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七丫點評

    我的家庭也有和你說的類似的情形。

    在他們眼裡,沒考上公務員、事業單位等編制工作,大學就白讀了,不會體諒我在外工作的壓力,一味的否定我,與別人家的孩子做比較,不會支援我,不會與我交心,曾幾何時,我痛苦的連家也不想回,即使回去也待不了幾天,就想逃離。

    但隨著年齡的增長,我不再揪著原生家庭得這種痛。因為他們的觀念根深蒂固,我無法改變,儘量不在語言上產生碰撞,不想在那層隔閡上再增加一層。

    長大後,我實現了基本的自給自足財政自由,不依靠他們的力量生活,儘量脫離和他們負面的交集。

    學學蘇明玉,哪個家庭也有些糟心事兒,那就讓自己變好,變強大起來吧!

  • 2 # 心際花園

    要想擺脫原生家庭,就要知道什麼是原生家庭?

    原生家庭,英文為family of origin,由美國的心理治療師維吉尼亞-薩提亞(VirginiaSatir)在1960年代提出。

    如果你問薩提亞什麼是原生家庭?她會說原生家庭是一個人成長的家庭,包括看護人及其兄弟姐妹。

    原生家庭的父母不一定是他的親父母,比如蘋果的喬布斯就是由親生母親交給養父母撫養長大,而養父母才構成了喬布斯的原生家庭 。

    原生家庭的家庭關係深深影響了你看待別人、交往朋友的關係,也會影響你組建新家庭後的家庭關係。《都挺好》裡的老大蘇明哲為什麼一直喜歡愛面子,打腫臉充胖子,甚至不止一次地欺騙他老婆,不顧自己小家庭生活質量的降低, 這和他母親的影響不無關係。

    那麼蘇明玉的拒絕就完全擺脫原生家庭的影響了嗎?

    拒絕的本質是反影響。母親希望蘇明玉平平淡淡,蘇明玉非要轟轟烈烈。母親希望蘇明玉長大嫁人,蘇明玉就是不想談戀愛。

    想拼命擺脫家庭的蘇明玉,其實還是受到了家裡人的影響。

    無論你承認還是否認,而原生家庭給你的最大影響就是設計了你的人生指令碼。

    而你的生活都由你的人生指令碼決定。

    心理學家伯恩艾瑞克·伯恩在《人生指令碼》一書裡提出了“人生指令碼”這個概念。人生指令碼包括

    父母的指令

    在指令下的人格發展

    童年時期的決定

    總是以某種特定的方法成功或失敗

    確信的態度(當下對過去的事堅信不移)

    我們的人生指令碼分為三種類型:贏家指令碼、非贏家指令碼和輸家指令碼。

    贏家總是信心滿滿,堅信自己找到了正確的方法,未來不會再犯同樣的錯誤。輸家總是事後諸葛亮,後悔要是當時我怎麼樣就好了。而非贏家則是看到裝著一半水的杯子後,慶幸至少還有半杯的水,非贏家不想贏,而只想平局。

    當然,大部分的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為贏家,但是日常真正的言行卻暴露了他們真正的企圖。蘇明玉母親的言行,就很明顯期望蘇明哲成為贏家,蘇明成是非贏家,蘇明玉則成為輸家。

    那麼,如何改變你的命運?

    人生指令碼並不是固定不變的,而是不斷的變化和重構。你可以透過重新敘事的方式修改你的人生指令碼。

    在《都挺好》的最後,蘇大強得了老年痴呆症,明玉辭職在家照顧他。有一次犯病他存了錢給明玉買習題集,蘇明玉感動的大哭,為什麼會這樣?

    因為這件事改變了蘇明玉的人生指令碼。

    在蘇明玉原來的想法裡,父母是不愛自己的,她的人生腳本里充滿了這樣的情景:母親從未給自己加過雞腿、不讓自己上高三補習班、讓學習繁重的自己給二哥洗衣服、讓自己讓免費的師範生。

    所有這一切,因為這件事,讓她對過往的一切進行重構。她蒐集了記憶中父母對她的愛,重新定義了自己的人生指令碼,從而影響了她未來的言行和表現。

    幸運地是,你看到了這篇文章,你知道了這個方法,你就無需透過偶然地事件觸碰,才能逆天改命。你可以主動地去修改你的人生指令碼,以自己的方式去生活。

    去吧,讓你成為你自己。

  • 3 # 新開元

    不管對誰來說,原生家庭帶來的影響都是巨大的,它是我們從小到大的生活環境,是我們學習語言走路生存的第一個地方,然而也是最容易感受幸福和痛苦的地方,以至於走出原生家庭後,它的影響還是輻射到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難以擺脫。

    那要怎麼克服原生家庭帶來的痛苦和消極影響呢?希望下面我提的這些建議能幫到題主:

    1、增強自我意識,把重心轉移。太過於把家庭擺在重心的位置,太容易受家裡人話的影響,自我識就淡薄。這時我們就得先把自己放在重心,聽自己內心的話,做自己認為對的事,把自己發展好了別人自然無話可說了。

    2、多交些朋友,充實自己的業餘生活。記得有人說過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還有詩和遠方,趁獨立的年紀多學點東西,和朋友聚會,健身,學習語言,旅遊,當你開始忙綠的時候你就不會在糾結家長裡短,眼界還有心情都會開闊很多。

    3、態度堅決,明確自己要什麼。多和家裡人溝通,表達自己的意願,哪怕沒人聽進去,至少你說了溝通了,不做就不做,不要死杆就直接去做就好了,畢竟以後的人生是你自己不是你家人的。

  • 4 # 紅酒入杯不喝浪費

    悲傷時,通常聽悲傷的音樂,更有好的感受;擺脫悲傷,用直接聽歡快的音樂,效果不好。同樣,先結交有同類遭遇和過往的朋友,也許是個初步的嘗試。走出悲傷,有了健康的心境,就無所謂了。

  • 5 # 喜悅瑪瑞娜Marina

    最快的話需要療愈,平時時刻覺察自己的情緒和思維是否處於負面,及時調整到積極的狀態,情緒好壞的選擇權在我們手裡!

  • 6 # 作家楊文華

    如果不想受他們控制,那就儘可能地遠離他們。

    很多人不懂得如何做父母,就生養了孩子。他們對孩子的愛都是有條件的愛,或者說符合他們期待的愛。比如孩子成績好了,他們才開心,孩子有出息了他們才會愛孩子。這都是內心的匱乏。

    我們不必對他們抱有完美的期待,我們只需要做好自己的事情就可以了。

    如果你覺得在家裡是痛苦的,那就遠離他們。

    我說說我自己成長故事。

    我現在畢業十年了,一直在遠離他們的城市,一個人打拼。當然說不上多好,不過這是我自己選擇的道路,即使是跪著,我也要走完。

    如果聽我媽的,我早就下學,出來打工了,根本沒有可能讀到大學。她總是覺得家裡沒錢,讀書也是浪費錢,死死地抓住錢,一分錢不花,才是生活應該有的樣子。

    真的,我說的一點也不誇張。過年回家的時候,我們經常因為生活理念的不和鬥嘴。

    從來不買衣服,還穿幾十年前的舊衣服;儘量不上街買菜,自己種;冰箱裡的肉啊蛋啊這些好東西,都是放到過期壞掉,還不捨得吃呢!

    我爸出來打工多年,見多識廣一點,知道沒有知識,不讀書是不行的,就是因為他的支援,我才有機會讀完大學。他是我要感謝的人。

    不過現在也和我媽一樣,死命地催我結婚。

    我哥是幹建築活一輩子了,跟我說話只有一個話題,就是錢。今年賺多少錢了,家裡幹嘛幹嘛要花錢。要我應該怎樣做才能賺更多的錢,當然我是一句也不會聽的。

    想要做到完全不受原生家庭的影響是不可能的,我現在的性格內向、強勢、急躁,就跟媽的性格特別像。就像電視劇《都挺好》裡蘇明玉說的那樣:我變成了自己曾經最痛恨的人模樣,這是沒辦法的事情。只能說是:意識到了,有覺察了,儘量避免。

  • 7 # 小陳說保

    這個你太過於的憂鬱了。可能和父母之前的溝通不當,把矛盾更大化的激發了,讓你覺得事情非常的嚴重。

    父母會參與我們的學業、工作、愛情、婚姻、生兒養女,這些都是非常普遍的現象。

    首先調整好自己的心態,如果父母說的對,自己也認同那麼做好事情的同時讓長輩得到滿足當然是最好的。

    如果如同問題所說的,既然你沒有住一起,首先溝通的時候,可以先應著父母和父母打太極就好,然後努力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畢竟他們也不會來到你的身邊影響到你,最好的打消他們的方式,就是努力做好自己,然後賺到一定的財富,長輩不會看其他,財富是最直接的效果,會讓他們支援你並且以你為豪。首先長輩們的出發點都是想為你好,但是可能不是你想要的生活,但是也沒有必要去讓矛盾擴大,我們可以應著長輩,讓他們放心,然後努力成為自己想要成為的人。

  • 8 # 心理諮詢師韓美齡

    謝邀!這個世界根本就不存在所謂完美的原生家庭。農村家庭欠缺開闊的視野,工薪家庭不夠物質的富足,小康之家未必承擔得起名校名牌,事業有成的社會精英,可能無法給予孩子足夠的陪伴。王思聰還曾在接受採訪時公開說過,“我是父母創業的犧牲品”。對於原生家庭該如何對待?我個人認為以是否有利於自己的心身健康及良性發展為基礎,進行判定和取捨!在此,我分享一個我們代寶義老師調整過的案例,非常感謝那位女孩同意公開分享自己的經驗和感受,希望對你有更直觀的感受,也希望給廣大受原生家庭困擾的朋友以啟發和幫助。

    《自強不息,走出原生家庭創傷》

    “竹子”是一個敏感的女孩,情緒煩躁,焦慮,自我封閉,總一個人待著,胡思亂想,覺得沒有一個人是愛自己的。不喜歡與人交流,不喜歡和別人製造記憶,不喜歡和別人聯絡,也不信任他人。從根源上來說,這一切來自於原生家庭的創傷,中學就不得不輟學,一個人到外面闖世界。她有很充足的理由怨恨家庭和家人,但她有一顆高貴的心靈,這顆心靈善良,寬容,積極而永不放棄。她選擇了自強不息,跟隨心理諮詢師自我成長,把解決問題的金鑰匙牢牢撰在自己手裡!

    把之前諮詢的錄音全部集中聽了一遍,把我和老師的諮詢做了一些總結。

    首先第一次諮詢時提到最困擾我的是經常想起以前的事,突然發現好像最近沒怎麼再想起了。最近工作也比較忙,生活也充實很多,好像也沒太多空餘的時間去想那些已經過去了很久很久的事。如果以前是讓自己注意在迴圈往復的痛苦裡,那麼現在我該學習怎麼分配和利用時間,提高自己的工作效率和業餘時間的安排。

    現在的生活內容,想想看和之前好像沒有太多變化,又好像有很多改變,是內在對生活的態度及自我發生了變化吧。之前生活內容主要是吃飯、睡覺,工作,還有回憶痛苦,沒事的時候主要在看電視,這是我以前轉移注意力的主要方式。讓自己的思維注意在劇情裡就不會想其他的事。現在換了新工作,工作模式和節奏都和之前的工作不一樣。現階段大部分的精力都花在適應新工作上面。有時覺得壓力特別大,下班之後的所有業餘時間都拿來用自己之前熟悉的方式放鬆。雖然知道這樣對自己沒有幫助,但那樣我會覺得舒服

    代老師點評:熟悉的模式不一定都是不良的,有時候我們需要從本源上才能化解問題,有時候我們只需要暫時的緩解或稍微休憩一下而已,此時有一定積極作用的都是可取的。

    以前你問題的根源不能自我化解,採用的方式只能起到暫時緩解的作用,從解決問題的角度來說是沒有幫助的,現在你已經明白了問題所在並走出了以前的心理障礙,只是面對工作的壓力,生活中的勞累,這時候能給我們帶來緩解與心理釋放的方式,無論是你以前熟悉的方式還是自己探索出的新的方式,都是有效的方式。

    有時候仍然會不自覺的沉溺在自己固有的熟悉的人事物裡面。於是現在偶爾會陷入之前的思維模式和現在新的思維模式裡面矛盾、掙扎、徘徊。但我覺得矛盾本身也代表了現在的我和之前的自己兩者之間的區別,有區別就代表著改變。

    現在的生活內容除了新工作讓我有些吃力以外,不加班的時候就會去上油畫課,很意外的老師說我活的很好,本來覺得自己沒有一點點繪畫天賦,可能會畫的不怎麼樣的。所以還是挺開心的。

    寫到這裡的時候手機裡的錄音在放著代老師說想的越多就會做的越少。想的多不是意味著會做的多,而是一定會做的少。我該學著少想甚至不想,直接做又能怎麼樣呢?

    現在我和家人直接聯絡還是很少,就像你說的,原生家庭我早就回不去了,只是自己之前一直都不甘心,只是嘴上說著無所謂,現在也懶得想這些事,和他們關係親也好,疏遠也罷,沒有執念了,也許我以後結婚有自己的孩子之後會比較體會和理解他們,然後改善彼此之間的距離,一切都順其自然,不強求。畢竟這不是我一個人努力就可以的。我努力過的好,活的精彩,他們也會感到安慰的。不必在關係上有太多強求。

    和別人的溝通方式是我感覺變化最大的。之前我在生活及工作中除了必須面對的人,其他人基本沒有交流。這次換的新工作有很多同事,雖然每天打交道的人都是那幾個固定的,其他人在工作上雖然沒什麼交集,但是交流上沒什麼障礙,會主動和別人打招呼和交流。老闆在我過試用期的時候說我適應能力很強讓我很驚喜。

    剛從諮詢中心回來的時候,基本上只要有時間就會去附近的公園跑步,或者和朋友聚聚,出去玩或者吃個飯什麼的。還組織幾個朋友去爬過山,我怕高所以故意選了有玻璃棧道的山去爬的,很刺激,上去也發現沒有認為的那麼害怕。

    換了新工作之後一直比較忙沒有去跑過步了,改成騎單車了,很多年沒騎了,第一次騎還有點害怕,現在騎的多了還挺溜的。不下雨的時候都是騎車回家的,比較遠,要騎一個小時左右,學油畫的地方在住處附近,不加班的時候就會去畫畫,加班了就直接騎回家。洗洗弄弄看會電視就很晚了。依然有些拖延,依然會不自覺的用以前的方式打發時間,我有那麼多事情要做,應該很忙才對的,居然還需要打發時間。所以偶爾會檢討一下自己,可能最近做了很多之前不熟悉的事,一時之間很慌亂,於是就開始用自己熟悉的方式安撫自己。所以我現在偶爾會陷入另一種矛盾之中,但我會用幾次思考的過程慢慢自己疏通自己,差不多已經找到規律去解決某些發生問題時該給自己做怎樣的疏導和解決方案。我自己是這麼想的,不知道在代老師看來有沒有什麼偏差?

    代老師點評:認識很正確!生活就是不斷的解決一個又一個的問題的過程。譬如我們解決工作中的問題,可以讓我們的工作能力得到提升,薪水增加,個人獲得更好的職業發展。可以說,我們是在問題解決的過程中獲得自我提升與發展的!我們不是讓生活中沒有問題,而是我們面對問題,學會問題解決,這是關鍵。

    至於格局和認知,我想只要我把細節的東西慢慢完善了,很多東西自己就漸漸會形成相應的模式,不必刻意去給自己畫個更大的圈,如果之前封閉的生活方式是小圈的話。

    最後,感謝代老師這段時間對我的幫助和啟發,我想我會一直記得你。雖然諮詢時間以外沒有聯絡過你。因為感覺你們諮詢師是不便和資客有太多私下的聯絡。最後還是希望代老師能在最後一次諮詢的時候多提些建議和給我。我會在接下來自己疏導自己的工作中好好做的,明年若是還有什麼疑惑,我再找你諮詢。

    最後祝代老師所希望的都能實現!(這句話是我在陪那個小妹妹簽名的時候聽一個幫她簽名的阿姨說的,個人覺得比夢想成真要有誠意很多哈哈!)

    後記:面對原生家庭的創傷,有人沉溺於創傷中一味的怨恨父母,讓自己繼續陷入痛苦的深淵;有人甩開原生家庭,成長併成就自己,把命運緊緊抓在自己手裡;有人一邊埋怨著父母,一邊成長著自己,讓自己的後續人生都打上灰色的烙印……更有少些人,給自己想象出各種原生家庭的創傷,讓自己和家人都帶進痛苦的深淵!當然,對問題的不同認識與選擇,一定會有不同的人生。可以這麼說,無論問題的起因是什麼,自己的承擔性、決心、耐心、行動力是走出心理困擾最關鍵的因素。

  • 9 # 達夢教育

    1.原生家庭不能拜託,只能接納

    2.持續進行自我覺察、接受父母等練習

    3.如有必要,可以做一次家庭系統排列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怎麼把時間弄在三星螢幕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