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環球老虎財經

    從工商局提供的資訊裡可以看到,ofo在2018年的2月8日和2月12日發生了兩次動產抵押,其以共享單車作為抵押物分別向螞蟻金服和天貓融資5億元和12.66億元。

    用共享單車作為質押物可以說是開啟新世界的大門了。我們都知道共享單車易損壞,易廢棄,尤其是ofo的腳踏車損壞率極高,我若真要質押物也要能看好,長時間內不易貶值的東西啊。阿里這樣做是不是很傻?當然不啊!阿里輸血ofo,17億換單車,是周瑜打黃蓋,一個願打一個願挨。

    阿里為了將爪牙伸向共享單車,為了和結盟摩拜的騰訊一較高下,控股ofo可以說是不錯的選擇,但是我們都知道ofo的大股東是滴滴,滴滴為了控制自己大股東地位是不想讓阿里增持股的。那麼阿里就只能採取“曲線救國”的方式,儘管阿里給ofo的17億算債券融資,而非股權融資,但到時ofo還不上錢,就需要將單車抵押或者拍賣還款,如果這樣還是還不上錢,阿里就可以聯合其他小股東和滴滴談判將債券轉為股權,從而成為其控股股東。

    更進一步說,阿里算不是ofo的親爸爸,但他是哈羅單車的親爸爸。從去年7月份開始,杭州,福州,鄭州等城市就要求停止投放共享單車,在大多一線城市共享單車趨近飽和,政策收緊的前提下,哈羅單車想要在ofo和摩拜之間搶佔市場可以說是相當困難了。如今,阿里輸血ofo,只要ofo 逾期還不上錢,再進一步被阿里控制,那麼哈羅單車的市場投放之路就會順遂許多。

    如果覺得老虎君回答得不錯,就快來關注吧。

  • 2 # 商痕筆記

    ofo沒辦法用股權換錢了,就開始用腳踏車換錢了,這個方式真高明。17個億,阿里也是大手筆,這筆錢絕對夠小黃車再活幾個月了。但是這場燒錢的單車大戰,何時才能到頭呢?

    據查ofo單車這兩次的抵押交易發生於今年2月5日和12日,分別獲得借款50000萬元和126600萬元。按照規定,ofo必須在今年6月7日,和2020年2月10日歸還抵押所獲得的資金。這也就意味著,未來一年內,ofo需要償還阿里借款共計17.7億元。

    抵押融資屬於很正常的融資行為,但是從交易雙方來看,卻頗有些玩味。Ofo獲得阿里17億的救命錢,得以維持目前的執行,但是卻面臨著損失一部分單車使用權的風險。而阿里,當然也不會白白將手中的錢送給ofo,顯然阿里對ofo早有覬覦,而這17億的融資也極有可能是他的圈套。ofo現在面臨的狀態幾乎可以說是生死存亡之際,面對阿里的圈套,也只能是“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正如“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只能選擇進入阿里佈下的局,爭奪最後的生存希望。

    顯然,這筆債權融資的最後收益將會是阿里。如果ofo未能及時還清借款,那麼就會失去部分單車的使用權,從而阿里獲益,而間接獲益的極有可能就是阿里的親兒子“哈羅單車”。一旦阿里接管了ofo,自然就會增加哈羅單車在市場上的佔有率。當然了,到時,阿里也極有可能會將債權轉為股權,成為控股股東。如果一年後,ofo順利還清借款,阿里也不會有什麼虧損,反而會樹立起一個良好的形象。

    在這場交易中,阿里無論怎樣都不會虧損,而ofo確實無法選擇,只能“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接下阿里的借款,以解燃眉之急。

    到底結果如何,只能一年後見分曉。

    你好,商函雜並論,一個以客觀視角解讀商業的偽ceo

  • 3 # 斑馬消費

    精明的生意人往往會在低位拿貨、高價拋貨,在資本領域也是這樣。

    ofo這次向阿里借錢,也似乎說明這家企業正在走下坡路,從融資規模和速度都可以看出來,距離前一次融資還是8個月前,當時融資7億美元,過了8個月,可能資金早就熬完了,向阿里借錢估計也是借債無門之後的無奈選擇。

    大家都知道阿里的精明,不會平白無故的對一個還沒有常熟商業模式、而且是燒錢不止的專案借錢,阿里的投資風格歷來就是拿到企業控股權,也就是掌控整個公司。

    當然,這次只是採用的動產抵押獲得借款,說白了就是拿1000萬輛ofo單車抵押給阿里,阿里的錢也不是一次性到賬,據說分批分月到賬。

    對於每個月需要支出人員工資和運維等費用高達4至5億元的ofo來說,阿里借錢只是緩解目前的財務困難,至於3至4個月後,到期無法償還債務該怎麼辦,這還沒有結果,ofo目前最好的目標就是用好這筆錢。

    另一方面,阿里從來沒有放棄在移動出行領域的佈局,對於阿里來說,平均每輛ofo單車112元的抵押均價,這麼低成本的獲得1000萬臺以上的金融入口,絕對划算了。

    阿里一直以來在打造生態,也就是把行業裡的關聯企業籠絡到座下,不過你只要看到騰訊已經投資了ofo和摩拜,就會覺得阿里這一出實在是有點發起挑戰的嫌疑。

    騰訊和阿里兩大巨頭挑戰將啟,ofo一步步向阿里靠攏,ofo付出的代價也不會低。

  • 4 # 每日經濟新聞

    3月4日,最新的訊息稱ofo創始人戴威已透過動產抵押的方式,先後兩次將其資產共享單車作為質押物,換取了阿里巴巴共計17.7億元人民幣的融資。

    其實,ofo透過抵押的方式來換取了阿里融資已不是第一次。第一筆質押發生於2018年2月5日,位於北上廣深四地的共計4,447,572輛腳踏車被作為資產,抵押給了“上海雲鑫創業投資有限公司”,債權數額為50,000萬人民幣。第二筆質押發生於2018年2月12日,抵押物為浮動數量的共享單車,抵押權人為浙江天貓技術有限公司,債權數額為126,600萬人民幣。

    透過債權的方式融資,意味著ofo有可能會喪失一部分單車的所有權。自滴滴接手小藍單車,而後推廣其自由品牌“青桔”,ofo和其股東滴滴的矛盾似乎已經公開化了,作為共享單車的頭部玩家,面臨如今強敵環繞,可以說是在夾縫中求生存。此前有媒體報道稱,摩拜的E輪融資已經接近尾聲,由美團領頭,融資總金額多於10億美金。相較於摩拜在共享汽車、電單車方面的佈局,ofo始終無法拓寬邊界,單一的業務線,讓ofo沒有新的造血模式,每月接近3億元的運營成本,ofo亟需融資守住自己共享單車市場的地位。

    對於阿里來說,17億元並不算是一個很大的投資專案,況且有共享單車所有權作為抵押,阿里可以說是最大的受益方。此前,滴滴透過復活小藍,拿到小藍的投放數額後,從而推廣其自由品牌“青桔”,而今,這一幕將有可能再次上演,只不過主角換成了阿里而已。

    從當前共享單車領域的佈局來看,阿里系可以說是重倉哈羅單車,據介面新聞記者從接近哈羅單車人士處瞭解到,哈羅單車也有新一輪10億美金的融資跟進,螞蟻金服持續跟投,而去年12月,哈羅單車連續完成了兩次超33億人民幣的投資。哈羅雖然只是一個新晉玩家,但現在股東阿里擁有17億元的ofo單車資產,一旦ofo無法還款,阿里可以順理成章地收割ofo的一部分線上流量。

    現階段騰訊已經是摩拜的大股東,而共享單車現今只有摩拜和ofo兩家獨大。在這巨大的流量入口面前,騰訊已經佔了很大一部分。因為摩拜已經被騰訊所投資,相信阿里是不大可能去投資的。所以在這種情況下,阿里係為了和騰訊係爭奪這裡面的流量,也就必然會去投資ofo。

  • 5 # 網際網路圈內事

    3月4日,共享單車領域曝出一個重磅訊息,ofo創始人戴威透過兩次動產(共享單車)抵押,換取阿里共計17.7億元融資。

    相比動輒數億美元的融資(最近一筆是2017年7月的超7億美元融資),這次數額不多。聯絡到ofo近半年未拿到融資的情況,而且淪落到用這種方式拿融資,可見這筆錢至關重要。

    形勢所逼,ofo抱團阿里

    阿里與ofo的合作從去年三月份就開始了。2017年3月16日,ofo宣佈與芝麻信用達成戰略合作,將開啟共享單車的信用免押模式。這一模式後來也被騰訊借鑑,推出騰訊信用分免押金服務,雖然騰訊信用分只活了一天,但說明這一模式是可行的。

    當然,缺乏資本的合作不過是小打小鬧。去年4月份,ofo宣佈獲得螞蟻金服D+輪戰略投資,未公佈資料。去年7月,阿里1億美元領投ofo的E輪融資。

    不過,在資本催熟的共享單車領域,這點錢也不算什麼。根據ofo股權架構查詢,戴威佔比36.02%、滴滴佔比25.32、經緯佔比10.15%、金沙江佔比5.83%(企查查資料),阿里佔有的股份微乎其微。

    與此同時,阿里大力扶持哈羅單車。去年9月,螞蟻金服8.1億元領投永安行。10月,永安行與哈羅合併。12月,哈羅宣佈完成了3.5億美元的D1輪融資,由螞蟻金服領投。螞蟻金服的持股比例為32.04%,為第一大股東。一個月不到,哈羅又宣佈完成10億人民幣D2輪融資,由馬雲的好基友郭廣昌的復星領投。

    與馬化騰希望共享單車企業合併不一樣,馬雲沒有這種想法,他說“我們做任何的兼併、合作都要思考對行業的貢獻,不能為了壟斷、為了早點收錢而做”。這一表態成了ofo的救命稻草。

    馬化騰的想法也是ofo投資人的想法,無論是大股東滴滴,還是經緯,金沙江創投都是持合併的看法,朱嘯虎更是頻繁發聲支援合併,這讓謀求獨立發展的戴威十分為難。戴威別無他法,想要引進阿里作為平衡。阿里從信用免押中嚐到甜頭,又不願意把共享單車支付市場拱手讓給騰訊,投ofo是唯一選擇。

    只是,融資遭到滴滴的阻礙,滴滴擔心股權稀釋,控制權弱化。這次又傳出訊息,滴滴拒絕阿里投資的簽字,導致ofo不得不用這種方式獲得貸款。

    阿里是共享單車最後變數

    目前來看,阿里已經成為ofo最後的變數,只有阿里沒有提合併,也只有阿里能夠改變行業形勢。為什麼呢?

    第一,阿里入場遲,資金量充足,機會多。雖然都說早起的鳥有食吃,但還有一句話叫螳螂捕蟬黃雀在後。共享單車自2016年底興起後到2017年前半年這段時間最為火熱,融資額一浪過高一浪。

    老對頭騰訊早在2016年10月就參投了摩拜的C+輪融資,2017月1月和2017年6月,分別領投摩拜的2億美元融資和6億美元融資,併成為團隊以外的最大股東。騰訊已經下了本,而且也沒有了上升空間,騰訊一般是不會爭奪控股權的。而阿里才剛剛開始。

    1月中,朱嘯虎妹夫歐成效在公開論壇上透露,朱嘯虎把所持的ofo股份全部賣給了阿巴,按ofo估值100億美元計算,共套現了30多億美元。雖然這件事真實性沒被確認,但ofo投資人急需套現卻是不假的事實,這也是阿里能夠拿到更多股份的機會。

    第二,哈羅單車是勝負天平上的重要砝碼。共享單車的盈利模式備受詬病,也被投資人指摘,摩拜天使投資人、董事長李斌就曾斥責補貼不合理。另一方面,不管是ofo還是摩拜目前都面臨融資困境。所以,往常的補貼已經停止了,ofo和摩拜的月卡折扣都沒了。補貼的關鍵作用在於拉新,這意味著摩拜ofo的拉新能力弱化。

    根據極光大資料2017年11月的資料,ofo、摩拜和哈羅的市場佔有率分別為5.34%、5.33%和0.69%。除此之外,哈羅單車還維持著補貼,2元包月的價格對消費者更具吸引力,據悉短期內沒有恢復原價計劃。

    雖然哈羅的市場份額不大,但給了誰,誰就能成為市場第一。可以預見,哈羅未來的市場份額將更大,雖然不至於逆襲,但足以成為左右共享單車格局的關鍵。所以,哈羅對ofo也是誘惑。

    美團、快的失敗魔咒,阿里應如何破除

    縱觀阿里在歷次風口上的作為,成績並不突出,和騰訊相比,更堪稱失敗。

    2011年,團購大戰方興未艾,當時處於第二梯隊並缺乏融資的美團找到阿里做靠山,拿到資本後的美團用一年時間登上市場第一的寶座。結果不甘心成為阿里附庸的王興找到騰訊,最後一腳踢掉阿里。

    從2013年開始的打車大戰也是類似情況,阿里扶持的快的一開始處於市場第一,但後來的合併結果卻是滴滴吞食快的。阿里本來可以掌控一切,結果落得一地雞毛。後來阿里表態“我們認為滴滴合併快的對阿里來說是一個失敗的例子,我們不會讓這種錯誤再次發生。”

    眼下的共享單車戰局似乎回到了當年的氣氛,如今玩家更多,雖然阿里有機會決定形勢走向,但目前更要緊的應該是避免以前的教訓。

    首先自然是充足的資本。2015年2月14日,滴滴和快的的補貼停止,隨後開啟合併。合併的主要原因還是燒錢太嚴重。馬化騰後來說:“我支援滴滴,馬雲支援快的,我們就像打仗,最高一天虧 4000 萬,誰也不敢收手,一收手就前功盡棄了。後來跟馬雲溝通,最後在很多資本的撮合下合併了。”

    其次管控創始團隊的風險。阿里雖然能夠透過各種方式一步步拿下ofo的股份,但追求控制權的一貫作風似乎難以避免與ofo管理層產生衝突。

    從美團阿里分道揚鑣看,阿里追求控制權的過程無疑非常激進,當美團引入騰訊作為戰略投資人時,阿里的迴應是“我們可以投錢給你,你要10億美元可以,20億美元也可以,我們都可以投,但是你不能再要騰訊的錢。”感覺被掌控的王興一氣之下轉投騰訊。阿里並非沒有成功經歷,目前收購餓了麼就是例子,可見步步為營才是正道。

    最後是在合併過程中佔領先機。共享單車的合併是大勢所向,只不過早晚的關係。回顧滴滴和快的的合併過程,有兩個人起到了撮合的關鍵作用,一個是滴滴Quattroporte柳青,她親自跑到杭州與快的阿里高層商談,另外一個是柳青父親柳傳志,他促成了阿里騰訊的和談。

    在柳傳志的作用下,阿里騰訊不插手,由滴滴快的管理團隊自己談。但合併過程中,柳青和柳傳志的滴滴背景無疑是處於有利地位的。

    ofo與摩拜之所以難以合併,是因為利益分配沒有達到各方滿意,這樣的僵局短期內無法解決,而只有更有權威性的人物,或者是政府機構,才能調和這種矛盾。促使ofo與摩拜合併的關鍵先生還未出現,他應該是誰?他可能如何操作?這是阿里最後應思考的問題。

  • 6 # 加盟評論

    對於小黃車來說這就是一筆救命錢。而且在這個關鍵的風口上來說能夠拿到錢就是值得的,不然公司死了才是不值得。單車用來抵押我認為不過是對於股權已經無法出讓的一種解釋,並且也是為了阿里之後能夠入股小黃車的一個過渡。其實很簡單的道理,這些單車在資本市場裡更本不值錢,因為所有的單車哪怕重新造成本都很低,重要的是這個牌局上只剩下兩家了,支援一家就是一種站隊的態度,這個時候廝殺就會非常有意思了。

    ofo主要作為一個流量入口,對於這個公司來說面臨著很多風險,在一開始大家都讚賞共享經濟給大家帶來的便利,一夜之間大街小巷充滿了各種顏色的單車,馬路上來來回回行人們的效率也更高了,但是隨著資本的加入共享單車的體積就越來越龐大,無數張單車報廢堆積成山的照片在網路上爭相轉載。

    對於資本來說這些具體的單車的費用非常低,一輛的造價其實不足300元,如果單純用單車來做抵押獲得貸款的話阿里為了收利息和安全性更應該貸款給摩拜才對,因為摩拜單車的造價更高嘛。

    想一想17年也是經歷了起起伏伏,共享經濟不斷被提起,資本進入之後盲目擴張也讓小黃車的發展速度超過創始人以及團隊的成長速度,不急虧盈只在乎規模的資本要求對於小黃車來說顯然一時間承受的比較痛苦,未來對於小黃車有著更多的挑戰。

    這筆錢拿的一點也不虧,單車比股權便宜太多了。

  • 7 # 山風雜談

    阿里一直以來在做生態建設,不停的投資收購是要完善生態圈,打通各個環節,一切都是為阿里目標服務,即使出現區域性虧損,也不影響大局。

    ofo最近傳出資金流斷裂情況,現在看來確實如此,之前阿里系一直投資了很多錢,個人覺得現在17億單車也不虧,這是ofo在生態圈中的定位決定的。爭奪ofo,實際上就是搶佔共享單車領域制高點,把握話語權。ofo與摩拜之爭實際上是背後的阿里和騰訊之爭。現在阿里已經是哈羅單車的大股東,繼續投資ofo,就同時手握了第一第三兩張牌,既可以作為支付寶支付的視窗,引入更多的流量,爭奪更多的市場份額,也對未來物流網的建設也起到積極的作用。另外,每輛小黃車以110元作為抵押資產,對阿里也是不算虧的,畢竟也是實打實的資產。

  • 8 # 正商參閱

    2017年7月,OFO完成新一輪融資後,至今沒有新的融資訊息。而競品摩拜在去年底完成E輪融資,本輪由美團領投。一路相行到現在,小黃和小橙在目前已經走出了不同的路線。

    從戰隊角度來看,摩拜和和“世界五大高山”之一的騰訊結盟,同時和美團王興關係密切,每一步走的很有章程。OFO的情況就捉襟見肘,和公司實際大股東滴滴公開矛盾,運營成本日漸加重,卻超過半年沒有新一輪融資。而且滴滴在自己平臺上覆活了小藍,未來還會接入更多單車品牌。也就是說,OFO沒錢了,和滴滴關係也僵了。

    來看這場交易的買家阿里,阿里觀望共享單車不是一天兩天了,號稱共享單車老三的哈羅單車已經被阿里完全控制,這是一個急著想入局的巨頭。OFO呢,抵押單車借來的17億元也就維持運營。到時候還沒有新融資進來的話,拿什麼還阿里的錢就成了大家關注所在。

    抵押單車肯定是還不上,而且OFO還錢富士康等廠商數億元款項。錢沒有,阿里要什麼,股權,他的目的達到。聯合其他小股東從滴滴手中奪過最大股權,是一條可以望到的路子。無論如何對他親生的哈羅單車也是重大利好,OFO在這場爭奪中很有可能淪為空殼。

    除了接受阿里的錢,OFO也不見得有更好的選擇,沒錢就維持不下去啊,拿什麼談後路。抵押的單車不值錢,最後的博弈才是重頭戲。

  • 9 # 成都二師兄

    值不值不說,我就說給你個機會投資ofo,和ofo建立直接關係。你會投嗎?我相信大部分人有這個機會都會投,因為他們有市場,這個市場可以做很多事(比如和現在最火的區塊鏈結合每輛車行駛路線里程記一個單位,這個單位屬於ofo騎行者,這個單位以後可以連線主流市場交易。)。覺得他們會賺錢。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一般網路業務的QoS包括哪些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