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6
回覆列表
  • 1 # 詩林擷英

    家風一詞,最早見於西晉著名文學家潘岳。當時與潘岳有“雙璧”之稱的夏侯湛,自恃文才超群,將《詩經》中有目無文的六篇“笙詩”,補綴以成《周詩》,並給潘岳看。潘岳認為:這些詩篇不僅溫文爾雅,而且可以看到孝悌的本性。為與友人唱和,潘岳因此寫作了《家風詩》,自述家族風尚:“綰髮綰髮,發亦鬢止。日祗日祗,敬亦慎止。靡專靡有,受之父母。鳴鶴匪和,析薪弗荷。隱憂孔疚,我堂靡構。義方既訓,家道穎穎。豈敢荒寧,一日三省。”

      在這首詩中,作者並沒有具體描述自家家世,而是透過歌頌祖德、稱美自己的家族傳統以自我勉勵。

      家風又稱門風,這個詞語在西晉出現並在隨後流行,顯然和“士族”“世族”“勢族”“大族”“世家大族”成為社會上的統治力量有關。無論是以宗族為根基、以武力為特徵的地方豪族,還是以官宦為標誌、以文化為特徵的名家大姓,他們政治上累世貴顯,經濟上廣佔土地,文化上世傳家學,壟斷了全社會的主要資源。除了透過九品中正制和婚姻關係來維護門閥制度之外,自矜門戶、標樹家風,也是這一時期士族抵禦皇權和寒人侵漁的手段。

      正因為如此,兩晉以後,這個詞語漸次流行,尤其是在北朝,更是使用甚廣。從它發軔之初,就往往和門風互用。由“門生故吏,遍於天下,而言色恂恂,出於誠至,恭德慎行,為世師範,漢之萬石家風、陳紀門法所不過也,諸子秀立,青紫盈庭,其積善之慶歟”(《魏書》卷五十八),“少而清虛寡慾,好學有家風”(《北齊書》卷四十二),“昶年十數歲,為《明堂賦》。雖優洽未足,而才制可觀,見者鹹曰有家風矣”(《周書》卷三十八),等等,我們可以將家風理解為家庭的風氣,將它看作是一個家庭的傳統,是一個家庭的文化。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好茶葉必須是手工炒制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