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歷史研習社

    這個的確是一個好問題。東漢13位皇帝中,壽命超過四十歲的只有光武帝劉秀、漢明帝劉莊和漢獻帝劉協3人,其中漢殤帝劉隆、漢衝帝劉炳更是不到3歲便夭折。

    1歲繼位,2歲夭折的漢中帝劉炳

    東漢皇帝大多早逝,首要原因就是沉迷酒色的生活作風。事實上,唐代名醫孫思邈就在他的著作《千金要方》中有關於東漢皇帝生活作風的記載:

    “王侯之宮,美女兼千;卿士之家,侍妾數百。晝則以醇酒淋其骨髓,夜則房室輸其血氣。耳聽淫聲,目樂邪色,宴內不出,遊外不返……國無良醫,醫無審術,奸佐其間,過謬常有,會有一疾,莫能自免。當今少百歲之人者,豈非所習不純正也!”。

    從這段記載來看,東漢皇帝大多坐擁數千嬪妃,整日在酒色中尋歡作樂。這樣的不良生活方式,無疑會嚴重損害身心健康,加上當時醫療水平的限制,造成東漢皇帝普遍短命。

    可能有人會說,這樣的生活方式不是東漢皇帝的特權,歷朝歷代的皇帝中均有驕奢淫逸之徒,他們為什麼卻能長壽無比?恐怕這也與兩漢提倡早婚早育的社會氛圍相關。

    由於秦末連年戰亂,人口銳減,早在西漢初期,早婚早育的政策就在九州大地上推行,漢朝皇室也率先示範。漢平帝9歲時,就迎娶了王莽9歲的女兒。到了東漢,早婚早育的政策繼續推行。早婚早育的婚育狀態,使不少皇帝天生就有生理上的缺陷,加上欲無止境的生活方式,這些都在損害著年輕的東漢皇帝身體健康。

    漢平帝劉衎

    除此以外,外戚專權和宦官干政又給身體脆弱的東漢皇帝們“補了一刀”。東漢初年,為了鞏固政權,光武帝劉秀便與一眾地主階級豪強結成聯盟,將他們的女兒納入後宮。由於父輩都是有功之人,這些嬪妃一旦獲得干政機會,便會有恃無恐。

    從東漢第四個皇帝漢和帝開始,外戚專權便成為了此後東漢政治的主要特點。漢和帝死後,其皇后竇氏為了把持朝政,干預皇位繼承,立出生僅百天的劉隆為帝。這位中國歷史上繼位年齡最小的皇帝,一歲便夭折,在位僅220天。

    漢殤帝劉隆

    為了對付外戚,皇帝們又給予宦官們大量權力。在皇帝與外戚的鬥爭中,宦官們坐收漁利,出現了張讓、單超、唐衡、徐璜、具瑗等權傾一時的宦官,以致於東漢成為中國歷史上宦官干政最為嚴重的朝代之一。

    

    張讓

    外戚專權和官宦干政,使很多東漢皇帝一生都處於權力被架空的狀態,不能參與政務的他們,便在享受酒色上更加變本加厲,對身體健康造成巨大的損害。

    由此可見,東漢皇帝的普遍短命,有生理上的原因,但更多的是不合常理的婚育政策以及封建政治中殘酷的政治鬥爭所造成的。值得一提的是,北魏的皇帝也是普遍短命,除了北魏太武帝拓跋燾以外,14個皇帝中沒有一人活過40歲。

    參考文獻:

    秦麗. 東漢皇位繼承問題研究[D].華中師範大學,2016.

    顧凱. 東漢外戚政治研究[D].江西師範大學,2009.

    李蘭芳.制度與權勢——東漢宦官擅權道路上的制度建設[J].史志學刊,2017(06):1-5.

    連孝華. 東漢皇帝短壽與早婚早育[J]. 人人健康, 1999(8):18-18.

  • 2 # 司馬談史君

    光武帝劉秀

    東漢皇帝順序表:

    1.光武帝(劉秀)(公元前6年——公元57年),享年63歲。

    25年—57年在位,共32年。原名劉繡,字文叔,漢高祖劉邦的九世孫。參加綠林起義軍後,在昆陽以少勝多,打敗王莽,25年劉秀稱帝。病死,葬於原陵。

    2.明帝劉莊 (28年——75年),終年48歲。

    57年—公元75年在位,共18年。初名劉陽,劉秀的第四子。明帝時在洛陽建白馬寺,這是佛教傳入中國建立的第一個佛寺。病死,終年48歲,葬於顯節陵。朝代故事:班超出使西域。

    3.章帝劉炟(56年——88年),終年31歲。

    75年—88年在位,共13年。明帝第五子,章帝喜歡儒術,並且實行與民修養的政策,人口迅速增長,在位時班超出使西域。章帝還是一位書法家,尤善草書,被後世稱“章草”。病死,葬於敬陵。

    4.和帝劉肇(78年——105年),終年27歲。

    88年—105年在位,共17年。章帝第四子,10歲即位,由竇太后臨朝稱制,外戚竇憲掌實權。後來殺掉竇憲自己掌權。病死,葬於慎陵。

    5.殤帝劉隆(105年——106年),8個月夭折。

    和帝的小兒子,即位時剛滿月,在位8個月就得病而死。歷史上年齡最小的皇帝,葬於康陵。

    6.安帝劉祜(94年——125年),終年32歲。

    107年—125年在位,共18年。章帝孫,父清河孝王劉慶,即位時才13歲,由鄧太后掌權,他在太后死後掌權。於南下巡遊途中病死,葬於恭陵。朝代故事:蔡倫造紙。

    7.嬰帝劉懿,(出生時間失考)由於在位在200多天,應該年齡不大,而且也不被正史所承認。

    漢安帝去世後,太后閻姬為了把持國政,在閻顯支援下,迎立劉懿為帝。但即位二百餘日後就因病去世。

    8.順帝劉保(114年——144年),終年30歲。

    125年—144年在位,共19年。安帝的兒子。順帝是由宦官扶持上臺的,朝政為宦官把持。政治日益腐敗。他下令宦官可以養義子,並且可以世襲封爵。後來宦官與外戚相互勾結,政治更加腐敗。病死,葬於憲陵。朝代故事:張衡和地動儀。

    9.衝帝劉炳(143年——145年),3歲夭折。

    144年—145年在位,不足1年。順帝的兒子,在位半年。病死,時年3歲,葬於懷陵。

    10.質帝劉纘(138年——146年),9歲夭折。

    145年—146年在位,不足1年。章帝的曾孫,渤海孝王劉鴻的兒子。即位時8歲,非常頗伶俐。因說大將軍梁翼為“跋扈將軍”,被梁翼毒死,葬於靜陵。

    11.桓帝劉志(132年——167年),終年36歲

    146年—167年在位,共21年。章帝的曾孫,蠡吾侯劉異的兒子。桓帝即位時15歲,當時外戚掌權,後來他依靠宦官誅殺外戚梁翼,此後又被宦官專政。病死,時年36歲,葬於宣陵。

    12.靈帝劉宏(156年——189年),終年33歲。

    168年—189年在位23年。章帝玄孫,桓帝死無子,劉宏即位。靈帝朝一團汙氣,宦官把持朝政,稱“十常侍”。靈帝常說:“張常侍是我父,趙常侍是我母。”靈帝之世,民不聊生,買賣官爵,橫徵暴斂,社會矛盾激化,終於於184年,爆發了黃巾大起義。病死,葬於文陵。

    13.少帝劉辯(176年——190年),15歲。

    189年在位5個月。靈帝長子,又稱為皇子辯或弘農王。在董卓脅迫下自盡,時年僅十五歲,是東漢唯一被廢黜的皇帝,葬於今河南省洛陽市附近。朝代故事:黃巾軍起義。

    14.獻帝劉協(181年——234年),享年54歲。

    190年—220年在位,共30年。靈帝的兒子,即位時9歲,董卓專權,後曹操迎獻帝於許昌。公元220年,曹操逝世,曹丕自立為帝,建立魏國,漢朝滅亡,劉協被貶為山陽公。病死,葬於禪陵。

    從以上所列出的東漢皇帝情況看,連同史書不承認的皇帝一共是14位。但是非常之詭異,其中未滿16歲即位的皇帝竟多達9人,佔總數的四分之三,並且自和帝之下,皇帝均為幼年即位。14位皇帝中活過50歲(古代50歲以上算上壽)的皇帝僅僅2位,即開國皇帝劉秀和亡國之君漢獻帝劉協,這真的是非常諷刺的一件事。為什麼東漢的皇帝為什麼都那麼短命?這隻能用半科學的方法來解釋,在此說說本人的一些看法。

    一、醫療條件侷限:

    古代醫療條件有限,雖然皇族擁有當時全國範圍最好的醫療保障體系。但與現代成熟的醫療條件相比,仍然算差的,即使到了清朝康熙年間,康熙帝生下35個兒子,夭折了9個,活到成年的26個。夭折了四分之一,可見古代嬰兒的夭折率是非常高的。這也是漢朝幼年即位的皇帝容易夭折的一個重要原因。

    二、皇位繼承製的危害:

    封建王朝“父傳子,家天下”的繼承原則,保證最高權力不旁落。這個制度從秦始皇開始創立後到東漢已日趨成熟。這導致的後果是,如果起頭有一個皇帝才二三十歲就駕崩,那麼他可用來繼續皇位的兒子年齡就非常小,可選擇的範圍也很小。這樣幼年登基的皇帝由於醫療條件有限就很容易再出生夭折或早死的情況。如此惡劣迴圈,必然導致後面的繼位者接二連三都死得早。

    三、縱慾荒蕩

    東漢末年哲學家、文學家仲長統曾撰著《昌言》一書。《昌言》共34篇,約10萬餘字,其中涉及頗多養生的內容,特別是對當時的王侯貴族及其子弟多病短命的緣由作了精闢的分析:諸侯與帝王等貴族的宮廷裡,美女宮妃有好幾千人;士大夫家裡,妖姬豔妾也有好幾百人。上仿下效,長期縱慾,未成年就開始涉欲,導致精子質量下降,生出來的孩子先天就不足,如此一代又一代地殘害下去,是一代又一代的病殃殃的嬰兒皇帝出現。

    四、母壯主少,後宮干政

    帝王的權力令無數人瘋狂,歷史上為了爭奪至高無上皇權的位置,多少人父子反目,手足相殘。更不用說逮到可以垂簾聽政機會的太后們。東漢歷史上臨朝稱制的太后達六位之多。臨朝稱制有著和皇帝一樣的權力,作為這些太后和太后支援下的外戚自然喜歡“小皇帝”在臺上,任由太后和外戚的擺佈。從這裡我們可以看出,漢武帝早年被竇太后干政,為了讓昭帝不重複自己當年的老路,把昭帝生母只有20出頭的鉤弋夫人處死,避免“母壯主少”日後干政。

  • 3 # 蜀北一

    都說生死有命,富貴在天。哪怕是帝王,同樣如此,冥冥之中,生死富貴自有命數,但東漢的很多皇帝,命數卻掌握在外戚權臣手中。

    作為西漢之後的又一個大一統王朝,東漢共享國195年(25年—220年),傳八世十四帝。仔細看一下東漢的十四位皇帝,光武帝劉秀享年62歲、漢明帝劉莊48歲、漢章帝劉炟31歲、漢和帝劉肇27歲,漢殤帝劉隆1歲,漢安帝劉祜32歲,漢順帝劉保30歲。

    漢衝帝劉炳2歲,漢質帝劉纘9歲,漢桓帝劉志36歲,漢靈帝劉宏33歲,漢少帝劉辯15歲,漢獻帝劉協54歲。

    東漢皇帝活的都不久,一個是自身命數,另一個則是與當時東漢的政治局勢有關。東漢中後期政治混亂,太后稱制、外戚干政,幼年繼位的幼君多借助宦官才能親政,這就引發了戚宦之爭,朝政日益腐敗,而豪強勢力大肆兼併土地,逐漸脫離中央管理,稱霸一方。

    朝中權臣當道,像漢質帝劉纘就是被外戚權臣梁冀毒殺,而漢少帝劉辯則是被董卓毒害而死。可見,政治制度的混亂,是東漢皇帝命短的重要原因之一,再一個,就是皇帝自身荒淫無度,像漢桓帝劉志就荒淫遊樂無度,他在位期間,宮女多達五六千人。

    縱慾過度,自然也是皇帝活不久的又一個原因了。那麼大家覺得,什麼原因,才是導致東漢皇帝大多英年早逝的罪魁禍首呢?

  • 4 # 朱國清496

    這些要從多維角度看。第一,遺傳。第二,好色。第三,風水。第四,朝代命數!一般人是不可能完全能解析的。那時還沒有推背圖,不然可以參考

  • 5 # 一半秋色

    東漢是個存在感很弱的朝代,別的朝代都是金戈鐵馬,氣吞如虎,與北方遊牧民族打來打去,鬥來鬥去,在歷史長河中顯得波瀾壯闊。

    反觀東漢,就像平靜的湖面一樣波瀾不驚。既沒有金戈鐵馬的戰爭,也沒有名垂史冊的大英雄。

    原因何在呢?因為西漢很強大,西漢已將北方匈奴收拾的服服帖帖,不敢南下牧馬,所以東漢才享受了來之不易的和平。

    東漢本該珍惜和平生活,齊心協力搞生產,聚精會神謀發展,團結一心搞建設。

    然而,人總是閒不住的,人都是貪婪的。沒有外患之擾,東漢就開始鬧家包子了。

    東漢,成為了內部權力爭鬥最為殘酷的朝代。整個東漢,不是外戚干政,就是宦官禍國,搞的是烏煙瘴氣,一團亂麻。

    東漢成為了歷史上傀儡皇帝最多的朝代,也是皇帝平均壽命最短的朝代。

    皇帝壽命有多短呢?沒有最短,只有更短。

    東漢壽命最長皇帝—開國皇帝劉秀。他活了63歲,在醫療條件極差的古代,這是個中規中矩的壽命,不算長也不算短。

    東漢壽命壽命第二長皇帝—漢明帝劉莊。他活了48歲,比劉秀少活了15年,不過也還算湊活。

    下面的皇帝就越來越短命了。

    漢章帝劉炟活了31歲,漢和帝劉肇活了27歲,漢安帝劉祜活了32歲,漢順帝劉保活了30歲,漢桓帝劉志活了36歲,漢靈帝劉宏活了33歲。

    這還不是最短的,最短的令人大跌眼鏡。

    漢殤帝劉隆活了8個月,漢衝帝劉炳活了3歲,漢質帝劉纘活了9歲。

    漢殤帝劉隆成為了壽命最短的皇帝,奶水沒吃夠就死了,他也成為了中國歷史上壽命最短的皇帝。

    為什麼東漢皇帝普遍短命呢?

    問題是從漢和帝劉肇開始的,漢和帝之後,東漢就陷入了怪圈。

    這個怪圈就是皇帝壽命特別短,皇后壽命特別長。皇帝三十歲就死了,皇后一般能活到五六十歲。

    這就帶來一個問題。皇帝早死,繼位的小皇帝年幼無知,不能自理朝政,有的甚至還要吃奶。為了讓小皇帝更好的成長,這時候年富力強的皇太后就從幕後走向了幕前,開始了臨朝聽政。

    皇太后感情上更傾向於孃家人,有什麼好事都讓孃家人幹,有什麼好職位都留給孃家人,就這樣孃家人權勢越來越大,胃口越來越大,最後成了真正左右國家的幕後大佬。

    這就是外戚專權。

    然而小皇帝慢慢長大了,漸漸懂事了,他眼見著外戚勢力越來越大,把控整個朝政,自己連基本話語權都沒有,這算什麼皇帝!

    小皇帝越來越不滿,他本能的扶持親信,培植己方勢力。然而,這時候大臣都是外戚的人,小皇帝唯一能夠信任的,就是這些朝夕暮處的太監了。

    就這樣,宦官應運而生,成功地登上了歷史舞臺。

    然後,就是宦官與外戚輪流幹政,你方唱罷我登場,他們都想操縱控制小皇帝,都想成為真正的權力大佬。

    對於宦官和外戚來說,小皇帝越小越好,越傻越好,越聽話越好,越昏庸越好,因為這樣更容易被控制。

    這些宦官和外戚變著法的,弄一批一批絕色美女,日夜伺候著小皇帝;弄一瓶又一瓶的茅臺五糧液,讓小皇帝沉溺於酒池肉林之中。

    這樣的小皇帝怎麼會長壽呢!?

  • 6 # 遲飛評論

    洛陽風水不行——皇宮恐怕是石材有強放射性。建都洛陽的,東漢,魏晉,北魏等皇帝壽命都不長。

    這解決辦法大概就是禁止石材,木製建築。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霹靂MIT有沒有第二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