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這樣的孩子目無尊長,僅因遊戲就暴打母親,實在是太暴力了,對於這樣的孩子應該怎麼處理呢?對於高中生打母親這件事你怎麼看呢?
5
回覆列表
  • 1 # 來貴

    所謂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一個還沒有獨立生活能力的高中生會暴打自己母親,這肯定不是單純的只因為玩遊戲被打斷就造成的後果,一定是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點點滴滴積累起來的。

    比如在孩子6歲之前由誰來撫養。6歲之前,甚至三歲之前撫養孩子的人,才是一個人心理上最認可的人,那個人是最有資格管教他的人。六歲之後管教他的人,只是在身體上和生活上對一個人的壓制,不是心理上的依賴和信服。

    以上是從心理上來說。然後從教育上來說。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這個孩子的父母在日常生活中有沒有暴力行為呢?比如父母之間是否經常吵架,有沒有動過手?父親有沒有打過孩子?父親有沒有家暴過母親?一個孩子在成長中,無疑會模仿家長的行為模式。

    再一個,就是日常是否太過溺愛?有沒有正確引導孩子的成長呢?比如是否一味為孩子付出,從未交給孩子如何為別人付出?是否只是愛孩子,從沒教育孩子如何愛別人?

    還有就是,母親的行為是否合理,是否有充分尊重孩子。比如現在一些遊戲有時間限制,不打完這一局就是“坑隊友”,會被扣分,降級。母親的教育管制如果簡單粗暴,甚至長期簡單粗暴,說不定孩子心中早已長期積壓怨氣,這一次正好到了爆發的臨界點。

  • 2 # 九鬥學生心理

    母親僅僅是打斷或阻止玩手機遊戲就暴打母親,可見這個孩子對待母親的態度,沒有尊敬,沒有敬畏,可能在他眼裡母親就是一個任意欺辱的處於弱勢的人,這不是一個孩子對母親應有的態度。哪怕不是母親這個身份,僅是一個資助你上學的人,或者只是一個路人,阻止你玩遊戲,你怎麼能去暴打他?過分了!

    不過對於一件事情我們總要辯證全面的去看問題,這個孩子為什麼會變成這樣?是值得我們思考的。一方面就是從小的教育問題,對孩子過分溺愛。所以造成從小到大一直這樣,對父母沒有敬畏之心,以自我為中心。這個孩子現在已經是高中生了,我們不知道他是不是從小就如此,如果是,請家長務必收起你氾濫的愛心,它對於你和孩子都是有百害而無一利的。

    另一方面如果孩子以前小時候都是乖乖的,這幾年突然變得衝動,易怒,脾氣暴躁,那麼更多的可能是你在孩子的青春期引導上出現了問題。因為青春期的孩子由於身體迅速成長,身心發育的不平衡導致他們內心激盪不安,是最容易叛逆、厭學,愛和家長較勁,最難溝通的一個階段。他們逐漸形成自己獨立的思想,渴望獨立,想要證明自己是大人。青春期期間就好比是讓孩子獨自乘船透過一片危險的海域,家長的作用就是為孩子保駕護航,引導孩子行駛在正確的航線上,避免掉一些危險,讓孩子順利安全渡過。所以如何引導孩子,如何讓孩子聽進去你的建議,是非常重要的,但對很多家長來說這是最難的。

    家長總抱怨青春期的孩子愛跟你頂嘴,不聽你的話,你為他好,他還不領情。孩子雖然沒你有經驗,但他也有思想,會思考,你不能以愛的名義,把你的思想強加給他,讓他必須聽從。你這不是愛,是控制。孩子怎麼可能願意聽你的。請你以一個平等的態度對待他,這是對他的尊重,當他感受到自己被尊重時,他才願意跟你聊一聊他的困惑,你的建議才能起到效果,你才能真正的去引導他!才能幫助他行駛在正確的航線上!

  • 3 # 美好的回憶50000417

    昨天看了這則新聞,感到非常氣憤。一個高中生跟媽媽要錢,當時他正用手機玩遊戲,媽媽把錢放到他手機上了,遊戲被打斷了,這個男孩對媽媽大打出手,劈頭蓋腦的扇媽媽耳光,媽媽沒有反抗,只是用雙手抱住頭部隨便兒子打。這是怎麼了?世上竟然還有這樣的孩子?這孩子簡直就是畜生。不知道用什麼語言更確切的形容這個滾蛋。

  • 4 # 文筆緣

    高中生玩手機遊戲被打斷暴打母親,這事怎麼看?

    打人是一種最可恥的暴力犯錯行為,兒子隨意出手打母親,真讓做父母的太失望,灰心喪氣不過,有苦難言之隱藏胸裡,左難右難,不知如何對待是好.…

    這樣無理無法的孩子,母親付出代價你感解還不夠滿足你貪玩作樂嗎,你的兇性如犲狼,伸瓜就傷救養你親人,你把你母當食肉,當奴隸,你是你母親的親肉仇人,是潛伏在你母乳腺背後的真正敵人,這個概論對你恰當不過。你的這種野蠻行為,不僅你母親難受,而且灰冷普天下母親的心,給社會帶來了具大強烈聲響,人人指責,句句有理,成為你應得的收穫,成為你反醒的嗚鍾,刻在你腦袋,刺進心窩裡,貴在你的反悔速改中。

    我們分析一下這種原因的突發的原因。

    像這種大熊人,從小是父母寵慣過渡,任其所行,經常打鬧父母為榮,父母倒為逆子欣賞,把孩子的整個心靈浸透了,不解父母為老人,當成同輩同聊,一片摸糊。父母沒有盡到養子貴在教子的責任,父母也是沒有文化水平,沒有遠見卓識之人,也是知迷不誤,自私當主的壞父母,害了自已又害了兒女。

    再分折一下兒子的本性,隨然父母從小教育過失,給孩子養成了極壞作風習慣,但進入學習之路後,起碼受到校園教育,禮貌,道德都在教學模式識別中,初中,高中,難道使他沒有學習一點道德,法普知識嗎,這種質疑根本於教育單位無關聯,是他眼中無教育之人,換句話中,教師已不敢惹這種學生,經常大法犯,小法不斷,無人敢問,無人敢管,學校無方,家長裡短,挽救這種人,只有靠法律觸激靈魂,治病救人,不然,將來還會在社會中犯下大錯。

    希望這位母親,不能抱毒養瘡,兒子己經不是未成年人,從對待你的行為著出,已走錯路邊緣了,讓法律挽救是最好的幫助,治病最快的特效良藥。痛快地塔救兒子吧。

  • 5 # 聽說吧心理諮詢

    孩子厭學怎麼辦?“厭學”常常與“網癮”聯絡在一起。許多父母覺得網癮很可怕,因為越來越多的孩子無節制地陷入其中,甚至荒廢了生活、學習。

      “網路成癮”已成為一種普遍社會現象,很多孩子喜歡上網,常常因此被貼上“網癮”的標籤。確實,不少同學從喜歡上網、習慣上網,慢慢演變為網路成癮。這些孩子每天玩手機樂此不疲,開始厭學,成績慢慢下滑,成為了許多家庭和父母的最大煩惱。孩子厭學、陷入網癮該怎麼辦?青少年心理諮詢專家李建學老師為大家解析。

      泉子是一個14歲的男孩子,今年讀初二。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泉子是一個“別人家”的孩子——在家裡特別乖巧,很聽媽媽的話。而且,泉子在班裡成績名列前茅,老師同學都很喜歡他。

      然而,最近,泉子媽媽卻焦慮不已。原因是近來泉子沉迷網路,不願和同學交往,天天玩手機到晚上2、3點,第二天早上起不來,到了學校後趴在桌子上睡覺。

      若是不給玩,他就各種吵、鬧,以不上學來威脅媽媽:若給他玩,約定好玩到幾點的時間從不算數。如同意給他玩到晚上11點,他會玩到凌晨1點:如同意給他玩到晚上12點,他會玩到凌晨2點……無休止地延長時間,有時候還耍賴皮,不肯交出手機。對此,媽媽毫無辦法。

      更讓人頭疼的是,由於睡眠不足,泉子回到教室就趴桌大睡,作業也不做。有時候還會把手機帶到教室玩,如果手機被老師沒收,他會大吵大鬧。由於他影響了班級的秩序,干擾到其他同學學習,學校頻頻向家長投訴。

      一個在父母眼中的“乖”孩子,大家眼裡的“好學生”,突然陷入“網癮”,變得如此“叛逆”,泉子媽媽既納悶又著急。

      讓媽媽崩潰的是,每天晚上為了讓兒子去睡覺,弄得自己焦慮不堪,睡眠嚴重不足,第二天早上,她又要很早起來,因為要花很長時間讓兒子起床,叫很多次都難以把他叫起來。這樣一來,媽媽休息不好,一天到晚圍著這件事情,精神疲憊,工作也受到影響。

      坐在諮詢室,泉子的黑眼圈很明顯,眼睛有點腫,卻仍低著頭玩手機。泉子媽心急如焚,一臉焦慮,搶著說孩子情況。泉子爸爸坐下來不到兩分鐘,手機鈴聲響了,說了聲抱歉便匆匆出去接電話。

      原來,泉子爸是業務員,平時工作特別忙,基本上不怎麼管孩子。教育孩子學習的事情,全落在媽媽一個人身上。

      夫妻關係也不是太親密,反而媽媽跟孩子的關係更親密。很多時候泉子都是跟媽媽一起睡,爸爸則睡書房。泉子媽從來不覺得這有什麼問題。

      學習與人際頻頻受挫,唯有手機為友

      成績優秀的泉子本來升了一所比較好的初中,該學校有很多他的小夥伴、同學。

      泉子媽是一個容易焦慮的人,對孩子的教育特別緊張。為了給泉子更好的教育,媽媽決定把他送到一所更好的、全日制的私立寄宿學校。

      泉子心裡很不情願,最後在媽媽的堅持、強迫、軟磨硬泡下,只好去了。沒想到,開學沒幾天,泉子就生病了,接到學校通知,父母把孩子接回,卻發現孩子一回家就好了。之後,泉子再次被送到學校,沒過幾天又發燒又拉肚子。校方沒辦法,又向家長反映了情況。經過這樣反覆的折騰後,老師和家長都覺得泉子沒辦法適應這所學校,初一最後一學期還有一個多月時,媽媽只好又把孩子接回家中。

      初二,媽媽透過關係,給孩子安排了另外一所重點中學——目前泉子就讀的初中。沒想到,泉子卻從此開始厭學,每天晚上玩遊戲。

      由於泉子網癮和厭學影響了成績,拖了班級後腿。學校有壓力,老師也有壓力,家長也覺得很慚愧,媽媽更是苦口婆心,希望泉子能夠努力學習。

      剛開始,當泉子玩手機時,面對媽媽表現出的難過和淚水,泉子會放下手機。而現在無論媽媽怎麼哭、怎麼難受、怎麼勸說,泉子都無動於衷,頭也不抬地繼續玩手機。媽媽覺得泉子已經不心疼她了,感到很傷心,也更加焦慮、無助,不知道怎麼辦。

      媽媽覺得,泉子變成這樣,這一切都是手機惹的禍。

      泉子卻不認為自己有網路成癮,或者說,並沒有網路成癮這麼嚴重。他說,晚上玩手機是因為睡不著,不玩又沒有別的事情可做。

      孩子的狀況,折射的是家庭問題

      一、父親缺位,媽媽焦慮

      在家庭關係中,父親缺位,媽媽焦慮,孩子容易出問題。這個家庭從表面上看是一個健全的家庭,但事實上父親是一個形式上的存在、實質上的缺位。在這個家庭中,夫妻關係長期不良,母子關係過於糾纏,孩子無法正常自由成長,不惜以犧牲自己的方式來對抗父母,以期獲得成長的自由。

      二、控制與反控制

      父母愛孩子、希望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本是無可厚非。但對孩子上初中的問題上,媽媽並沒有尊重孩子的意願,強制性地把孩子送到寄宿學校。泉子內心更渴望與他的好友一起,在同一所學校學習。雖然寄宿學校也很不錯,但泉子內心牴觸,生病其實是心理牴觸的軀體反應。

      第二次轉學時,媽媽又一次自作主張,把孩子送到一個重點學校。一直以來,泉子是一個很優秀的學生,但經過初一的折騰,他的學習受到了很大影響。到了重點學校更不適應,成績也趕不上。

      泉子一直以成績優異自居,而在重點學校他的成績是墊底的,這種空前的落差讓他無法接受。由於他是中途插進來的,跟班裡同學沒什麼交往、玩不到一起去,在人際關係上也頻頻受挫。這讓本來比較自信的泉子,開始變得自卑,在現實中很不開心、很痛苦。

      沒有人喜歡沮喪和挫敗,而遊戲恰好能夠給自己安慰。泉子透過玩手機遊戲,一方面在逃避這種痛苦的現實;另一方面,透過這種自我破壞的方式讓媽媽無可奈何,打敗了媽媽對他的控制。

      無論媽媽怎麼哭、生病,泉子都不心疼、不體諒,說明他對媽媽是充滿憤怒的。以前,媽媽透過淚水和生病,讓泉子心疼她、體諒她來控制泉子,讓泉子按照她的意願去學習、生活、發展,卻不知道這樣做是剝奪了孩子成為他自己的權利。對於玩手機的問題,兒子和媽媽都在較勁,處在一種拉鋸戰中。媽媽在控制“自己的兒子”,希望兒子按照她所設的路線去發展,努力學習,變得優秀;兒子同樣在控制“媽媽的兒子”,他恰恰要破壞自己的發展,玩手機、上課打瞌睡、不做作業,讓自己變得頹廢、學習跟不上……透過這種犧牲自我,即傷害“媽媽的兒子”的方式,讓媽媽痛苦難受。顯然,在這場權力的鬥爭中,兒子是優勝者,媽媽力不從心,以失敗告終。

      調整家庭關係,改變家庭氛圍

      透過一段時間的諮詢,爸爸意識到自己對孩子的管教與陪伴太少,於是嘗試重新參與到這個關係中,與媽媽一起共同面對孩子的問題,給孩子最堅實的依靠。一方面,爸爸開始與孩子更多互動,走進孩子的世界,感受孩子的喜怒哀樂;在平等尊重的基礎上,跟孩子共同討論訂立了針對家庭三個成員的家庭規則。

      另一方面,愛與自由同等重要。之前,媽媽只強調了孩子不在乎媽媽的感受,而自己卻一直以來都沒有去考慮孩子的感受。若要孩子在乎你的感受,首先家長要在乎孩子的感受,尊重孩子的需要。

      父母學會三分做父母,七分做朋友,嘗試尊重孩子,把孩子更多的成長和發展還給孩子,不再替他決策人生的交友、學習、遊玩等事項,讓孩子成為他自己想成為的樣子。比如在學習的問題上,徵得孩子同意後,把孩子調到一個孩子適應的班級。同時加強課外的補習和輔導,讓孩子重新建立自信。

      孩子天然是愛父母的,當他感受到父母的在乎、愛和尊重,自然也會在乎和重視父母的感受。

      當孩子從父母這裡獲得充分的愛,建立起充分的信任感,在他遇到問題時,若能得到父母的理解和幫助,他自然會對父母表達出依戀和信任。隨著諮詢的進展,夫妻關係得到了明顯的改善,孩子感覺到這個家庭氛圍是輕鬆、舒服的,也促進了親子關係的改善。

      看清沉迷手機的本質,走出依賴迴歸現實

      在與泉子的溝通中,討論了玩手機背後潛藏的原因:“替罪羊”心理,不是我差,不是我笨,不是我不努力,只是因為晚上睡不著,我才控制不住玩手機,然後導致我休息不好、早上起不來,以致在學校打瞌睡無法專心聽講,所以學習跟不上,才會成績不好。這樣,手機成為了他的學習成績下降的“替罪羊”,而他自己則不需要為他學習成績的好壞承擔任何責任了。當了解這些後,泉子好像有些如夢初醒的感覺。

      隨著家庭規則的執行,一家人作息慢慢規律,泉子手機越玩越少,他由每天晚上2點睡覺,先提前到1點,然後慢慢提前到12點,再提前到11點,一步步縮短玩手機的時間。

      泉子本就是一個非常聰明的孩子,經過諮詢,他認識到自己內在的“替罪羊”心理、逃避心理,不是有意而為之的,這是潛意識裡面完成的。泉子明白了這一點後,也有意願去讓自己適應現在的學習環境。

      透過一段時間的調整和補習輔導,他的成績提高了;而在自己適應的班級裡,他的自信也得到大大提升,結交了幾位在學習和生活上都能有共同交流的好朋友。

      父母驚喜於泉子的轉變,也更加相信:每個孩子都是完美獨立的個體,孩子的內部,早已具備了“成為他自己”的所有要素。孩子他自己也希望自己現在有一個好的學習成績,未來有一個好的人生。

      對於父母這段時間的成長與領悟,李建學老師由衷的喜悅:“是啊,若相信一顆麥粒具備了所有成為一頭麥穗的要素,人們就會安心於去做最簡單的澆水除草工作,而不會精細安排這一粒種子何時出苗,何時開花,更不用擔心它會長成一株野草。”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賀天舉健身房揮汗如雨,你認為下賽季的小賀該何去何從?即將30歲的他還能重回巔峰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