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王銀令
-
2 # 老哥聊生活
麥蓋三層被,枕著饅頭睡。寸麥不怕尺水,尺麥不怕寸水。麥要澆芽,菜要澆花。溫麥進倉,爛個淨光。夏種無早,越早越好。三月雨,貴似油;四月雨,好動鋤。春分早、穀雨遲,清明種植正當時。秋分種、立冬蓋,來年清明吃菠菜。白露谷、寒露豆,花生收在秋分後。會施施一丘,不會施施千丘,施千丘不如施一丘。大豆耳聾,越鋤越通。淹不死的白菜,凍不死的蔥。有錢難買五月旱,六月連陰吃飽飯。稻如鶯色紅,全得水來供。六月不熱,五穀不結。不怕天旱,只怕鋤頭斷。立秋前早一天種,早一天收。瑞雪兆豐年。麥怕清明連夜雨,稻怕寒露一朝霜。人往屋裡鑽,稻在田竄。關於農民種地的俗語還有許多,都是咱農民經過長期實踐和認識凝練而成的智慧結晶,很值得我們學習、研究。
-
3 # 文文的
春雷響,萬物長。
春雨貴似油,多下農民愁。
立春三場雨,遍地都米。
春雨漫了壠,麥子豌豆丟了種。
雨灑清明節,麥子豌豆滿地結。
麥怕清明連夜雨。
夏雨稻命,春雨麥病。
三月雨,貴似油;四月雨,好動鋤。
春天三場雨,秋後不缺米。
清明前後一場雨,豌豆麥子中了舉。
有錢難買五月旱,六月連陰吃飽飯。
春得一犁雨,秋收萬擔糧。
六月下連陰,遍地出黃金。
春雨滿街流,收麥累死牛。
黑夜下雨白天晴,打的糧食沒處盛。
一陣太陽一陣雨,栽下黃秧吃白米。
伏裡無雨,谷裡無米;伏裡雨多,谷裡米多。
三伏要把透雨下,丘丘穀子壓彎椏。
伏裡一天一暴,坐在家裡收稻。
秋禾夜雨強似糞,一場夜雨一場肥。
立了秋,那裡下雨那裡收。
立秋下雨萬物收,處暑下雨萬物丟。
處暑裡的雨,穀倉裡的米。
處暑下雨爛谷籮。
-
4 # 德昌盛
農村諺語,有地域差異,我說幾個,可能你們北方人都沒聽過的:
1、清明前後,種瓜種豆。南方的清明節前後,天氣已經穩定轉暖,無霜無雪,不用擔心種下去的瓜、豆受凍。所謂“種瓜得瓜,種豆得豆”,就從這時種植開始啦。
2、田丟肥,地丟荒。我們南方的水田、旱地居多。水田基本用來種水稻為主,旱地大部分用來種瓜豆、花生、紅薯等等旱地作物。如果水田不耕種,會長滿草,等哪天要耕地的時候,把田裡的草翻埋到田裡,不失為一種很好的有機質,田會更加肥沃。而旱地就不一樣了,如果長期荒蕪,等你耕種的時候,由於土壤的營養已經被草叢、樹木吸收得比較乾淨了,這時候耕種需要下大量的農家肥或者化肥。
3、穀雨無雨,交回田主。意思是說穀雨時節到了,卻不下雨,那麼這一年很難有好收成。那麼佃農最好的選擇是把田交回給地主,今年不要再租了。我們南方一般清明就開始插秧了,如果幹旱到了穀雨依然沒有下雨,那麼這一季水稻種下去就太遲了。
4、種地有三壯,人壯,地壯,牲畜壯。這個很好理解,只有強壯的勞動力、肥沃的土地和強壯的牛,種地才有希望。
5、驚蟄不撒谷,大暑禾不熟。驚蟄是下谷種的最後時機,只有在這之前播種才可以趕兩季水稻,爭取在大暑之前第一季成熟,才銜接得上秋種水稻。如果驚蟄到了,你依然沒播谷種,那你很難種兩季水稻了。
6、春雨貴似油,多下農民愁。春雨是萬物生長的必備物質,珍貴的跟油一般。可是如果陰雨連綿,溼冷異常,那麼農民就發愁了,啥也幹不了呀!
7、蠶做繭,快插秧。春蠶在天氣暖和的時候,就忙著"結繭自縛"了。這時候剛好是清明前後,是我們南方開始插秧的最佳季節。
以上,都是我們南方農村的一些諺語,打大都和水稻有關係。小麥、土豆、大白菜,都不是我們這裡的主產區。跟這些有關的諺語,那基本就不是我們這一帶的了。
-
5 # 春日之虎
說二個,“頭伏蘿蔔,二伏菜”;“白露不莠,寒露不收”。這兩句是農民從生產實際中總結出來的,用於華北一帶的農事,具有非常準確的指導意義。
舊時農民種地,由於普遍文化低,也無人給以科技指導,因而就從農業生產實踐中,自己總結出了許多的農諺,在舊時的農耕社會里,對於農民從事農業生產,取得豐收,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頭伏蘿蔔,二伏菜”。這裡的“菜”指的是大白菜,由於過去在北方,農民吃菜,特別是冬天和春天,主要吃的就是蘿蔔和白菜,因而對於這兩種蔬菜的種植是非常重視的。其中蘿蔔必須在二伏天播種,白菜必須在三伏天播種,遲了早了都不行,都難以獲得蔬菜的豐收。
“白露不莠,寒露不熟”。過去北方種的穀子多,人們以小米做為主要食糧。這裡的“不莠”指的是穀子不莠穗,意思是說,到了二十四節中的“白露”,如果穀子仍未莠穗,那麼到了“寒露”穀子是長不熟的。寒露穀子不熟,那麼天氣變涼了,穀子這年就長不熟了。
(圖片來自於網路)
-
6 # 飛火流星905
你好!飛火流星為你解答。勤勞樸實的農民在長期的農業生產實踐中,總結經驗,吸取教訓,凝練形成了許多適合地方實際的關於種地的經典俗話。這些俗話,即是農民的經驗總結,也是古往今來的智慧傳承。以流星所在的河北省來說,有四句堪為經典。
1.人誤地一時,地誤人一年。這句話的意思說的非常明白,種地是要趕時間、趕節氣的。無論什麼原因,只要是人沒有儘早,而是趕晚誤了按時節種自己該種的東西,就會一步趕不上,步步趕不上。一時無心之誤,就可能誤了一年的收成。
2.人勤地不懶。種地產糧產瓜果蔬菜,是需要辛苦付出的。沒有一個“勤”字作保障,想要種好地,多產出,是絕對不可能的。土地是農民的命根子,凡是拿土地當命根子的農民,都會一心撲在土地上,辛勤勞動,艱苦付出。而土地呢,也會用產出回報善待他的人。3.頭伏蘿蔔,二伏菜,三伏種蕎麥。這句話是河北省地方三伏時節啥時適合種啥的經典總結。蘿蔔只有在頭伏種下,才能在立冬收穫前長成精品個頭。而大白菜只有在二伏季節播種才會有個好收成。早了,中途容易爛棵,晚了生長期不夠,成不了棵。到了三伏,季節已經不再適合種植生長期長的作物了。而蕎麥的生長期還是比較適合的。
4.白露早,寒露遲,秋分的麥子正當時。這句俗話總結說明的是,河北地區秋分時節播種冬小麥是最佳時機。此時下播的冬小麥,立冬前後分櫱好,長勢旺。既沒有徒長生節,又長成了冬前壯苗,為抗過嚴冬做好了準備。
事實上,關於農民種地的俗話,各地都有很多。每一句都是農民自己的智慧總結,每一句都是農民自己的經驗之談。
-
7 # 南陽葫蘆哥
莊稼一枝花全靠糞當家。
今冬麥蓋三層被,來年枕著饅頭睡。頭伏蘿蔔二伏芥過了三伏種白菜。
一年之計在於春,一日之計在於晨
。清明前後種瓜種豆。
三月三南瓜葫蘆往地鑽。
我是河南的可能代表著當地的氣候和種植習慣,當然全國各地農民總結了無數的俗語,這只是九牛一毛!
-
8 # 使用者吟雪情風
每個地方諺語都不一樣。我也說幾條。
清明要明,穀雨要淋。
誤了一年春,十年理不抻。
清明出種,穀雨看秧。
立夏不下,犁鈀高掛。
忙種忙忙栽,夏至谷懷胎。
有雨四角亮,無雨頂上光。
天黃有雨,人黃有病。
一日黃沙三日雨,三日黃沙九天晴。
月亮毛月,乾斷田渠。
六月秋班班收,七月秋班班丟。
立秋處暑亂摸來煮。
白露不低頭,割來喂老牛。
不怕重陽一天雨,只看重秧一天晴。
寒露麥子霜降豆。
冬至至長,夏至至短。
-
9 # 心累力乏
謝邀!農村種地俗話非常多,總體上分為六大類。一是季節與種地相關的俗話。例如:桃花開,杏花敗,李子開花賣韭菜;桐樹開花,正種芝麻;清明前後,點瓜種豆。二是下雨與種地相關的俗話。例如:立春三場雨,遍地都是米;有錢難買五月旱,六月連陰吃飽飯;立了秋,那裡下雨那裡收。三是氣溫與種地相關的俗話。例如清明熱的早,早稻一定好;六月不熱,五穀不結;冷收麥,熱收秋。四是降雪與種地相關的俗話。例如:瑞雪兆豐年;冬雪一條被,春雪一把刀;今冬大雪飄,明年收成好。五是肥料與種地相關的俗話。例如:莊稼一枝花,全靠糞當家;人憑飯食長,地憑糞打糧;油足燈才亮,糞足禾才壯。六是種子與種地相關的俗話。例如:好兒要好娘;好種多打糧;三年不選種,增產要落空;種子不純,坑死活人。
-
10 # 陳宸668899
1.七谷八麥,九果十菜。七谷八麥,說的是正月初七初八如果天兒好,那麼當年就收穀子麥子,如果陰天或者下雪,那麼穀子麥子就收成不好,九果十菜,說的是正月初九初十天兒好,就收瓜果蔬菜,如果陰天或者下雪,瓜果蔬菜收成不好。
2.八月十五雲遮月,正月十五雪打燈。
3.收花不收花,單看正月二十八。這兒說的花指的是棉花,正月二十八這天,天氣好的話,當年就收棉花,這天如果天兒不好,當年棉花收成就不好。
4.白露早,寒露遲,秋分麥子正當時。
5.頭伏蘿蔔二伏菜,處暑種白菜。
6.小雪不砍菜,必定有一害。
回覆列表
幾千年來農民種地跟二十四節氣分不開的。象小麥清明麥淹老鴉,意思到了清明小麥長得就比老鴉高了。穀雨挑齊立夏繡齊,意思小麥到了立夏就全部穗出齊了。芒種麥自死。到了芒種麥子就熟過了。
小滿割菜。小麥播種白露早寒露遲秋分種地正合適。
收秋不收秋全看五月二十六,五月二十六下一點雨,絳州城賣大碗。
中伏蘿蔔未伏菜。清明前後一場雨,勝似秀才中了舉。立夏種棉花,有蕾沒棉桃。雲往東一場空,雲往西黃河溢,雲往北水漂船,雲往南先澆玉米後澆谷。
種地沒巧,地厚墑飽。太多了,不敢寫了。其實這都是老一輩積累的寶貴經驗,現在科學發達了,像打點催熟劑莊稼就提前收了,唉,不靈了老一輩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