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亞洲食學論壇

    類似酥油茶這種特色茶還有哪些

    一般喝茶就是茶葉和清水沖泡那種,但有些“茶”還是挺特別,比如您說的酥油茶,是茶又不只是茶。尤其是一些少數民族地區,都有自己習慣的茶水飲料。

    像酥油茶,是用茶、酥油和水等原料製成,是藏族人的日常愛好。因為他們生活在高原地區,空氣稀薄,蔬菜瓜果少,以奶、肉、糌粑為主食,這就需要茶來解油膩和“青稞之熱”。傳說這茶是唐代文成公主嫁到西藏後創制的。

    蒙古族喝的是“奶茶”,是將水倒進鍋裡煮沸,加入茯磚茶粉末,再煮沸後倒進沸水五分之一的牛奶,然後加鹽水,等到茶色由紅變為乳白色就成鹹奶茶李。他們每天早、午、晚都用奶茶,一日三餐茶。

    回族的“蓋碗茶、罐罐茶”。蓋碗茶其實很多地區有,盛行於清代京師,通常由茶碗、掌盤和蓋子三件組成,看到清宮劇裡面喝茶場面基本都是這樣的。但是回族的“蓋碗茶”不單單是茶葉烹煎,在茶碗裡除了炒青綠茶之外,還放有冰糖、蘋果乾、葡萄乾、柿餅、紅棗、桂圓乾、白菊花、枸杞子、芝麻等,一般加入八種,所以也叫“八寶茶”(感覺接近煲湯了)。“罐罐茶”是雲南的回族人熱愛的,比較清淡,將開水注入陶土的罐子裡面,重新煮沸後加入茶葉,泡開後加水再煮,然後飲用。個別的會在裡面加花椒、核桃仁、食鹽。

    土家族的“擂茶”,又叫“三生湯”,生葉、生薑和生米仁混合烹製。還有苗族的“八寶油茶、百抖茶”,瑤族的油茶,維吾爾族“香茶”,傣族的“竹筒香茶”,哈尼族的“土鍋茶”,侗族“打油茶”…… 這些茶都是他們的民族特色,與傳統意義上的茶可能不一樣,但是功能卻是差不多,而且在日常生活中很重要。

  • 2 # 不可意會

    回族倒是不將就是什麼茶,但是很講究茶具,最喜歡的無疑是蓋碗了,有句話說的好,回族人喝茶只要是蓋碗盛的,裡面是白開水也可以。

  • 3 # 微小v聯合團隊創始人

    少數民族喝茶很多種比如說:金銀花茶、菊花茶、野生茶等等!!少數民族大部分都在山上對茶還是蠻多的講窮,只是很少外人去了解他們!!!

  • 4 # 承藝旗艦店官方賬號

    “五十六個民族,五十六隻花,五十六個兄弟姐妹是一家”,這首80年代的《五十六個民族五十六朵花》深入人心。中國地大物博,也是茶葉的起源地,茶葉自古以來便是我們華夏兒女的天然飲品,隨著傳播與變化,一些省份飲茶方式有所不同,各個民族的特色茶飲更是花樣繁多。這次咱們簡單說說各民族的特色茶飲,漲點姿勢,旅遊的時候也別忘了嘗一嘗,直購點搞回家也是非常好的選擇。

    一、藏族:

    藏族最出名的便是酥油茶,那首歌怎麼唱來著:“青稞酒酥油茶會更加香甜,幸福的歌聲傳遍四方~~~!”對了,是韓紅唱的《天路》。酥油茶是藏族同胞的真愛,就像家鄉菜一樣,出門在外的藏族人,也會自己準備酥油茶的材料,在家自己做。

    相傳,這酥油茶是文成公主創造的嘞,文成公主入藏時帶去了茶葉,藏族地區不適宜種植農耕,所以蔬菜珍貴稀少,多以肉食和奶製品為主食,油膩而不易消化,水土不服的文成公主食慾不振,便將茶葉與奶同煮,結果發現味道極好,清爽解膩助消化,後來又在酥油茶中加入松子、鹽、酥油等,最終,酥油茶應運而出,清爽的味道和提神醒腦的效果使得酥油茶傳播極快,受到了整個藏族人民的喜愛。

    除了酥油茶,藏族還有甜茶、奶茶和油茶羹。

    酥油茶用的是緊壓黑茶,雖說用別的茶種也是可以的,但不是最佳選擇。奶茶則是用紅茶加奶製作而成,當然用別的茶種也是可以的。純正的奶味加茶味、茶香混合奶香,奶茶也是藏族同胞的日常飲茶之一。

    甜茶則是將紅茶、牛奶、白糖一起煮制,算是一種傳統的茶飲料。歷史也非常悠久了,雖然沒有酥油茶那麼久遠,不過也深受喜愛,現在奶茶店的奶茶與傳統奶茶十分相像。

    二、維吾爾族:

    去往新疆旅遊的朋友都體驗過,當地人熱情好客,做客時維吾爾族同胞一定會端上一碗奶茶,這種奶茶是緊壓茶與羊奶或者牛奶煮至而成,會加入鹽,是鹹類奶茶。奶味濃郁,很多茶友聞不慣,我也是,不過滋味還是不錯的。

    奶茶是維吾爾族的日常飲品,每天都會烹煮飲用,一日不喝奶茶,渾身難受三天。做客時的敬茶也有說法,第一杯茶一般是由女主人用托盤向客人敬茶,第二杯茶則是男主人敬。在倒茶時,緩慢而不能倒滿大碗,如果客人不想再喝,用手將碗口捂一下,表示已經喝好。用來喝奶茶的碗不是平常咱們使用的玻璃杯或者小茶杯,而是大碗,通常一碗下肚,已經很撐了。

    維吾爾族除了最常見的奶茶,還有奶皮茶、清茶、香茶、甜茶等。

    奶皮茶就是加了奶皮的奶茶,奶皮子這玩意可不好做,奶熱了之後,靜置一會,表面會起一層皮,將這層皮挑出曬乾,這就是奶皮子。還有一種是用小火慢煮奶,粘稠之後上面扎一點洞,加速水分蒸發,最後會變成固體,像乳酪一樣。

    這奶皮子大家一定要嘗一嘗,奶味濃郁,除了日常食用,節日也都會送這玩意。

    三、蒙古族:

    蒙古族酷愛飲茶,不吃飯也要喝茶,當然現在這個情況很少了,以前不少蒙古人達到了“一日三次茶”、“一日一頓飯”的地步。蒙古族也是以鹹奶茶為主,每日必喝,裡面會加入油炸小米,很有營養的。

    要說區別,蒙古族的習慣不同,別的民族現喝現煮,蒙古族則是會一次煮上全天喝的鹹奶茶,放在爐邊,想喝就倒。

    四、回族:

    回族有刮碗子茶、糌粑茶、三炮臺茶等。回族同胞使用的茶具為蓋碗,並且設計精緻,刮碗子就是蓋碗。回族主要居住在寧夏、青海 、甘肅三省,這些地方都是高原,蔬菜極度缺乏,也是以肉食、奶製品為主。茶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了。

    回族最有代表性的飲茶方式就是刮碗子茶,刮碗子茶用的多為炒青綠茶,沖泡茶時,還會準備冰糖和一些乾果,像蘋果乾、葡萄乾、柿餅、桃幹、紅棗、桂圓乾、枸杞子等,還有一些配料,白菊花、芝麻等。外地也將其美稱為八寶茶,這刮碗子茶的滋味很奇妙,因為各種配料的耐泡度不同,第一杯喝起來是甜的,續水第二杯可能是酸的,次次有滋味,次次又不同,很好喝的。

    五、壯族:

    壯族有鹹油茶、打油茶,最喜歡喝鹹油茶,鹹油茶選用的茶葉很特殊,可不是幹茶,而是剛採摘的鮮嫩茶葉為原料,用水燙一下瀝乾待用,準備配料大豆、花生米、糯粑、米花之類,還有佐料食油、鹽、姜、蔥和蒜等,先翻炒茶葉,茶香散出時,加入姜、鹽,翻炒片刻加入水開煮。煮三分鐘左右,撈出茶渣,將茶湯倒入已經陳放好配料的碗中,攪拌均勻,打油茶就做好了。

    不只是壯族,當地一起生活的苗、瑤、侗族也非常喜愛喝打油茶。

    六、彝族:

    特色茶種:烤罐茶、陳茶。

    彝族的朋友喜歡喝靠靠觀察,這種方式沖泡出來的茶湯色澤、香氣和濃度都非常好,將茶葉放在陶土製作的罐子中,罐子放在爐邊烘烤,等到罐子裡的茶葉被烤到脆而發黃時,趁熱將茶罐取走,倒入沸水,倒入後繼續放到爐邊烘烤片刻,等茶葉沉澱下去,就可以喝了。

    這種烤罐茶有很多細節,烘烤時,一不小心罐中的茶葉便會烤焦,離爐子不能太近,烘烤的時候時不時得晃動一下罐子,保證裡面的茶葉烘烤均勻。在倒水時不可猛灌,先注入一點水,等泡沫消下去在繼續倒水。

    瀏覽器 搜“承藝*茗茶”即可,望大家支援。

    以公道的價格,讓大家喝到承藝最佳的原產地好茶;以誠心的匠心,承藝精湛工藝,製作好茶;以客觀公正的角度與大家分享通俗易懂的茶知識。

    好茶,承藝希望與大家一同品鑑。承藝,不斷傳承創新,只做最好的茶。

  • 5 # 承藝旗艦店官方賬號

    五十六個民族的特色茶飲,咱們慢慢說。

    滿族:

    滿族沒啥多說的,清朝滿族與以往的飲茶方式相同,也是蓋碗茶,六大茶類都喝。喜好綠茶為主,慈禧特別喜歡喝茉莉花茶,嚴格來講,也算是綠茶種類。

    侗族:

    特色茶飲有豆茶、打油茶和十五茶。

    打油茶是很多少數民族喜愛的特殊茶飲,準確的說應該是食用茶飲。這打油茶所用的茶葉,可以是磚茶,也可以是剛採摘的鮮茶葉。鮮葉採摘回來,先入鍋蒸熟或者煮熟,後將水濾幹,加入一點米湯開始揉搓,完事後用明火將茶葉烤乾,烤乾的茶葉裝入竹簍,放於灶火上燻烤。製作打油茶時,倒油入鍋,油熱後加入茶葉翻炒,炒出清香後加入芝麻、生薑,繼續翻炒片刻,隨後加水至煮沸,這茶湯便做好了,等待客人到來,將沸騰的茶湯倒入已經裝好肉丁、雞丁、豆粒、蔥花、香菜、花生等配料的碗中,混合後便可食用。

    打油茶是日常飲品,可以隨時製作隨時飲用,不過大多侗族人都作為早餐。侗族好客,所以在做客時不能跟主人太過客氣,如果不想喝,只需要將一雙筷子放在碗上即可。

    豆茶是一種象徵吉祥如意的喜茶,用米花、包穀、黃豆、炒米等於茶葉一同入鍋煮至而成,味道香而鹹甜。豆茶有“清豆茶”、“紅豆茶”和“白豆茶”三種。

    清豆茶為日常飲用和節日飲用,聚會過節時,村名會將自己製作的豆茶拿出,大家一起享受,邊吃邊跳。

    紅豆茶為婚事所喝,煮至紅豆茶時會加入豬血湯,變為紅色,紅豆茶放於托盤上,由新娘新郎一同託舉獻給賓客。

    白豆茶為長者喪事時所喝,煮制白豆茶時會加入牛血湯,此茶由去世者的兒女用托盤獻給來祭拜的賓客。

    侗族的十五茶可以看做是一種相親儀式。每年的農曆十五夜晚,侗族的青年男女會成群去往別的寨子,接客方寨子中的姑娘們會聚集在一起,等小夥子們到達之後,以打油茶招待,如果想飲茶,要先對歌,女方唱,男方回,唱對了才能喝茶,女方在獻茶時會在碗上放兩雙筷子,這個用意是在試探小夥子是否單身。

    如果沒有,雙方繼續對歌,對歌后女方進行第二次獻茶,這時碗上不放筷子,試探小夥子是否聰明。經過試探後,會繼續對歌,進行第三次獻茶,這個時候碗上會放一根筷子,試探小夥子是否對女方動情,如果有,進行最後的對歌,完畢後女方會第四次獻茶,這個時候碗上會放一雙筷子,意思是成雙成對,這便配對成功了。

    黎族:

    黎族的特殊茶飲有:五指山茶、芎茶、苦丁茶。

    黎族五指山茶是當地的山中野茶,沿海地區的黎族則喜歡喝赤鴣茶。當地五指山的水滿地區的生態環境特別適合茶樹生長,黎族在這裡種植茶葉,採集自然生長的茶葉和根杆,用來煮泡茶水。

    苦丁茶也是當地五指山的特產,苦丁茶算是一種草藥,在古文中多有記載。

    白族:

    白族最具特色的特殊茶飲便是三道茶。

    三道茶顧名思義,是三杯茶飲。第一道是烤茶,也稱為“苦茶”,先將曬青毛茶放入陶罐中烘烤,不是抖動茶葉,使其烘烤均勻,等到茶葉表面起泡了之後,倒入沸水即可。這第一道烤茶,苦味很重,帶有一些焦火味道。寓意為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

    第二道為“甜茶”,在第一道烤茶的基礎上加入乳扇片、核桃仁、芝麻、紅糖等配料,滋味香甜,寓意生活來之不易,前程似錦,且行且珍惜。

    至於第三道茶則是“回味茶”,在茶水中加入肉桂末、花椒、生薑、蜂蜜、紅糖。味道有甘又甜有辛辣,回味十足,寓意對人生和事業要溫故而知新,不忘初衷,穩固謙虛而行。

    其實大多數人只喝第二味茶,好喝,接受度高。

    傣族:

    傣族的特殊茶飲有:竹筒香茶。

    傣族的竹筒香茶是由當地茶園的曬青綠茶或者新鮮茶葉加上蜂蜜、天然山泉水,先將茶葉塞入竹筒,隨後封口堵實,將竹筒防到火上烘烤,內部的水汽會讓幹茶葉變軟,竹子的清香也會被茶葉吸收。烘烤完畢後將茶葉取出,放入陶罐中,放到火上繼續烘烤,等茶葉散發出清香後,將沸騰的山泉水倒入陶罐,放一點蜂蜜,帶有甘甜和焦糖香味的傣族竹筒香茶就完成了,主要用於待客。

    瑤族:

    特色茶飲也是打油茶。瑤族有一首民謠:“一碗不成(不行),兩碗無義(意義),三碗四碗麻麻地(還可以),五碗六碗夠情誼。”同樣。打油茶也是瑤族男女相親的媒介。

    瑤族的配料更多,鹽、花生、炒米、蔥花、油果子、香菜等配料都會放在油茶桌上。打油茶是各地油茶統一的叫法,雖然名字一樣,但各地的風味卻不相同。在瑤族做客時,主人會以打油茶招待,但是第一二碗不給筷子,這樣你就無法食用碗中的花生、炒豆等小吃,這裡的寓意是有餘不盡,主人還會給你添第三碗,這時才會給你送上筷子。這裡的意思是說,客人最少要喝三碗油茶,要不主人會不高興。

    北韓族:

    北韓族的特色茶飲有:人參茶、三珍茶。

    北韓族的特色茶飲是不放茶葉的,也不用開水沖泡,而是將各種配料混合在一起長時間浸泡、發酵和熬製,會加入很多糖和蜂蜜,準確的說應該是自制的甜飲料,常見的有大麥茶、三珍茶和人參茶。

    三珍茶的原料為黃芪、枸杞和菊花。人參茶有人參和大棗,先將人參長時間烹煮,然後加入蜂蜜調味,後加入大棗烹製。

    布依族:

    布依族的特色茶飲有:混合茶、姑娘茶、打油茶。

    布依族主要聚集在貴州地區,天然的茶葉種植區,所以茶葉都是自採自制,當地流行一種混合茶葉,上山採茶時會順帶採一些可以泡水喝的其他植物,採摘回來後與茶葉一起製作加工,成茶後再混入金銀花。

    還有一種“姑娘”茶,這種茶是布依族的姑娘們精心採摘製作的茶葉,每年的清明前,姑娘們會上山採摘茶樹剛長出來的嫩茶尖,透過熱炒,將茶葉製作成一堆圓錐體,然後曬乾,在經過一些工序,最終制成一卷一卷圓錐體形狀的“姑娘”茶,每一卷50至100克重,是很精緻的茶葉。一般這種茶是不出售的,主要用來互相贈送,或者在訂親、談戀愛時由姑娘家準備,送給親家,象徵純潔的愛情和姑娘的貞操。

    佤族:

    佤族的特色茶飲有鐵板烤茶。

    同是烤茶,區別在於佤族在烤茶時用的是鐵板,而不是陶罐。先將薄鐵板放在火上燒熱,將茶葉放在鐵板上烘烤,等茶葉變至焦黃,散發出焦香味時,用煮開的泉水沖泡即可。鐵板烤茶時日常用茶,每日必飲。

    納西族:

    納西族的特色茶飲有龍虎鬥、糖茶、鹽巴茶、薑茶、酥油茶。

    糖茶、鹽巴茶、薑茶和酥油茶就不多說了,之前也提到不少,這類茶字如其意,茶中加鹽加糖加姜粉即可。

    最具特色的便是龍虎鬥,龍虎鬥是一種茶酒同飲的特色飲法,先將茶葉放入陶罐中,架在火邊烘烤,烤至茶葉焦黃之後加入沸水烹煮,有種熬中藥的感覺,等茶湯熬濃之後,將沸騰的茶水倒入已經盛好半杯白酒的茶盅中,這時會發出“啪啪”的聲音,聲音越大,就越高興,認為這是吉祥的徵兆。有時還在會其中放一根辣椒,更是過癮。

    瀏覽器 搜“承藝*茗茶”即可,望大家支援。

    以公道的價格,讓大家喝到承藝最佳的原產地好茶;以誠心的匠心,承藝精湛工藝,製作好茶;以客觀公正的角度與大家分享通俗易懂的茶知識。

    好茶,承藝希望與大家一同品鑑。承藝,不斷傳承創新,只做最好的茶。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怎樣欣賞鄭板橋的書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