計局研製,首架米格-23於1967年首飛,1970年定型並列裝蘇聯前線航空兵。米格-23戰鬥機最大的特點就是採用了60年代興起的可變後掠翼的氣動設計。
在1960年代,由於當時的噴氣式發動機推力相對較小,而當時的戰鬥機設計普遍追求更高的飛行速度,所以,就有設計師設想,能否把機翼做成活動式的。因為機翼平展會帶來最大的升力,但是平直翼的風阻也最大不利於提升飛機的飛行速度。在60年代,東西方的飛機設計師們都提出了兩個方案:一個是採用三角翼,這種機翼的後掠角度大、風阻小,但是機翼同樣可以產生足夠的升力來驅動飛機飛行。另外一個就是可變後掠翼,也就是常說的"變速翼"。這種機翼在機身位置設計有可變動的翼盒,機翼在翼盒驅動下,可以開啟至不同的後掠角,以適應不同的飛行狀況。
米格-23的後掠角分為16°、45°和72°三個固定角度,飛行員可以在三個角度之間進行切換。當機翼後掠角為16°時,飛機翼展最大,這樣可以獲得最大升力,通常用於飛機的起降階段;當機翼後掠角為45°時,飛機翼展適中,在執行巡邏任務時,米格-23通常採用這個角度飛行;而當飛機需要高速突防或者執行攔截作戰時,米格-23通常選擇72°後掠角以達到最快飛行速度。
鑑於米格-23優越的作戰效能,美國在1975年和埃及恢復關係後,隨即從埃及空軍弄到了一架米格-23戰鬥機,並送回本土進行飛行測試。作為一款高速戰鬥機,米格-23配備了一臺功率強大的R-35-200型渦噴發動機,其最大推力達127.49千牛,因此米格-23即使在低空也能夠以超過1.36馬赫的高速"狂飆",這種獨特的效能給美國飛行員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當時,西方沒有一種可靠的防空武器可以攔截超低空超音速"狂飆"的米格-23戰鬥機。正因為如此,米格-23還出現了一個專門用於對地對海攻擊的衍生型號——米格-27攻擊機。該機可以攜帶俄式鐳射制導炸彈、空對地導彈、反艦導彈等武器執行對地對海精確打擊任務,在冷戰期間,是蘇聯空軍中最為優越的一款超音速攻擊機。
儘管高速性突出,但是米格-23作為第一代可變後掠翼戰鬥機,其存在很多的不足,首先是蘇聯落後的電子工業技術,無法為米格-23配備優越的飛控電腦,所以米格-23的飛行很多需要飛行手動操作,這導致了該機難於駕駛有特別容易墜毀,這一毛病也被米格-27攻擊機所繼承。在1982年6月的貝卡谷地空戰中,不便操作的米格-23戰鬥機就成為以色列空軍的活靶子之一,進而遭受了慘重的損失。
米格23的技術水平跟F-4相比,服役前期略微落後,後期略微領先。但是生不逢時,等冷戰期間最好的米格23MLD出來,對手的F-4已經基本不承擔空戰任務,主要的敵人變成了效能有明顯優勢的F16A和F15A;出口的各種猴版面對F-4雖然在有經驗的地面指揮員引導下可堪一戰,但因為種種原因,大部分時候還是打不出好看的戰績。
一個主要的原因,是米格23的作業系統過於“直接”,純手動調整,常用三種角度,沒有整合進飛控的變後掠翼使得米格23的飛行品質呈現一種非線性的變化特徵,號稱“學飛米格23,等於學會飛三種飛機,起降一種,巡航一種,衝刺一種”。
這種複雜的操縱品質,加上變後掠翼固有的複雜設計和高使用維護成本,嚴重限制了米格23的作戰效能,也阻礙了它在世界範圍內的擴散和長期服役。對於蘇聯前線航空兵來說,米格23是第一種擁有接近西方同時代標準的複雜航電裝置,大口徑雷達和超視距交戰能力(雖然相當有限),還可以執行多種作戰任務的戰鬥機。
經過修改的米格23BN和米格27作為一種全天候攻擊機,個人認為是整個系列裡最成功的型號(沒有之一):變後掠翼較好地滿足了在當時技術條件下對起降效能、航程、載荷能力和低空高速突防的要求,載彈量足夠執行對敵淺近縱深重要目標的突破打擊任務,經過(gua)改(diao)裝(cang)可以投擲多種不同的制導武器,也可以在事先進行電子偵察,充分保障電子情報的情況下執行防空壓制任務,任務彈性是很大的,比起雖然能執行多種任務但戰術選擇很少的米格23M/ML/P系列強多了。
蘇聯空軍的標準空戰手冊曾把米格23mld型(僅敘利亞和保加利亞裝備)和幼獅戰鬥機、f4戰鬥機、f16a戰鬥機、f15a戰鬥機來做過比較,得到的結論是:全面強於幼獅,稍強於f4,稍落後於f16a,全面落後於f15a。米格23mld的轉彎效能和急速躍升效能超過f4,同時其在每小時1150千米的速度上的急速躍升性也強於f15a,也就是說米格23mld在某些條件下的加速性比f15a強。
與f16a比,米格23mld在5000米高度、最大速度時的持續轉彎性強於前者,在速度超過每小時1100千米時,急速躍升性也高於f16a。而幼獅的機動性全面落後於米格23mld。蘇聯空軍認為米格23足以跟西方這四種戰機交戰,只是面對f15a的勝算小很多,但米格23也並非沒有翻盤的機會。
如伺機俯衝攻擊,然後急速躍升脫離,再俯衝進攻重複上述步驟,前提是米格23的飛行員素質較高且有良好的地面控制及早期預警支援,但不能迎頭攻擊f15a。以色列透過測試敘利亞叛逃的米格23也得出了相似結論,著重強調米格23的加速效能極其優異,其它方面與蘇聯有些出入,但雙方的出發點不同,且評估手段不同,得出的結論自然有差異,更相信誰的結論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
4 # 塞伯坦黨衛軍
屬於循序漸進的產物吧,米格系列21<23<29(中間25是截擊機,算作特種戰鬥機,27是23的對地攻擊型),其中和標準三代機F15/F16對等的應該是蘇27和米格29,美式標準二代機是F4,和其對等的米格機是23,米格21的話因為是單發輕型機,而且是機頭進氣,無法裝備更先進的雷達,所以機動性雖然不錯,但是航程、航電都比較弱,和23不在一個層面,所以蘇聯人把21和23算兩代也能理解。
23和15作比較的話差距是全方位的,首先航電系統就被吊打,這也是蘇俄飛機一貫的缺點,其次15是雙發重型機,動力強勁且採用了更新的氣動設計理念,機動性強悍。而23作為單發機,採用了變後掠翼設計,同時是固定幾個角度的設計,不是雄貓那種隨動角度的,23只相當於可在指定範圍改變後掠角的固定翼飛機,變後掠翼的好處並沒有充分發揮,而且還要承受變後掠翼的結構死重,所以機動性平平。不過單論顏值的話23還是挺帥的,特別是帶紅五星的
-
5 # 江蘇賈貴
西方看與米格21屬於同代機,屬於二代機,俄國認為差別一代,屬於三代機,但是明顯不如西方同時代的三代機,f15/14/16,有明顯代差。米格23比較適合國土稍大的國家,雙發,攔截距離和滯空時間比較長,但是可變掠翼可靠性比較差,實際中用處有限。米格23外銷也裝備過很多國家,實戰很差,對抗西方戰機全面落後,妥善率還不如米格21,今天,米格23全部退役了,而米格21還有不少國家在服役,也說明了現實。不過作為截擊機,米格23還是有一定用處。
-
6 # 文旅攬勝
雖說米格23戰績不行,但其在米格設計局的歷史上有著里程碑式的意義。米格23徹底改變了米格設計局的傳統設計思路,即機載裝置簡單、航程短、用途單一等特點。
米格23有截擊型和對地攻擊型,足見其機體改進潛力。同時米格23是米高揚主持設計的最後一款飛機,(同期進行的米格25都是由格列維奇主持設計)米高揚的墓碑上就刻著一架米格23。
米格23的技術水平跟F-4相比,服役前期略微落後,後期略微領先。但是生不逢時,等冷戰期間最好的米格23MLD出來,對手的F-4已經基本不承擔空戰任務,主要的敵人變成了效能有明顯優勢的F16A和F15A;出口的各種猴版面對F-4雖然在有經驗的地面指揮員引導下可堪一戰,但因為種種原因,大部分時候還是打不出好看的戰績。
一個主要的原因,是米格23的作業系統過於“直接”,純手動調整,常用三種角度,沒有整合進飛控的變後掠翼使得米格23的飛行品質呈現一種非線性的變化特徵,號稱“學飛米格23,等於學會飛三種飛機,起降一種,巡航一種,衝刺一種”。
-
7 # 施模
米格23是蘇聯第一種重型前線戰鬥機,採用可變後掠翼設計,機翼向前時可低速穩定 ,向後時可高速巡航,電子裝置可防禦進攻中的導彈,針對米格21航程短的缺點,米格23航程大大加強。但米格23機身重,推重比小,機動性差,維護和操作複雜,蘇聯當時生產了4000架以上的米格23,除自用外還大量出口,作用還是相當大的,如今的口碑卻差。F15是美國吸取了越戰的教訓開發的一種空優戰機,效能全面超過米格23,但有沒有西方吹的那麼神就有懷疑了,出口的米格23是猴版,飛行員的素質、戰術、預警機的配合都會影響戰果,以色列和西方也會掩蓋實情。如今世界上服役的米格23已經不多了,一代戰機沒有在蘇聯手中經過大規模實戰,既是一種不幸更是一種幸運。
-
8 # 九品侍衛
蘇聯人與美華人不同,蘇聯人在飛機迭代分類的時候,講可變後掠翼這類飛機單獨劃出了一代,而美國就全都歸三代機裡面了。可雖然劃分不一樣,但是米格23與F15是無法放在一起做比較的。
米格23的設計理念還基於二代機後期,基本上講究的就是絕對制空以及超音速飛行,然而F15卻已經是飛機設計的前沿理念,因為美華人越來越覺得戰鬥機效能單一,雖然能滿足一類要求,但卻還要設計另外一型飛機來跟它打配合。就好像F14雄貓,就必須有專用的攻擊機負責對地,這樣一來無論是研發經費、部署數量、後勤維護成本等都大大增加,所以到F15開始研發的時候,多用途及被提上了日程。
綜上所述:如果拋開分類不談,米格23要優於米格21,因為有可變後掠翼的加持,米格23在高空高速上的效能要明顯優於米格21,但是與F15沒法比,因為從F15開始就已經開始專注於多用途了。如果是米格23與F14還尚有一比。
但是有一點要明確,那就是無論米格21還是米格23,基本上都是單發戰機,而F14、F15都屬於雙發重型戰機,在那個飛機不隱身的時代,雙發戰機對單發戰機會形成碾壓之勢,所以說理論上尚可一博,但實質上天壤之別。
回覆列表
米格23和F15的區別,就猶如殲11和殲8的區別!
米格21和米格23在蘇式劃代中確實不是同一代戰鬥機目前世界上的戰鬥機劃代有兩種體系,一種是美式一種是蘇式(俄式),美式戰鬥機劃代相對簡單一些:第一代為亞因素噴氣式戰機,如F86。第二代為超音速噴氣式戰機,如F4。第三代為注重機動能力的超音速戰鬥機,如F16。第四代就是具備隱身能力的超音速戰鬥機,如F22。
蘇式戰鬥機劃代就複雜一些,因為蘇式劃代考慮到了戰機的航電和武器配置,基本就是把美式劃代中的二代機一分為二,如航電簡單任務單一的米格21被劃為二代戰鬥機,航電覆雜一些,能執行多種任務的米格23被劃為了三代戰鬥機。但不管米格21還是米格23,這就猶如殲7和殲8,統統當作二代機就可以了!
米格23稱得上是一款優秀的戰鬥機米格23採用變後掠翼設計,高空飛行速度突出,可達2.3馬赫,水平加速效能優秀,可以執行低空突防和高空攔截等多種任務,米格23裝備有對空探測雷達、導彈告警裝置和導航系統,可攜帶R-23和R-60空空導彈,整體效能相對米格21提升較大,並且米格23生產數量超過3000架,除裝備蘇聯空軍外還出口到二十多個國家和地區,不失為一款優秀的戰鬥機。
米格23與F15效能差距巨大雖然同為上世紀70年代開始裝備的戰鬥機,但米格23和F15的效能差距巨大。F15是當時美國空軍研發的一款新一代主力重型戰鬥機,大量採用新技術,瞄準的就是未來幾十年的制空作戰,而米格23只是蘇聯在米格21之後的一款延續機型,蘇聯空軍也從沒想靠米格23來支撐起未來幾十年的國土防空重任。
F15無論是雷達航電還是武器系統,均超過米格23,而且強調機動效能、制空作戰和多功能的F15在研發理念上就遠遠領先米格23,歸根結底米格23還是一款依靠速度的截擊型戰鬥機,米格23與F15的差距就猶如殲8和殲11的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