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歷史上哪些事

    隋文帝被譽為“世界上最偉大帝王"之一。在位期間,統一了中國版圖,在政治,經濟制度方面進行改革,實行了三省六部制,將地方州,郡,縣三級制改為州,地方官史由中央任免,鞏固了中央集權。

    隋文帝勵精圖治,倡導節儉,不容貪汙枉法存在,以身作責。至誠待民,穩定民生,胡漢團結,貨幣改革,減輕刑罰,減稅,發展農業生產,開創了大運河,建造長安新城,創造了開皇盛世。

  • 2 # 西府趙王爺

    大家好,我是白話歷史君!

    歷史上的隋文帝絕對算是個好皇帝,而且其歷史性貢獻是數一數二的存在。

    縱觀中國歷史,唐朝堪稱一個巔峰時代,無論是文化、軍事、經濟都是當時世界上堪稱第一的存在。而唐繼承於隋!唐承隋制,隋朝建立科舉制度、三省六部制、制定律法都是唐朝盛世的基礎。

    隋朝是一個偉大的王朝,它結束了中國長達四百年的大分裂,為後世的唐朝盛景,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中國迎來了最巔峰的時代!

    而隋文帝楊堅,便是這個時代的開創者!

    1、 統一南北,結束中國數百年之亂世!

    歷史上,中國自東漢末年桓靈二帝時期開始,就進入到了一個無比混亂的時期。在此後四百多年的時間裡、歷經漢末三國、西晉胡亂、南北朝對峙,中原大地民不聊生。不僅人口急劇減少,文化法度也趨於崩塌。門閥世家所代表的貴族階級掌控著國家幾乎所有的的土地和財富,黎民百姓生活在水生火熱之中。

    那段時期的中國,就相當於中世紀時期的歐洲、黑暗無比!

    直到楊堅建立了隋朝,揮軍南下,滅亡南陳。使中華在數百年後,重新歸於一統!這亂世才得以終結!

    就這一點來講,其一統天下之功,不比秦始皇來的小!

    二、"開皇之治",中華盛世之典範!

    歷經數百年亂世的中國,民生疲弊困苦,統治者大都置若罔聞,窮兵黷武。隋文帝卻不一樣,他體諒民生,輕徭薄賦,百姓負擔因此而大大減少。但神奇的是,國家的收入並沒有因此減少,反而愈發的富足。

    這主要是因為隋文帝大力推行均田制,把土地收歸國有,並分給百姓們耕種。這一舉措,使荒蕪土地再次恢復生機,糧食的產量自然在增加。所以隋文帝在確保國家賦稅收入之同時,也穩定了民生。

    此外,隋文帝還建義倉,疏漕運,極大的改善了民生!

    楊堅在位二十多年,社會民生富庶、人民安居樂業、政治安定,史稱開皇之治!

    其實"開皇之治"的成果可以用人口的增長來體現!

    開皇元年(581年)全國戶口462萬戶,到隋煬帝大業五年(609年)達到8,907,536戶。

    三、開創科舉,影響中國歷史千年走向!

    魏晉南北朝以來選拔人才靠的是九品中正制,首先第一個標準就是家世!選官只問門第不問出身,所以導致上品無寒門,下品無士族!

    因為這一制度,底層人士幾無翻身之路!社會矛盾逐漸加深。而且對於國家來說,不僅人才質量大打折扣,門閥只弟為官,首先是顧家,然後才是為國,由此爭權奪利的很多,幹事兒的卻很少。

    於是,楊堅廢除了魏晉南北朝以來的九品中正制,開創了科舉制之雛形,及選官需要考試。後來在隋煬帝和後世的一再完善之下,科舉制成為了中國封建社會一直沿用的主要選拔人才制度,對中國的歷史走向,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四、定《開皇律》,世界上的第一部國家憲法!

    隋文帝時期修訂頒佈的《開皇律》對後世產生了深刻影響,雖然《開皇律》律文不過500條,但有"刑綱簡要 疏而不失"的美譽,具有很高的立法成就,是中國法制史上的偉大一步。《開皇律》上承漢律的源流,下開唐律的先河,其中所規定的各項基本制度均被唐律直接繼承,成為唐律的直接藍本,後來又為宋、明、清各朝所沿用,因此,隋朝的《開皇律》在中國法律制度發展史上具有重要的歷史地位。

    五、三省六部制,內閣之雛形,影響深遠!

    隋文帝創立了影響後世一千多年的三省六部制,三省指中書省、門下省、尚書省,六部指尚書省下屬的吏部、戶部、禮部、兵部、刑部、工部,這一套制度直到清末還在使用(後面各朝各代對三省六部制有微調,但都是萬變不離其宗)。三省六部制有什麼用呢,我們初中歷史就說了,有利於加強中央集權。

    從以上這些例項來看,隋文帝絕對算得上一位聖明之君,其功績比之與其時代相近的唐太宗,不僅絲毫不弱,甚至於還有過之。早在唐太宗平突厥之前,楊堅就把突厥給打服過,還被北方少數民族尊稱為"聖人可汗"。而國內的制度文化與生產成就,開皇絲毫不弱於貞觀。

    可是,隋文帝在中國歷史上的名氣遠沒有唐太宗大,這是為什麼呢?

    這隻能怪他兒子不爭氣吧,讓隋朝滅亡的太早,以至於沒有時間來書寫自己的歷史。隋朝的很多歷史都是由唐朝撰寫的,所謂"不廢不立",不批評隋朝不好,怎能建立自己的政權呢?

    隋文帝在科舉、刑律以及官制的一系列開創性成就,是無法被抹殺的。他因此成為了西方人眼中最偉大的中國皇帝。

    因為在重製度,重改革的西方人眼中,被渲染的隋朝暴政並不能影響他們的判斷。西方有人發表了一篇文章,就叫《西方人眼裡的中國皇帝》裡面說到的最偉大的皇帝是隋文帝楊堅。

  • 3 # 歷史秘密

    隋文帝第一功莫過於修訂《開皇律》

      北周的法律既殘酷又混亂,“內外恐怖,人不自安” 。在楊堅掌握北周政權時就曾經進行過改革,親手刪定《刑書要制》,但不太徹底。隋朝建立後,開皇元年隋文帝下令命高熲等人參考魏晉舊律,制訂《開皇律》。開皇三年, 隋文帝又命蘇威、牛弘修改新律,刪除苛酷條文。《開皇律》將原來的宮刑(破壞生殖器)、車裂(五馬分屍)、梟首(砍下頭懸掛在旗杆上示眾)等殘酷刑法予以廢除。規定一概不用滅族刑。減去死罪八十一條,流罪一百五十四條,徒、杖等罪千餘條,保留了律令五百條。刑罰分為死、流、徒、杖、笞五種。基本上完成了自漢文帝刑制改革以來的刑罰制度改革歷程,這就是封建“五刑制”。

      《讀通鑑論》這樣贊評道;“古肉刑之不復用,漢文之仁也。然漢之刑,多為之制,故五胡以來,獸之食人也得恣其忿慘。至於拓跋、宇文、高氏之世,定死刑以五;曰磬、絞、斬、梟、磔,又有門房之誅焉,皆漢法之不定啟之也。政為隋定律,制死刑以二;曰絞、曰斬,改鞭為杖,改杖為笞,非謀反大逆無族刑,垂至於今,所承用者,皆政之制也。”死刑復奏制度是從開皇十五年形成定製的,隋文帝規定凡判處死刑的案件,須經“三奏”才能處決死刑。《隋書·刑法志》:“(開皇)十五年制,死罪者三奏而決。”隋文帝還下詔:“天下死罪,諸州不得便決,皆令大理復治。”《開皇律》對後世律法影響深遠,隋文帝修訂的法律唐朝都基本上繼承了。

    第二功是確立“三省六部制”

      隋文帝廢除不合時宜的北周“六官制”(即:天官、地官、春官、秋官、冬官、夏官),北周的官僚體制基本上是效仿原來西周時期的《周官》即《周禮》的形式,很原始、極混亂。六官制,稱謂複雜,職掌不明,辦事效率低下。楊堅恢復了漢魏時期的體制,基本上確立了“三省六部制度”。

      楊堅在中央設立“三師”、“三公”、“五省”。三師、三公只是一種榮譽虛銜。掌握政權的是五省,即“內侍省”、“秘書省”、“門下省”、“內史省”和“尚書省”。內侍省、秘書省在國家政務中不起重要作用。內侍省是宮廷的宦官機構,管理宮中事務。秘書省掌管書籍曆法,事務較少。起作用的是其它三省,內史省、門下省、尚書省都是最高政務機構。內史省負責決策,門下省負責審議,尚書省負責執行。這就是後來被唐朝繼承的“三省制”。

      尚書省下設吏、民、禮、兵、刑、工六部。每部設尚書,總管本部政務。具體辦事機構就是這是“六部”;吏部,掌管全國官吏的任免、考核、升降和調動;民部,掌管全國的土地、戶籍以及賦稅、財政收支;禮部,掌管祭祀、禮儀和對外交往;兵部,掌管全國武官的選拔,和兵籍、軍械等;刑部,掌管全國的刑律、斷獄;工部,掌管各種工程、工匠、水利、交通等。

      開始的時候,六部叫做“六曹”,即六個辦事機構。六部的長官為尚書,六部的設定成為後代封建國家中央政權的固定制度。三省六部制分工明確,組織嚴密,加強中央集權。對唐及以後歷代王朝影響都十分巨大,隋文帝建立的這一整套規模龐大、組織完備的官僚機構,表明封建制度已發展到成熟階段,自隋定製,一直沿襲到清朝。簡化地方官制隋初,楊堅在確立了三省六部制的中央機構後,又對地方機構進行了改革。南北朝以來,由於郡縣設定過繁,形成了“民少官多,十羊九牧”的局面。隋初沿北齊、北周制設州、郡、縣三級地方機構,開皇三年,楊堅從河南道行臺兵尚書楊尚希的建議,廢郡,改為州、縣二級制。州設刺史,縣設縣令。

      公元590年隋文帝楊堅詔府兵入州縣戶籍,兵農合一始此。楊堅對於地方機構也進行了改革。他採納度支尚書楊尚希提出的“存要去閒、並大去小”的建議,將原來比較混亂的地方官制從州、郡、縣精簡為州、縣兩級,撤消境內500多郡。同時,裁汰了大量的冗官,將一些郡縣合併。大大節省了政府的開支,提高了行政效率,也減輕了人民的負擔。為了更好地行使權力,控制地方,楊堅下令,九品以上的官員一律由中央任免。官吏的任用權一概由吏部掌握,禁止地方官就地錄用僚佐。而且每年都要由吏部進行考核,以決定獎懲、升降。後來,又實行“三年任期制”。楊堅簡化了地方行政機構,廢“九品宮人法”,初創“科舉制”。隋文帝命令各州每年推選三個文章華美、有才能的人,到中央受官。後來,隋文帝又下令,京官五品以上,地方官部管刺史,要由有德有才的舉人擔當。這種選拔政府官員的制度,使各個階層有才華的人都有機會為政府效力。

      楊堅開建立立的科舉制度,在中國歷史上留存長達1300多年,直到清朝末期才廢除,但當時的美英等國稱奇並借鑑了這種選拔制度作為政府文員的聘用方法。

      隋文帝第三功是頒“均田令”

      隋文帝楊堅推行均田制,整頓戶籍。實行了“大索貌閱法”要求官吏經常檢查人口,根據相貌來檢查戶口,使編戶大增。和實行“輸籍定樣”在第一個的基礎上確定戶口數,編制“定簿”,以此為依據來收取賦稅。開皇三年,清理出陰漏丁男44.3萬人共計164.15萬口。高祖令州縣大索貌閱,戶口不實者,正長遠配,而又開相糾之科。大功已下,兼令析籍,各為戶頭,以防容隱。於是計帳進四十四萬三千丁,新附一百六十四萬一千五百口。”這些舉措防止地方豪強和官僚勾結,營私舞弊。將從豪強手裡依附的人口解放出來,增加了國家的勞動力,調動貧苦農民的生產積極性。使國家掌管的納稅人丁數量大增改革貨幣。

    隋文帝統一了幣制,廢除其它比較混亂的古幣以及私人鑄造的錢幣,改鑄五銖錢,世稱“隋五銖”。“隋五銖”背面肉好,皆有周郭,重如其文,每錢一千重四斤二兩。“車書混一,甲兵方息。”度量衡在隋文帝時重新統一。“隋氏混一南北,凡齊、周之故老,梁、陳之舊臣,鹹薈粹一朝,成文章之總彙。”除此之外,隋文帝還曾頒佈“人年五十,免役收庸”、“戰亡之家,給復一年”等仁政措施。

      第四功“設定糧倉”

      在隋朝政府各地都修建了許多糧倉,其中著名的有興洛倉,回洛倉,常平倉,黎陽倉、廣通倉等。儲存糧食皆在百萬石以上。貞觀11年,監察御史馬周對唐太宗李世民說;“隋家儲洛口,而李密因之;西京府庫,亦為國家之用,至今未盡。”隋朝已滅亡了20年,隋文帝已經死了33年,可那時的糧食布帛還沒用完。1969年在洛陽發現了一座隋朝糧倉——含嘉倉遺址,面積達45萬多平方米,內探出259個糧窖,其中還有一個糧窖還留有已經炭化的穀子50萬斤。

      第五功“倡導節儉”

      隋文帝節儉愛民。楊堅小時候生長於寺廟之中,素衣素食,生活節儉,這使他養成了崇尚節儉的性格。他雖貴為天子,但卻食不重肉,不用金玉飾品,宮中的妃妾不作美飾,是中國歷史上最為節儉的皇帝。他深知節儉的重要性,教育太子要節儉,說國家沒有因為奢侈腐化而能長治久安的。他還提倡官員節儉。因為節儉,剝削較少,民眾能夠安居樂業,戶口和財產劇增,又加上其它一些促進生產的措施,在很短的時間內,百業興旺,經濟繁榮景象由此而生。

      他的車馬用具不做新的,只是修補一下而已。他留意民間疾苦,有一年,關中鬧饑荒,他看到百姓吃糠拌豆粉,就讓大臣們看,責備自己沒有治理好國家。隋文帝的泰陵始建於隋仁壽四年,實際上是楊堅與獨孤皇后的合葬墓。現代部分專家學者經過遍閱籍典以及遍訪泰陵周圍民間鄉里,發現典籍沒有記載有關泰陵隨葬的例證,而當地百姓皆傳說泰陵無寶可盜,言說歷代軍閥、土匪,均至此徘徊,未有收穫。隋文帝厲行節儉政治,使民眾在較輕的剝削下得以發展生產,修定刑律和制度,使適合於南北統一後的中國,刪去若干秦、漢、南北朝相沿的酷刑。他利用突厥內部存在的弱點,以謀略為主,軍事為輔,避免發生大戰爭,很大程度上穩定了國家的安定。西晉末年開始的國內分裂,經隋文帝積極經營,造成了較為穩定的統一局面,盛大的唐代就在這個基礎上建立起來

  • 4 # 歡樂說歷史

    當然是,把中國從董卓進京後將近四百年(中間有西晉短暫統一)的亂世中拯救出來,重新建立大一統王朝。奠定了隋唐盛世的政治和法律基礎。開科取士,打破了從曹丕搞“九品中正制”以來的階級固化,讓社會重新煥發活力。另外,對開國功臣比較仁慈,沒有痛下殺手。私生活也很檢點,當然這很大程度上歸功於獨孤伽羅,但畢竟是楊堅做到的。

  • 5 # 賀灝

    公元589年隋文帝以晉王楊廣為帥統兵50萬,跨過了長江天埑,一舉滅掉了苟安於世的陳朝,結束了自東漢末至南北朝近四百年之亂世,華夏一歸於一統。

    楊堅於中國歷史有著非比尋常的貢獻,他確立了三省六部制(中書省、尚書省、門下省)。裁汰冗員,並省機構,在地方上實行州縣二級制,廢除了郡守這一行政機構,從而提高了行政效率。對有品級的官員實施考核,優勝劣汰,由吏部詮選任免,結束了魏晉南北朝時代之九品中正制,終結了世家大族對政治的壟斷。

    為了更廣泛的吸納人才,使各個階層的能人為隋政府所用,首創了科舉制,從此魏晉以來的門閥政治開始走向了衰亡。

    北周時的律法較為酷烈,楊堅命高穎等人新編了一部開皇律,使得刑法更人性化了一些。

    楊堅在統一之後將北周的均田制、租調製推廣至全國。於帝國境內發起了大規模的刮戶運動~大索貌閱。挨家挨戶的清查戶口。以之配合的輸籍之法即:由國家擬定之賦稅徭役的數目頒佈天下,(低於豪強所收的稅賦)使農民得到了更大的實惠,而主動脫離豪強成為了國家的稅戶。藉此楊堅還統一了南北間的度量衡、貨幣。

    經過二十年的平穩發展,帝國境內戶口翻番,中外倉儲無不盁積,至文帝末帝國所儲之糧食可供華人食用五十年以上。西方漢學家認為隋王朝是中國古代最富庶的王朝之一,只有後來的趙宋能與之匹敵。

    楊堅一手開創的開皇盛世再一次把華夏文明推上了高峰,說他是一位偉大的帝王亦不為過。

  • 6 # 文城觀點

    毫無疑問,隋文帝楊堅是一位非常出色的帝王,他的歷史貢獻是巨大的,就其對於歷史的貢獻,以及給民眾帶來益處而言,一定可以說他是一位“好皇帝”;當然,從傳統道德方面看,對楊堅是“好”還是“壞”,是存在著爭議的。

    縱觀中國歷史,隋文帝楊堅所建立的隋朝(581年~618年)在中國歷史上所起的作用非同尋常,隋朝上承南北朝,下啟唐朝,雖享國只有三十七年,但這是一個由混亂局勢走向南北統一的重要朝代。隋朝結束了南北朝時局的戰亂局勢,使國家走向統一,並且為大唐王朝的貞觀盛世的出現提供了基礎性的準備。大唐王朝堪稱中國古代的巔峰時代之一,是當時世界上最強盛的國家,而唐承隋制,唐繼承了隋在制度方面的諸多措施,沒有隋朝的建立也就很難有大唐盛世的到來。

    楊堅作為隋朝的開國皇帝,他的貢獻是巨大的,他建立了隋朝這樣一個重要王朝,結束了魏晉南北朝的分裂局面。隋之前,從222年孫權稱王時開始到589年隋朝滅了南朝陳,在長達369年的時間內,中國處於分裂局面,而楊堅建立了隋朝,結束了分裂混亂的局面,統一南北,為唐初的盛世創造了重要基礎,這樣的貢獻是中國歷史上很少帝王能做到的。

    隋文帝(劇照)

    具體說,隋文帝楊堅有以下幾個方面的重要貢獻:

    第一,結束南北朝的分裂局面,建立了統一的國家,終結亂世,使社會逐步走向有序發展。

    公元581年二月,北周靜帝禪讓於丞相楊堅,北周覆亡,楊堅建立新朝,定國號為“隋”,定都大興城(今陝西省西安市)。公元589年,隋軍南下滅陳朝,統一中國,結束了自西晉末年以來中國長達近300年的分裂局面。隋文帝勵精圖治,開創了“開皇之治”的繁榮局面。

    在隋朝之前,歷史上的三國兩晉南北朝是中國歷史上政權更迭最頻繁的時期,漢朝覆滅後,分為曹魏、蜀漢、東吳三國,之後,又分為西晉、東晉,在後來是南北朝時期,這一時期,封建割據使天下沒有能統一,連綿不斷的戰爭造成巨大災難,三國至隋的三百六十餘年間,以及在三十餘個大小王朝交替興滅的過程中,經濟很難有大的發展,人口減少,社會發展緩慢。

    特別是在南北朝(公元420年—589年)時期,公元420年劉裕篡東晉建立南朝宋,開始了南北分裂時期,一直到公元589年隋滅南朝陳才使南北統一。期間,南朝(420年—589年)又分成了宋、齊、梁、陳等四朝,而北朝(386年 —581年)分成了北魏、東魏、西魏、北齊和北周五朝。這期間,政權更迭頻現,各朝內鬥不休,各國之間戰亂不斷,形成了大亂局。

    在經濟上,由於士族制的發展和統治者崇信佛教兩方面原因,導致地主莊園經濟和寺院經濟惡性膨脹,因而,土地和勞動力的大量流失。而且,由於戰亂不斷,不少城市遭到嚴重破壞,加上南方剛剛開發,商品經濟發展緩慢,唯一有利的是因為南北和當時各國交流和互相借鑑,逐步促進了經濟交流,為隋朝的經濟發展創造了各地互動發展的一定經驗。

    楊堅建立隋朝之後,開始了他的統一天下的征戰活動。

    首先,楊堅兼併西梁。開皇七年(587年),楊堅徵召後梁皇帝蕭琮至長安,並派兵進據江陵,廢掉了梁國。這西梁是南梁武帝蕭衍之孫蕭詧所建,初建都襄陽,後來遷至江陵,作為北朝西魏、北周、隋朝的附庸,楊堅將其皇帝召至長安後,兼併了西梁是比較容易的。

    其次,楊堅滅了南陳。開皇八年(588年)十月,楊堅設淮南行臺省於壽春,以晉王楊廣為尚書令,全面負責滅陳的戰役。隨後,楊堅令晉王楊廣、秦王楊俊、清河公楊素為行軍元帥,從八路大軍南鄭南陳。由楊廣出六合,由楊俊出襄陽,由楊素出永安,由荊州刺史劉仁恩出江陵,由蘄州刺史王世積出蘄春,由廬州總管韓擒虎出廬江,由吳州總管賀若弼出廣陵,由青州總管燕榮出東海。八路大軍皆由楊廣統一節制。

    隋滅陳之戰形勢圖

    南陳後主陳叔寶是一位不錯的詩人,但他根本就不是指揮軍隊作戰的能手,遇到隋朝大軍到來,他優柔寡斷,自我安慰,試圖靠長江天塹擋住敵軍,可是,長江防線很快被突破,隋軍兵臨城下。開皇九年(589年)正月,隋軍賀若弼、韓擒虎先後渡江,當時,建康城裡還有十餘萬軍民,當陳叔寶怯懦無能,只知道痛哭,他將指揮大權交給了嫉賢妒能的施文慶,使文官無法獻策,而部將不能掌兵抗敵,終於使健康城被攻破,陳叔寶與其愛妃張麗華、孔貴嬪三人跳入枯井,很快被隋軍所俘,陳後主被抓到了長安,南陳隨之滅亡。

    韓擒虎

    要知道,從東晉朝至陳朝,刑法廢弛,豪門壓抑寒門,士族侵陵民眾,士族政權的霸Sprinter點得到充分體現,因而,地方豪族和士族的權力大,也很容易形成割裂政權,隋滅陳後,楊堅令隋地方官按照隋制度大加變革,因而,在閩南、嶺南,用了不到一年的功夫,便能平定亂局,穩定局勢隋制度得到多數民眾擁護。

    隋朝統一天下之後,在政治、經濟、文化和外交等領域進行大改革,這是政局和各地治安很快安定下來,出現了統一後的新局面。隋朝的制度甚至還影響了周邊國家,如高昌、倭國、高句麗、新羅、百濟與東突厥等國,都或多或少得受隋朝制度的影響。

    顯然,楊堅結束南北朝的混亂局勢,統一南北,穩定天下,推行改革,其貢獻是非常大的。

    第二,推行改革,創造了"開皇之治",創立了治理國家的規範制度。

    楊堅建立隋朝之後,在政治體制上創立了“三省六部制”,鞏固中央集權;在教育方面正式推行科舉制,選拔優秀人才,以弱化世族壟斷仕官的權力;在監事方面,建立了政事堂議事制、監察制、考績制,強化了監督機制機制;在軍事上,完善府兵制;在經濟上實行均田制並改定賦役,減輕農民生產壓力,興建大運河,疏通馳道,改善交通等。

    楊堅畫像首先,楊堅在政治體制上實行“三省六部制”,創造了唐以後相對長時間內中央政府管理結構的典範。

    隋朝建立“三省六部制”是非常重要的一次“機構改革”,設立中書省、門下省、尚書省,中書省負責定旨出命;門下省掌封駁審議;尚書省負責執行落實。中書省以中書令二人為長官,門下省以侍中兩人為長官,尚書省以尚書令一人為正職長官,以左、右僕射各一人為副職長官。尚書省下轄六部,即吏部、戶部、禮部、兵部、刑部和工部,六部分類執行各類政策。每部下轄四司,尚書省共領二十四司。

    楊堅的這一中央政治體制的確立,奠定了隋唐以後中國古代社會中樞行政機構的基本格局,是頗有特點的中國古代政體結構。此外,隋文帝還將地方的州、郡、縣三級制改為州、縣兩級制,並且規定地方官吏一概由中央任免,這是鞏固中央集權的重要措施,這一措施的推行,有效地避免了漢、晉時封王體制的弊端,對於防止諸侯王叛亂起了積極作用。

    這對於糾正古代政治亂局具有重要的意義。漢初劉邦大肆分封劉姓諸侯王,至漢景帝時,開始有劉姓諸侯造反;晉武帝司馬炎之後,諸侯王的叛亂更加嚴重,西晉出現了“八王之亂”,這是諸侯權力太大所造成的。隋文帝把州縣的人事任命權收歸中央,削弱了地方大員的權力,強化了中央集權。隋朝的這一套中央行政機構被唐代所繼承和發展,這顯然有助於造就唐初的“貞觀之治”的繁榮盛世。

    楊堅在政治制度方面的這一系列改革措施,貢獻是比較大的,這是他作為隋朝開創者的重大成就。一是使中央管理結構相對穩定,皇帝掌管最高權力,“三省”分權執行皇帝旨意,這能比較有效地防止權臣架空皇帝,避免佞臣亂政;二是“三省”的設立,使中書、門下、尚書三權分立,使擬定、駁審、執行三功能分開,三權互相制衡、牽制,既能有效防止專權,又能使高層管理更專業化,各司其職;三是設“六部”,使政務分工更明確,分類執行更有效,責權明晰,執行更有力,對於政務的管理更細緻。

    其次,楊堅在經濟上實行了一系列改革,特別是改善均田制,整頓賦役與戶籍,開渠建倉,推動手工業和商業的發展。

    其一,隋朝沿襲北齊的均田制,並進行了改善,一般農民所受的土地,分“露田”和“永業田”兩種,“露田”年滿六十歲時歸還政府,“永業田”則不用歸還。丁男(十八歲)受“露田”八十畝,婦人四十畝,奴婢依丁男受田,一頭牛可受田六十畝,限止四牛。“永業田”分桑田和麻田兩種,每丁受二十畝。此外,還有“園宅地”,農民每三口分給一畝,奴婢五口分給一畝。

    這一農業體制雖還是以保證封建官僚地主佔有多數土地為主要目的,但是,均田制改善之後,隋初的農民畢竟比以前擁有更多更穩定的土地,這有利於促進農業生產發展。

    其二,在推行均田制的基礎上,楊堅還注重改善北朝以來的租調力役制度。規定十八成丁,納租服役。納租方面,一夫一妻歲納租粟三石,調絹一匹,綿三兩,或布一端(六丈),麻三斤;單丁和奴婢減半。服役方面,成丁的男子每年服役一個月。隋初的賦役規定與前代相比,農民負擔減輕了,這有利於促進農業生產的發展。

    顯然,納租服役的規範化和減輕有效地促進隋初的農業生產,這也是促進隋糧食增加的重要措施,這有利於改善民生,這也是楊堅的重要功績。

    此外,隋朝大力推動手工業和商業的發展,積極開展對外貿易。隋朝的手工業發展比較快,比如,造船技術水平很高,楊素督造的五牙大戰船,有樓房五層,高百餘尺,左右前後高五十尺,可容八百人。隋朝的都市商業很發達,比如,當時長安、洛陽“兩京”,各有好幾條繁榮的街道。

    還有,楊堅還命宇文愷等率眾開漕渠,開通了長150多公里的“廣通渠”,此後,隋朝又先後開鑿疏浚了由黃河進入汴水,再由汴水進入淮河的“通濟渠”;疏通了從淮河進入長江的邗溝,從京口(現在江蘇的鎮江)到達餘杭(現在浙江杭州)的“江南河”;開通了引沁水向南到達黃河,向北到達涿郡(現在的北京)的“永濟渠”等。隋朝在西京大興城和東京洛陽城以及沿渠各地廣設倉庫,儲存糧食,如洛口倉、含嘉倉等。水利建設和倉儲的修建是隋朝的另一重要成就,這表明,楊堅是非常重視發展經濟改善民生的。

    第三,楊堅推行文化教育和立法等方面的改革和創新。

    首先,楊堅下令收集整理典籍,而後來,當楊堅的兒子楊廣就任揚州總管後,更是重視組織人編寫了一百三十多部書,一萬七千多卷的典籍,如《長洲玉鏡》四百卷,《區宇圖志》一千二百卷,《諸郡物產土俗記》131卷、《區宇圖志》129卷、《諸州圖經集》100卷、《西域圖記》三卷等。據說,隋時的藏書量是中國曆代最多的,隋朝在大興城和洛陽建有大藏書殿,設有規模宏大的秘書省,在洛陽藏有珍本,藏書總數達37萬餘卷。

    其次,隋朝立朝之後,便大力興辦學校,典定科舉制度。隋朝科舉制度的建立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一是改變了原來選拔人才重門第不重才學品質的狀況,有效地削弱了門閥大族世襲的特權,為選拔下層優秀士人提供了極好機會。

    這應該說是隋朝在教育改革方面的一大貢獻,而且,也促進了官紳人才結構的改變,為下層士人進入官場創造了條件,其影響是非常深遠的。

    再次,隋朝注重法律制度方面的革新,楊堅時已經開始著手進行律法設定,而大業三年頒佈了《大業律》,對律法進行改革。這改變了北朝不重視律法的弊端,同時,也影響了後來唐朝的法律建設,《唐律》就是依照《開皇律》與《大業律》修訂的。可以說,從隋朝開始到唐初,所做的律法方面革新和規範化,成了唐以後中國封建社會的重要法律“摹本”,而這一貢獻是從隋朝開其端的。

    隋煬帝畫像

    第四,楊堅藉助於關隴集團的勢力奪取帝位,同時又採取措施削弱了關隴集團的勢力。

    大象二年(580年)五月,太上皇宇文贇病逝,楊堅奪取了北周的軍政大權,而楊堅正是西魏十二大將軍之一楊忠的兒子。此時,楊堅已經取代宇文氏成了關隴集團實際上的掌控者,他也成了關隴集團的第五代首領。

    隋開皇元年(581年),楊堅奪取了他的外孫、周靜帝宇文闡的皇位之後,關隴集團一方面是由楊堅掌控著,另一方面,由於楊堅掌握了皇權,所以,關隴集團的影響力成了與皇權影響力統一的勢力集團,而關隴集團的首領第一次有了重大改變,由宇文氏改成了楊氏。

    楊堅此時既利用關隴集團的勢力奪取了皇權,同時,又由於掌控著關隴集團,使這個集團避免與皇權抗衡,楊堅既掌握著隋朝皇權又掌控著關隴集團大權。開皇九年(589年),隋朝大軍渡江滅了南陳,結束了中華四百年分裂歷史,此時,由楊堅掌控的關隴軍事貴族集團成了全國最強大的軍事集團。顯然,南陳剛被滅之後,關隴集團的勢力發展到了頂峰,同時也開始走下坡路,可以說,楊堅既壯大了關隴集團,同時也促使關隴集團走向衰落。

    為什麼這樣說呢?總的來說,關隴集團的勢力因其勁敵的消失盛極而轉衰,而隋文帝楊堅奪取皇權之後,便不再想使關隴貴族的勢力繼續保持強大,因而採取措施使其逐漸轉弱。

    楊堅滅了南陳,統一南北,此時,楊氏家族已經沒有強有力的勁敵了,而如果說還有潛在的勁敵的話,就是關隴集團內部的某些勢力。關隴貴族的某些力量也就成了楊堅所擔心的潛在對手。楊堅自己就是憑藉關隴集團的勢力崛起的,他不能讓別人像他那樣奪權,於是,他必須防止關隴集團的某些貴族勢力成為尾大不掉的威脅到皇權的力量。

    楊堅開始採取措施削弱關隴貴族勢力,一是提拔和錄用山東和江南各地計程車族寒門子弟,讓他們進入官場,委以重任,以壓制貴族勢力;二是在老資格關隴貴族出身的權臣去世之後,限制貴族後輩進入隋朝的強權部門;三是強化楊氏皇室宗親的權力,逐步將關隴貴族出身的高官調到非強權部門任職,或給予高待遇取其職權。關隴集團貴族勢力在楊堅的抑制下,逐漸走向衰落。

    楊堅的這一系列措施有積極意義,削弱了門閥世族的權力和地位,使寒門世族有機會進入官場任要職,同時,也避免發生北朝時期經常出現的宮廷政變,對於鞏固統一的政治成果是很有積極價值的。

    總之,魏晉南北朝之後,楊堅統一南北,結束了分裂局面,隋初在政治、經濟、文化、法律等方面的改革有利於促進隋朝社會的健康發展,避免了之前諸侯王亂政的局面出現,其管理體制和創造性的管理方式值得肯定,也值得研究和借鑑的,楊堅的貢獻是很大的。

    當然,楊堅也有受非議的方面,而且,對他的有些譴責還是很尖銳的:

    比如,北周靜帝宇文闡禪位給楊堅之後,楊堅降宇文闡為介國公,這還不夠,不久,他索性派人秘密害死了宇文闡,這非常過分的;再如,楊堅殺了試圖謀反的雍州牧畢王宇文賢之後,又以謀反的罪名,先後殺掉了趙王宇文招、越王宇文盛、陳王宇文純、代王宇文達、滕王宇文逌等,殘酷殺伐;又如,楊堅好猜忌苛察,容易聽信讒言,到了晚年更是濫殺大臣,虞慶則、史萬歲等功臣故舊先後被殺;還有,史學家趙翼評價楊堅說:“古來得天下之易,未有如隋文帝者,以婦翁之親,值周宣帝早殂,結鄭譯等矯詔入輔政,遂安坐而攘帝位。……於是大權在手,宇文氏子孫以次誅殺,殆無遺種……竊人之國,而戕其子孫至無遺類,此其殘忍慘毒,豈復稍有人心。”(趙翼:《廿二史札記》)

    當然,對於楊堅,多數史學家是肯定或讚揚的,比如,著名歷史學家范文瀾評價說:

    隋文帝主要的功績,在於統一全國後,實行各種鞏固統一的措施,使連續三百年的戰事得以停止,全國安寧,南北民眾獲得休息,社會呈現空前的繁榮。秦始皇創秦制,為漢以後各朝所沿襲,隋文帝創隋制,為唐以後各朝所遵循,秦、隋兩朝都有巨大的貢獻,不能因為歷年短促,忽視它們在歷史上的作用。隋文帝在力求鞏固國家統一的方針下,行政、定製度,對待敵國等方面,都取得了成就,西晉以來將近三百年的動亂,到隋文帝時,確實穩定下來了。他是較好的政治家,因為他多少能夠留意到勞動民眾的願望。(《鞏固國家統一的各種措施》,見“中華五千年網”)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藍色妖姬花的花語是什麼?代表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