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中國心理衛生協會婦

    經常煩燥易怒的人,除了病理上的原因外大部分是心理原因造成的:

    ◎積累的負情緒暴發

    當一個人曾經被欺負或是被打罵時,或是遭遇到各種不幸時就會產生負情緒。如果得不到及時的釋放、疏導的話這些負情緒就會積壓,受傷害的場景就會深印心底,每一次的回想都會造成N次傷害。

    如果沒有得到及時的疏導他們的負情緒會轉化為負能量,當再有相似的場景或是相似的行為動作時,就會對當事人產生刺激作用,使他們煩燥易怒。

    ◎習得的行為方式

    在社會交往的互動中,特別是在小的時候如果經常會受到欺負、打罵對待的話,慢慢他們會將自己所遭遇到的不公正的待遇潛意識的變成自己與外界相處的行為方式。

    對待孩子、伴侶、同事等身邊所有的人,有時自己還渾然不知。

    ◎超強的自我保護意識

    經常煩燥易怒的人,大家多數會選擇遠離或是儘量減少接觸,其實這也正是他們所願意的,這是他們超強的負向自我保護意識。

    只是想告訴別人自己不好惹的,自己是有脾氣的,以此來保護自己少受別人的欺負或挑釁。

    ♥李娜,多倫多國際心理中心認證的情緒管理師,中國心理衛生協會會員,北大課題專案組成員,ACI國際心理諮詢師,中國心理學會認證的情緒管理師。

  • 2 # 平波清水

    1,與你出生後的父母關係有關。如果你父母關係不和,經常吵架甚至家暴,時間長了,你也會潛移默化的受到影響,變得敏感易怒。這個我深有體會!真的,家暴中長大的孩子,我沒太大的行造踏錯,真是我最大的福氣。

    2,與你自我控制能力有關。如果你從沒嘗試控制自己的情緒,那大多數時候,遇到讓你反感和不認同的事情或別人說的話,你會有種代入感,也容易發火易怒。

    3,與年齡有關。年輕氣盛,更多的時候是由於體內激素的分泌和興奮程度多少導致的。有的人就是感覺有消耗不完動力,發火顯然會讓這種人覺得興奮。

    4,和大腦內的主導情緒的部件有關。有的人大腦發育完整,營養充足,生活有規律,飲食有節制。往往這種人不容易發怒。反之,有些人大腦功能發育遇到障礙,被挑逗一下,很容易變得暴躁,甚至發生危險。

    想要控制暴躁發火,那具體的幾個事情,會對這種行為起到積極的緩解和改善作用。這也是我多年的經驗!

    1,鍛鍊身體。因為你身體足夠強壯,說明你的意志就越堅定,能吃苦、能忍耐、能堅持。

    2,增加一定心理書籍方面的閱讀。卡耐基、王陽明。不喜歡書籍的,碎片化的瞭解他們的引導,也是非常有幫助的。

    3,正念冥想。冥想,它是對我這一生最大的幫助,讓我前進時和遇到問題時的態度,變得越來越輕鬆和自信。讓我在情緒控制方面,越來越得心應手。不輕易發火,即使發火,很快就能收斂。讓情緒為我所用,而不是被情緒所驅使。

    無善無噁心之體,有善有惡意之動。

    知善知惡是良知,為善去惡是格物。

  • 3 # 酷炫腦科學

    加拿大多倫多大學的考斯特·謝曼教授就曾針對這個問題做了大樣本研究,調查結果顯示擁有以下特質的人會更容易生氣:

    年紀輕的人比起年紀大的人更容易生氣。因為年輕人在時間經濟上有著更大的壓力,在工作場合中也更容易與他人發生衝突。有小孩子的人通常更容易憤怒和表現出與憤怒有關的行為,如大聲說話。就這點看,女生要比男生相對錶現得更明顯。因時間短缺而受到的壓力是激發人們憤怒的最大因素。在時間很緊迫時,人們通常會感到十分的煩躁,而煩躁就是低配版的憤怒。在經濟方面有著更多束縛的人,通常感受到的憤怒情緒也會更多,而這一點在女性和年輕人中就更為明顯了。通常受教育程度較高的人感受到的憤怒會比較少,這是因為當這群人感到憤怒時,他們會更多地去尋求積極的解決問題方式。
  • 4 # 依然心理

    首先得排除身體上的病理性原因造成的煩躁易怒,如甲亢、神經衰弱、內分泌紊亂導致的女性更年期和經期等。

    從心理學角度看,一個人如果容易煩躁易怒,大致與下面幾個因素有關:

    1. 與性格有關。 脾氣暴躁、偏激、易激惹的人,性格上大多不合群,孤僻,自尊心非常強,愛面子。如果某個人或某件事情不小心傷了他的自尊,讓他感覺沒面子,就容易大動肝火,大發脾氣。這其實在心理學上是一種低自尊的表現。內心不夠強大,為了免於內心受傷而採取的先發制人,透過發怒製造屏障,讓別人和潛在的危險遠離自己。這種發怒是他自我保護的一種手段。

    2. 與壓力有關。 面對日益繁重的工作和生活壓力無法排解,面對複雜的人際關係束手無策時,往往心情煩悶,看到什麼事情都不順心,煩躁。稍微有點導火線就能引燃了的火爆脾氣。

    3. 與焦慮有關。 遇事敏感、多疑,情緒不穩定,繼而焦慮過度而引發怒氣。

    4. 與睡眠有關。 睡眠不足,精神狀態變差,在生活中稍微碰到的負面情緒也會變放大而是情緒變得暴躁易怒。

    上面說的這些不良情緒,每個人都會有,只是程度不同和處理方式的不同,產生的結果就不同。

    如何管理好這些情緒,而不要讓情緒控制了自己,是需要學習的。

    1. 我們不應該控制情緒,而應該管理好我們的情緒,適當調節,有效疏洩和疏導情緒。

    給情緒一個出口。如和朋友家人(或心理諮詢師)談談,聽聽音樂,寫寫日記轉移一下注意力,出門跑步打球運動一下……

    2. 為了不被負面情緒控制,你需要充分的體驗情緒,和情緒待在一起。

    3. 體驗情緒要先從理解情緒開始。

    所有真正有效的情緒管理手段,都是建立在對情緒的正面作用的肯定上的。先承認情緒是我的一部分,那怕是這時的負面情緒。

    4. 你可以把注意力集中在引起你情緒的那個事情上,而非情緒本身。冷靜下來理性地解決了問題,情緒自然就消失了。

    5. 脾氣好壞和性格有關,脾氣暴躁的人通常都缺乏自控能力。當感覺自己要發作的時候,冷靜,深呼吸,從1數到5。用行為療法去有意識地增強自己的自控能力,增加自信。

    情緒不可能被完全消滅,但可以進行有效疏導,有效管理,適度控制。希望大家都能找到適合自己的宣洩情緒的出口。祝好!

  • 5 # 開啟心門鎖

    我們每個人都會煩躁發怒的時候,我們討厭與這樣的人相處,我們也討厭這樣的自己。

    煩躁易怒不僅僅傷害自己,還很容易傷害到別人。我們都知道這樣不好,可是有時卻又好像控制不了自己,煩躁易怒與什麼有關呢?

    一,基因。

    我們每個人的身體裡都流著與父輩們相同的血,也都或多或少的遺傳了父輩身上的一些基因。如果,你的父親是一個經常煩躁易怒的人,你多多少少也會受到影響。

    二,家庭成長環境

    父母是孩子的啟蒙老師,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學校。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往往都是先從模仿父母開始,父母怎樣做,孩子將來可能也會那樣做。所以,如果父母經常的煩躁易怒,孩子在這樣的環境下長大,多半也都是煩躁易怒的。

    三,與性格有關係

    性格極端的孩子,不管是過於自負,還是過於自卑的人,都很容易煩躁發怒。性格過於自負,太自我,容不得身邊人,一點小的矛盾就會煩躁。過於自卑的人,往往把全有的責任都怪罪到自己身上,當積累到一定程度,一點小事就會煩躁發怒。性格溫和的人,遇事冷靜、從容、大度,不容易煩躁發怒。

    四,與當下的心情有關。

    人在心情愉快的時候,往往會變得比較的寬容,對於一些小事不會在意,也不想因為一點小事而影響自己的心情。人在心情不好的時候,往往一件不起眼的小事就會引起爭端。所以,煩躁發怒與當時的心情也有很大的關係。

    五,與受教育程度有關。

    有文化、高學歷的人,往往很少煩躁發怒。他們知道自己煩躁發怒不會起到一點的作用,反而會起到反作用,他們也知道如何去控制和調節自己的情緒。

    文化程度比較低的人,往往容易煩躁發怒,一方面他們不懂的怎樣控制自己,另一方面他們以發怒的方式來解決眼下的難事。

    煩躁易怒與一個人的性格、成長環境、文化程度是密切相關的,想要改變這樣的毛病,就必須從生活中的小事做起,提高自身的內在涵養,學會寬容的對待一切的人和事,堅持下去,肯定會有所收穫的。

  • 6 # 心夥伴

    煩躁易怒是一種情緒表現,而情緒又是內在心理感受的表達。造成一個人情緒不穩定、煩躁並且容易發怒的原因可能如下:1、內心壓抑,感到不滿

    當今的社會競爭很大,社會價值觀驅使人們追求著物質生活的同時,又提倡著自由放鬆的氛圍,使得人們產生了矛盾與不滿足不平衡感。

    這種長期壓抑的生活狀態雖然沒有直接爆發出來,可是卻積累在人們的身體中,長期受到壓抑,從而使人感到焦慮煩躁。2、人際關係不和諧,缺乏社會支援

    我們是社會性的動物,與人相處是不可避免的。因此如果自己感到人際方面遭遇了困擾之後,會覺得生活變得不順利,感到他人處處難為自己。

    而這種不安全的情緒進一步導致了自身情緒的不穩定,更容易因為一點小事就與他人發生爭執,使得自己的人際關係進一步惡化。

    並且有的人由於性格過於內向或者人際遭遇挫折,使得他們缺乏足夠的社會支援,感受到自己彷彿孤身一人,沒有家人的理解和朋友的寬慰,有煩惱時也不知道向何人傾訴,也會導致內心的煩躁感。3、過度使用網路

    如今,網路成癮已經被納入到了疾病診斷範疇,屬於成癮的一種。許多研究表明,過度的使用網路,例如社交軟體或者網路遊戲等,會導致個體出現類似於成癮的依賴和戒斷反應,長此以往會使得情緒變得不穩定、暴躁。

  • 7 # 暖心理

    在排除生理問題如疾病痛苦帶來的的煩躁易怒外,毫無疑問煩躁易怒與情緒有關係,或者說就是一種情緒表達本身。煩躁易怒也是很多現代人的心病。現代都市人社會壓力大、情感困擾多、競爭壓力無處不在。所以很多朋友在工作學習生活中,都會經常莫名其妙感覺到煩躁,一點點小小的刺激,就會讓我們的情緒不再穩定,總是想宣洩自己的不良情緒,卻發現自己無法宣洩。那麼,當我們心理煩躁時,應該怎麼解決呢?1.正念呼吸

    出現不良情緒,是因為存在現實的刺激,從而導致我們心情煩躁、精神不振、注意力無法集中、記憶力下降等。當出現不良情緒時,不要讓自己沉溺於刺激事件之中,多轉移自己的注意力,去先去覺察自己的情緒狀態,然後深呼吸,當你不再去注意刺激事件,那麼你的情緒也就會慢慢的放鬆與調整了。

  • 8 # 品質醫聲

    春季易煩躁、憤怒,可能是體內的“肝氣”在作怪!

    俗話說:“春季宜養肝” ,那“肝”到底該怎麼“養” 呢?

    中醫理論表示,肝在五行中屬於木,而春季是樹木生長伸展和生機勃發的時期,所以肝與春季相對應。肝氣能推動人體全身的血液、營養物質,從而運送到各個臟器,促進消化系統正常工作。

    春季萬物復甦,人的“肝氣”開始旺盛起來,“肝氣”不順暢,人就會容易煩躁、憤怒、眩暈、面赤,甚至中風等症狀,從而加重或誘發各種肝臟疾病;但同時,春季也是人體保持肝臟各項生理功能疏通暢達的最佳時節,所以春季最適宜養肝。

    1. 春季養肝宜“少火”

    《黃帝內經》有“少火生氣,壯火食氣”的理論,“少火”就是人體正常生理之火,是維持生命活力的動力、能供給人體所需;而超過人體生命需求的火便是“壯火”,能消耗人體的正氣,從而導致疾病發生。

    “養肝”要選用溫和補養之品,為人體培植“少火”以維護肝臟的正常生理功能,不宜食用高鹽、高脂、油膩、辛辣、重口味以及酒類。多吃一些穀物、蔬菜、水果等清淡食品滋肝養陰。

    本身處於容易“壯火”之人,就要視情況服用藥物了,如果有面紅耳赤、頭昏腦脹、容易煩躁等現象,可以進行清火,取夏枯草5克、薄荷3克、白菊花5克,用100℃開水泡5分鐘,代茶飲。其藥味輕清平和,既可以清肝明目,又可以疏肝解鬱,適合作為清肝降火的茶飲。

    2.春季養肝“多甘少酸”

    根據中醫五行學說,肝與酸相應,脾與甘相應;肝氣過旺會制約脾的功能,就會出現頭暈、頭痛、食慾不振等一系列症狀。所以,春季養肝應遵循“增甘少酸”的原則,可以控制肝氣過於旺盛,同時填補脾氣的虧虛。

    “增甘少酸”中的酸指的是收斂、固澀作用的食物,如石榴、覆盆子等;而甘指的是具備補益、健脾、和緩作用的食物,如山藥、核桃、菜花、萵筍、黑米、燕麥等五穀雜糧。還可以多食用大棗、山藥、扁豆、廋肉、魚類、姜、大麥、小麥等具有補益和緩功效的食物,以健脾益氣。

    3.春季養肝“多動少怒”

    保持心情舒暢和較高的運動量,更有利於機體適應春季,情緒的好壞是肝臟疏洩功能是否正常的重要因素。怒傷肝,發怒、生悶氣都易使肝氣鬱結,導致氣鬱化火,也就是“肝火”,引發血壓升高、頭痛、頭暈、中風、神志不清等肝火上揚的症狀。

    春天要多親近大自然界,置世俗於身外,順應自然,做到平和心態,把得失看淡了,心情自然就好了。也要適當的進行釋放,在遇到不開心或是令人煩悶的事情時,就要及時的傾訴出來。

    此外,要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適當晨跑運動。春季多和家人開展戶外活動,週末出去踏青、郊遊,能達到怡情養肝的效果。

  • 9 # AzJane

    個人經歷,遇到這種情況:

    1、平靜自己,自我舒緩.

    2、放掉手機、手機碎片化資訊,看多了,容易影響心情!

    3、外出跑步,流汗放鬆自己.

    4、抽空學習下、看書什麼的、畫畫、練毛筆字什麼的,都很不錯,可以靜下心.

    5、認真做好手中沒一件事,告訴自己不要急.

  • 10 # 唐麒

    一,先去醫院檢查一下肝臟有沒什麼問題,都說怒大傷肝。那麼老怒氣很大,可能和肝也有關係,可以吃點清淡的東西調理。另外不說肝臟,檢查檢查,很多時候脾氣莫名其妙是和身體有關係的。

    二,為什麼煩躁還易怒,這個就要分析透徹原因。然後把注意力放在解決問題的辦法上,而不是什麼鬧騷啊抱怨啊發洩的情緒上。

    三,一個心智成熟有智謀的人,不會被情緒所左右,建議可以透過讀書,參禪,學習書法啊,插花啊,繪畫等磨鍊自己的性子。不斷提升自己的心態。

    四,每天反思,每天把自己說話辦事都捋一遍,然後不好的地方記下來不斷地改進。

    好了,就說這麼多吧,開心哦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幫忙劃一下下面這首詩的停頓和重音,要求清晰一點的,準確率高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