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半壺老酒半支菸

    禰衡其實也不是什麼好人,要是放在現在,也就是個噴子。禰衡比噴子強的一點,也就能寫寫吹牛拍馬的文章,但是治國安邦幾乎一竅不通、人情世故幾乎一點不懂。不要說跟荀彧荀攸程昱郭嘉相比,就是比許攸也要差上上好幾個檔次。讀者諸君熟讀史書,都知道一個有能力的人是要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這幾點禰衡一樣都沒做到。但是目空一切的禰衡最擅長的就是罵人,除了罵人就是拍馬屁,曾經把黃祖拍得很舒服,樂得黃祖拉著禰衡的手說:“你真是我肚子裡的蛔蟲呀!”當然,《後漢書文苑列傳》裡的記載沒有這麼通俗,原話是祖持其手曰:“處士,此正得祖意,如祖腹中之所欲言也。”這樣看來,禰衡不是不會說好話,而是出於羨慕嫉妒恨才對曹操的文武精英破口大罵。

    《三國演義》中,禰衡是一個不懼權貴,敢於破口大罵曹操的真英雄。但實際上,這個禰衡除了擊鼓和罵人之外,似乎並沒有做過真麼利國利民的好事,只不過是個舌頭刁毒的小人物,而且罵來罵去,把自己的腦袋都罵丟了。

    原本禰衡是很想做官的,史書記載他建安初期,到許都來遊學。剛到了潁川(今徐庶徐元直的老家),就“陰懷一刺”,也就是在身上悄悄藏著一塊刻字的木板(古時候的名片),到處走後門,但是誰都對他不感冒。最後連木板上寫的字都磨光了,也沒找到工作。當時,漢獻帝剛剛穩定下來不再東躲西藏,很多有德有才的讀書人、大臣和謀士,都從各地集中到臨時首都,禰衡根本就不出色,自然就找不到工作,於是失落之餘,就開始到處罵人,而且專罵名人和大官,就是靠罵街罵出了名,開始有人重視他了。有人問禰衡說:“為什麼不去投奔陳群和司馬朗?”禰衡回答說:“我怎麼能和殺豬賣肉的人結交呢!”

    禰衡瞧不起的這兩個人真的是殺豬賣肉的嗎?當然不是,陳群當時不但是曹操的組織部長,而且還極力推薦提拔使用人才,知人之明舉世認同。至於司馬朗就更厲害了,因為他有個兄弟叫司馬懿,曹操的第一份工作,就是他的父親司馬防推薦的。

    即使彌蘅瞧不起陳群與司馬朗可以原諒,但他還大罵荀彧長了一張哭喪臉,可以去弔孝,趙融(蕩寇將軍,曾跟曹操一起做過西園八校尉)長了個草包肚子,應該做個廚子。而荀彧當時是正人君子的楷模,其人品舉世公認的高尚。

    就連自己的朋友禰衡也不放過,與他交好的孔融和楊修在他眼裡,也不過是“大兒孔文舉,小兒楊徳祖。”

    當時詩歌三曹、建安七子、、竹林七賢、江表八駿的名單裡,都沒有禰衡的份兒,禰衡跟他們相比,不過是螢火蟲與皓月繁星,曹操的評價很公允:“我要殺他,就跟殺一個小鳥和耗子一樣容易”。李白寫詩說“魏帝營八極,蟻觀一禰衡。”,禰衡,一螻蟻耳。

    後來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曹操面試他,他光著屁股大罵曹操;劉表很尊敬他,他也曾很賣力地替劉表寫奏章,喝了點酒又開始翹尾巴罵劉表;大老粗軍閥黃祖也很喜歡他,並誇他簡直就是自己肚子裡的蛔蟲,可是他喝點酒又大罵黃祖是個“死老頭(死公)”,黃祖賭氣要殺他(只是嚇唬他一下),手下人一聽要殺彌蘅,個個心裡樂開了花,一秒鐘都沒等,馬上把禰衡拉出去砍了……

  • 2 # 腦洞歷史觀

    曹操是愛才,但是有一個前提,能夠為自己可用,不然,曹操也是可以殺才的。

    曹操的一生殺了很多有才華的人,比如說孔融,當世大儒,當曹操覺得孔融已經成為自己的負資產時,毫不猶豫就殺掉了,楊修,曹操曾經喜歡的大秘,因為其有保皇的傾向和保皇的背景,曹操還是找個機會殺了。

    還有崔琰、許攸、邊讓、陳宮等,甚至幫助曹操打天下的荀彧,也被曹操逼死了。

    可見,曹操判斷一個人很簡單,對我有沒有用。

    有用的就用,沒用的就殺。

    那禰衡這個人,當然是有才華的,但他有個毛病,持才自傲,眼底下誰也瞧不上,他曾經說陳群、司馬朗是殺豬賣肉的,荀彧可以去當弔喪者,趙融可以管廚房。

    這些人都是當世的大才,禰衡一個也看不上,唯獨跟兩個人交好,一是孔融,一個是楊修。這也說明一點,彌衡跟保皇黨是千絲萬縷聯絡的,這也是曹操嫌棄他的原因。

    彌衡受孔融的推薦,到曹操面前當官,彌衡這個人還是有真材實幹的,雖然史書記得不多,但有兩點是說過的,一是文采好,寫文章文不加點,他給黃祖劉表當過大秘,工作辦得很不錯,而且也是通世故的,文書裡應該怎麼寫,他弄得一清二楚,就是事情輪到自己頭上了,不管不顧,自己開心就好。

    另外,他會打鼓,曹操召他當官,彌衡不去,而且還說曹操的壞話。這明顯就是瞧不起曹操。

    曹操就想治他,把他叫來打鼓,他的鼓打得相當好,滿座皆驚,打完之後去見曹操,當時的下人就喝斥他,說他打鼓應該穿打鼓的薄衣。彌衡當場就把衣服脫下,赤果果站在廳上,然後再穿上薄衣,又打了回鼓。

    可見,他從來沒把曹操放在眼裡。這其實是代表著當時文人對曹操的一種態度,是士族對閹黨出身的曹操一種藐視。

    後面,彌衡還跑去罵曹操。曹操自稱自己可以像殺死一隻雞一樣殺死彌衡,但事實上並非如此,那會的曹操還不算大權在握,而且外面還有對手,自己窩裡不能亂。但不殺留著也影響市容,就把彌衡給打發到了劉表處。

    劉表這個人,是外寬內忌,好謀無決,有才而不能用的。所以彌衡到了這裡,結果可想而知。彌衡是一個暴脾氣,連曹操都看不上,自然也瞧不起劉表,沒事跟劉表頂著幹,劉表也受不了。劉表這個人比較陰,他又把彌衡當豬仔一樣賣了,而且是賣給了黃祖。

    黃祖是個粗人,不懂禮的,人家送他一隻鳥,他竟然讓彌衡給鳥寫首賦,這不是找事嘛,所以禰衡後面越想越生氣,公開跟黃祖吵架,最終被黃祖給殺死。

    才華就像劍,沒有劍鞘包著,首先傷到的會是自己。

  • 3 # 最愛秋月1

    禰衡只會罵人,也就是個噴子。除了罵人,沒見他出過任何一條可以讓他成名的計策。如果遇到舌戰群儒的諸葛,估計會變啞巴的。

  • 4 # 醉愛侃足球

    毫無疑問,禰衡這個人是有才華的,不過他的才華只用到了寫文章和擊鼓的才藝上。在謀略和軍事方面根本不值一提,可以說他是一個完全不懂政治的人。禰衡的才華和名氣是靠孔融捧出來的,為了力薦他到曹操手下任職,說他是曠世奇才。

    但是禰衡幾乎看不慣整個三國時期的人,除了賞識他的孔融。他罵曹操,罵劉表,最後罵黃祖也導致最終被斬殺。說白了,禰衡就是三國時期的一個憤青,誰都敢罵,到死也才26歲,也難怪有網友說他是噴子和鍵盤俠的鼻祖。

    曹操是一個什麼樣的人呢?他愛才,但他愛的是能夠為自己所用的才。禰衡恃才傲物,他根本看不上曹操。曹操聽孔融說禰衡有才,就想見一見他,可是禰衡擺起了架子,說自己有病,而且是精神病,所以不能見曹操。

    曹操是何等人物啊?整個朝廷上下都是他的耳目,所以曹操對禰衡的情況是很瞭解的。曹操喜歡殺人,不過他一般殺的是不能為他所用,又對他有威脅的人。

    禰衡這個人很奇怪,他不屬於任何團體,哪怕是他天天罵曹操,也對曹操產生不了什麼威脅。另外,如果殺了禰衡,也會讓曹操落下一個殺賢士的壞名聲,所以曹操不打算殺他,但要給他點顏色看看。

    曹操設宴會群臣,把禰衡也叫來了,讓他給大家擊鼓助興。禰衡在擊鼓方面還真是個天才,他的鼓聲把大家都感動了,禰衡便開始狂放起來,直接跑到曹操面前。這時候現場的禮儀官就說了,你這擊鼓怎麼不穿擊鼓的制服啊?

    禰衡也是一不做二不休,直接當著曹操和群臣的面就把上衣給脫了,然後再把衣服慢慢穿上給曹操擊鼓。要知道,這樣的行為在古代是非常不禮貌的,更何況是在這麼多大臣的宴會當中。

    曹操本來想借機殺殺禰衡的威風,可沒想到被禰衡給羞辱了,又不好發作,只能掃興的提前散會。

    後來孔融當起了和事佬,他勸說禰衡後,又安排他和曹操見面。曹操也表示只要禰衡肯來,他就不計較之前的事情。結果曹操等了半天也不見禰衡來,好不容易把他給等來了,沒想到禰衡穿著單布衣,帶個頭巾還拿根木棍就來了,而且上來就一邊敲鼓一遍罵曹操。

    曹操這時候哪裡受得了?曹操估計想,算了,劉表脾氣好,還是讓他去劉表哪裡去吧。

    禰衡到了劉表那裡沒多久,又開始罵劉表。劉表終究是個儒雅之人,忍受不了,就把他安排到黃祖哪裡去。黃祖本來就是個粗人,剛開始還很敬重禰衡,可這傢伙沒安生兩天又開始罵黃祖。黃祖可不講究什麼仁義道德,一怒一下就叫人把禰衡拉出去給砍了。

    連劉表和黃祖都受不了禰衡的謾罵,更何況是曹操呢?

    所以筆者認為禰衡不被曹操接受和最終被殺,在當時是必然的結果。禰衡這個人太過於狂傲不羈,他的死有人同情他,因為他罵的是曹操。也有人討厭他,因為他就只是個噴子。

    這些筆者暫且不談,就單說曹操對禰衡,那真是絕對的禮賢下士了。第一次見面就對曹操不敬,而曹操仍然在家裡等禰衡前來,禰衡上來就是一頓臭罵。別說曹操不待見他,劉備、孫權等人也不會容忍他。所以愛才的曹操和有才的禰衡之所以兩相厭,最關鍵的問題還是在禰衡自己身上。

  • 5 # 晉公子

    《三國演義》裡哪個角色最招人罵?

    恐怕得算是曹操吧。

    “亂世之奸雄”——當許劭對曹操做出如此評價的時候,曹操還是一個20歲不到的少年,尚未出仕為官,但此時的他已經揹負了“奸雄”的原罪。

    後來與袁紹交惡,雙方構兵,袁紹手下的筆桿子陳琳發檄文聲討曹操說“贅閹遺醜,本無懿德”:曹操的祖父曹騰是漢桓帝信賴的宦官,一個太監的孽種能是什麼好玩意兒?沒瞧見嗎,我大漢朝廷就是讓這幫子太監搞壞的!

    “贅閹遺醜”已經算是掘祖墳的難聽話了,但陳琳還算不得《演義》裡罵曹操罵得最狠的人。罵曹操最狠的毒舌是禰衡。

    他說曹操“眼濁、口濁、耳濁、身濁、腹濁、心濁”,從裡到外,從頭到腳,樣樣兒都不乾淨。而且罵曹的時候,《演義》說:

    衡當面脫下舊破衣服,渾身盡露,坐客皆掩面。衡乃徐徐著褲,顏色不變。——《三關演義·禰正平裸衣罵賊》

    在很長的時間裡,我一直弄不明白:曹操究竟怎麼著禰衡了呢,禰衡這麼罵他,還光著屁股罵他?

    這話曹操倒是問過陳琳——你罵我就算了,罵我爸爸、罵我爺爺算怎麼回事兒?陳琳無奈地一拱手:沒法子,我端著袁紹的飯碗,食人之祿,忠人之事,明公海涵吧!

    陳琳如此,那禰衡又為什麼呢?《演義》裡的說法是:

    操遂使人招(禰)衡至,禮畢,操不命坐。——《三國演義·禰正平裸衣罵賊》

    這是說當禰衡第一次拜見曹操的時候,行禮過後,曹操沒有及時給他看座兒。就這麼大點兒事兒,便引發了“擊鼓罵曹”的故事:

    沒被請坐的禰衡拿話羞辱曹操和他的文臣武將,曹操反將一軍,任命他為鼓吏——讓你做回下九流的戲子,給爺們樂呵樂呵,別老端著讀書人的臭架子。禰衡脫去青衫,擊鼓罵曹,把畢生的文采都用在了奚落曹操上頭。

    “擊鼓罵曹”是《後漢書》裡有明文記載的,並非文人杜撰。但要說禰衡和曹操之間結下的樑子是一張凳子引發的公案,那絕不是事實。

    因為《後漢書》裡說:

    融既愛衡才,數稱述於曹操。操欲見之,而衡素相輕疾,自稱狂病,不肯往,而數有恣言。——《後漢書·禰衡傳》

    根據這個記載,在擊鼓罵曹事件之前,孔融就曾經多次向曹操推薦禰衡,曹操也一直想聘請他,但禰衡對曹操“素相輕疾”——長期以來,就看不起甚至憎惡曹操這個人。他們之間應該老早就結了怨了!那又是因為什麼事兒呢?

    《後漢書》載:

    興平中,(禰衡)避難荊州。——《後漢書·禰衡傳》

    禰衡是山東平原郡般縣人,在漢獻帝興平年間為了避難,背井離鄉,南下荊州。在興平年間,山東發生了什麼?

    原來,漢獻帝興平元年,曹操之父曹嵩被徐州牧陶謙殺害,為報父仇,曹操興兵血洗徐州。這場戰爭的規模很快擴大,甚至將當時的青州牧田楷、平原相劉備都捲了入進來。

    在戰場上,失去理智的曹操攻城略地,殘害平民,用徐州百姓的鮮血來發洩自己心中的仇恨。禰衡很可能是為了躲避這場戰禍,才被迫逃離家鄉,南下避難的。

    至於對曹操的輕賤,則多半是因為禰衡看不起曹操的出身。

    不過話說回來,上面的兩點原因雖然讓禰衡對曹操的印象極其惡劣,但還不足以讓禰衡與曹操公開撕破臉。真正讓二人矛盾激化的,是曹操在禰衡求官的過程中做手腳。

    禰衡從荊州前往許都,本來就是為了出仕為官。所以《後漢書》說他來到許昌的時候“陰懷一刺”——揣著一封名帖,準備找個合適的機會投出去。

    東漢做官的途徑有兩種,一為“舉”;一為“闢”。“舉”、“闢”都是推薦制,只不過是向不同的人推薦。

    所謂“舉”,是指官員直接向皇帝推薦人才,如果考核透過,就是天子之臣,工作上直接對皇帝負責。可東漢的朝廷重臣如大將軍和三公都可以開府治事,建立獨立的辦公機構,他們也有權力自行選拔屬僚。

    “闢”就是向開府的重臣推薦人才,入仕之後,這些官員在工作上對自己的上司負責。

    當禰衡來到許都的時候,朝廷裡也是這麼個情況。漢獻帝雖然沒有實權,但為皇帝服務的官僚機構還在,許多人也是奔著效忠皇帝才來許都求職的。至於掌握實權的曹操,以司空之職開府治事,他有獨立於漢獻帝之外的私人班底,也因此要費心思和漢獻帝“搶人才”。

    禰衡最初求職許都的時候,他的好朋友——那個同樣討厭曹操的大士族孔融率先向漢獻帝舉薦了禰衡,洋洋灑灑寫了一篇很漂亮的推薦書,結果泥牛入海,杳無音信。舉薦無果,孔融轉而向曹操推薦禰衡,曹操欣然答應,屢次表態要見一見禰衡。

    此時朝廷裡的事兒,“舉”和“闢”都是曹操一張嘴說了算,孔融“舉”禰衡於天子,沒了下文,反倒是曹操那兒不斷暗示他有“位置”,這不是明擺著的嗎?就是曹操在背後搗鬼:他不想讓禰衡作漢獻帝的官兒,想把禰衡拉到自己的司空府裡來。

    禰衡對曹操的成見本來就深,他只願意向漢獻帝稱臣,不願意做曹操的屬僚,所以曹操屢次徵辟他,他一直推說自己有病,死活不答應。而曹操呢,背地裡作梗,阻止漢獻帝徵召禰衡,當面又腆著臉把禰衡往自己身邊拉。兩面三刀,你曹操是人是鬼?照著禰衡的驢脾氣,能不開罵麼?

    雖然禰衡是擊鼓罵曹了,但在《後漢書》的記載中,曹操對他還是大度的。曹操笑著說:

    “本欲辱衡,衡反辱孤。”——《後漢書·禰衡傳》

    總是拿著熱臉貼人家的冷屁股,曹操心裡不是沒有氣。他本想借著任命鼓吏的這件事情羞辱一下禰衡,殺一殺他的威風。沒想到禰衡擊鼓罵曹,反倒羞辱了曹操。

    但即便如此,曹操仍然沒有放棄招攬禰衡的努力。

    擊鼓罵曹事件後,孔融替禰衡去向曹操說情,曹操顯示了既往不咎的風度——這也說明此時的曹操對人才的吸引力不高,在東漢這個極端看重出身門第計程車族社會中,宦官之後畢竟不如袁紹那樣四世三公的家世光鮮亮麗,所以他得放下身段,禮賢下士——曹操向孔融表達了願意與禰衡當面和解的願望,並特別囑咐門吏,一旦禰衡登門拜訪,即刻通報,不得怠慢。

    誰想到禰衡最後倒是來了,但他不是來與曹操和解,而是來罵曹操的。而且就站在大門口,拄仗而罵。這一罵,徹底罵散了曹操對禰衡最後的好感,不得已只能絕了念想,將這個桀驁不馴的麻煩打包發往荊州,遠遠地送到劉表那兒去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美軍最大的兩棲攻擊艦排水量是多少?能介紹一下它的艦載能力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