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宏播子竇樹山

    老子《道德經》首次提出了“道”的理論,這個道是一個哲學概念。他提出的“德”,是在他道基礎之上的德,簡而言之,符合道的才是德,那麼,道家所秉持的道德觀,要符合自然規律,社會生活中,應適合人、社會本身所具備的規律。

  • 2 # 長風浩蕩

    道生之德蓄之。

    能生物能創造,是為道;

    能積蓄能成全,是為德。

    生髮創造積蓄成全,是為道德。

  • 3 # 自然而然0532

    只看標題這裡提示一下吧:不多說,只說說作為人一生能存在多少年,眾多的行為不管是處於什麼狀態,要知道自己有生之年能做什麼,能得到什麼,能看到什麼,是功名利祿嗎?不是的,是自己的這一生有多少德行,,而這些德行在這一生中起到的作用是什麼?針對於自身來說,雖然似乎有著很大的理想,因此也會造成為了理想而出現各種行為舉止,那麼作為短短百年,任何人都會在理想中努力,那麼最終行為上就會出現自己本身的各種德之多寡現象,針對於自身來說,這一生不管有沒有實現所謂的各種理想,但是行為上帶來的德之多寡卻是真真切切的,這個由誰來嘗?是不是隻有自己?所以說,不管在這一生中有什麼各種,都屬於自己的成長過程,別人的任何的言論或者頭銜帽子都是廢物,只有自己才能做自己,,也只有自己給自己製造因果承受,,,短短百年,為了理想而出現了缺失行為,就算是有某個理想,有可能看到嗎?更不用說就算看到了也沒用,,,缺失帶來的是 自身的 承受度,跟別人沒有任何的的關係,,,

  • 4 # 我是過期雜誌

    很多回答的都很好!深入淺出的剖析了道德的本質,什麼是老子口中的道德,一句大白話就是:按照老子口中的道而做事情,就是道德了!正所謂:孔德之容,唯道是從!

  • 5 # 李智宏

    在道德經思想下道是生,德是養,德也是道生的,很奇妙,生和養就是無和有,無和有統稱玄,所以,那個道德是頂級思維,不是當下的道德內涵和外延。

  • 6 # 光音畫天

    道生宇宙萬物,道萬形無相無聲無色,超越了人類的意識形態,超越了一切人類想象的概念,所以不可說,不可思,不可議,無有名。假名稱道。

    德性是道的顯化。本自具足,就是人們的善良的初心,稱赤子之心。是人的本源自性,稱之為德性。良知或良心。是人內心最高貴的品質。

    人類所謂的文明發展。就是貪慾的不斷澎漲的過程,追求物慾享樂。而將最高尚的靈魂埋藏在了物慾橫流的妄想中。迷迭了真我的德性。所以活在痛苦煩惱無明的輪迴欲界中不能解脫。

  • 7 # 子長悅

    “道”是世間萬物的共有特性,看不見也摸不著,無所在,但卻又無所不在(暈了對吧)

    舉個粟子:路燈,電話,電視機,手機……以及世間所有的電器,它們有個共性:用“電”才能驅動使用,但“電”卻是看不見摸不著的。沒有一個具體的形狀,視之不見,聽之不聞,但以“電”作為表象的世界卻是無所不在。

    世間萬物的表象也無一不是“道”的作用而顯現出來的,它也是符合“道的”:“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

    當然這也並不是說“電”就是“道”,只是說我們借用電的比喻來認知“道”與世界的關係。

    那什麼是“德”呢,“德”是個體相對於萬物整體的個性待徵

    舉個栗子:凡是能插電使用的電器才叫家用電器。假如我們把樹枝插在插座裡,顯然是不行的,因為它不具備用電器的特徵,那麼他也是不符合“道”的。

    按這個思路來看道家的道與德就容易了,可以理解為:凡是符合“道”的“德”才是道德的。

  • 8 # 代用名

    道德:

    原指不分家…

    道:就是天則;

    德:就是規律。

    道與德就是:天則與規律,有道則有德;有德便有道,道無形德有序。

    “道德”如果分道家墨家法家等等論述就非道德,我是儒學者從本人的理解“道德”只是講天則與規律而已,從儒學的講法簡稱就是“天理”(天則規律)從道家表達來看:天則規律就是道德…如果從近現代的教育專家們的高深論述“道德”又是另一種講說了或許是指品行端正行為規範等等反正很碎片很廣泛的講法?說真了就是不知所措沒有一個確定性針對性明確性的概括朦朦朧朧一片混沌…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文竹能曬太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