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楠哥易理
-
2 # 東華禪寺
我曾經說過,一個真正學佛的人,是沒有感覺到有一個學佛者的存在;一個真正發心的人,是沒有感覺到有一個發心者的存在。用功,沒有感覺到有一個用功者存在;幫人,沒有感覺到自己在幫人。
倘若你覺得:我在幫人,我在用功,我在發心,我有修行,實際上你並沒有幫人,並沒有用功,並沒有發心,也沒有修行。你所謂的幫人、用功、發心、修行,只是你的自我的顯現、我執的需要,你只是在滿足自己的我執——我今天發了慈悲心,感覺好舒服,好歡喜啊!或者今天你去放生了;今天別人缺錢,你拿錢給人家了;今天別人遇到難題,你幫人家解決了……做這些事情你覺得很歡喜、很滿足,因為終於有機會體現出“我”的價值,體現出“我”比你強,“我”比你有智慧,“我”比你有能力,“我”比你有錢了。
可是,當你遇到比你更有錢、更有智慧、更有能力的人時,你就找不到這種滿足感了,反而會覺得很自卑。在窮人面前,在比自己弱的人面前,我們往往能找到自我:我比你有錢,我比你有地位,我比你有能力,我比你高一個級別……甚至碰到一個醜八怪,都會覺得:我長得比你帥!
凡夫所做的一切都是在尋找一種平衡,一種自我的滿足感。因為凡夫是靠自我活著的。當我們幫助了一個弱者,我們的自我就膨脹了一次;當我們把別人比下去的時候,我們的自我又膨脹了一次……倘若哪一天我們的自我沒有找到平衡,我們的心就開始不安,開始生煩惱了。所以有時候做一做弱者,做一做愚者,反而更能給別人帶來快樂和滿足,因為能成全對方的自我。
一個居士學佛,我執相對還小一點;穿著袈裟學佛,更容易助長我執。因為每天都在講要發心啊,要奉獻啊,要無我啊,他就以為自己真的在發心,在奉獻,真的無我了。一個真正發心、奉獻的人,是不敢輕易說這些話的。因為這句話太有分量了,嘴巴張不開,手託不起。他懂得什麼叫發心,什麼叫奉獻,什麼叫無我;他知道自己所做的一切既沒有達到發心的層次,也沒有達到奉獻的層次,更沒有達到無我,所做的一切只是自我的需求。但是自我的需求和願望很難分清,尤其是凡夫俗子,更難分清慾望和願望。
一個真正自信的人,一個真正無我的人,是一個敢輸的人,是一個不跟人計較,不與人比較的人,是一個不會固執己見的人,是一個善於聽取他人的意見,採納他人建議的人。
你或許有充足的理由認為自己的想法、方案是正確的,所以才會堅持己見。但實際上這還是我執的體現。怎樣才能證明你所做的一切是你悲心、願望的顯現,而不是你慾望的流露和顯現呢?(答:三輪體空)回答得很好!施者、受者、施予物,三者皆空,沒有施者、受者和施予物。
我給你們講一個經常發生在我身上的故事。常有人問我:“萬行大師,你閉了幾年關,開悟了,當了明師,是不是很高興啊?”接著又問:“人家一輩子,甚至幾代人都沒能建起來的寺廟,你只用了幾年時間就建起來了,而且還當了方丈,是不是很開心啊?”你們猜我是怎麼回答的?我問他:“你結婚了嗎?”他說結了。我又問:“有孩子了嗎?”他說有了。我接著問:“當官了嗎?”他說當了。我再問:“現在人家叫你局長啊,市長啊,你有什麼感覺啊?”他說沒有感覺。我繼續問:“你的孩子天天叫你爸爸,你有什麼感覺啊?”他說:“沒有感覺,就是壓力太大了,天天做牛做馬地給他們賺錢,養他們,想著他們未來的出路。剛開始還覺得有點欣慰,後來發現得不償失。”我說:“你現在會不會報怨呢?他說:“剛開始還抱怨,現在不抱怨了。抱怨了也沒有用,還不如歡歡喜喜地去面對,去接受,去給他們做牛做馬。”我說你回答的就是我要回答你的——認了,不反抗了,接受了。雖然我做不到歡喜奉行,但是我可以做到無怨無悔。
一個學佛的人做不到歡喜奉行,至少要做到無怨無悔。因為你信佛、出家,沒有人勉強你,強迫你。歡喜奉行是很高的境界,只有無我的人才能做到。當他面對事情的時候,沒有好事與壞事,只是一件事情而已。因為他無我了,沒有我執附著在事情上,已經超越了好與壞、對與錯、是與非的二元對立。
而有我的人在面對事情的時候,不是好事就是壞事,總是落在兩邊。其實說佛菩薩歡喜奉行也是凡夫的想法,倘若佛菩薩還有歡喜奉行的想法和感受,這與凡夫的抱怨有什麼區別呢?凡夫做事多是抱怨。而一個無我的人,做事就是做事,他會盡力把事情做好做成。
在這個過程中,既不會歡喜,也不會抱怨或生氣。做事的過程,就是一個人的人品、能力、修為顯現的過程。你在過程中歡喜奉行,結果肯定也讓你歡喜。你在過程中煩惱、抱怨,結果往往也會讓你煩惱、抱怨。只有達到了無我,在做事的過程中真實地面對,不帶任何個人的感受、知見和我執,當結果出來時,你才會坦然地接受。
從童真入道、閉關證道,到建寺安僧、講經說法,六度萬行,歷經了三十餘年,找到了一條能讓人類證悟本源的解脫之道。
本著普度眾生的使命,將一生心血《東華禪》無私付予芸芸眾生,殷切期望天下蒼生透過學修《東華禪》融通人生四大關係:我與家庭的關係,我與社會的關係,我與國家的關係,我與自然的關係,從而獲得幸福圓滿的人生。
-
3 # 深信因果YG
佛是一種信仰,更是一種力量。庇佑我們平安健康,也規範和約束我們的道德和行為。指引我們趨善避惡,不以惡小而為之,也不以善小而不為。
-
4 # 眾生法妙
信仰當然包括信共產主義。但題主這話,會使人更多想到傳統的宗教信仰。
有兩點,可謂全體有宗教信仰之的共性:
首先,真正有信仰的人知道害怕,所以行事有底線。因為相信神靈不可欺,天地不可欺,善惡終有報。
此外,一般宗教信徒都相信前世或來世,不會以僅僅一生的生命作為生死的界限,所以在法律管不到、道德約束力不夠的地方,宗教信仰的生命觀會對信徒的品行起到巨大的約束作用,因此如果運用得當,會起到維護社會穩定的作用。
其次,有信仰的人因為心中有寄託,在遇到常人不能忍的事時,反而會淡定從容。
常常聽人嘆息,今天的華人“沒有信仰”。其實這話是在說:今天的華人什麼都敢幹,沒有底線。
看看,江歌案裡劉鑫至今仍在折騰,配合那個叫“冷眼萌叔”的惡毒網民,兩個人直到現在,仍以極盡侮辱的方式對待一個痛失女兒的母親,幾乎到了一種惡魔狂歡的地步。就算是無數網民的口水,也沒能把他們淹消停一會兒。此事已經跟理性和是非毫無關係了。他們就是在傷害他人中體會快感。
為什麼他們敢?
因為他們不相信神靈、報應、來生等任何超越他們眼前所見的事情,法律管不到他們,道德和輿論更不能:他們臉皮絕對夠厚。他們倒是相信一件事:我越強越惡,人越怕我。
耶穌也好,佛陀也好,安拉也好,信,總是包含著一種契約精神:什麼事情能做,什麼事情不能做,除了邪教之外,世界上幾大宗教信仰系統,都有強大的戒律系統,而這些戒律當中的多數條目,往往跟公認的人類倫理道德是相符的。何為善何為惡,雖然眾說紛紜(譬如天主教和猶太教,對於“復仇”的倫理就完全不同),但全體人類心中,其實還是有杆公共的秤。信佛教的人必須相信因果律,相信任何惡行都一定會有相應的代價,即使法律不懲罰,也有上天懲罰,有因果懲罰。所以不敢做惡,即使做惡,也會懺悔。在法律之外,在道德之外,執行良好的宗教信仰會起到很好的社會穩定作用,原因就在這裡。
然而,華人受了百年的教育,認為宗教是精神鴉片。好吧,宗教的“枷鎖”打破了。那麼我想,如果能堅定地信仰共產主義,認同它的目標併為之奮鬥,這個社會也一定會真正和諧。就像那些老電影裡的革命者那樣,那種無畏,跟上面我說的宗教徒的無畏,在本質上是一樣的:心有堅定的寄託,恐懼就翻轉為安穩。
今天如果有誰能堅定地、自然地說出“我信仰共產主義”,知道什麼是共產主義,大同社會,我真的敬佩這個人。信仰是有力量的,它有穩定人心的力量。
可是,這是一個信仰比金子還寶貴的社會。
給大家轉引一個故事,這是一位豆瓣網友在古代筆記中找到的,找不到網友的原貼,再這裡簡單轉述一下。
說有一個貪官惡整一個窮苦,欺男霸女,把人家逼得家破人亡,這個窮人最後拿把刀要拼命,還被貪官安了個殺人的罪名,臨到要砍頭時,窮人向貪官發誓死後作鬼,一定要找貪官來索命。這位貪官聽後哈哈大笑,說一會兒砍頭的時候,你的血要是能濺到那旗杆子上去,我就相信你。窮人一聽,更恨得目眥欲裂,一會兒砍了頭,那一腔子熱血,果然一滴不剩,都濺到了旗杆子上。周圍人皆駭然。貪官卻釋然而笑,旁人疑惑:你不怕他變鬼來索你命?貪官道:所謂厲害索命者,不過是心中一口怨氣化形所致,我剛剛那番話,就是要激怒他,他那一口氣全力集中,噴血濺出,如今已經氣竭而散,哪裡還有本事變化索命!
——這個故事裡的貪官之心惡,叫人背後發涼。他對於怪力亂神之事,其實並不是說“不存在”,只是他自有一番陰陽生理的“古典科學”道理來化解,卻獨獨不相信因果報應,絲毫不爽。
這就是“不害怕”的極致。
世上有三種惡最可怕:
一種叫偽善——中國千百年來特別盛產這種人:看《金瓶梅》偏要在上頭蓋《論語》。
一種叫愚惡——不知道自己在做惡——魯迅先生所謂麻木的看客是也,以“都是為你好”為口頭禪的人,中國千百年來非常盛產這種人。
還有一種,就是知惡而更惡——就是這故事當中的這位官老爺。
——再說一遍,這三種人有一個共同的特點:他們不害怕。或者說,他們只相信一樣東西,就是自己,以及自己所擁有的力量的絕對正確。
-
5 # 玄門執事官
外表看起來不出眾,處在眾人之中,看起來痴痴傻傻的樣子,內心有著常人所不能及的大智,追求一種清虛安靜的狀態,雙耳不受華美雜亂的音樂所迷惑,雙眼不被美麗的人或事物所迷亂,雙腿善於運動卻不去做無用功,內心寧可一無所有也不受財富的吸引,所用的東西不會是很豐富,僅僅是自己夠用就可以滿足了,視眾人為稻草,不會因為自己的好惡,刻意地對某人關心照顧,更不會對某人惡意打壓,能夠正確地認識自已,不會把自己看的有多強大,也不可以看低自已,正確地認識人和自然的關係,不會去向自然索取過多,只能自己夠用就行了,生活在人世間,從不張顯自已的功記,也不否定自己,把自己看的和世人一樣,不去顯露自己,從而使自己融入世人,擁有像水一樣的美德,上善若水,水利萬物而不爭,對待家人和外人,要以誠相待,用水的大德去對待他們,無言地對他們好,卻不聲張,這樣,他們才能真正記住你的好,處於領導位上,要甘居於員工之下,讓人們不知道你的存在,過著自然而然的生活,工作努力,沒有過多的追求。
-
6 # 手機使用者崔永方
什麼樣的人是有信仰的?首先一點很重要:不為世上人人趨之若鶩的財.利而動搖自己的信念.原則.處事標準。具有堅定不移的是非觀念。Fear.not.the.future;weep.not.for.the.past。生活中抱著樂觀的心態,不會因為抱怨和懊悔妨礙了自己對事物的判斷能力。不將自己的意念強加於人。也不會輕易受外人的影響,人云亦云。積極向上,熱愛生活。一個人的信仰是不會輕易改變的。它將指導.引領自己一生。(如果您的左手衝犯了您,您就砍斷您的左手——舊約全書。)每個人的信仰因人而異,可大可小。但是它會在您的有生之年,時時替您做出決斷。具有堅定信仰的人,都有較高的文化素養,謙沖得當的處世性格,稍具童真的興趣愛好,較深沉的幽默感。如果僅僅憑著受教育程度來粗暴劃分,是不會有準確結果的。在這點上,您完全可以十拿九穩。
-
7 # 今天你吐槽了沒
在我心中,信仰是廣泛的一種心靈的寄託!它沒有主要的形象、沒有主要的形式!它是你心中道德的底線、它是你為人的準則,只有把持住它,你就有信仰
-
8 # 榕樹技能
真正信基督教,佛教,道教,家風比較正統的人等都是有信仰的,建議大家如交朋友、找合夥人,找男女朋友等,如對方有真正信仰,則這種人可放心交往,有信仰的人人品正直,心裡有道德準則,人前人後一個樣,有自我約束機制,不能講這種人非常好,但至少不會做壞事,無需設防哦。
-
9 # 慈音1
什麼樣的人是有信仰的?偉人說,一個沒有文化的民族是愚蠢的民族。同樣一個沒有信仰的民族是沒有精神支柱的民族。一個人沒有信仰如同行屍走獸。如果是一位正常人都有自己的信仰,由於人所處的社會地位,自然環境,現有的狀態,文化底蘊,價值取向等諸多方面,造就一個人的信仰崇拜物,人類信仰有原始的基因,從母系社會到父系社會的圖騰崇拜,再到原始社會進入奴隸社會,乃至到現在,信仰是人類社會不可缺失的精神食糧。無論人類發展到那個歷史階段,都有不同的信仰相伴隨。任何信仰都在不同程度上帶有個人崇拜的政治色彩和宗教信仰的色彩,好的正能量的信仰,使國家,民族和人民有激勵上進的精神力量。反之,不正確的信仰會毀滅一個國家和民族,乃至使人走向邪惡之道。人生不能選擇,但是信仰可以選擇,人類應選擇適合自己的信仰。
-
10 # 汗顏A
人權比主權更重要;
自由比愛國更實際;
法律比總統更可靠;
民生比政治更符合需求;
教育能讓人看到希望。
平民挑剔政府
和批評其政策,
這就是人的信仰!
回覆列表
信仰是一種心境,是心靈的釋放與歸屬,信仰可以是很多,比如儒釋道,比如金錢等等!但我說的信仰是宗教信仰,是指佛教,道教,基督教,天主教而言的!然而像什麼信仰金錢,權勢,崇拜偶像等,這都不叫信仰,只是人自己的說辭罷了!
真正的信仰就是心靈的提升,用出世的心態面對一切!而那些活在感情中,活在金錢裡,活在爾虞我詐中的人,又有哪一個是出世的人呢?那麼有信仰的人都是怎樣的呢?
第一心地善良!對人包容,不跟人斤斤計較,對人理解,對事從容淡定,他們知道命運的規律,懂得捨得的道理,因為她們知道跟別人過不去就是難為自己,所以他們善良,理解別人!
第二比較有素質,有教養!對人有禮貌,尊重,尊重長輩,對人溫和,很少說髒話!為人都比較誠實,實在,厚道!
第三尊重生命,喜歡花草樹木,喜歡動物!在有信仰之人的人眼裡,萬物皆是平等,所有動物皆是生命!所以他們珍惜生命,善待動物!
第四心靈的平靜!有信仰就能看透人生,看透世界,就能讓人知道自己,真正的瞭解自己,因為看透所以放下,因為知道生命的規律,所以不爭不搶,他們知世故而不世故,所以信仰可以讓人達到心靈的平靜,讓人不浮躁!
第五有信仰才能做人!做人講究禮義廉恥,講究孝道,講究責任,一個人想做成人不是簡單事,人學好很難,想學壞一夜之間的事,所以信仰就是對人的約束,有信仰就可以在心裡有一個尺寸,讓人有底線,所以信仰讓人真正的有孝道,有禮義廉恥,學會做人!
第六有信仰才能有敬畏!有很多人無視社會法則,無視人間倫理,甚至罵天鬥地,這樣的人就死的快了,社會因為有規矩才能執行,人之間有規矩才能來往,頭上三尺有神明,人存著敬畏的心,才能獲得平安!
第七有信仰才有愛!很多人不理解,我挺懂愛的,為什麼說我不懂?因為人的愛太自私,人的愛太狹窄,人的愛裡沒有正義,人的愛裡都是情慾!人因為自私,導致人與人的不可接觸,所以離婚率逐步升高,如果是真愛,為什麼離婚?為什麼人跟人還勾心鬥角?所以人世間是沒有愛的!
信仰是講究緣分的,有些人適合,有些人不適合,就像有的人適合上班,有的人適合創業一樣,這都是由人的天性決定的!就像有些人研究算命一點即通,有些人怎麼學也學不會!我雖沒有信仰,但我研究算命,可以說算命跟信仰都講究緣分,講究悟性,沒有緣分沒有悟性還是別委屈自己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