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BI1GHG尤
-
2 # 手機教授
不知道各位機友還記不記得,在功能機時代,當手機沒電了,我們就會把電池拆下來放到萬能充上充電,然後換上一塊新電池,手機就滿血復活了。
而現在的手機電池基本都是採用不可拆卸的一體化設計,我們無法自由拆卸,電池有問題時,只能帶著手機去門店找專業人員維修或更換,不方便不說,還挺耗時費錢的。
其實,這一改變出自於蘋果,2007年蘋果推出電池不可拆卸的iPhone手機,隨即掀起了一體化機身設計熱潮,幾乎所有智慧手機都將電池設計成不可拆卸式。
那麼,為什麼手機廠商要把手機設計成不可拆卸電池呢?
所謂的"不可拆卸",只是針對使用者而言,因為沒有專業工具和技能,普通使用者並沒有這個拆卸能力,但是去專門維修點是可以拆卸的。
教授先問大家個問題:
你的電池容量不足了,你會想換機還是換電池?
相信很多人的答案是:換機
很多人平時會吐槽自己的手機電池不耐用,但很少有人會去換電池,一般都是用到不能忍就換新手機。其實這也是手機廠商的小心機。
手機廠商利潤最大化做成不可拆卸電池,手機廠商不需要再像以前一樣,額外贈送一塊電池,很大地節約了成本。而因為使用者很難自行拆卸,電池壞了只能去門店維修更換,這過程中產生的額外費用,其實能給手機廠商帶來豐厚的利潤。
採用不可拆卸電池的手機,手機後殼基本都是用專業膠水固定,可以讓後蓋更嚴密,這樣有利於更好的防塵防水,延長了手機的使用壽命。
減少故障率以前可拆卸電池的手機經常拆裝,觸點很容易接觸不良造成各種故障,設計成不可拆卸式之後,這種情況得到有效改善。
使用者不自己更換電池,就減少了自行購買非正規電池的問題,從而降低因電池不匹配導致手機故障的可能性。
即使是拿去非品牌專營的維修點去更換電池,專業人員對於手機電池的效能和匹配也比普通使用者要強一些。
便於更新換代手機中的鋰電池屬於消耗品,壽命也就兩年左右。除了部分人會去售後更換電池外,也有很多人選擇直接購買新機,與此同時,手機廠商又不斷推出新機,更加快了使用者更換手機的頻率。
讓手機外觀更輕薄化採用不可拆卸電池可以讓內部空間利用更緊密,電池和主機板貼合度更高,可以有效降低手機厚度,使手機更輕薄更美觀。
跟隨市場潮流當有手機廠商都開始把手機做成不可拆卸電池,其他廠商出於跟隨市場潮流的心理,自然也會考慮嘗試這一新電池設計方式。
總而言之,不可拆卸式電池優劣並存,而且已然成為一種趨勢,使用者也只能去慢慢適應了。
-
3 # 程式小腿腿
手機經過了幾十年的進化和發展其外在的審美和內在功能終於從大磚頭的大哥大變成了現在的玻璃磚,其大屏化和一體化也是消費者和市場的最終選擇。但是關於電池的可拆卸和可更換不僅是手機設計的最終結果,也是利益驅使下的最終結果。
智慧手機殼拆卸電池現在能追溯的也就是2016年了,但是隨著當年蘋果的一體化設計之後,國內其他手機廠商就開始紛紛效仿,後來的安卓智慧手機電池基本也都無法拆卸了。
早期手機電池是必須能換的最早的手機要追溯到大哥大了,當時的手機發明基本是照著無線電通訊裝置做出來的,當年的大哥大的電池那可真是大啊,還是那種卡扣似的安裝方法,光一個電池就可以頂的上現在一個手機的大小了。
2000年以後隨著積體電路的高速發展和鋰電池的誕生,手機的電池從外接變成了內建,雖然是內建但是電池是可以拆卸的,因為這種內建電池的通用特性,第三方電池生產廠商應運而生,比如當時比較出名的品勝、飛毛腿等品牌都是當時中國使用者耳熟能詳的手機電池品牌。
那個年代手機電池的可拆卸讓電池廠商在這個領域真是賺了非常多的利潤,很多時候我們買手機的時候,生產廠商會附贈一塊手機電池,當然當時不論是綠屏手機還是後來的彩屏手機,螢幕都不是耗電大戶,手機基本能夠保證三天一充電的狀態,備用電池也基本是當原機電池壞了之後用來替換的。當然除了火了電池廠商之外,純電的萬能充在當年也是非常流行,可以適配各種純電電池,非常之方便。
可拆卸電池的無奈隨著人們對手機的輕薄化需求以及內部空間的高整合度設計,也為了手機的密封性,蘋果率先將電池做成不可拆卸這樣可以大大的降低了手機的厚度,提升了手機空間的整體利用度。記得以前諾基亞手機經常的從床上掉下來之後手機後蓋和電池亂飛的場景,當然現在的場景是螢幕被各種虐。另外可電池可換也意味著使用者需要將手機後蓋拆開,但在手機高度整合化的智慧手機時代,直接將電路板暴露在使用者面前顯然有一定風險,而且手機後蓋還會整合其他功能,也不方便你隨時來拆卸。
因此這些手機的電池後蓋下通常還有一塊蓋板,等於手機“套了兩個電池後蓋”,對寸土寸金的現代智慧手機來說很不划算。自然地,改用不可拆卸電池後智慧手機內部空間更充足了,電池容量可以做得更大了,而且也更安全和易於售後管理。
那麼到底可拆卸電池和一體化的電池設計哪個消費者更買賬呢?市場告訴你的答案是外觀更美觀才是王道。當年的HTC的One M7為了迎合中國的消費群體設計了雙卡設定,從而設計了可拆卸電池,但是由於卡扣等因素的存在,其機身的厚度徒增了很多,在面對蘋果產品的時候沒有任何優勢,大家還是喜歡後來的不可拆卸設計。
雖然可拆卸電池手機現在已經基本很少有手機來做,但是市場上肯定還是有那麼一小部分消費者希望有這樣的產品出現,畢竟就目前來說手機電池的發展已經到了瓶頸階段,想要突破電池技術是非常難的。
在現在階段來看,一般手機的更換頻率大概在18個月到24個月之間,而手機更換的頻率也基本在這個區間,另外為了彌補手機電池的不耐用性,後來也出現了充電寶的這類輔助充電裝置,後來共享充電寶的出現也大大的彌補了現在手機電池不耐用的缺點。
隨著手機一體化的設計思維,為了增加手機的密封性和安全性,不僅電池將不能拆卸,未來手機SIM卡也可能將不能在拆卸,這些已經成為手機發展的主要趨勢了。
-
4 # 小丁創業
為什麼現在的手機都設計成不可換電池?原因有如下幾點:
首先,增強安全新和便攜性在過去,舊手機的電池是可以拆卸的,這將導致許多電池製造商的競爭。使用者會選擇其他廠家的電池,因為原廠的電池價格太高,但使用其他廠家的電池會存在一些安全隱患。為了保證手機使用者的安全,手機的電池整合開始向前發展,這不僅讓使用者攜帶更方便,也讓手機持握感更好。
第二,可以刺激消費現在手機電池續航時間一般不長,基本上是一天一充。所以,如果電池損耗嚴重之後,會嚴重影響體驗感,進而就會想換一部新的手機。而且,如果手機的電池壞了,大多數人會發現很難維修電池,所以他們會選擇購買新手機,這是刺激消費的一種手段。
第三,迎合人們的審美現在手機外觀水準有很大的提升,相比之前的手機造型更獨特切有質感。智慧手機對電池的整合,這不僅改變了機體結構,也帶來了新的審美趨勢,讓每個人都覺得眼前一亮,手機看著更高階,整體外觀更漂亮,進一步改進了使用者體驗。
第四,防塵防水大家都知道,手機如果落入水中,換做以前基本上就可以告別它了。因為電池可拆卸的話,機身內部結構空隙就大,這將使更多的水進入機身內部,導致電路板短路故障,甚至手機內部元件將被摧毀。雖然一體化電池的手機不能拆下電池,但可以保持機身和電池的完整,手機的螢幕和手機的後蓋都是無縫焊接的,可以有效防止我們在日常使用中出現進水、進塵等問題。從這方面而言,這也是保護手機的有效措施。
總結因此,客觀地分析之後,手機一體化的設計雖然不能自行更換電池,但是卻帶來了一些別的好處,至少筆者可以接受這樣的設計理念。實際上,電池還是可以更換的,我們可以將手機拿到品牌售後部門去更換新的電池。或者,也可以買品牌電池,然後拿到手機維修店讓師傅更換即可。
-
5 # 三易生活
眾所周知,由於國內智慧手機市場競爭更為激烈,所直接導致的兩個結果,就是高效能機型在國內市場的門檻遠低於海外,以及部分入門級配置的產品甚至幾乎就不會進行銷售。
正因如此,對於許多朋友們來說,當我們看到一些“專供”海外市場的入門級產品時,常常會習慣性驚訝於它們那看似過時的效能、簡化到無以復加的攝像頭和螢幕配置,以及迄今為止甚至還停留在全面屏時代以前的外觀設計。
但這是否意味著類似這種“海外專供”的入門產品,就一定毫無可取之處,沒有足以令國內使用者羨慕的設計或者功能了呢?還真不見得。比如說,根據外媒近日的一則報道顯示,三星即將在海外市場釋出的入門級新機Galaxy A1 Core,就有著一項或將讓許多國內使用者眼饞的特性——配備了可由使用者自行拆換的電池。
可拆換電池的好處是什麼?很簡單,就是當手機的電量用盡的時候只需拆開後蓋,換上一塊滿電的新電池,瞬間就能“滿血復活”。這速度可比任何“快充”都要更快,並且只要事先準備了足夠多的備用電池,也就意味著手機的續航時間能變相無限延長。
那麼問題就來了,三星在2020年推出搭載了可更換電池設計的入門級新品,這是否意味著可更換電池的設計在手機行業“再現江湖”,是否意味著我們將有望迎來更多采用這一經典設計的主流產品呢?
或許並不會,甚至不如說剛好相反。從Galaxy A01 Core身上,我們反而可說是看到了可更換電池設計的種種短板,以及更進一步地確信,它不太可能再回到主流市場的這一事實。
可更換電池手機必然需要使用電池倉
可更換電池設計的第一個短板在於,它需要額外佔用機身內部大量的寶貴空間。這一點其實大家從各類拆解影片中就能看得十分清楚,在那些現代化不可拆卸電池設計的機身內部,電池通常是和主機板一起,直接被外殼和中框包裹住的。
相比之下,可更換電池的機型就必須要在主機板與電池之間設計一個額外的塑膠“電池倉”,用以固定電池以及在機身後蓋開啟的狀態下保護主機板不被直接觸及。很顯然,這一層額外結構佔用了不小的機身重量和體積,它既導致此類機型電池容量無法做大,同時也使得手機無法使用很複雜的散熱設計。事實上,三星Galaxy A1 Core僅僅只擁有3000mAh的電池和1.5GHz的四核心主控,一方面當然是和它入門級的定位有關,但另一方面來說,這裡面可更換電池設計所導致的內部空間佔位也是“功不可沒”。
現代的智慧手機不再需要電池倉結構,因此電池更大、機身還能更薄
當然,正如我們前面講到的那樣,Galaxy A01 Core能夠透過更換備用電池來實現瞬間“回血”。但不管怎麼說,到了最後所有備用電池加上手機裡的那塊電池,總得還是要充電的吧。但到了這個時候,備用電池設計的第二個缺點就會體現出來了,其將無法支援當前流行的大功率快充。
65W快充需要使用相當特別的電池設計
首先大家要知道,如今智慧手機之所以能夠支援55W、65W,甚至更高等級的快充技術,首要的一個前提就是“使用了專為快充設計的電池”。這些電池可以承受住比自身額定儲存電流高數倍的輸入功率,但與此同時它們也會採用一些特殊的外觀或是結構設計。比如說採用兩塊電芯並聯,比如說將充電觸點和放電觸點分離,又比如使用鎳帶而非導線進行電池和PCB之間的連線,從而降低電阻和發熱。
然而對於可更換電池設計的手機來說,它們的電池和手機的PCB版之間使用的註定只能是古老的彈性觸點設計,而電池必然也只能使用單電芯結構。於是這也就意味著可更換電池必然不能承受大功率輸入,必然與手機的PCB之間擁有不小的電阻,總的來說,也就是它們必然不能支援快充。
這意味著什麼?簡單來說,只要採用了可更換設計,就意味著這樣單塊電池的續航時間必然不算太長。同時,雖然它可以藉助換電池來快速回血,但一旦到了充電的時候,每塊電池可能都需要數小時才能充滿。更不要說,由於電池倉設計無端佔據了機身內部的大量空間,這類機型註定不能使用很好的主控晶片,甚至就連天線的數量與形狀都會受到制約。
所以不妨設想一下,如果你有這樣一臺手機,它又重又厚,雖然可以透過更換電池來實現理論上的“超長續航”,但因為本身電池容量不大,每玩上幾個小時就不得不關機、換電池、重啟一次。而當全部備用電池電量耗盡之後,其他手機可能只需半個小時就能充滿,但可換電池的手機卻因為不能支援快充,需要長達一整夜才能充好全部電池。除此之外還會因為散熱設計不足,天線數量不夠,導致使用起來時不時卡頓一下,動不動訊號就沒了。那麼以這些情況為代價,無論是消費者還是手機廠商,有人會願意在當今的5G主流甚至旗艦產品線中,再現可換電池設計嗎?
回覆列表
從分體式電池到內建式電池,是基於幾個方面的需求的。
首先,充電寶的出現,促進了分體式電池像內建式電池的轉變。因為有充電寶以後,我們不再有使用分體式電池的需求了。
其次,對於手機外觀更高的要求使商家更加傾向於內建式電池,因為可以做到更小的厚度,更精美的外觀。
第三,因為電池技術的發展,生產了更好的能量密度更高的電池,並且壽命更長,電池已經成為耐用品,而不是分體式電池的易耗品。
第四,目前手機更換的頻率要遠遠高於使用分體式電池的時代。當內建電池已經出現明顯衰減的時候,多數人都會考慮換一個新的手機。
第五,由於智慧手機的增多以及各大廠商維修服務網路的健全,使我們更換內建電池,越來越容易,成本越來越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