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超能網

    雖然自從帕斯卡架構以來,常規的非公版顯示卡已經很難在彼此之間取得明顯優勢,但是在並不遙遠的過去,那些處於頂端的非公版就猶如傳說一般擁有至高的用料、效能、散熱,以及可玩性。在那並不講究燈光的純真年代,頂級非公顯示卡跟普羅大眾的非公版顯示卡在玩家心中的分量簡直是雲泥之別,我們熟悉的毒藥(Toxic)、駭客(Matrix),閃電(Lightning)都是當時最知名的招牌,今天我們要為大家帶來的就是時隔近兩年的微星GeForce RTX 2080 Ti Lighhtning Z,上一款閃電家族的成員還是如同白熱電流的GTX 1080 Ti Lightning Z Edition。

    跟其他系列的頂級非公版顯示卡相比,閃電(Lightning)系列的命名將簡潔與力量結合得相當好,正如黑夜中迅速閃過的電光石火一樣:純粹,高熱的電光容不得任何雜質。迅捷,從閃爍到消散能夠快到能夠在眼球中留下殘影效應,但是擁有讓任何力量在其面前都會感到渺小的威力,聽起來如同眼力超凡的海雕迅速俯衝捕食海綿的魚一般精確有力。

    熟悉閃電系列的讀者肯定記得,雖然該系列的起源是DirectX 10時代的GTX 260顯示卡,但是早期的閃電顯示卡並沒有太多奪目之處,成熟的設計始於後來的Radeon HD 6970、GeForce GTX 580顯示卡時代,這時整齊而飽滿的整流罩、即涼爽與低噪音的TwinFrozr風扇開始得以成形,而當邁進GTX 780、R9 290X時代後閃電顯示卡開始使用三風扇TriFrozr散熱器,並且拋棄“鋼鐵之心”GPU Reactor。

    自此閃電顯示卡的整流罩設計開始進入新的探索階段,我們在2017年臺北電腦展見到的GTX 1080 Ti Lightning Z Editon顯示卡不僅僅嘗試白色的設計,顯示卡本身拋棄以往方正的設計,開始嘗試更加圓潤、流暢的線條,而今天的RTX 2080 Ti Lightning Z顯示卡基本延續前輩的設計,但是在新元素的嘗試方面踏出勇敢的步伐,Phantom殘留燈效、LED Dashboard顯示屏、碳纖維元素裝點得整流罩都是點睛之筆。

    去年的GTX 1080 Ti Lightning Z Edition是這樣的

    還是從外觀方面開始看,微星RTX 2080 Ti Lightning Z的包裝盒是豎置設計的,整體看上去很厚重。其實大家會發現外包裝的設計還是有些猶抱琵琶半遮面的:它並沒有完全將顯示卡的正面對著我們,但是圍繞在整流罩邊緣的純金點綴是你根本不可能無視的,而且仔細看,中央那副風扇的中心部位,還有扇葉的邊緣部分都有金色的裝點。最隱蔽的就是頂部加裝的螢幕,目前高階顯示卡在頂部加裝顯示屏以顯示螢幕、溫度、自定義資訊等,現在RTX 2080 Ti Lightning Z全都要!不過這裡處理得真的很低調,跟背景一致得黑色讓它很難被發現。

    包裝盒的背部印有顯示卡的關鍵特性,包括能夠營造類似眼球殘留效應的全新Phantom燈效:Phantom of Lightning,不過要注意顯示卡中部的小風扇是沒有燈效的。在顯示卡的背部、頂部還有畫龍點睛的動態燈光紋路,能夠展現流光溢彩的效果,當然最吸引人眼球的就是動態顯示屏(Dynamic Dashboard),按照常規的玩法是能夠顯示很多資訊的,具體我們會在本文後面詳細試試,另外背板的碳纖維質感相當有高速度、高強度的感覺。

    微星RTX 2080 Ti Lightning的包裝收納是採用抽拉式的禮盒設計,抽開包裝後你會看見印有“Lightning”燙金字樣的收納盒,禮盒跟一般的收納盒相比要厚重很多,而且手感能摸出起伏的感覺,你需要找到拉環向外拉動才能看到顯示卡的全貌,其實在收納盒的底部還藏有附件盒。

    就這樣我們的RTX 2080 Ti Lightning Z顯示卡本體終於解鎖封印!依然熟悉的三風扇整流罩設計、寬厚的三槽厚度,但是陌生的黑金色給人相當力量的肅殺感:一種不容商量的、絕對的、不容置疑的服從。正面的碳纖維編制紋理相當好看,彷彿追求效能的超跑,不過這裡應該是碳纖維編制表面再在上方壓一道塑膠膜,手指摸起來觸及的是後者。

    小公仔蠻可愛的

    顯示卡的正面照

    風扇與整流罩的特寫

    這張頂部的角度可以告訴大家首先我們的閃電很厚、很有分量,首先仔細看能夠看到雖然Dynamic Dashboard螢幕很大,但是實際顯示面積並不寬裕,尺寸大致是51mm*12mm。第二就是顯示卡金屬框架很明顯,而且不是那種在單單停留在骨架強化的範疇,而是面積很大的一大片。

    注意供電是8+8+8Pin

    顯示卡的背面是非常養眼的大面積碳纖維背板,手感光滑溫潤不黏手,質感非常好,用虎撲的話說在目前高階顯示卡的背板設計當中可以算單獨一檔,而且燈光使用的比較節制:兩道猶如閃電般的簡單線條集中在背板的一側,點亮後會跟隨頂部顯示屏外圍的燈條一道流光溢彩。其實我最初開箱的時候看到這裡想當然的以為這塊拿在手裡確實很輕的背板的碳纖維紋路是裝飾而已,畢竟碳纖維材質是很昂貴的,但是在跟微星官方聯絡後發現這部分真的是貨真價實的碳纖維背板,不是養眼而已。這應該是目前首款將大面積的碳纖維使用到顯示卡上的設計,能夠降低重量、增強強度。

    整齊的鰭片

    顯示卡的側面能夠看到厚度已經達到三槽,而且不是那種為將自己裝點的很威武而打腫臉充胖子的厚實,而是因為厚重的散熱規格而撐起三槽的厚度,大家能夠看到散熱鰭片就已經佔據兩槽左右的厚度。影片輸出介面方面,包括DisplayPort 1.4*3、HDMI 2.0B*1、USB Type-C。

    內部拆解:獨特的散熱結構與頂級用料

    RTX 2080 Ti Lightning Z的外在是毋庸置疑的,精緻、厚實、炫麗,而內在同樣是閃電系列的強項,散熱與供電向來是拿手好戲。跟普通的顯示卡相比閃電要稍微複雜一些,步驟一還是不變的,拆除核心周圍的四顆螺絲,這時候就能將散熱器與PCB、PCB表面的金屬框架一分為二,但是注意手要慢點,因為負責顯示卡頂端動態顯示屏的排線是固定在PCB一端的,你需要注意抬起卡扣。然後在拆解背板的螺絲後,還需要拆除背板下的螺柱,這裡建議大家注意螺柱是分高、低兩種的,如果你安裝錯誤的話可能會導致原本平整的背板被強行往下拉,影響背板的應力結構。

    全部拆除後就能看到散熱器、背板、金屬框架、PCB板這四部分,我們一部分一部分的來看,首先是背板針對核心、視訊記憶體背面的 位置留出大量的導熱膏,並且還有一條熱管用於引導熱量。鋪設導熱膏或許常見,但是鋪設熱管在背板設計中就非常少見。然後就是金屬框架部分。 跟很多其他高階顯示卡類似,微星閃電的金屬中層框架有鋪設大量的導熱膏以降低視訊記憶體、電感、MosFET還有聚合物電容的溫度,整塊框架非常厚實且面積不小,像一件衣服,而且還有額外的突起以增大熱交換接觸面積,不過那看起來彷彿導熱管的紋路應該是純粹的裝飾作用。

    再來看散熱器本體,鍍鎳底座看起來質感、做工非常好,整塊底座看起來非常平整光潔,但是熱管的使用則是採用不規則的搭配,具體來說是包括兩根八毫米熱管、六根六毫米熱管組成的“混成編隊”,對於這種不規則熱管的效果如何我非常好奇,要知道以往不要說閃電系列,微星Gaming系列的散熱效果都是較為出眾的,這種設計能夠壓制TU102大核心嗎?

    最後再來看看用料情況,Lightning Z的供電採用16+3相供電,每相供電搭配一相來自安森美的FDMF 3170 MosFET,能夠最高支援70A的峰值電流,這部分是跟公版的方案一樣,但是PWM主控沒有采用uPI的方案,而是採用芯源系統(Monolithic Power)家提供的MP2888A,這是一款全新的主控,支援NVIDIA Open Voltage Regulator(OpenVReg)。不過或許是因為這顆主控最多能夠為十相供電程式設計,所以在PCB上面能夠找到兩顆,一課是(MPS1814),另一顆是(MPS1843),另外視訊記憶體是來自三星的GDDR6,單顆8Gb,視訊記憶體頻率1750MHz,等效頻率14000MHz。

    核心當然是TU102-300A-K1-A1,視訊記憶體來自三星

    獨特的玩法:讓動態螢幕讀懂你的內心

    其實趁著之前推出Z390主機板的時機微星就已經重塑旗下Mystic Light軟體,讓它可以更好的同步主機板、記憶體、顯示卡、機箱這些外圍配件,並且提供更多燈效,讓整體燈光效果可以更加易用、好用,配合自GTX 1080 Ti逐漸上市後逐漸流行的螢幕,這就組合出很多新的玩法。沒錯,現在你可以透過Mystic Light來控制微星RTX 2080 Ti Lightning Z的動態顯示螢幕,在軟體當中選擇Dashboard即可。另外說多說一句的就是,微星不止一次的強調過,因為精簡體驗的原因,以後會將大部分功能都集中在Dragon Center軟體當中,以後理想的效果是使用者需要後者即可控制燈效,但是就現在的Dragon Center(V1.0.30),還沒有看到控制燈光的介面,還是需要Mystic Light。

    這塊螢幕其實並非是彩色的,而是黑底白字的雙色螢幕,能夠顯示核心溫度、核心頻率、視訊記憶體頻率、風扇轉速、視訊記憶體使用率,還有很可愛的微星小紅龍的動畫,最有趣的地方在於能讓使用者上傳圖片,不過必須是256*64解析度的GIF,選擇後上傳即可,還是非常方便的。

    另外就是這次在RTX 2080 Ti Lightning Z閃電顯示卡當中新增的視覺殘影燈效,雖然是僅僅出現在兩顆風扇上面但是效果非常奇特,擁有很高的潛力,能夠表現出為獨特的效果,但是編輯室的大部分同時都覺得目前的預設燈光……煙火氣有些重。

    基準效能與超頻效能:不愧是頂級非公

    微星RTX 2080 Ti Lightning Z有提供兩份BIOS,首先常規的預設BIOS設定的核心頻率/Boost頻率分別是1350MHz/1770MHz,功耗上限最多解鎖8.6%,而用於極限超頻的LN2 BIOS設定的核心頻率/Boost頻率分別是1350MHz/1545MHz,功耗上限最多解鎖20%,我們在常規基準效能測試時採用預設BIOS,而在稍後的超頻測試當中兩份BIOS都來試試。我們的測試平臺是Intel Core i7-8086K,主機板是微星自家的MEG Z390 Godlike。

    以3DMark的測試資料來看,RTX 2080 Ti Lightning Z顯示卡的預設效能相當頂級,能夠超過公版的效能最多10.4%(TimeSpy Extreme),最少則是FireStrike專案,幅度是稍稍較不起眼的4.7%,不過大家要知道公版RTX 2080、RTX 2080 Ti的效能原本就是非常強的。

    超頻部分,我們還是使用常規的方案,透過MSI Afterburner 4.6.0 Beta 10來測試超頻,在不拉高電壓的前提下逐步拉高核心、視訊記憶體頻率。首先要向大家波冷水的是,以我們常規的這種方法來超頻,LN2 BIOS雖然擁有更高的功耗解鎖上限,但是這其實是沒有用的,因為很快就會超不上去。以3DMark圖形分來說,其實預設BIOS的能夠更好的成績:我們最後可以將核心拉高120MHz,實際Boost頻率能夠達到2150MHz,視訊記憶體自1750MHz拉高到2000MHz,即等效16000MHz,最後能夠取得圖形分39701分,距離40000分圖形分就差一步之遙。但是微星閃電本身的潛力是極高的,最近有超頻選手能夠將閃電的核心頻率超到2475MHz、視訊記憶體超到2088MHz的世界紀錄,而我們平時能夠超到2.15GHz都是很困難的。

    散熱與功耗測試:溫度控制良好,功耗達到360W

    散熱測試方面,我們採用分型工藝R6 TG機箱來進行封箱測試,測試當天1月15日,廣州室內溫度22.3℃,溼度67%,老人小孩建議多補水,東北風三級適合戶外運動,空氣質量指數(Air Quality index)56,並不算太好。

    我們將熱量與風扇轉速情況分開來交代,首先是溫度方面,首先開機進入系統後透過HWinfo 64記錄十分鐘的熱量情況,大家可以看到溫度非常的平整,主要在31℃、32℃這時核心頻率是300MHz。而後我們進行3DMark壓力測試,發現在滿載後核心溫度會被壓制在75℃-76℃。

    為更好展示需要轉動風扇才能展示的視覺殘留燈效,預設的BIOS當中RTX 2080 Ti Lightning Z是沒有待機停轉功能的,在待機的時候會保持830RPM左右的轉速,需要切換到LN 2 BIOS才能啟動待機停轉。而在隨後的壓力測試中則表現出較高的轉速,最高達到2000RPM左右,看來為壓制高頻的TU102大核心確實壓力不小。另外在壓力測試當中的頻率方面,相較於一開始的接近2000MHz左右的高頻率,會逐漸降低到1965MHz,然後會慢慢降低到1950MHz,最後是1935MHz。

    我們依然使用我站專用的顯示卡功耗儀來測試顯示卡的功耗情況,它能夠精確採集透過PCI-E插槽、顯示卡外接供電的取電情況。我們分別透過進入Winows 10系統靜置、3DMark壓力測試來模擬待機、高負載兩種情況的功耗情況,資料證明在頻率在800MHz的待機場景中,RTX 2080 Ti閃電顯示卡的功耗在25W左右,但是進入高負載狀態後,RTX 2080 Ti Lightning 顯示卡的功耗會在330W-360W之間浮動,還是非常高的。

    總結:真不愧是頂級非公

    閱讀評測的時間總是過得這麼快,總得來說,微星的這張RTX 2080 Ti Lightning Z是張不多見的、真真正正的頂級非公顯示卡,它在外觀方面既保留閃電系列經典的設計同時增加不少新鮮的玩法,比如說顯示卡頂部的動態顯示屏能夠顯示豐富的資訊,這點是目前其他家的高階顯示卡已經嘗試過的,微星沒有理由掉隊。還比如說以碳纖維為設計靈感的整流罩與背板的設計很別緻,而且是大面積的碳纖維材料而不是蜻蜓點水,光是這點就能吸引足夠多的外貌協會玩家。

    而顯示卡的基本效能方面更是不用說的,無論是基準跑分,還是超頻潛力,還是散熱,都是相當全面的表現,在目前這非公版顯示卡已經很難超越公版太多的時代,微星閃電依然有足夠大的贏面,不愧是真正頂尖的頂級非公顯示卡,當然18888元的高售價已經證明這已經是一張註定不平凡的神祗之箭。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女士立領黑長袖襯衫怎麼搭配最好能有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