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高血壓管家
-
2 # 心血管王醫生
血粘稠這個概念在心腦血管的指南中沒有提到過,這只是血液流變學裡面的一個概念。 血脂只說高低,不說粘稠,血粘度可能說粘稠吧。
咱們先說血粘度,就是血流變。 血流變檢查在我們國家非常普遍,但是作為心血管醫生不會建議患者去查血流變。這是為什麼呢?
首先,血流變的結果受很多因素影響 比如嘔吐、腹瀉、運動後大量出汗,情緒激動、應激反應、焦慮、吸菸等;好多因素都會影響血流變的結果。 日常生活,飲水、運動與情緒波動也會影響血流變結果,檢測儀器的誤差,正常值尚未確定等等。 所以:血流變學的檢測受如此多的因素影響,不容易檢測準確,再加之無一個統一科學標準。
第二點,在心腦血管各個指南,沒有提到過血流變是心腦血管病的高危因素,也就是說目前沒有證明血流變和心腦血管病有關係 。
更有甚著,好多人建議血粘稠,洗血療法, 說把粘稠的血洗的乾淨一些,把血中的垃圾洗出去,真是恐怖。美國醫療那麼發達也沒有這樣的做法。
我們必須說的是血脂!
血脂身高會導致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生,給越來越多的人們造成了傷害。
血脂常規包括四項
總膽固醇 2.8~5.17mmol/L
甘油三酯 0.56~1.7mmol/L
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 >1.04mmol/L
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 <3.12mmol/L
其實血脂升高,經常是沒有任何症狀的,但血脂危害非常巨大!
如圖,血脂異常會導致各種疾病。
至於如果預防高血脂,如何降低高血脂。請您關注@小王醫生說健康 。
在多篇文章提到過血脂異常的危害及預防治療方法。
大家以後查體不要再關注血粘稠了,只需患者血脂四項
我是小王醫生!全軍心臟病介入中心副主任醫師!
長期普及心腦血管疾病的知識!
請您一起參加@小王醫生說健康 的科普!讓更多人遠離疾病!健健康康!
-
3 # 老誠34130616
血粘稠與高血脂不是一個概念,血粘稠度高的影響因素包括血液中紅細胞的數量增多,血漿減少,血小板的粘附聚集狀態,紅細胞表面電荷數量和性質,紅細胞的變形力,血清中蛋白質、血脂的數量等。因此可以看出高血脂只是血粘稠的影響因素之一。
-
4 # 鹽酸索他洛爾
血脂指的是血漿中的中性脂肪(甘油三酯)和類脂(磷脂、糖脂、固醇、類固醇)的總稱。血脂中的主要成分是膽固醇以及甘油三酯。血黏稠、血脂高都是血脂異常的症狀表現,但並非屬於同一種疾病。
血稠就是血脂高嗎?
二者並不完全是一樣的。
臨床上關於血脂體檢報告的指標通常包括6項:總膽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載脂蛋白A1、載脂蛋白B等。若報告顯示其中任何一項水平值超過正常水平,則提示患者血脂高,也就是說,血脂高代表一個數值,且該值超過正常值,屬於血脂異常的表現之一。高甘油三酯、高膽固醇、高低密度脂蛋白、低高密度脂蛋白等均為血脂高。
而血稠指的是血稠度高,導致血液流減慢,代謝物增多。醫學稱之為高粘稠血癥,一般經血液流變學檢查確診。血液粘稠度是血液的理化性質之一 ,與血液中的多種成分有關,如血細胞性因素(紅細胞變形性,血細胞數量、形態、大小,血小板功能等);血漿性因素(血糖、血脂、血漿蛋白、纖溶活性等);血管性因素(血管直徑、長度、光滑度等)。血稠屬於血液流變學概念,屬高凝的狀態,與年齡、血液成分變化有關。通常情況下,血脂對血稠的影響較小,高血脂患者血稠度稍有升高。所以說,血脂粘稠更大程度上代表了血液流變學的功能障礙。
由此可看出,血脂高或許會導致血液黏稠,但血黏稠不一定就是血脂高,大多數情況下是由其它因素所致,二者並非同一個概念。還需注意,血黏稠、血脂高雖為不同疾病,但不當的生活方式均會導致病發,所以想要預防血稠和血脂高,必須改變不良的生活方式和飲食習慣。
-
5 # 醫聯媒體
血脂稠和血脂高只有一字之差,但是二者在臨床醫學上是完全不同的概念。血脂高大多數的原因是由於現在的生活條件比較好了,所以吃的太過於油膩了,最後就演變成三高人群之一——高血脂患者。而血脂稠是一個有關血液流速的問題。血脂稠在臨床醫學上的專業名稱其實是高黏稠血癥,高粘稠血癥的主要患者人群是中老年人這個群體。高粘稠血癥的確診檢查主要是檢查患者血液的流速,也就是血液流變學檢查。
血液粘稠的原因主要與血液中血細胞數量的多少、血漿數量的多少、血管的長短以及患者的生活作風、生活習慣有關。這些原因都會誘發人體內血液出現粘稠的症狀。血液粘稠以後就會導致人體血液流動的速度減慢,使血液的迴圈出現阻礙,最終會讓患者出現頭昏、胸悶、氣短的症狀等,血液粘稠的患者也是非常容易引發心腦血管的疾病。
血脂高主要是說人體內的膽固醇、甘油三脂這兩個指標過高或者是其中一個指標過高,另外一個指標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過低,這就會使人體出現血脂高的症狀。由於現在的物質生活水平比較好,所以血脂高的人群也是數不勝數。血脂高的人群主要會患的病症是冠心病。
血脂過高的人群如果再不加以控制,如果高血脂再惡化下去,那就很容易發展成血液粘稠了。因此肥胖的人群更加應該注意自己的血脂,適當調整飲食習慣不要讓高血脂侵蝕自己的健康生活。
-
6 # 神內小美醫生
在臨床工作中也發現很多患者對於所謂的“血稠”很關注,有時候甚至將幾乎一切的身體不適症狀歸咎於“血稠”
其實在這,小美醫生想要告訴大家的是:高血脂≠血稠,高血脂這是可以說是“血稠”中的一種!
血稠?是平常老百姓對於高血脂的一種叫法,這並不是一種醫學術語,醫學上其實指的是高粘滯血癥,屬於血液流變學範疇,並不是一種獨立性的疾病,很多種原因導致的血液處於一種易栓狀態,各種原因導致的血液成分的變化、脫水等均可導致血稠;高脂血症是一種獨立的疾病,其只是血稠病因中的一種。但是很多情況下血稠多伴有血脂的升高(也可以說是血稠的最常見原因);臨床上對於很多患者存在的血液粘滯性增加,我們需要注意些什麼?其實不管在臨床上還是在日常生活中,血脂的升高時導致血液粘滯性增加的一項最常見和最重要的原因,我們一般主要是針對血脂升高干預!主要包括:
非藥物控制:
日常的飲食: 飲食因素在血脂升高中佔據一定的地位,很多患者可以透過日常的飲食控制達到減低血脂的目的。主要是低脂飲食,建議攝入不飽和脂肪酸,減少飽和脂肪酸的攝入,平衡飲食,低熱量、低糖、低脂肪、低膽固醇,高纖維素飲食;一般日常生活:戒菸、限酒,規律合理睡眠、休息;適量運動:適量的有氧運動,控制體重,避免久坐不動,增加體質、增強機體免疫力;藥物干預:
主要是針對一般的非藥物治療控制不佳的患者,此時需要加用藥物,主要使用的藥物指的是降脂藥,臨床上需要根據患者的血脂升高的型別,患者的一般情況、不良反應發生情況、有無合併相關藥物的慎用或者禁用條件來選擇合適的降脂藥物,定期複查,根據降脂目標調整用藥劑量及時間!此外,針對一些其他原因導致的血液粘滯度升高,如脫水、高纖維蛋白原血癥、紅細胞壓積增高、血紅蛋白升高等等原因主要是針對病因進行的干預措施!
-
7 # 咕咚健康小助手
脂高指的是血液中膽固醇和甘油三酯含量高,
血粘稠在臨床上叫血流變性,主要檢測紅細胞的變形性和聚集性。血粘稠程度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諸如進食、飲水、運動、機體代謝狀況和外界環境、不同季節、時間與氣候等
血脂高會引起血粘稠度增高
血粘稠度的高低受許多因素的影響,其中血脂的高低就是主要的影響因素,無論是甘油三酯或是膽固醇在血液中都是以脂蛋白的形式存在。當血甘油三酯濃度升高時,血中大顆粒的脂蛋白如乳糜微粒和極低密度脂蛋白增多,就會造成血液流動時的摩擦力和阻力增加,也就是表現為血液粘度增高,同樣,如果血中的膽固醇濃度升高,血中的低密度脂蛋白顆粒會增多,也引起血粘稠度增高。臨床上,應用降脂藥物即能降低血脂,也可降低血粘度。
-
8 # 農夫孬蛋
高血脂是指血漿中的膽固醇、甘油三脂、磷脂和未脂化的脂酸等血脂成分增高的一種疾症。高血脂會非常多併發症,是心腦血管疾病的高危因素。血脂高和血稠不是一回事,血稠就是血液粘稠,醫學上叫高粘稠血癥,是一種血液流變學的改變,是血栓形成的一個重要的危險因素。引起的血稠的原因有很多,血脂高只是其中一個。
-
9 # 靈霄雲羅先雲
高血脂和高血粘稠是不一樣,他們的區別在於血液的檢查形式不一樣,而且標準也不一樣。
高血脂是早上空腹時(連水都不能喝)抽血化驗的血液中的指標,如總膽固醇、甘油三脂、低密度脂蛋白和高密度脂蛋白的指標,如果其中一項標準超出正常值,即所查血脂都不合格。
高血粘稠是西醫所稱為的高血粘症,中醫稱為血瘀或血毒。它是血液中的生物酶活性因多種原因所致減弱後,導致紅細胞表面包裹著一層脂類物質而互相粘連在一起,形如團狀或緡錢狀。
由於紅細胞之間互相粘連,使血液的流動性和攜帶氧氣能力減弱,心臟各重要器官沒微迴圈系統供氧供血減弱,從而帶來一系列的疾病!
百病之源,源於血汙!
-
10 # 進取16127558944
首先可以肯定的說高血脂和血脂稠是不一樣的,這是兩個不同的病症。高血脂是指高脂血症,與血脂稠不是一個概念,有著質的不同。
高脂血症是指血中的膽固醇或甘油三酯含量過高(超過正常水平),或二者含量都較高。
血脂稠其實是指血液粘稠度增高,是血液成分的改變引起,是與紅細胞的聚集性、變異性、紅細胞壓積、大小、形態、纖維蛋白原的含量及體液的丟失等相關,但也與高脂血症有關係。血液粘稠度增高可致血流動力學的改變,可使攜氧量減少。
高脂血症極易導致動脈血管粥樣硬化,是引起心腦血管疾病的主要發病基礎。
高脂血症可單獨存在,也可能與高血粘稠同時存在,但是沒有必然的關係。
回覆列表
在生活中,很多人會把血脂稠和血脂高兩種疾病相互溷淆,因為它們的名稱相似。事實上血脂稠和血脂高時兩個截然不同的概念。同時也有著不同的衡量標準。那麼應該怎樣區分血脂稠和血脂高呢?
血稠醫學上叫高黏稠血癥,中老年人易患,可經血液流變學檢查確診。
影響血液黏稠度的主要因素有:血細胞性因素,如血細胞數量多少、大小、形態,紅細胞變形性,血小板功能等。血漿性因素,如血漿蛋白(特別是纖維蛋白原、免疫球蛋白)、血糖、血脂、纖溶活性等。血管性因素,如血管長度、直徑和內膜光滑度等。其他因素,如情緒、生活模式、吸菸、飲酒等。以上因素如發生障礙或出現異常,就可發生血液黏稠。血液黏稠會導致血流緩慢、血液瘀滯、迴圈不暢、損傷大血管和微迴圈,最終可出現頭昏腦漲、胸悶、氣短、疲憊等症狀,同時也是心腦血管疾病發生的因素之一。
高血脂是指血中膽固醇(TC)和/或甘油三酯(TG)過高或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過低,現代醫學稱之為血脂異常。高血脂症的患者極為普遍,它包括高膽固醇血癥、高甘油三脂血癥及複合性高脂血症,這是導致動脈粥樣硬化和冠心病的主要因素之一。
如果血脂過多,容易造成"血稠", 在血管壁上形成沉積,逐漸形成小的"斑塊",(就是我們常說的"動脈粥樣硬化"),這些"斑塊"增多、增大,逐漸堵塞血管,使血流變慢,嚴重時血流被中斷。這種情況如果發生在心臟,就引起冠心病;發生在腦,就會出現腦中風;如果堵塞眼底血管,將導致視力下降、失明;如果發生在腎臟,就會引起腎動脈硬化,腎功能衰竭等。此外,高血脂可引起高血壓、誘發膽結石、胰腺炎,加重肝炎、導致男性性功能障礙、老年痴呆等疾病。最新研究提示高血脂可能與癌症的發病有關。
高脂血症的飲食調理血脂主要是指血清中的膽固醇和甘油三酯。無論是膽固醇含量增高,還是甘油三脂的含量增高,或是兩者皆增高,統稱為高脂血症。
高脂血症的一般表現不是很明顯,絕大多數的高脂血症自己沒有感覺,大多是在檢查身體時,或者做其他疾病檢查時被發現的。有的人臉上有黃色瘤,就是脂肪瘤在眼睛眼皮上面可以出兩塊黃色的斑,這是黃色瘤,這些症狀都是高脂血症的症狀。也有人稱之為“高黏稠血癥”,這是身體亮出的“黃牌”警告,應引起人們的高度重視,萬萬不可掉以輕心。
高脂血症出現的主要表現是併發症,如高血脂症可以併發很多其他病,併發動脈硬化的、併發心髒的問題、出現腦子供血的問題或者出現肝功能異常或者腎臟出問題了、甚至有的高脂血症胰腺炎,這些都可能成為高脂血症的症狀。
血液為何會變稠人體內血液中除了99%的水分外,還有蛋白、脂肪、糖、無機鹽、白細胞、紅細胞、血小板、纖維素等成分,血黏稠度的形成及變化規律受到飲食、運動、機體代謝狀況、地理環境、季節、時間和氣候等諸多因素的影響。正常情況下由於人體對血液黏稠有較強的調節能力,從而使血液內環境維持著平衡和相對的穩定。影響血液粘稠的其他因素中,如膳食過於豐盛,喝水少,嗜好菸酒,生活無規律,不愛鍛鍊、情緒波動等,就容易使血液中成分的質和量發生改變,脂肪類、氨基酸、糖等相應增多,水分減少,血液就會變得黏稠。夏季血黏度比冬季高;清晨與上午高於傍晚;陰雨、悶熱、低氣壓天氣高於風和日麗;腹瀉、出汗過多,血黏度升高。由於人與人之間的個體差異,血稠程度也處於時高時低的動態變化之中,沒有一成不變的。
要確診是否高黏稠血癥,需做系統的血液流變學檢查和綜合分析,檢查包括血液黏度、血漿黏度、紅細胞壓積、紅細胞聚積、紅細胞變形能力等,還要看全血黏度應包括從1-200秒範圍內的至少4個切變率,並儘可能有兩個切變率接近這個範圍的兩端,以反映血液的非牛頓流體的黏滯特性。進行綜合分析,可對高黏稠血癥給予分型診斷,便於指導醫生用藥治療。
血液黏稠有哪些危害伴有動脈粥樣硬化、高血壓、冠心病、糖尿病等患者,如果經檢查確診為高黏稠血癥,切不可掉以輕心。
血液黏稠度增高時,可使血液流速減慢,加上過多的紅細胞老化、硬化,易發生紅細胞聚集,進一步加重血稠程度,造成對心、腦血管供血不足,缺血缺氧可引發頭昏腦漲、頭暈頭痛、心悸氣短、胸悶胸痛、頸項強硬不適、四肢麻木、乏力、嗜睡或失眠等症狀;若血液過度黏稠,處於高凝狀態,容易形成血栓,如堵塞了冠狀動脈血管,則發生急性心肌梗死;堵塞了腦動脈,可導致缺血性腦中風;血栓還會堵塞腎動脈、腹部動脈、下肢動脈等而引起缺血性急症。
糖尿病患者血稠,可加重大血管的損傷,影響微迴圈,加速心腦血管病、糖尿病、腎病等併發症的發生和發展。
如何預防血稠?在均衡營養的前提下,低熱量、低膽固醇、低脂肪、低糖、高纖維飲食是高血脂飲食的“五個原則”。
飲食宜清澹:
多吃些粗糧、豆類及豆製品、瓜果蔬菜。常吃些具有血液稀釋功能的食物,如黑木耳、洋蔥、柿子椒、香菰等有抑制血小板聚集、防止血栓形成的作用;番茄、紅葡萄、橘子、生薑等有抗凝作用;山楂、紫菜、海帶、玉米、芝麻、香芹、胡蘿蔔、魔芋、等有降低血脂的作用。
養成愛喝水的好習慣:
血液中水分的多少,對血液黏稠度起著決定性的影響。理想的稀釋水是25攝氏度左右的白開水,其張力、密度等生理活性都十分接近血液和組織細胞,易被吸收利用。中老年人過三伏盛夏要補充水分,並堅持清晨、中午、晚睡前各飲一杯涼白開水,對防止血稠大有裨益。
堅持適度的運動:
根據各自的體質狀況,選擇適合自己的鍛鍊專案,只要能持之以恆地進行適度的有氧運動,可有效地增強心肺功能,促進血液迴圈,改善脂質代謝,降低血液黏稠度。如散步、快走、慢跑、做體操、打球、跳健身舞、騎車、登山、游泳等。
有規律的生活:
要作息有時,勞逸結合,保證充足睡眠,並做到戒菸限酒。各組織器官代謝正常,血流自然暢通。
擁有好心態:
血液黏稠度的高低與人的情緒好壞密切相關,過度緊張、過重的心理壓力、煩躁,易導致血液黏稠度增高。心理平衡,各臟腑生理功能才能平衡,代謝正常,也就遠離血稠的傷害。
在醫生指導下用藥:
如血小板聚集性強者用小劑量的阿司匹林,紅細胞聚集性強者用潘生丁、複方丹參片,紅細胞變形性差者用三磷酸腺苷等,纖維蛋白原增高者用蝮蛇抗栓酶,紅細胞增多者可用血液稀釋法,血脂異常者用調脂藥,糖尿病患者要積極進行降糖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