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山東德齊老李
-
2 # 木子明聊職場修行
找工作的時候,我們只能從整體聲望、行業排名、收入水平、主要業績等方面去粗略的瞭解即將入職的單位,對於單位內部的小環境很難有渠道去深入瞭解。進入一個新的工作環境後,全面、深入地去了解所處的工作環境,是十分必要的。
一、人事環境來到一個新的單位,最先要熟悉的,就是人事環境,包括領導、同事以及下級。其實,每年部門來新同事,大家都會默默地留心觀察,看看這個新人是否是潛力股。
有的年輕人來了後,熱情大方,樂於助人,為人主動,Sunny開朗,很快就能得到認可並融入集體。
有的人加入新單位後,只顧幹活,木訥少言,唯恐見人,能躲就躲,甚至入職一兩個月後,同事之間連名字也叫不出來,長此以往,大家也就不願與他交流。
(一)上級
1.基層領導
入職以後,首先要熟悉的是自己的領導,包括直屬領導、分管領導以及單位的一把手。目前職場的基層組織一般是4-10人構成,在體制內叫做科室、處室,民企和外企叫組、團隊、部。名稱雖有不同,江湖本質無異。
10個人以內的基層組織,一般配備2-3名基層幹部,一正一副或一正兩副。這幾位基層領導是直接給你佈置工作的,並且他們對你的考核權重佔比最大,基本上,他們的工作方式、性格特點、家庭情況、協作程度決定了你的工作狀態與愉悅程度。
對於這幾位基層領導,最基本的你得了解他們的性格特點,是雷厲風行的急性子,還是不溫不火的慢性子,是談笑風生的外向型,還是內斂低調的內向型;
得了解他們的工作作風,是大幹快上的績效狂,還是穩紮穩打的保守派,是一心唯上的馬屁精,還是群眾路線的好乾部;
得了解他們的歷史,是搖身一變的鳳凰男,還是資產過億的富家女,是能力出眾的二本生,還是海龜博士985;
還得了解他們的家庭,是大齡未婚的女青年,還是整日操勞的二胎媽,是家庭和睦的模範生,還是離婚邊緣的惆悵人。
對於一個人,如果缺乏深入瞭解,就很難與他實現同頻溝通,很難理解他的工作思路,很難抓住他思緒的出發點,也很難理解某些領導之間的矛盾根源。
我曾經工作的一個基層部門,一共五個人,剛入職時,我一直抱著新奇的態度,學習一切可學之物,心思全然放在業務上。部門裡一正一副兩位領導,副職負責帶我,教我工作思路,教我公文寫作。每每有工作任務,需要寫方案,我寫好後先交給副職把關,副職審閱修訂後我再拿給正職審閱,經過幾次,我發現每次的方案正職都要改得面目全非,還邊改邊把我一通臭罵,搞得我那時精神緊張、情緒低落。
後來經過觀察,我發現是兩位領導存在矛盾,曾經副職有個外部提拔的機會,正職給按著沒讓去,為此副職一直耿耿於懷,兩人暗中鬥法,而我正是其中的犧牲品,正職罵我,實際上是在罵那位副職。就好像宮鬥劇裡,貴妃教訓嬪妃的下人,其實就是旁敲側擊的教訓嬪妃。現在想來,這裡面的水真是太深了。
2.中高層領導
對於中高層領導,基層員工並不會天天接觸,但是也很有必要去了解。一般單位內部通訊錄上會有領導的照片,最起碼見到他們能對上號。
早上坐電梯的時候,一般如果有高層領導,大家都會主動騰出空間,有禮貌的打個招呼。有一次我在地下車庫停完車,坐電梯上樓,正好單位一把手也在電梯裡,畢恭畢敬地問早之後,我就守在電梯按鈕邊上。電梯來到一樓,一股腦進來幾位剛入職的年輕人,好像沒有一人認出領導來,他們把領導擠在電梯一個角落,還大聲談笑風生地聊著某某女員工的八卦,毫不遮掩,極為失利。等他們下去,領導情不自禁的嘆了口氣,想必他心裡也是無奈的很。
除了基於禮節考慮,中高層領導負責把控整個部門的工作方向,如果能夠從與他們短暫相處的瞬間或他們講話的隻言片語中把握到他們的思維脈絡,對自己的工作思路是一種有效的指引。有的基層領導不善於聽絃外之音,不善於把暗動之脈,常常搞錯方向,跟上級南轅北轍,到頭來又推到重來,反覆烙餅,浪費激情。如果你能夠為領導填補短板,把握方向,及時建言,想必會得到領導的格外賞識。
(二)同事
除了領導要了解,身邊的同事跟你朝夕相處,也很有必要去了解。有的人眼中只有工作,心無旁騖,從來不跟同事閒談半句,像一臺冷冰冰的機器,讓人不願意親近。有的人眼中只有領導,一心唯上,對同事愛答不理,像一隻驕傲的小公雞。
同事是我們工作中很重要的人文環境,如果關係融洽,他們能夠在你困難時伸出援手,在你落寞時給予安慰,在你躊躇時出謀劃策,在你閒暇時開心一笑。如果同事關係緊張,他們也可能在你落難時落井下石,在你失意時評頭論足,對你的成就冷言冷語,對你的生活八卦調侃。
1.部門內的同事
進入新的單位,首先要了解身邊同部門的同事。最基礎的是記住每個人的名字、籍貫以及工作職責,這樣不至於在偶然相遇時因找不到寒暄的話題而尷尬。
如果一個部門有三四十人,剛開始記名字是要花點心思的,最好是每天對著通訊錄上的照片把名字記兩遍,爭取3天內準確地記住全部姓名,對於別人的姓名,寧可不叫,也不能叫錯。試想一下,別人一張口就把你名字叫錯,你自己是什麼感受,是不是有一種不受重視的感覺呢?
更進一步,還要了解同事們的性格特徵、畢業院校、大體履歷、工作風格以及工作內容。尤其是部門裡和你在同一個團隊的同事,工作中需要互相配合、互相補臺、協同合作。
彼此加深瞭解,才能互相信任,形成默契。即便性格不同,也能互相彌補;風格各異,也能取長補短;觀點不一,也能求同存異。但是,有人在的地方就有江湖,同事之間勾心鬥角、互相拆臺、拉幫結夥的現象也是很普遍的。你可以看不慣、可以不參與、可以去抵制,但是不能不認清環境、看懂局勢,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
我們部門有一位年輕的女同事,剛休完產假回來,一上班,就在辦公室和其他久未謀面的同事聊自己的孩子,坐在她邊上的大姐,有一搭無一搭地附和著。
這位大姐家境富裕、天生麗質,屬於典型的美女,但由於種種原因,感情經歷比較坎坷,一直沒有結婚,年過33,儼然已步入大齡剩女的行列,可是她心中對婚姻、孩子是極度渴望的。
坐在她旁邊的這為新媽媽同事,全然沒有意識到她的情況,不斷地跟她聊孩子的話題,說到激動時,還問需不需要介紹物件。這位姐姐雖然表面雲淡風輕,心裡早已怒氣沖天,心想你一個小丫頭,有什麼資格拿老孃開涮。後來又經過幾次事件,兩人積小怨成大怨,最終發展成勢不兩立的死對頭。
可見,只有瞭解同事,才能把握相處時的分寸,知道什麼可為,什麼不可為。
2.跨部門的同事
在工作的過程中,免不了有一些跨部門的溝通與協作,有心人每次跨部門的合作,都能結識新朋友。不同的部門,工作內容、做事方式、思維模式可能截然不同,知己知彼,才能有效的合作。
如果有一項任務需要跨部門溝通,最好事先了解一下需要溝通物件部門的工作職責以及近期的主要工作。我常常在辦公樓碰見別的部門的熟人,一見面打招呼就問“最近忙啥呢?”這種問題真叫人難以回答,說不忙吧,顯得工作不飽滿,說忙吧,我總不能把工作跟他彙報一遍吧。如果一見面這樣說“聽說你們部門最近在研究XX工作,最近很忙吧”,就會一下子跟人拉近距離,讓別人覺得你真切的關注著他們的工作,並且拋磚引玉地引出話題,讓別人有的放矢。
跨部門的同事如果相處的好,是很好的情報渠道,特別是一些機構龐大的單位,像部委機關和大型企業,每個人、每個部門都是複雜機器的零件,平時只負責一條線上的具體細節,很難把控整體的方向與情況。透過串聯不同部門之間的情報,你就有機會像拼圖一樣捕捉到整個機構的運作模式,從而提升自身的格局,不侷限於一顆螺絲釘的眼界。
(三)下級
除了領導與同事,還需要了解我們的下級。有的朋友可能要問,我剛參加工作,大頭兵一個,哪來的下級呢?我這裡講的下級,並不是指下屬,而是廣義上的下級。尤其是在集團企業或政府機關工作,組織架構龐大,縱向層級很多,如果你不是處於在最基礎的單元,就經常需要部署任務、提出要求、組織協同下級單位去做事。如果對下級不夠了解,你的工作就會浮於表面、紙上談兵、不接地氣、難以執行。
我們單位有不少應屆畢業高材生來到總部機關工作,專業知識很豐富,但是不瞭解一線企業的實際情況以及行業內幕,在指導下屬單位開展工作時書生氣十足,講起理論頭頭是道,一遇到實際問題就不知所措,被下面牽著鼻子走,本來想部署一項任務,被基層隨便找幾個藉口,就逼得啞口無言,只能退縮。這就是對下級單位不夠了解。但凡在基層幹過,或是有過實習經歷的,遇到問題才能理論聯絡實際,變成遊刃有餘的老油條。
二、組織環境除了人文環境,組織環境也是我們需要著重瞭解的。現在大部分單位都會組織新員工培訓,向員工講解單位的歷史背景、發展歷程、業務情況、核心價值以及發展方向。不過透過一次短暫的培訓,也只能知道些皮毛,更多的還要靠自己用心去了解,更何況,有時候宣傳介紹的和實際情況是存在偏差的。
(一)單位背景
對於單位的背景,我們得有一個基本的認識。有的單位歷史悠久,在發展的過程中幾經變革,這些變革對單位的做事風格、業務發展都有著很深遠的影響。比如三桶油、五大電力這種大型央企,以前本身是國家部委,在體制機制改革中改制變為企業,所以在這些企業內部仍然保留著濃厚的政府機關風格,比如等級觀念森嚴、機關化嚴重、做事需層層審批、生產經營靠行政化命令等。
瞭解單位的歷史,有助於認知它的現在與未來,有的單位之前是由多個機構合併組成,這種單位,天生容易滋生派系,如果不瞭解背景,不熟悉門道,很難認清這種由於組織變革帶來的圈子文化,也就很難看明白其中的潛規則,說不定自己莫名其妙地被站隊。
(二)組織體系
如果你進入一家集團型企業或政府機關,可能會處於一個龐大的組織體系中,作為一名新人,組織架構也是很有必要了解的內容。那目前的大型集團企業來說,大多采用的是法人治理結構下的多級管控,從上至下根據股權關係分為多個層級,每個層級有不同的板塊、不同的公司,每個公司也設有若干部門。
組織架構就好像是一張地圖,瞭解其中每個機構、每個部門的職責與基本情況,辦起事來才能找準方向。否則,一些需要跨部門溝通、多單位配合的工作,如果對組織架構不熟悉,很可能會找不到方向、理不清思路,像個無頭蒼蠅一樣亂撞,有時候還會被人看笑話。
在內部網站,一般會有組織架構圖以及每個單位、每個部門的職能簡介,這樣可以瞭解個大概。一些更深層次的組織架構情況,比如哪個部門屬於核心部門,哪個單位是利潤大戶,為什麼有的領導看似平調實則降職,為什麼有的部門工作輕鬆卻獎金最高,而你苦哈哈天天加班年終獎還不如別人的一半,這些都是暗藏在組織體系裡的秘密,需要留心去探索。
(三)工作流程
每個單位都有自己的規章制度,也有自己的辦事流程。初來乍到時,首先要把本職業務關聯度最高的制度看一看,把一些通用的操作流程熟悉熟悉,比如差旅訂票、報銷、借款、會議預定、檔案流轉、審批等等。稍微用點心,多學多問,透過實際操作,一般兩個月就能熟悉基本工作流程。尤其是在領導審批這方面,流程上不能出錯。我之前幾次由於對審批流程不熟悉,領導又日理萬機,常常對檔案拿來即籤,有幾次因為讓領導籤錯了地方,又反覆找領導重新籤,搞得領導直皺眉頭。
三、政治環境(一)評價體系
不同的組織,受領導個人風格影響,有不同的評價體系。
有的單位鼓勵996,鼓勵加班,五加二白加黑,認為加班是常態,不加班是不正常,甚至週末也要隨叫隨到,要求員工把工作放在生命的第一位,其他一切都靠邊站,必須努力工作才能得到認可。
有的單位領導喜歡情商高、會來事的,對於業務能力好不好、工作業績怎麼樣不看重,就看中能說會道、會哄領導開心的。
有的單位比較務實,全憑業績和資料說話,對於人品如何、情商高低、為人處事這些不太在意。
當然,這些評價因素有時候並不是一刀切的,但是一個集體,總有一些傾向性,至於什麼樣的人能夠得以重用、得到提拔,需要我們認真觀察,然後判斷自己的特質和組織的評價方式是否匹配。
(二)整體風氣
一個組織的政治生態以及整體風氣,是能夠影響我們是否要留下了併為之奮鬥的核心因素。能夠在一個風清氣正的環境下工作是一件幸運的事,假如你不幸進入了一個貪腐嚴重、賣官送官、權錢交易、權色交易的組織,剛開始可能難以意識到,一旦發現苗頭,可以堅決地選擇離開,不然後患無窮。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在一個人人皆黑的環境下,很難去獨善其身、不受其擾。前幾年山西出現了坍塌式腐敗,以煤炭產業為中心的政商兩界存在著盤根錯節的利益鏈條,構成了一連串的貪汙受賄的產業鏈,誰置身其中都難免其害。所以,如果不能憑一己之力改變環境,那就選擇退出,更換新的環境。
-
3 # 王依妮誒
勝任新工作的前提是自己本身有料,也就是對這份工作有一定的工作能力,並且對這份工作有熱忱,同時還要認真負責。
在一個剛開始要融入到一個新環境裡並不是那麼容易,所以剛入職時對待新同事們要謙虛一點,這樣在工作上有什麼不熟悉或者不懂的東西,別人也願意去指導。
最後就是要多一點笑容,對自己,對同事,對事業都是哦!
回覆列表
第一、到一個新的單位,報到後的第一件事。
往往都是先讓你瞭解新單位的發展歷程,管理制度,崗位職責,工作流程等等。這時你要認真、仔佃、全面的瞭解和掌握。這是你融入新單位的關健一步。我也是剛到了一個新單位,一家廣告協會。首先也是瞭解公司的制度和章程,以及組織架構等。這樣使我很快了解了這個單位的情況。對以後的適應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二、就是了解直接領導和同事,多交流,多接觸,建立良好的工作關係。平時對不瞭解的事情做到少發言,不插嘴。可以自己在心裡分析,列出自己的見解。當問到自己時,就會胸有成竹,對答如流。這樣,領導和同事會很快接訥你,和你打成一片。我也是這樣做的,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第三,也是最重要的,就是發揮出自己的長處和優勢,主動推銷自己。但也要會展示才行,把握好火口,不能過於表榜自己,也不能過於謙虛。要在合適的機會,合適的場合,巧妙的順利成章的表現出自己的特長和能力。
以上是我從個人經歷中總結出的勝任新工作,適應新環境的三點小技巧和方法。寫出來與大家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