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大裴看教育

    選擇興趣班的誤區有很多,我們選擇三個比較典型的來分析一下。

    1 盲目跟風湊熱鬧型。

    家長沒有靜下心來考慮孩子的體質、性格等,也沒有分析過究竟哪些課外興趣班適合自己的孩子,幾乎是被同齡的家長牽著鼻子走。“別的家長報名我也就跟著報名”,不考慮孩子情況跟風報名的家長,實際上不是給孩子報興趣班,只是在給自己一個心理安慰。

    沒有比父母更瞭解自己孩子的了,孩子在性格、學習、生活方面的欠缺,家長心中應該一清二楚,選擇的興趣班的目的是增強體質、還是鍛鍊毅力、還是培養習慣、還是提高素質,哪個興趣班與孩子目前的情況更匹配,家長結合孩子情況必須自己做出選擇。

    只有自己做出的選擇,自己才會正視和重視,不會把最後的結果和責任推給別人。

    2 只選價格便宜型。

    反正只是個興趣班,讓孩子體驗一下就可以了,又沒有打算讓孩子把興趣當成專業,所以,哪家價格便宜就選擇哪家,哪個興趣的價格便宜就選擇哪個興趣班。

    考慮經濟承受能力固然沒錯,但一味地追求價格低廉,只會給孩子帶來廉質的興趣體驗,這種糟糕的體驗很可能把孩子某個領域的潛力和興趣直接扼殺在思想裡。糟糕的體驗還又可能讓孩子變得討厭某種樂器、某個棋類,甚至對孩子性格中“堅持”的養成造成一定的影響。

    3 重視表面,急於求成型。

    學習任意一個興趣班,都特別注重課程帶來的直接效果,這類家長表面上看很重視孩子的興趣,特別在意孩子每節課的學習效果,學了兩三節課吉他,就急於聽到《小星星》的曲子。這實際是家長急於求成的心理表現,一旦在與其他同期孩子的比較中佔了下風,或者效果沒有達到自己心中期望的程度,家長就可能對孩子的興趣班產生懷疑,更直接的是退中途停止了學習。

    要意識到,學習任何一門興趣或知識,都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孩子在其中學到的不僅是某種知識或樂器,更是性格和修養的學習過程,長期的積累才會看到質變,所以,家長請不要急於求成。

    還有很多其他的誤區,就不一一分析了,總之,懷著學習的心態,讓孩子認真踏實學習,總會有滿滿的收穫。

  • 2 # angel20130809

    現在對孩子的教育處於焦慮的狀態,周邊環境的影響對孩子家長是一個考驗。

    一直傳一句話,孩子小時候就是要廣撒網,等知道孩子的興趣和一些天賦後在重點培養。奔著這個方向我給孩子也報了幾個興趣班。包括:英語、國學、鋼琴、跆拳道、畫畫、馬術,學了兩年多,已經能夠看出孩子對畫畫的天賦,對英語的熱愛,對國學的依賴,對馬術的自信。因此可以在這幾個方面進行深入的培養。

    這個過程讓我體會到,孩子在小時候一定要看孩子的敏感期對什麼感興趣,比如我家孩子在兩歲多的時候,就開始喜歡到處畫畫。我買了一塊黑板掛在牆上,她經常拿起筆來畫各種圖案,有時候我隨手一畫的東西,她也能快速模仿。於是給她報了一個畫畫課,啟蒙老師也非常好,目前她的畫畫能夠看出來很有靈性。

    在說一下孩子要如何選擇興趣班。個人覺得對於語言類的興趣班可以早學。語言是人類要用一生學習和體會的,只有透過長期積累才能學的更深。其他興趣班就要看孩子的喜歡程度,並採用飢餓療法。也就是說孩子很喜歡某一個星期班,前期就不讓他學,等什麼時間他如飢似渴的時候再報班,效果會超乎想象。

  • 3 # 山鄉教書匠

    每個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成為一個全面的、出色的人,他的特長越多越好,這樣將來在人生中出路更廣更多。在這樣的需求下,各種興趣班如雨後春筍般開辦起來,興趣班多了,家長挑花了眼,他們發現這也重要,那也重要,就多報幾項吧,為此造成的高昂的輔導費,緊緊褲腰帶就過了。對於這個,孩子可不領情,孩子更想的是一個輕鬆愉快的假期,大把的玩耍的時間被擠佔了,誰會樂意?於是,一個假期下來,家長錢花了、孩子時間用了,但是結果都不高興,問題出在哪裡呢?

    首先,上“興趣班”是誰的"興趣"?成人往往比較理性,選擇興趣班時,主要出發點是“有用”,總想包那些對孩子將來生存、生活、學習有幫助的班,至於這些班孩子想不想報,誰出錢誰做決定,我說了算,不願學也得學。孩子選擇班級主要出發點是“有趣”,他覺得有趣的東西,他自然會全身心投入進去學習,他不感興趣的,身在心不在,報了也白報。家長往往在報興趣班前考慮的是,普遍撒網,尋找到對孩子的特長,培養對孩子一生有用的技能,興趣所以,選擇興趣班得聽孩子的意見,孩子願意報,才報,孩子不願意就算了。

    第二,上“興趣班”的目的是什麼?作為理性投資者,家長想的是既然我幫你報了興趣班,你就的努力去訓練,訓練沒有效果,我出的錢就白費了,所以,對培訓班的結果往往比較期待,如果孩子培訓的結果達不到家長的預期,家長大多比較失望,言行上不免會有責備和嫌隙。孩子上興趣班最初的目的就是為了玩(可能有一部分是為了培養一種居高臨下的優勢心理),他享受的是培訓過程中帶來的樂趣,如果太過強調產出,孩子心裡就有壓力了,在壓力下,這項“興趣”活動也就讓他失去了興趣。所以,興趣班而已,不必要給孩子太大壓力,高興就好。

    第三,上幾個興趣班?假期是國家安排給孩子最美好的時光,在假期裡他們可以親近大自然,欣賞大自然的美麗;到處看世界,開闊視野;快樂閱讀,充實自己;體驗生活,領略生存的意義;快樂玩耍,放鬆心情······這種種地活動能夠讓他們調整身心,以更飽滿的狀態迎接新學年的挑戰。這美好的假期不能被各種培訓班給佔滿了。所以,給孩子報”興趣班“不能多,每個寒暑假就最多兩個,多了以後,孩子身心俱疲,再有興趣的事也變得沒興趣了。

    總之,顧名思義,“興趣班”就得有興趣,一切從孩子的興趣出發,讓孩子選到真正感興趣的專案,全身心投入進去學習,家長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初心就不會被辜負了!

  • 4 # 隨便看看微笑不語

    關於孩子報興趣班這件事情,我覺得最大的誤區就是:太多人總是一廂情願、過度熱心去“關心”那些學的人了!

    我一直認為很多人在這件事情上真的是想多了,在批評、指責、提醒、勸誡別人的時候其實殊不知自己已經進入了各種認識上的“誤區”,所以我先來談談這點。

    常見的“想多了”的誤區

    1、認為給孩子報班是家長焦慮

    2、認為家長是盲目跟風

    3、認為家長是拔苗助長

    4、認為家長是不顧孩子自己的興趣只是強加“父母的夢想”

    5、認為孩子上興趣班一定是不快樂的、負擔增加的

    以上被很多人所提及到的“理由”在我看來都是不值一提的。

    原因如下:

    1、“興趣班”的本身極少有會讓孩子感受到壓力或者會讓孩子不快樂的;

    2、如果有,那麼必然是這個興趣班已經跟競賽、比賽等等相關聯了;

    3、孩子是否有興趣很多時候是需要去嘗試的,你光問孩子有用嗎?你光看孩子日常的一些表現你就能確定孩子一定喜歡嗎?

    4、所有的各種班你都可以談先上體驗課和約定不上了之後退款等協議,當孩子沒有興趣了——這種事情非常正常,相信很多家有孩子尤其是幼兒園、小學低年級階段的孩子的父母都會有這個感受,孩子今天喜歡這個,明天喜歡那個這種事兒很常見不是嗎?

    所以不喜歡了、沒興趣了,除非是一些特殊情況——例如學過鋼琴的人都知道,孩子學了一段時間之後就會出現很強的排斥情況,但是熬過去這段時間之後一切就好了,當然,更多的人是會選擇在這個階段放棄——這也恰恰說明更多的父母從未去逼迫孩子不是嗎?

    5、“興趣班”會自然“淘汰”。因為隨著孩子的年級升高,就不得不把精力往“文化課”方向傾斜,所以太多的興趣班即便是孩子再喜歡也往往會出現很難照顧得到的情況,而且這點會隨著年級升高而越來越明顯,例如到了初中和高中階段。因此你會發現,等孩子大了之後,他們最多還能保留下來繼續精進的興趣班一般不會超過2個的。而這點根本不受家長、孩子的意願影響——即便你希望保留更多,但是你也不得不面對客觀現實做出選擇!

    而幼兒園、小學階段有些孩子報的班多一些,其實也完全不需要驚訝,因為課餘時間真的是很多,上個興趣班,總比讓孩子看電視、玩手機要好吧?

    而且如果你願意的話,你可以去一些興趣班比較集中的地方看看,你看看到底有沒有孩子是哭著腦子被逼著去的!

    6、一般來說,“興趣班”的本身是不會給孩子帶來傷害的,能夠“傷害”孩子的其實是來自父母的一些期待和要求——例如孩子不想彈琴了,父母威逼利誘孩子必須去練——但是要注意,多數孩子是討厭“練”這件事情而已。可是我們也都知道,如果不逼一下,我們的人類歷史上還真的會少了很多的音樂家不是嗎?

    所以我覺得操心別人家的“興趣班”這個事兒其實是挺無聊的一件事情——你管天管地咋還能管到別人家孩子的“興趣”上呢?

    比如我朋友家的孩子,人家孩子從小學游泳,不是玩的那種,是競賽那種,孩子也曾因為很辛苦而想放棄、逃避來著,後來被逼無奈還是堅持了下來,結果人家現在還是小學生就全國拿獎拿到手軟了。而孩子現在務必喜歡這項運用,並且勵志成為下一個“孫楊”。

    諸如此類的情況也不在少數,很多人總是覺得這都是父母自己的注意,但是他們可能忽略了一些專業人士也會給出更加專業的建議來!而這一也會直接影響父母是否會變著法的要求孩子堅持下來。

    所以,不在那個圈子裡、不懂那些東西的人們就少題一些建議吧——很多事情做沒做過、是否專業在建議上會存在明顯的區別。

  • 5 # 穎媽育兒記

    給孩子報讀興趣班,目的是為了提高孩子的學習技能或培養一種興趣愛好,但很多家長卻認為“別的孩子在學,我的孩子不學不行”,所以不管是否合適,一個勁給孩子報興趣班,結果不但無法達到培訓的目的,還給孩子造成較大的負擔,甚至導致孩子厭學。

    家長給孩子報讀興趣班的誤區主要有以下幾個:

    1.盲目跟風。

    很多家長不先了解自己的孩子喜歡什麼,只一個勁把自己喜歡的東西強加到孩子身上。這幾年很多家長都認同要讓孩子學一門樂器,所以從孩子三四歲開始就給孩子報了各類樂器培訓班,不管孩子是否學得來,好像只要努力了,人人都能成為朗朗。這樣的盲目跟風最終會讓興趣班成當孩子的“興趣殺手”!

    還有一種盲目跟風是家長不瞭解自己孩子的程度,或者瞭解了,但憑一股“輸人不輸陣”的勁,不管孩子適不適合,拼命給孩子報名師的課。見過一個家長,孩子思維比較慢,學習成績很差,因為聽說某位老師的奧數班很好,於是拼命把孩子塞進去,結果孩子根本聽不懂,一學期下來,不但沒進步,還產生了厭學情緒。

    2.貪多嚼不爛。

    曾看過一則新聞,上海一個小學生因為培訓班太多而想報警,希望警察抓走媽媽,自己就不會那麼累。現在的孩子,有一兩個培訓班是不值一提,有四五個是常事,七八個的也大有人在。

    家長們望子成龍,望女成鳳,不想讓自己的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於是給孩子報了一大堆興趣班,希望孩子能出類拔萃。 我同事說過一句話:“現在競爭這麼激烈,我覺得孩子應該具備多方面的素質。”她從女兒四歲開始,就給女兒報了舞蹈、古箏、美術、書法、圍棋等培訓班,上小學後,還增加了語文數學的輔導班。

    問題是,家長們辛辛苦苦供孩子,孩子們也每天都忙忙碌碌的,但有幾個能真正學到東西?像我同事的女兒,這麼多興趣班她消化不了,大部分只學到一點點皮毛,而且因為佔用了大量學習時間,導致她成績一直不盡如人意,在班裡只算中等,又因為沒時間跟小朋友玩,性格也越來越孤僻。

    3.東一榔頭西一棒槌的。

    有些家長溺愛孩子,由著孩子的性子來,在選擇興趣班時,也是東一榔頭西一棒槌。今天孩子說喜歡學鋼琴家長就興沖沖地幫他報了鋼琴培訓班,明天孩子說覺得學爵士鼓帥,家長就要改弦易轍重報了爵士鼓……

    孩子無法堅持,家長由著他,結果不但學不到東西,而且還讓孩子養成了壞習慣,一碰到困難就放棄。 還記得我們小時候讀過的小猴子撿玉米的故事嗎?小猴子撿一個丟一個,到最後一個也沒有。

    給孩子報興趣班,在報之前要先明確孩子的興趣,確定之後再報,報之前要跟孩子說清楚,一旦開始學習就不能退縮,不能因為練習辛苦就放棄。報興趣班,不僅僅是在學習一種技能,也是在培養孩子的品格,鍛鍊孩子的意志。

    那麼,給孩子報興趣班,如何避開以上的誤區,開正確的姿勢呢?

    1.要從孩子的興趣出發。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選孩子最感興趣的去學,就會事半功倍。找到孩子真正感興趣的東西,孩子也比較有堅持下去的動力,不至於學幾次就放棄。我閨密的女兒學鋼琴之前,閨密就多次問女兒是否真的喜歡,確定之後也跟女兒講了學琴的辛苦,但女兒還是保證要好好學琴,我閨蜜才給她報了鋼琴培訓班,之後,女兒果然很認真的練琴,就算辛苦也從不喊累。

    2.考慮孩子的發育水平和接受能力。家長給孩子報興趣班時,要考慮孩子的實際情況,根據孩子的發育水平和接受能力去選擇合適的興趣班。家長千萬不要為了滿足自身的心願或面子,盲目跟風強迫孩子開發某一技能,或密密麻麻安排了一大堆。

    3.在挑選興趣班的時候,最好考察一下興趣班老師對待孩子的態度以及教學方法和手段,看看是否適合自己的孩子,避免選擇讓孩子感覺壓力大、競爭強的班級。

    總之,家長要找到孩子最擅長的興趣點,讓孩子從小開始堅持培養一種興趣愛好,培養一種好習慣,才能成就優秀人生。

  • 6 # 使用者名稱嫣然一笑

    謝謝您的邀請!新手爸媽對孩子學什麼不瞭解,別人在學,自己孩子不學不行。各類補習班,畫畫.音樂……等等層出不窮,結果孩子累了,大人的錢包扁了,就是現在流行的: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我是兩個孩子的媽媽,分享一下我家孩子的事,僅供參考,不喜勿噴。我家姑娘小時候,特別喜歡畫畫,在學校裡畫過畫報;在家裡看動畫片花仙子等,能隨手能畫出動畫片裡的人物,畫的唯妙唯俏.生動形象。後來她要求報個美術班,自己在學了一年多就獲得了好評,積極性大漲,功底很好,考大學時就報的美術專業,畢業了考研,一路順暢。現在工作很好,收入不錯。我兒子在上小學時學校選他入樂隊,學習長笛,後來我看他很愛學,學校老師的水平有限,我就在外邊給他請了老師教他,長笛是他喜歡的,所以學起來也沒用我操心,初中時就拿了全國比賽的銀獎,考大學是音樂學院。畢業任教,我感覺特別好,也沒有別人家的畢業不好找工作的情況。所以說孩子學什麼家長要從他們的興趣愛好出發,告訴他最想學什麼就學什麼,不愛學的就不勉強。這樣孩子輕鬆,家長也不為難。連篇累牘,與之共勉。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我是女生,現在在讀大三,男朋友已經出來工作了,現在男朋友希望年後領證,我畢業了再辦婚禮,建議領證嗎?