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郝好的一個書攤兒

    房地產開發大致可以分為三類

    一類,一級土地開發,多由政府控制統一開發。

    二類,即二級土地開發,現在市面上最多見地產開發企業最多參與的也正是這一類

    三類,即開發完畢後的房地產重新流入市場後的開發

    現在有很多開發政府往往會擔當一個協調管理的角色,只有諸如北京和海南存在著完全意義的一級土地開發,完整的從一塊毛地開發到熟地。

    更多的我們見到的是從生地開始,往往就會有開發商介入,協助政府完成生地到熟地的過程,這其中我們看到的棚改專案是這種一級開發的最常見型別,同時開發商的利潤也最低,同時壓力也最大。成本基本會佔到80%。如此高成本的原因如下

    一,建安成本,往往開發商需要一次性給足,現金流壓力大。

    二,拆遷週期長,難度大,這期間開發商往往需要承擔企業貸款的資金成本。

    三,可變現的產品佔比重小,實際利潤被壓縮。

    附一張成本細則拼圖,具體比例沒辦法細緻統計,但是窺一斑而知全豹,可以大概瞭解一下房地產開發龐雜而巨大的開發成本,開發商現階段的實際利潤並不高

  • 2 # 歷史觀察1

    我們先來看下房價的組成:房價=土地成本(30%)+開發費用(10%)+建安成本(20%)+稅費(15%)+利潤(15%)+其他費用(10%)。

    這是從一般房地產商統一對外口徑說的:大約是15%左右,但是真實的情況是在這個基礎上乘以2,大約30%左右,不然開發商做起來沒有絲毫動力;

    至於你說的第二個問題,說的各個環節,我想我重新讓讓大家認識一下一條新的環節,大概有三步,第一,容積率,一般情況下,規劃部門絕對不會批准超過2的容積率,但是經過一系列操作,有可能會達到4,甚至是到10,那麼就從開始決定了利潤在30%的基礎上乘以倍數;第二,就是神通廣大的會計了,能夠合理避稅,原來能夠掙1個億的利潤,在這些專業人士的操作下,能夠硬生生的給壓到二分之一甚至更低,造成投入過多,收穫過小的錯覺,但是統戰部的統計調查表明:稅後的淨利潤在各行各業是第一位的,甚至比電力行業還要高出一倍,這個環節的百分比你再算算,大概這就是頂尖會計師高薪的主要原因吧;第三,這也是一個主要環節,優惠政策,有時候當地政府的優惠政策力度很大,這些開發商就直接在當地註冊一家新的房地產公司,來承攬專案,進行房地產開發,優惠的東西有時候比國家所收的稅都可觀,而且再經過“差價空轉”,以不同形式來操作,最終將增長的成本以房價增長來攤到買房人頭上。

    作為一名數學是體育老師教的我扳起了手指算了算,房地產開發的利潤真的很大很大,鼓吹夕陽產業的,可能就是這些房地產商了吧。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k1023火車什麼時間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