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如果沒有軍事失誤,那詬病關羽的襄樊之戰是否合理?
11
回覆列表
  • 1 # 吉時讀書

    建安二十四年 ,劉備集團攻佔漢中 ,二月斬殺夏侯淵 ,五月 ,逼退曹操軍主力 ,全殲漢中 。 5月前,派孟達從歸攻佔房陵郡,佔領漢中後,派劉封順漢水東下,攻佔上庸郡,上庸太守申延大眾投降 。

    在漢中對峙期間 ,關羽率軍北伐 ,拉開了襄樊之戰的序幕 ,並於秋天七月攻克襄樊 ,曹操遣禁統七軍馳援 。

    劉備

    建安二十四年 ,劉備集團在漢水一帶發起的所有戰役 ,都是在這一背景下展開的,因此 ,佔領漢中 、上庸 、襄樊 ,打通漢水 ,加強益州 、荊州的一體化 ,是其基本戰略目標 。

    荊州與益州的交通 ,全靠長江沿線 ,而三峽的險阻 ,聯絡極為 困難 ,一旦敵人堵住了峽口 ,便可分荊、益,這也為其後東吳偷襲荊州的實際戰所證實 。

    若能打通漢水 ,則除三峽一路外,更能從漢中順流而下 ,直通荊州 ,劉備集團的戰略地位將大大提高 。

    而且 ,根據隆中對戰略 ,漢中應該是進攻關中的戰略 基地 ,襄樊是出擊宛、洛的戰略基地 ,打通漢水 ,兩個基地就可以互相支援 ,這一問題也可以解決 。

    這說明襄樊必取,問題不外乎此時取是否得當 。

    關羽

    個體的看法 是完全適當的。

    在關羽北伐的時候 ,曹操主力陷落在漢中 ,損兵折將 ,對襄樊不利 ,而中原 、荊州又苦於賦役 ,發生了四次民變。

    宛城有侯音之亂,中原有狼之亂,內外交困之際 ,此時不取,更待何時 ?

    若待曹操回兵,養精蓄銳 ,則襄樊有急,可派大軍來援,以劉屬荊州三郡,怎能敵?

    事實上 ,關羽迅速擊敗曹仁 ,圍攻襄樊 ,並於秋八月水淹七軍 ,威震華夏,兵勢直逼許昌 ,劉備集團打通漢水的戰略目標已接近完成 。

    想象一下 ,如果關羽在水淹七軍之後迅速攻破樊城 ,還會有什麼戰略上的失誤問題呢?

    問題 1:劉封 ,孟達反抗 。

    正如前面所說 ,建安二十四年劉備集團的戰略就是打通漢水 ,所以在佔領上庸三郡之後 ,劉備將孟達 、劉封的部下都劃歸關羽管轄 。

    關羽的主力部隊不過 三萬人 ,曹仁方面 ,單是來援的七軍就有三萬人 ,關羽以劣勢兵力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大勝 ,其軍力消耗 ,老兵疲憊不堪 ,可見 ,所謂強弩之末 ,莫非魯縞 。

    順便說一句 ,襄陽要分兵防守 ,又要抵抗援軍 ,進攻樊城的兵力顯然是捉襟見肘 。

    這時 ,若劉封 、孟達率兵入陣,半塌的樊城恐怕要一鼓而下。

    沒想到 ,劉封 、孟達為了小單位的利益 ,竟然抗命,拒絕馳援 。

    結果造成 :一是襄樊之戰的長期化;二是關羽被迫調兵遣將 北上的江陵守軍 ,造成後方空虛 。

    於是又向曹操提供援助,孫權偷襲荊州。

    孫權

    問題2:孫權誤判 。

    關羽北上 ,劉備卻沒有派援軍來填補其後方空虛 ,足以證明他判斷孫權此時不會背盟 。

    這一 判斷也有其根據 ,關羽 的北伐並非單邊行動 ,而是與孫權聯合進行 ,即曹魏的所謂 “孫權復與關羽 更相窺視 ”,並在當年七月攻佔合肥 。

    無論是哪一種觀點 ,孫劉聯盟似乎都是牢不可破的,既然關羽威震華夏,逼守合肥的張遼等馳援襄樊 ,如此有利的戰略態勢 ,孫權應該繼續向淮南進發 。

    但劉備想的是孫權 ,孫權想的是劉備 ,孫權想的是關羽勢大,必然要背盟東征 ,滿腔熱血 。

    問題3:再入漢中 。

    在關羽陷入苦戰之際 ,劉備本軍並未有所行動 。

    據廖立所謂(劉備 )後至漢中 ,使關侯身死無孑遺 ,以及《元和 郡縣 志》所記載劉備命諸葛亮出征駱谷 、戎興勢山的記載判斷 ,劉備不可能對此毫無反應 ,而這種反應就是提兵再入漢中 ,準備大舉進攻關中 ,實施隆中對戰略 。

    此時此刻 ,曹軍的主力都在襄樊 ,關中空虛 ,且多為漢中之戰的驚弓之鳥 ,若劉備大軍直撲關中抑或隴右 ,還不如將馬超這個招牌掛在牆上 ,只怕曹家的形勢要比諸葛亮的第一次北伐 差得多 。

    對於襄樊前線來說 ,即使有失 ,關羽也能依靠水軍的優勢 ,完全隔絕了漢水 ,遏制住曹軍的進攻 ,沒有崩潰的可能 。

    這種戰略上的舉措 ,既批評了搗虛,又直接走了漢高祖的路,做得不好還可以收圍魏救趙 ,毫無疑問 ,比直接馳援襄樊高明得多,可惜 ,這種高明 ,完全是建立在麻煩的基礎上,認為孫劉聯盟牢不可破 。

    襄樊之戰

    大前提是錯誤的,再精巧的推理也只能得出錯誤的結論 。

    於是 ,當孫權撕破臉皮 ,大舉攻佔荊州時,劉備主力陷落於漢中 ,鞭長莫及 ,最終導致局勢一敗塗地 。

    這表明 ,從戰略的角度來看 ,發動襄樊之戰沒有什麼錯,建安二十四年發動襄樊之戰也沒有錯,但是在具體實施上,劉備集團卻受到關羽威震華夏的輝煌勝利的干擾 ,犯下了進退兩難的錯誤 ,最終功敗垂成 。

    假如劉備堅持原 目標 ,僅以打通 漢水 、連荊益為限,由此馳援荊州 、填滿關羽後方 ,那麼建安二十四年的三戰恐怕會以劉備集團的全勝 而名垂青史 。

  • 2 # 閒將西話

    襄樊大戰是從建安二十四年關羽進攻曹仁據守的襄樊開始的,結束於當年十一月關羽撤襄樊之圍南走。

    其實,關羽本可以向西北走房陵、上庸,但是,由於關羽與駐紮此處的蜀將孟達、劉封關係不和而冒險南遁麥城。

    由此也可以看出,關羽兵敗襄樊確實存在了不少的戰略失誤。

    首先,是缺少整體部署。

    關羽發動襄樊大戰,究竟是關羽自作主張,還是軍師諸葛亮或是劉備下的命令,至今尚無確論。

    但也至少說明了,此戰缺乏明確的出戰目的。從導致了成都中央部隊與其他駐防部隊如何支援和配合的問題。

    糜芳、付士仁的叛變,斷了關羽的歸路,是壓倒關羽的“最後一根稻草”。這源自關羽的“驕矜”,但也暴露了荊州留守部隊及其前線部隊的協調。

    其次,是對整個局勢判斷不足。

    關羽也並非魯莽之徒,出兵襄樊之時,豫州接二連三地發生了反曹暴亂,幾乎所有的反曹力量都與關羽聯絡。

    陸渾民孫狼等作亂,殺縣主簿,南附關羽。羽授狼印,給兵,還為寇盜。自許以南,往往遙應羽。(《資治通鑑》)

    但是,關羽只看到了曹操後院一時火起,沒有充分估計到曹操會在第一時間以全力撲滅暴亂後來應對襄樊危機。

    如果說金禕許都反曹,關羽有了作戰的念頭,那麼侯音叛曹則是導火索。而曹仁撲滅暴亂之時,關羽已箭在弦上,不得不發了。

    三、不重視“北拒曹操,東和孫權”

    其實,對於蜀吳聯盟的重要性,不僅關羽認識不到,而且就是劉備也認識不足,以後的夷陵大戰就是個證明。

    關羽不懼怕東吳的算計,“吾於千槍萬刃之中,矢石交攻之際,匹馬縱橫,如入無人之境,豈憂江東群鼠乎!”

    在戰略上藐視對方,卻又輕信呂蒙稱疾還都的欺騙之策,盲目陸遜謙卑示弱之謀,從而放鬆了“恐蒙圖其後也”的戒備。

    終於被孫權乘其之危,失去了根本。其實,即使關羽結好孫權,“虎女嫁給犬子”,也難保孫權不背刺。

    四、戰場反應謀遲

    關羽的襄樊大戰不是不輝煌,預期的效果遠遠超出了包括關羽在內的所有蜀漢上層的期望,威震華夏,曹操欲遷都避之。

    但是,關羽戰勝之時,不能一鼓作氣拿下襄樊,曠日持久,致使曹操援兵源源不斷,還準備調動合肥的張遼。

    關羽貽誤戰機,需知戰場瞬息萬變,一著不慎,滿盤皆輸。就算是孫權不背刺,也不知關羽是否真得抵抗的住。

    再說,當聞知孫曹聯合後,關羽又不能毅然撤退,以保南郡,終於進退失據,落得個失州亡身的下場。

  • 3 # 與生活交朋友

    關羽襄樊之戰最大的戰略失誤就是高估了自己,輕視了孫權,沒有意識到孫劉聯盟的重要性,這裡面劉備也有不可推卸的責任。關羽負責打仗,劉備更應該積極去做好統戰工作,但是襄樊之戰期間,並沒看到劉備做了什麼。

    《隆中對》的戰略中,劉備佔據荊州、益州後,兩路北伐的前提是“保其巖阻,西和諸戎,南撫夷越,外結好孫權,內脩政理,天下有變。”

    到了實際操作中,變成了關羽孤軍北伐,而且在外結孫權上做得非常差勁。隨著地盤的擴大,實力的增強,劉備和關羽都不把孫權放在眼裡了,而且不斷地挑戰孫權的底線,為孫劉聯盟埋下了很大的隱患。

    早在南郡之戰後,周瑜和甘寧就建議孫權取益州,孫權答應,但是周瑜沒多久就死了。

    魯肅接任後,把南郡借給了劉備,斷了東吳通往益州的路。

    孫權再想取益州時,只能找劉備。先是劉備糊弄孫權,說劉璋與他是漢室宗親,不能對宗親下手。如果要打益州,他劉備只能歸隱山林了。後來劉備又答應孫權讓路,要孫權去打,孫權不敢越荊州取蜀,只能不了了之。

    最後劉備留關羽守荊州,自己去取蜀,孫權已經是非常不滿了。

    從這個事件中,也可以看出,孫劉聯盟的基礎非常薄弱,表面聯合,心中各懷鬼胎。

    孫劉聯兵取益州,劉備擔心自己會被前後夾攻,又想獨吞益州,所以讓道,讓孫權獨自出兵取益州。孫權擔心自己被劉璋和劉備前後夾攻,最終不敢發兵去蜀。

    如果兩家同心協力,一起把益州和漢中打下來,再重新利益分配,也就不會有後面的隱患。但是在貪慾面前,誰又可能讓步呢?

    劉備取得益州後,孫權便要還荊州。這時也看不出劉備的任何誠意,只是給了孫權一個口頭承諾:“吾方圖涼州,涼州定,乃盡以荊州與吳耳。”

    自己得了這麼大一塊蛋糕,要盟友在旁邊幹看著,流口水,實在是說不過去。但是劉備似乎也沒想過給孫權一點補償。

    孫權於是親自動手搶了,派呂蒙出兵取了荊州三郡。劉備立馬與孫權翻面,帶兵回荊州,準備與孫權大幹一場,奪回地盤。沒多久便傳來曹操平漢中的訊息,劉備趕緊求和,與孫權湘水劃界,平分荊州,然後回蜀奪漢中。

    孫劉兩家這時候應該是簽訂了合約,但是在利益面前,合約能算得了什麼?魯肅在世,堅持孫劉聯盟,合約還有點用。呂蒙就是個笑面虎,上位後,想撕毀合約也就分分鐘的事。

    如果最初劉備主動送上三郡,或許孫權的感覺就會不一樣,最起碼他能夠看到劉備聯盟的誠意。這荊州三郡是呂蒙搶來的,這時孫權得到三郡,也不會對劉備有什麼情意,他看到的是劉備的野心和關羽對自己的威脅。孫劉聯盟基本上是名存實亡了,但劉備和關羽似乎都沒看到這一點。

    劉備在漢中之戰中慘勝,取得了漢中。地盤變大了,一時之間,實力並沒有增強,差點把益州都給拖垮了。但在孫權眼中,劉備又得到一塊大蛋糕,自己還是隻能在一旁流口水。

    關羽在平時守荊州時,也沒少得罪孫權。孫權作為一方霸主,主動降低身段想與關羽聯姻,關羽反而大罵使者,拒絕聯姻。在孫權的角度,是可忍,孰不可忍!

    正是在孫劉聯盟存在巨大隱患時,關羽開始北伐。關羽在襄樊之戰中表現得太耀眼,水淹七軍,威震華夏,這反而成了他的催命符,這些都是孫權不願意看到的,這時候關羽還搶了孫權的湘關米倉。

    如果關羽被于禁打敗,關羽或許就沒了名將光環,但這時候關羽就要退守荊州,荊州還是會保得住的。

    關羽打敗於禁後,為了樊城與襄陽。徐晃帶兵前來支援曹仁,這時孫權開始跟曹操勾結,準備對荊州下手了。同時曹操聽從董昭的建議,要徐晃到處散佈孫權要打荊州的訊息,使得曹軍士氣倍增,堅持守城,使得關羽猶豫不決,錯失了最後回荊州的機會。

    等到關羽在前線被徐晃擊敗退兵,後方已經被呂蒙襲取荊州,部隊隨之瓦解,關羽父子敗亡。

    關羽的襄樊之戰打了近半年,取得了很大的成績,呂蒙裝病,陸遜又不斷地給關羽戴高帽子,關羽志得意滿,忽視孫權,收不了手也是人之常情。

    奇怪的是益州劉備這邊在這半年沒什麼動靜,既沒有支援關羽,也沒有提防東吳,幫關羽解決後患。漢中之戰打得再慘,沒有多餘的兵力支援荊州,派個大將去守荊州總還是可以的吧。

    劉備平時沒少得罪孫權,又不去提防孫權,這其中原因,不得而知,或許劉備志得意滿,認為孫權不敢打自己的主意,或許劉備覺得小舅子糜方足夠防住孫權。

    襄樊之戰,本應該是劉備團隊對曹操團隊的戰爭,最後變成了關羽的一支孤軍對曹操、孫權兩大團隊的戰爭,搞得好像關羽是個單獨的團隊,與劉備團隊沒關係似的。

    所以關羽失荊州,不應該僅僅是關羽的責任,劉備整個團隊,包括劉備、諸葛亮等都是有責任的。

    孫劉聯盟是個國家級的大戰略,如果把這個戰略做好了,關羽出師北伐,勝利了最好,失敗了也可退守荊州,進退有度,不會有太大損失。沒有孫劉聯盟的基礎,關羽任何時候北伐,都是凶多吉少。

  • 4 # 宏宇18547012179

    當然是戰略失誤,包擴諸葛亮的三分天下的謀略。比之毛主席的北韓出兵的決策就如螢火與太陽!我就不明白,從毛主席,朱老總,周總理到十大元帥,其傳奇的事蹟和故事,比之歷史上任何帝王將相都傳奇精彩,卻無人說書,而黨校老師講他們的事蹟又是那樣的無趣,真真浪費了如此精彩的好故事材料。

  • 5 # 晨曦濯楓

    襄樊之戰,肯定是關羽自大造成的。己之死,蜀之亡,遺害無窮!壯繆侯,還是劉禪心善。有人以陰謀論,簡直可笑!劉備是主,如果伐曹,需得劉備許可。佈署妥當,敗不致死,更有可能不會失敗,可惜沒有如果。也是劉備待關羽太好,假節鉞,沒有安排人節制,大好形勢,讓關羽毀於一旦。夷陵之戰,劉備是打著為關羽復仇的旗號,團結荊州勢力,收攏投降的荊州派。要不然會在密林間擺兒百里連營?用火攻也是劉備的強項。真心實意為關羽報仇,也不致於二年以後

  • 6 # 沉140769451

    聯吳抗曹,三國可以鼎立,聯吳滅曹則東吳卻是唇亡齒寒。東吳居荊州之後,蜀漢不顧後路,出兵伐魏,大錯也。蜀道難,難於上青天,益州、荊州兩地隔絕,互援困難,蜀漢國小兵少,本該集中兵力攻其一點,卻兵分三地,處處兵力不足,《隆中對》之錯也。漢初韓信明修棧道,暗渡陳倉,時勢有利,而幸運也,非韓信之能,而關中三王並立,難有一心,戒備不嚴,民心不附,故必敗。已有前例,孔明欲仿,當曹魏傻兒乎?故其五伐皆敗!蜀漢正策,當如玄德之策,以馬氏鎮攝西涼之地,引羌人為外援,以魏延鎮守漢中,憑險而守,集中主力滅東吳,剪除後顧之憂,合兩家為一家,合兩國之力遠勝聯吳。夷陵之敗只是戰術錯誤,不是戰略錯誤,劃江而兩分天下,不是什麼分裂,而是統一前的步驟,滅國只能一個一個來,先易後難,有何不可?!魏國非長久之國,蜀漢就當養精蓄銳,休養生息,努力本土化。華人沒有偏安一隅的習慣,有機會,從不吝嗇一統天下之志。什麼華人自古愛好和平,不好侵略,只是權謀之說,哄鬼的,中國廣闊的疆土不是和平開發出來的,任何有頭腦的外華人都不會相信。開疆拓土,也是傑出君王的標誌之一。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千里丹心萬里路歌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